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建设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下)
12377000000041

第41章 处级公务员素质与能力研究(5)

从部门结构上看,不同部门的处级公务员存在一些特殊的培训需求。宏观管理部门的干部,除需要了解行政管理的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外,对政策学(选择率61.5%)、市政学(选择率42.3%)有培训需求;专业经济部门对行政立法、执法、司法的内容更感兴趣,有近50%的人选择这一更接近于实际操作层面的理论知识;办事机构的处级国家公务员对管理心理学、人事行政学需求较大,选择率在五六成。科教文卫、政务部门没有提出特殊的需求。

从专业结构上看,政治法学管理类专业毕业的处级国家公务员群体对行政管理学的需求特点是要求加大深度、广度;经济类专业群体强调理论的现实性、操作性;理工农医类专业群体的需求层次在于普及、了解知识体系。

基本结论:(1)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处级国家公务员对行政管理理论及其他专业理论知之不深,接受教育尚在较浅的层面,学习行政管理及相关知识理论、国内外行政管理最新发展动态,扩大视野,活跃思维,是有必要的。(2)行政管理理论的教学培训需求因年龄、所学专业、部门、学历的不同,除存在共性需求外,需求多样化、多层次化,必须因人施教、因时(宏观形势、任职时限)施教。

(三)对现代经济、国际政治、文化等知识的学习内容需求根据对249份有效问卷的统计汇总,对现代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知识更新需求程度排序如下:

从总体上看,处级国家公务员认为“很有必要”了解学习或更新的知识主要是:(1)现代科技知识,如现代科技、现代信息技术等;(2)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知识;(3)可持续发展知识;(4)现代科技信息手段与技能:如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5)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如金融、经济法、股份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

从年龄结构上看,(1)在认识和需求层面上,40岁以下的干部是从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现代科技的影响和作用。40岁以上年龄的对现代科技进步的感受更多是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提供的手段,如40~50岁年龄组选择排序上将办公自动化、文件编辑、多媒体技术列前3位;(2)年轻干部知识的需求程度较强,30岁以下干部对所列全部项目的选择率多在50%以上,其他年龄组在2~3成。

从学历结构上看,不同学历程度的需求层次和程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处级公务员更为注意宏观层面的知识更新,排序在前的是现代科技、国际经济与政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现代信息技术;前8项内容选择率都在50%以上,尤其是现代科技的高达81.8%。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干部更侧重微观层次知识,排序在前的内容是办公自动化、股份制经济等。

从部门结构上看,需求差异十分明显,宏观管理部门选择“很有必要”,排序靠前的内容是现代科技(61.5%)、可持续发展(53.8%)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53.8%);经济管理部门是现代信息技术(56%)、股份合作制(40%)和现代科技(40%);科教文卫部门是现代科技(42%)、可持续发展(38%)和知识产权(38%);政务部门是当代国际政治(40%)、现代信息技术(24%)和办公自动化(24%);办事机构是办公自动化(70.6%)和现代信息技术(70.6%);当代国际政治(58.8%)。

从专业结构上看,经济类与政治类专业群体需求相近相似,多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上来关注经济发展,普遍关心国际经济政治的变动,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与此不同的是,理工农医体专业的群体选择分散、偏向微观和具体操作技能。

基本结论:大多数的处级公务员已经初步形成现代科技意识、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开放的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思想观念有很大的转变。但是,认识尚有待提高,认为“很有必要”的选择率大都在33%,明显低于政治理论(61%)和行政管理理论(40%)的平均选择率。

(四)对处级干部素质能力培训的需求

为了从干部素质能力方面了解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需求的状况,我们对70名局级干部和50名处级干部进行重点问卷调查。在对“你认为目前处级国家机关公务员的素质能力能否适应所任职位的要求”这个问题时,50名处级干部中自我评价是“完全适应”的为2%,94%为基本适应;70名局级干部对处级干部的评价,完全适应为4.5%,基本适应为90%,评价基本一致。但是也应看到,绝大多数的处级仍处于“基本适应”状态,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因此提高这一层次干部的素质与能力,这是当前一项迫切的、战略性的任务。

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处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设计了处长应具备能力调查表,征求288名处级干部和66名局级干部的意见,其结果如表4所示:

调查表明:在调查中被列为处长最为重要的5种能力中,地厅(局)、处级干部看法一致的是内部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另外二种能力,地厅(局)级干部认为是权力前自律、自制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处级干部认为是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从部门、年龄、学历及专业上看,认识一致,差异不大。年轻的处级干部更强调灵活应变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政治类的干部较为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基本结论:

(1)处级公务员普遍认识到,要胜任工作必须具备上述基本能力,才能更好的协调上下、承上启下,担负和组织管理好某一方面的工作。

(2)处级干部应加强自身的权力自制观念和上下协调力的培养,使自己更快的成长和成熟。上级领导要关心处级干部开展工作,明确其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五)一个补充调查和验证为了从另一个角度来验证上述的分析判断,我们曾对参加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77名学员,在培训第一天进行了一次理论摸底测试,了解这些作为市管后备干部的处级干部对必备的政治、经济、法律、党建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从而把握中青年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状况。测试结果是:最高得分为73分,最低33分;56%的学员答题的正确率不足50%。在马克思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观点的把握上,差错率分别是33%、24%和85%;在政治、经济、党建和法制理论常识上的差错率,分别为30%36%、60%和85%;从掌握理论难易程度上看,日常经常接触的内容的差错率为20%,通过一般性的学习能掌握的知识,差错率为39%;需要系统学习才能正确把握的知识,差错率为60%。

这次测试内容涉及面较广,并有一定的难度。从测试的结果看,中青年干部还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尤其是政治时事、经济学常识的把握相对较好。但也反映出理论水平不高、把握不深、理论结构不合理、学习不系统等问题,仅靠简单化的学习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有一种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适应国家公务员任职特点的培训。

三、对地方国家公务员任职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我国的公务员任职培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十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它涉及到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管理、国家公务员培训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不同层面。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整体的考虑和制度创新。就目前而言,首要的问题是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培训需求,把握工作重点,开拓创新,形成特色。

(一)从需求出发,科学合理确定任职培训的课程内容从调研情况看,处级公务员是一个具有相当理论基础、担负某一领导工作的干部群体,这一群体有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的迫切需求,而且在任职培训的需求上体现出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一是整体性。处级公务员承担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独当一面的领导职责,要求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和提高教育,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并融会贯通。二是层次性。处级公务员处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又存在着年龄、学历及专业、经验上的差异。在理论、业务知识等需求上具有很明显的专业化、多层次的特色。培训更要着眼于提高处级公务员晋升职务后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之尽快地进入领导“角色”。与此相适应,在教学的内容、方法、时间等安排上也必须体现这一特点。三是变动性。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经济社会正发生重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变化中的世界。而且公务员岗位也在调整变动,其需求也随之变动的。

要做好国家公务员任职培训工作,就必须认识需求,并采取措施去满足这一特定群体的需求,使培训工作具有生命力和活力,这是抓好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而如何去满足这种整体性、多层次、多变动的培训需求?在现实的施教过程中,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去同样满足这些需求,是行不通的。因此,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的目标定位,应着眼于提高其任职所需的素质和技能,以及实际工作绩效。我们认为可以综合考虑几个因素或原则来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是考虑知识和技能的完整性要求,课程的设置上要既能为处级公务员提供一个专业知识体系的框架,使之对基本知识和主要技能有一个宏观、整体的认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员认识这一知识体系的核心点及关节点。帮助学员更新知识,调整结构,创新思维。其次是体现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按照不同岗位、年龄、学历的差异,把有关知识进行结合,实施分类、分层教育。并根据宏观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有关内容;然后是要强调内容的实用性,各类课程内容设置要讲求成效,学后管用。教学内容设计合理与否的评价标准,一看学员是否接受了大量新的信息,拓宽了知识,调整和优化了知识结构;二看是否能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加以总结升华,形成规律性东西,工作更为有序,方法更为科学;三看是否掌握和运用了新的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上述的思路,结合对我市处级公务员任职需求调查的情况,我们认为可以考虑设置若干类别课程,并建立起一种可供组合的并能适时调整充实的课程库,具体课程大致可分为三类:(1)基础性课程,主要包括基本政治理论、国家方针政策、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理论知识。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处级公务员的政治信念、理论素养,提高思辨能力,提高把握全局的战略策略水平。(2)专业性课程,主要包括领导科学知识、行政管理知识以及岗位相关专业知识。旨在提高业务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精通业务的专家。(3)技能性课程,主要包括电脑等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的运用、工作经验与方法论、计量分析方法、语言文字表达等,以利学员掌握一些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和方法。

(二)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全面革新现有的教学及管理体制必须在教学专题设计、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改革。

(1)教学专题设计上,要努力体现“精、深、新”,对主要专题要精心设计,重点专题精品化。要有新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思辨力强,能高起点、深层次、宽领域地解答一些人们关注的重点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启发思考。为此,要邀请若干位在某一领域长期深入研究、了解国内外变动趋势、思维活跃的专家学者或实际工作领导者来讲授,并让专家开列有关参考书目,提供信息的渠道来源,以充分调动学员自学积极性。专业性、技能性的课程的设计则更应侧重实用性,帮助学员了解实际运行,学习新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思路,总结工作经验,减少自我摸索时间。

(2)在教材建设上,要尽快编写适应任职培训需求的有特色的系列教材和资料,教材也应分层、分类和系列化,而不应继续借用普通的教材。教材的编写要删繁从简,突出重点和关键点;要紧贴实际,强调实用性;同时,还应大量吸收国内外的新思维、新方法,甚至是提供不同观点或反面的观点。以精为主,实用为主,创新为主。为此,建议国家行政学院组织国内外的有关专家、学者、领导者和实际工作者,编辑系列教材或资料,翻译介绍有关资料,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劳动,提高行政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

(3)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熟悉实际运行、具有相当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从现实看,各地行政学院教员的理论素养、实践经验和管理组织能力与任职培训的要求尚有差距。为此,要努力形成4支队伍:一是高层次专家学者,二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实际工作领导者,三是熟悉理论和实际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者,四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教学辅助人员。为此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专家网络和师资培训网络是有必要的。建议:①国家行政学院应成为全国行政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基地”,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训地方行政学院教师。也可由国家行政学院牵头,成立行政学院系统的教学研究会,召开专题的研讨会、备课会、经验介绍会。②有计划地派送教师到有关的政府机关挂职锻炼,了解政府运作程序及工作状况,调查培训需求,取得培训所需的案例和信息。③各地方行政学院要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培育学科带头人,通过以老带新、开展教研、社会调研等各类方式,提高教师素质;④调整和充实师资队伍,增加力量,明确各自专业方向,建立有关的信息资料网和交流学习网络。⑤聘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担任客座教员。

(4)在教学方法上,围绕学员需求,要采取灵活多样方式,致力于激发、调动学员的已有经验和知识,使之整合,升华。为此,要充分重视和利用学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知识这一特有的资源,广泛运用已被实践证明的符合处级公务员培训特点的教学方式,如研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咨询法、社会调查法等形式,运用电化教学各种手段,用紧密联系实际的形象生动的实例、实景,帮助学员深化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即使是采用讲授法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事先交待学习的重点,使学员有参与教学过程的思想准备: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理清内在逻辑关系,并尽可能地采用图表等直观形式将基本概念、原理及联系进行归类、整理。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个人自学与教师讲授、小组研讨与课堂交流,社会调研与编写案例,系统理论学习与新知识专题讲座等,形成一个生动活泼、思维开放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