(2)溜左上腹 (1)
(操作)是将内合聚于膈下的左乳下方,以与上面相同的方法前后摆动左肩,协助引导内合在左上区①向前、②向后溜动;⑤~⑧拍重复①~②拍的动作。连续做4个八拍。
也可以每八拍一轮换,单数八拍溜动右上区,双数八拍溜动左上区。动作要连贯准确,要有节奏感;内合的前后溜动要到位。速度要适中。
(作用)预防各种肝、胆疾病,胃病,胰腺、脾脏疾病,提高免疫功能。
4.表摆三区
表摇三区是引导内合在腹腔内做左右弧形摆动,如同钟表的摆轮一样。运动范围限于腹腔,在中区、下区、中区和上区往返循环摆动。表摆时,内合要稍有摆向腹外的扩散感。
(姿势)直立2姿,双手掐在髋部,将内合聚于脐左,腹肌与膈肌引导,腰椎配合。
引导内合自右向左弧形摆动(操作)①以腹肌、膈肌与腰椎为主导,引导内合从左肋下沿脐向右肋下的后方呈弧形水平绕半圈,双肩与小腹也可微向右转,配合内合转动;中等力度、中速。
②引导内合在中区,自右向左原路返回到左肋下的后方。如此右一摆左一摆,像钟表摆动。动作要圆滑顺畅、连贯自如。
③引导内合从左下腹沿前腹壁向右呈弧形摆动到右后髋部,使内合在下区绕前腹部横向表摆半圈。
④引导内合自右向左,沿原路返回。如此右一摆左一摆。
⑤~⑥拍重复①~②拍的动作。
⑦引导内合沿胸口(心口窝)水平向右,到右侧肋间腋下的后方绕半圈,双肩与小腹微向右转,配合内合转动。
⑧引导内合在上区的右肋间,自右向左弧形水平原路返回到左肋间腋下的后方。
动作要圆滑顺畅、连贯自如,不要有节奏。连续做4个八拍。
(作用)可抚摩肝、肾、胆囊、胃、胰腺、脾和横结肠等器官。故常用于这些脏器的保健和疾病防治,也可用于寻求便意与催便。
(注意)有腰椎病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减轻或不做此动作。
5.辘轳绕绳
辘轳绕绳是模仿摇辘轳提水时绳绕辘轳的(向左或向右)绕圈动作,引导内合在正区、右区、正区、左区循环绕转。
(姿势)直立2姿,双手握空拳,两臂屈肘,举到胸前,两拳相对,略宽于肩,身体微向前倾,膈肌上提,聚内合于后上腹部的正上后方区,以腹肌与膈肌主导,胸廓和腰椎配合。
(操作)①两臂由胸前举到前上方,两手由上方经前方转向前下方;同时由腹肌与膈肌配合引导内合在正区,从后上腹随手上提、向前,经剑突下到前下腹部;以中等力度、中速,在正区绕半圈。
②两拳从前下方再向后,经腹前向上,摇回到胸前;同时以腹肌与膈肌主导,引导内合在正区,以同样的力度和速度,从前下腹沿盆底向后,经后背向上,回到起点,如同摇辘轳一周。
(1)引导内合随手上提、向前,向下,在正区绕了半圈(2)引导内合沿盆底向后、向上,回到起点
③两手的绕法与前相同;以与①同样方法引导内合在右区绕转半圈。
④以与②同样方法,引导内合在右区绕回起点。
⑤重复①的动作。
⑥重复②的动作。
⑦同①的方法,引导内合在左区绕半圈。
⑧同②的方法,引导内合在左区绕回原处。
这是一项形似摇辘轳,实则引导内合全面抚摩、运动腹腔器官。主要是由胸椎、腰椎配合腹肌与膈肌协助引导内合绕转。动作要圆滑流畅,力度要均匀,要有搓肠感。初练者可用双手绕圆圈的肢体动作来配合和控制,可使内合绕转更加均匀和圆滑。
(作用)可抚摩肝、胆囊、胃、胰腺、脾脏、肾、膀胱、卵巢、子宫、前列腺和横结肠、小肠。用于相关内脏器官的保健与疾病防治,还可用于寻求便意。
(注意)要正常呼吸,第一拍吸气,第二拍呼气,以此类推,不要憋气,以防心脑意外。动作要协调圆滑,圈要转大些,不要过快,每拍用时约1秒。连续做8个八拍。
6.双手推磨
双手推磨是以双手在胸前水平转圈,协助引导内合在腹内水平旋转;手的动作是虚的,是为了使内合的旋转均匀和圆滑;而内合在腹内的旋转才是内运动的根本。根据不同需要,旋转不同部位,分为磨推中区、磨推上区、磨推下区和旋风旋腹。
(1)磨推中区:引导内合在中区顺时针水平旋转,每2拍转一圈。
(姿势)直立2姿,双手向前屈肘平伸,掌心向下,与肩同宽;聚内合于肚脐处。双手与内合引导动作分别如下:
(操作)①双手从胸前向右、向内(后)、再向左,转到心口窝前,双手顺时针水平旋转半圈;同时由腹肌引导内合在中区,从肚脐向右,经肋下向后到后腰与肚脐相对处,引导内合在中区同步旋转一圈转半圈。
②双手从心口窝处向左、向前、向右回到了原处;同时引导内合在中区同步向左、向前和向右,顺时针水平旋转一圈;双手如同洗牌状,内合如同推磨状,圈要尽量转大些。
③~⑧拍重复①~②拍的动作。动作要缓慢而圆滑;速度要稍快,每拍用时1秒左右,连续做4个八拍。
(作用)预防和辅助治疗肠道疾病、肾脏疾病;也可用于寻求便意和催便。
(2)磨推上区:是引导内合在上区顺时针水平旋转,每2拍转一圈。
(姿势)立姿同上,膈肌上提,聚内合于胸口处(剑突下凹,俗称“心口窝”)。双手与内合动作分别如下:
(操作)①双手从胸前向右、向内、再向左,转到胸口处,以中等力度、中速顺时针水平旋转半圈;同时以腹肌与膈肌主导,胸廓和腰椎配合,引导内合在上区,从胸口处向右,经肋下向后到后背部转了半圈。
②双手从胸口处向左、向前、向右回到了原处;同时引导内合在上区同步向左,经左肋下向前和向右,顺时针水平旋转一圈;双手如同洗牌状,内合如同推磨状。
③~⑧拍重复①~②拍的动作。动作要缓慢而圆滑;速度要稍快,每拍用时1秒,连续做4个八拍。
(作用)预防和辅助治疗肝胆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肾脏疾病,可增强脾脏功能。
(3)磨推下区:是引导内合在下区顺时针水平旋转,每2拍转一圈。
(姿势)立姿同上,膈肌下压,聚内合于下腹。双手与内合动作分别如下:
(操作)①双手从胸前向右、向内、再向左,转到心口窝前,以中速顺时针水平旋转半圈;同时以腹肌与膈肌主导,引导内合在下区,从小腹向右,经髋部向后到后腰骶部转了半圈。
②双手从心口窝前向左、向前、向右回到了原处;同时引导内合在下区同步向左、经左髋向前和向右,顺时针水平旋转一圈;双手如同洗牌状,内合如同推磨状。
③~⑧拍重复①~②拍的动作。动作要向下渗透、缓慢而圆滑;速度要稍快,每拍用时1秒左右,连续做4个八拍。
(作用)可预防和辅助治疗前列腺疾病;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疾病以及泌尿系结石、痔疮等疾病;也常用于寻求便意和催便。
(4)旋风旋腹:是引导内合在中区、上区、中区、下区轮番旋转,形如旋风在腹内旋转。
(姿势)立姿同上,聚内合于肚脐处;以腹肌与膈肌主导,腰椎配合。双手与内合动作分别如下:
(操作)①双手从胸前向右、向内、向左、向前、再向右,如同洗牌状顺时针水平旋转一圈;同时由腹肌与膈肌主导、腰椎配合,引导内合在中区,从肚脐前向右、经右侧肋下向后、到后腰部向左、经左肋向前、再向右回到脐前,以中力、中速在中区水平旋转一圈。
②重复①的动作,再转一大圈。
③双手动作同①,以中速顺时针水平旋转一圈。同时引导内合在上区,从胸口前向右、向后、向左、向前、再向右水平旋转一圈。方法与①相同,只是位置提到上区。
④重复③的动作,再转一大圈;双手如同洗牌状,内合如同推磨状。
⑤重复①的动作。
⑥重复①的动作。
⑦双手动作同①,顺时针水平旋转一圈。同时以腹肌与膈肌主导,腰椎配合,引导内合在下区,从小腹前向右、经髋部向后、经后腰骶向左、向前、再向右回到原处,沿盆底顺时针水平旋转一圈。
⑧重复⑦的动作,再转一大圈;连续做8个八拍。
动作要领:双手如同洗牌状,内合如同推磨状。双手的动作是为了配合内合的旋转,动作必须同步。使内合转动的动作顺畅而圆滑;开始速度要稍慢,中间加快,结束前变慢。
(作用)也是对腹腔的全方位抚摩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腹内脏器的保健、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还常用于寻求便意和减肥。
7.上下串腹
上下串腹是在正间区引导内合在正间区上下往返串动。
(姿势)直立2姿,双足着地,重力放在两足掌上。双手掐在髋部,上体微向前倾以使腹部放松;胸廓张开,目视前方,聚内合于下腹。
(操作)①吸气,胸廓上提,双肩上举;同时以腹肌与膈肌主导,引导内合从下腹沿正间区上串到胸口以上。中等力度即可,不要用大力。
引导内合在正间区上下串动②呼气,胸廓放松;同时引导内合原路返回下腹,让腹部的气力下灌,形同打桩:使胃肠有明显的下降回落感。动作要随呼吸进行,每拍用时1~2秒。
③④拍重复①②拍的动作。
⑤吸气,肩胛上提,同时引导内合经正后区到后背上方。
⑥呼气,肩胛放松,同时引导内合原路返回下腹,使胃肠有明显的下降回落感。动作随呼吸进行,每拍2~3秒。
⑦⑧拍重复⑤⑥拍的动作。
呼吸要自然,不可憋气。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奏,用力要适度,速度要适中,连做4个八拍。
(作用)预防和辅助治疗胃肠疾病、膀胱疾病,肾病,前列腺疾病;子宫、卵巢疾病。
8.中腹三振
中腹三振是引导内合在中腹部分别向左右冲振。
(姿势)直立2姿,双手掐在髋部,全身放松,聚内合于脐部;以腹肌为主导,膈肌与腰椎配合。
(操作)①引导内合从脐部向右肋下横向水平快速摆振一下,然后迅速还原。
②~③拍重复①的动作。④还原。⑤引导内合从脐部向左肋部横向水平冲击式顶振一下,然后迅速还原。⑥⑦拍重复⑤的动作。⑧还原。
每振3下停1拍。每4拍后左右调换1次,连续做4个八拍。动作要连贯流畅,使整个腹部都有震颤冲击感。
(作用)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胃肠道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肝、肾疾病;也可用于寻求便意、催便等。
9.随风转腹
随风转腹是设想从正面有风吹来,腹腔里有架风车要随风旋转;以腹肌与膈肌主导,胸廓和腰椎配合,来引导内合在间区进行旋转的方法。
(姿势)直立2姿,双手掐在髋部,聚内合于下腹。
(操作)①引导内合在间区,从下腹向右、经髋向上转、遇膈肌向左到胸口处,以中力、中速在中区顺时针转半圈。
②引导内合从胸口向左,经左肋向下,沿盆底回到下腹;两拍正好转一圈。旋转时可由胸廓和两臂配合旋转,使圈转得圆滑流畅。
③⑧拍重复①②的动作。动作要连贯有力,旋转的幅度要大。连续做4个八拍。
(作用)可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肝、胆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也常用于寻求便意和催便。
10.搓腰摩肾
搓腰摩肾是以摆动肩胛和腰椎,协助引导内合搓摩肾脏。以腹肌、膈肌主导,双肩与腰椎协助,沿后腰部引导内合从左髋部,向右偏上摆到右肋下缘,再以同样角度向左上方摆到左肋,向右摆到膈下,向左摆到膈上;引导内合在后区呈“之”字形向上;让内合紧贴后腰背部,缓慢而稍用力搓摩摆动,先从下搓摩向上,再从上搓摩向下,各用4拍。
(姿势)直立2姿,两臂自然屈肘,或双手掐在髋部,聚内合于脐左后方。
(操作)①引导内合在后区,从左髋部沿腰背向右稍偏上摆到右肋下缘。
②以同样方法引导内合从右肋缘沿腰背向左稍偏上方摆到左肋部。
③同样方法引导内合从左肋部沿腰背向右稍偏上方摆到右膈下。
④同样方法引导内合从右膈下沿腰背向左稍偏上方摆到左膈上。
⑤同样方法引导内合沿腰背从左膈上向右稍偏下方摆到右膈下。
⑥同样方法引导内合沿腰背从右膈下向左稍偏下方摆到左肋部。
(1)前4拍引导内合呈“之”字形向上(2)后4拍引导内合呈“之”字形向下
⑦同样方法引导内合沿腰背从左肋部向右稍偏下方摆到右肋下。
⑧同样方法引导内合沿腰背从右肋下向左稍偏下方摆到左髋部。
动作要连贯顺畅、缓慢有力,向后渗透;不要有节奏感,呼吸要自然顺畅;连续4个八拍。
(作用)预防和辅助治疗肾脏疾病。
(注意)肾衰及肿瘤病人禁用、孕妇禁用。
11.横腹八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