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生于1873年,寿年六十四岁,广东电白县人。她的父亲因逃兵乱早死,母亲便带着她投靠到有亲戚关系的梁鼎芬家。不久,其母因病去世,陈氏就由梁鼎芬的后妈抚养成人。梁鼎芬的后妈在临终前对他嘱咐说:“我这个女儿是我最心爱的人,你要给她嫁一个才貌双全、少年科甲的人才好。”后来,梁鼎芬便着意留心,结果看中了曾广钧,表示愿意将他这个义妹嫁给曾为侧室夫人。所以,陈氏在十六岁的时候便与曾广钧成亲,一切仪式都举行得很隆重。此时,曾广钧已经有了三个夫人,所以陈氏到曾家的处境是很艰难的。但她生性温柔谨慎,与大家的关系处理得很融洽。据曾宝荪回忆说:“那时梁家又因龚太太之故,家中不和,因此我祖母也不令我家内眷与他们通来往。因此我母亲当时的内心是极痛苦的。但是温柔敦厚是我母亲的本性,她不但对祖母极顺服,对我父亲也无怨言,连对帅恭人也愿尊她为先,凡事让她。”
后来曾广钧娶了第五位夫人华氏生有一个男孩后便于十天后患产褥热去世陈氏便精心抚养这个男孩长大成人这就是曾广钧第四子曾昭柯。陈氏生有一子一女子即曾昭桦女即曾宝荪二人均终身未结婚。这对陈氏说来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但她尊重儿女的自由从不横加干涉。她是曾广钧五位夫人中活得最长的一位自丈夫于1929年去世之后她就与赵氏、帅氏基本上居住在湘乡富厚堂。陈氏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型的中国女性。
此处要顺便提及的是陈氏义兄梁鼎芬。梁鼎芬(1859-1919年)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禹人。光绪年间进士出身。历官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等。中法战争期间曾上奏弹劾李鸿章遭清廷以妄劾罪降五级使用。后受张之洞之聘先后主持广雅书院、钟山书院。1895年10月参与康有为倡设上海强学章程但对《时务报》宣传民主民权学说加以压制反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后成为遗老。梁系旧式知识分子出身之所以把自己的义妹陈氏许配给已有多个妻妾的曾广钧为侧室一方面看重的是曾广钧的家世和曾本人的学识才华另一方面也说明梁自身思想比较开明。
二出使大臣曾广铨和他的夫人李氏
曾广铨是曾纪泽抚子承父荫做过出使大臣等官职其元配夫人李氏是一位女诗人。
曾广铨(1871-1940年)字靖鼻号敬怡本系曾纪鸿第四子由曾国藩做主出抚给曾纪泽做长子。1871年2月曾纪泽夫人刘氏生下一子名广铭半年后夭折夫妇俩悲痛不已。曾纪泽更是求儿心切因为他这时已是三十二岁的人了元配夫人贺氏因难产母子身亡刘氏所生只留下两个女儿。曾国藩在家书中曾批评他们夫妇不要把儿女看得过分娇贵:“尔夫妇视儿女过于娇贵。柳子厚《郭橐驼传》所谓‘旦视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铨而暮抚、爪肤而摇本者爱之而反以害之爷。彼谓养树通于养民,吾谓养树通于养儿。尔与冢妇深晓此意。”这是因为:“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尽管从生育抚养儿女这个角度说曾国藩所言是很有道理的,但每个父母对亲生骨肉的疼爱之情是无法形容的,何况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及男尊女卑思想为主导的晚清时期,曾纪泽夫妇为膝下无男儿而感到忧伤这种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在此时,曾纪鸿已经有了四个儿子,于是由他的夫人郭氏出面,主动向嫂子刘氏提出将曾广铨出抚给她为子。刘氏当然感到高兴,立即找到满姑曾纪芬转请曾国藩允准。但当时郭氏对刘氏明言暂为抚养,“俟异日得子再行退还”。曾纪芬也把这层意思向曾国藩做了禀报。曾国藩当即允准,并言明不必曰后退还:“即行过继,照李少荃家之办法,何必言日后退还语?”于李少荃即李鸿章,他早年无子,将其兄李瀚章的儿子李经方出抚为子,后来一直没有还归李?翰章。于是,在1871年12月下旬,曾广铨就正式出抚给曾纪泽夫妇为子。后来,曾纪泽增添了两个儿子,曾纪鸿夫妇提出废抚之约,但曾纪泽夫妇坚持此事由父亲所定不允废抚,所以曾广铨一直是曾纪泽的长子。
曾广铨自幼得到曾纪泽夫妇的疼爱,生活异常优裕,接受过传统科举教育,但未跻身科考最高阶梯。七岁的时候,他随父母到英、法、俄等国生活了七年之久,初步接触到西方科学知识以及风土人情,从而使其具备了中西文化兼备之才。1890年曾纪泽去世后,曾广铨承父荫,由正二品荫生特赐主事员外郎、兵部武选司、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等职。1904年,他以曾国藩故居工作员采访曾宝荀女士。此照采自《女杰之乡-荷叶纪事》。
曾国藩曾孙女曾宝荀
至1906年初返国。在出使韩国期间,他以俭养廉,不失国体,被清廷誉为“良臣”。随后他担任过福建兴泉永兵备道、云南迤西兵备道、云南粮储道等职,其间又曾以候补三品京堂任出使德国大臣,未就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辞官归乡直至1940年去世为止,再也没有涉足政界。
在家庭关系的处理问题上,曾广铨做得很好。据曾宝荪回忆说,在1903年冬天曾纪鸿夫人郭氏率家人回湘乡老家分配家产,曾广铨主动提出不继承遗产,他立志自食其力,对曾纪泽的遗产他也分文不取。曾纪泽在世时曾将家产分成九份,其中有他的一份,但他“不用分家之钱此志一直到日本人将要打入北平五叔仓皇逃到长沙才由二弟动用分家田产供奉老人直到老人在香港去世。综观其一生不过最后五年用了遗产也是因为时事环境所迫不然他真可说‘好男不吃分家饭了”。所以曾家后辈都很敬重他的人品。
曾广铨自1911年退出政界之后直至1940年在香港去世前止凭借其早年所具备的英、法、德等外文及满文基础悉心钻研西方科技及清朝典籍日以学术自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广铨携侄女曾宝荪、儿子曾约农等先至南宁1939年又避居香港直至1940年春病逝。曾宝荪等特作挽联对曾广铨的一生及为躲避战火颠沛流离的晚景进行了描述:“幼继大宗长承庭训缟带使重洋不辱君亲暮年心痛碎裂河山荆棘竟能戕永寿;既失庭辉又燔杏花寄尘来百粤更倾诫命今日目睹飘零屦杖竹林从此有余哀。”
曾广铨的元配夫人李氏系李元度第四女1871年出生卒于1918年享年四十七岁。她生长在官僚家庭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广泛涉猎中国典籍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国学基础尤其擅长做诗被时人誉称为才女着有《筱吟斋诗集》四卷。她生有一子曾约农精心抚育其成人曾约农后来成为着名的教育家。女儿曾宝荀后嫁与湘军名将李续宜的曾孙。
三从官吏到基督教徒的曾广钟
他从过政“带过兵”十九岁时率军援朝;他出生在官宦之家思想却极开明。
曾广钟(1875-1923年)字君融、季融又号葆光系曾纪鸿第五子。他与长兄一样少年风流是一位典型的贵公子。尽管在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但他生得白净聪颖很受家人的宠爱。青少年时期他养尊处优什么喜好都有诸如唱戏、习武、玩弄刀剑以及下棋、赌博等他都样样在行。曾广钟承父荫未经寒窗苦读走科考的道路却以正一品荫生特用为同知奏派统领忠、恕两营。1894年他十九岁时因哥哥曾广钧先期带兵援朝抗日他也率忠、恕两营出关接应中日讲和后撤回。不久以候补道分发浙江在杭州等地做官多年直至1911年退出政界。
曾广钟自幼见闻广博兴趣广泛后来在军营见过许多新式武器阅读过不少有关西方近代科技的书籍从而使得他思想开明易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年尽管西方文化已经逐渐深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但一般官僚士大夫们仍然依恋着旧式专制制度对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谨守不移大多反对女孩子进新式学校读书更不赞同去国外留学。曾家也有这样的旧式人物。据曾宝荪回忆说她的二叔“不赞成我们进学校”但曾广钟却不一样“可以说是我们家里最信新教育的”。曾约农等兄弟是他劝说母亲郭氏之后才送他们进长沙明德学堂的曾宝荪等也是由他带到上海送进女子学校的。后来曾宝荪加入基督教和出国接受西式教育也是他极力支持的结果。因此曾宝荪是这样评价曾广钟的:“我七叔对于我们教育贡献很大。”这是因为:“他笃信中国需要新知识来挽回亡国之惨——甲午之战。他曾带兵出关年纪只十九岁眼见过新式武器与新式交通的重要。因此他总要我们学新知识尤其是科学与工程我们后来学科学与工程得他的启示不少真可感谢。”在旧社会女子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因缺乏知识和技能没有资本投身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毫无地位可言只有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曾广钟本人虽然也是一个花花公子但他并不反对男女平等并极力主张以接受新式教育来提高女子的社会地位。1918年当曾宝荪筹设艺芳女校之时曾广钟和曾广钧予以了多方的支持。艺芳校董会组织就是在他们的协助下成立起来的。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的曾广钟能够这样热心新式教育除了他本人思想开明之外与时代环境的变化亦有很大的关系。
他晚年有感于国事日非决意退出政界成为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
曾广钟虽然只活了四十八岁但他的青壮年时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频繁发起侵略战争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步步退让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清廷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满。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经过多年的组织宣传终于1911年掀起革命的高潮满清王朝中央和地方政权相继瓦解代之而起的是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曾广钟尽管思想开明接触到西方文化中的一些东西但特定的家庭出身以及政治信仰决定了他并不赞同民主革命而对大清王朝怀有深深的恋念之情。然而客观的现实又使他不得不承认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被民主革命的洪流湮灭了他作为满清的遗老遗少中的一员面对政权的新旧交替之势从心理上感到极度的不平衡。加之在此的前一年春天家中发生变故他的第三个儿子曾昭树因患白喉医治无效去世使他的内心感到很痛苦。国事家事的极度不顺促发他对西方基督教的信仰。在阅读了一些有关基督教教义的书籍后更加坚定了他加入基督教的决心。大约在1911年圣诞节前夕,“他也在上海受洗,并立愿要开一个中国自立耶妹教会。”1915年春天,曾宝荪打算筹办一所纯粹由中国人主持的基督教学校,而曾广钟“也有此心,所以他在长沙办了一所基督教自立会”。自加入基督教以后的几年时间里,曾广钟在自身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中有一件事很值得一提,他在西方教义的感化约束之下,居然将吸食了多年的鸦片烟戒掉了。据曾宝荪回忆说,曾广钟入教后第一件事便是戒鸦片烟。她说:“七叔因少年时骑马出关打仗,得了所谓‘骑马痈爷,痛苦异常,当时只好借抽鸦片烟止痛,久而久之便抽上瘾。后来因信了教,下决心硬要戒绝鸦片烟,躺睡在床上七日夜,眼泪、鼻涕双流,汗出如雨,痛苦呻吟,辗转床笫间数曰,精神、肉体痛苦异常,‘烟,毕竟是庆幸的戒绝了。”很有意思的是,曾国藩年轻时吸水烟成瘾,在私塾有“烟棍”之称,后来中进士估女官京城之后,以程朱理学之义约束自己下决心戒烟,但断断续续坚持了两三年的时间才戒掉烟瘾。曾广钟则用西方基督教教义促使自己戒除鸦片烟瘾,而且只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祖孙俩戒烟相同的一点是意志的坚定性,而这种意志的产生又都有其具体理论作指导。所不同的是,曾国藩吸的是毒瘾较轻的水烟,且戒烟时间花了几年;而曾广钟吸的是鸦片烟,只花了七天七夜就戒掉了,可见他当时对西方基督教教义中控制一切欲望这一观念的信奉程度,已经到了入境界的地步了。他在自己信教的同时,又千方百计向别人传教,想用基督教学说去净化国人的心境。
1918年,他在曾宝荪、曾约农姐弟的帮助下,在长沙浏阳门外购买了一块地皮作为他传教的场所。尽管这里交通极不方便,而且还是极为贫困落后的地区,但曾广钟不顾家人的劝告,执意要在这里建教堂。他的理由是:我在这里建教堂,正是要“与贫苦的人作工”。后在他的执意坚持之下,由聂缉槩家及各位亲朋戚友合力捐资,于1921年开始动工兴建教堂。然而,教堂尚未完全建成,曾广钟就在1923年因浮肿病去世了。曾广钟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一位贵公子到军政官员再到基督教徒,从旧式士大夫到具有新思想再到信奉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这些都反映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复杂多变的固有特性。
当然,这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开明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共性中有个性,一般中有特殊,曾广钟的一生经历也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曾宝荪曾经对曾广钟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我很佩服七叔,因为他老人家是我家讲新教育之先锋;由花花公子一变而成一个极其虔诚的基督徒;由极图享受者一变而成一个极耐劳的工作者。”这个评价从总体上勾勒了曾广钟的人生起点和归宿,应当说是比较中肯的。
曾广钟的元配夫人萧氏,出生于1872年卒于1945年,生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长子曾昭权后来成为新中国着名的工学教授。次子曾昭桓解放前留学美国,也是一位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曾广钟的侧室陈氏则生有两个儿子,即曾昭控、曾昭树夭折)。
四爱国化学专家曾广猜
左起:曾昭权、曾宝荪、萧孝微、曾约农。此照采自《女杰之乡——荷叶纪事》。
左起:曾昭桓、曾汝剑、黄友黻、萧太夫人、曾宝菡、曾昭权。此照采自《女杰之乡-荷叶纪事》
他早年在中央大学任教多年,全国解放前夕赴美国留学,致力于化学研究达九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