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12405600000019

第19章 硬碰硬

对比国家的综合实力,首先要看硬实力,主要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以及自然条件。这些是可以用数字加以对比的。在综合国力中,硬实力就像是的人的身体,国家强大与否,主要是通过硬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表现出来。

一、谁更财大气粗

经济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虽然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首先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其他实力都是难以形成的,即使有,也是十分脆弱的。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中美经济实力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2003年,美国的GDP为1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工业实力雄厚,结构完善,在几乎每个重要领域都居世界首位;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和较为完善的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在劳动生产率、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均居世界首位。此外,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和主要的储备货币。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2003年中国的GDP为1.3万亿美元。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1996年,中国的钢、煤、粮、棉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总的来看,中国在经济实力上远远落后于美国,GDP仅美国的11.8%。

目前两国的GDP增长率存在着较大差距,中国为8-9%,美国为3%左右。照这个速度差距,中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敢上美国。问题是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如何?中国能否长期保持这样高的增长速度?美国经济的表现会更好,还是会更差?

有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做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测。如美国对外政策权威机构“综合长期战略委员会”早在90年代初就估计,中国的GNP到2010将达到3.8万亿美元,超过当时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类似于这样的预测很多。 甚至还有人预测,到2020年代,中国的GNP将达10万亿美元,赶上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再比如,根据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的预测,到2015年,各大国和地区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美国18%,西欧16%,中国16.5%,日本5.5%,俄罗斯3%,独联体4.5%-4.8%。这些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估计未免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当然也有为“中国威胁论”制造根据的因素。按照这种估计,除非美国等国保持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而中国则以近10%的速度增长。而这是不可能的。必须看到,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起点低、基数小的基础上的。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是:越是发达、基数大的经济,越难有高速度。90年代以来美国保持3%的增长速度,已经是高速度了。据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基数不断增大,起点越来越来高,增长速度肯定会下降。更何况中国还存在着许多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等等。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李京文研究员的研究结果,如果从2001~2010年,中国经济能以7.5%的速度增长,2011-2020年以6.5%的速度增长,按199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到2020年,中国的GNP将达到38000亿美元, 而美国即使是零增长也为13亿美元。这种估计比较接近现实,不过也有些过于乐观。按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2000年中国GDP为1万亿美元;按中国既定的发展战略,到2010年翻一番,可达2万亿美元;但是到2020年达到38000亿美元,则需10内再翻一番左右,是相当困难的。

美国经济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高增长后,出现了短期的低迷。但是,促使美国经济在90年代高增长的因素并未消失。整个90年代,美国依靠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保持“一枝独秀”和“一超”地位。美国是“新经济”的龙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居核心地位。

90年代美国重振经济实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美国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24.2%上升到1998年的28.6%;同期,日本则从约占15%降到13%;法国从5.3%降到不足5%。

2.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发展管理学院发表的《世界竞争年鉴》的排名,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居首位;1992-2000年,美国重新恢复并保持世界竞争力第一的地位,而日本则降到第17位。

3. 1991-1999年美国经济年均增幅达3.6%,特别是1995-1999年的增幅达4.1%。1995-1999年,美国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2.8%,相当于1973-1995年(1.4%)的2倍。以每个职工产量为例,1995-1998年美国年均增长率为2.1%,而日本为0.9%,德国为1.9%。1991-1999年年均增幅达3.6%,特别是1995-1999年的增幅达4.1%。

4. 美国在高技术产业方面保持优势。其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电脑硬件核心部件和软件、网络技术等生产和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主导地位,同时,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汽车、半导体等)也东山再起。

5. 在《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上,美国从1989年占167家增加到1998年占185家;而同期日本从111家减少到100家。在英国《金融时报》2000年世界30家声誉最高公司排行榜上,有17家在美国,其中排前10名的公司中,美国就占了8家,而且排第一、二位的都是美国的公司。

9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90年代未经合组织发表一份题为《新经济:创新和信息技术在增长中的变化作用》的报告指出,在过去20年中,美国有17年的经济增长率高于欧盟;过去10年中,美国有7年的增长率高于日本。结果,美国人均收入增幅超过经合组织其他国家。此外,持久的扩张伴随着低失业、低通胀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加快,如此强劲的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正常的,而对一个已经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来说是不寻常的。经合组织认为这与新经济有关。而新经济的出现又是由以下一些因素促成的:

1. 宏观政策因素。克林顿政府采取减少政府开支等措施,使联邦预算赤字转为盈余,摆脱了80年代长期困扰美国的头号经济问题,有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与实力振兴。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实施“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使经济在低通胀率条件下持续增长。美国在此期间还实施自由和公平贸易政策及促进经济发展的科技政策等。

2. 微观调整因素。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企业因科技革命的需要,普遍进行结构性调整,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改革企业组织和管理机构,使企业恢复了活力并增强了竞争力。

3. 经济机制因素。首先是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强,员工平均两年换一次工作,因而能适应条件的变化;其次是政府对企业活动干预相对少,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上自由竞争;第三是美国在文化、移民等方面的开放性比日、欧大得多,为美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和廉价劳动力;第四是风险资本机制对支持新经济公司启动至关重要,如微软、网景、康柏、太阳微系统、英特尔、苹果、数字设备公司等都得益于风险资本投资,过去25年通过风险资本筹资的3000家公司已上市,1999年就有271家接受风险资本资助的公司上市,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此外,共同基金的发展使许多普通人通过共同基金机制进入股市。这些因素对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经济的出现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 信息化因素。美国在90年代对信息技术投资不遗余力,1999年高达5100亿美元,对信息处理设备和软件的投资占设备和软件总投资的比重从1987年的29%提高到1999年的52%,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0%。美国在因特网使用和电子商务发展方面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1999年9月,美国因特网用户为欧盟的7倍,是日本的8倍以上。

5. 全球化因素。通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和开拓全球市场,美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利润。90年代末,美国许多大企业的1/2甚至2/3的 经营收入来自海外。美国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0年的14%提高到目前的24%。

据专家预测,上述这些因素中的多数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发挥作用。特别是高科技因素的作用。据专家估计,在未来10年内,信息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由目前的32%上升到50%;生物技术将继信息技术之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发展的主导产业,美国在这方面也占有很大优势。据此,预计在今后5-10年甚至20年间,世界经济格局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仍将保持综合实力世界第一的地位。据世界银行预测,在2002-2008年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2.7%,欧盟为2.7%,日本为1.9%,俄罗斯为2%-3%。经合组织估计,2002-2006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2.5%。美国经济正在进入以“两高两低”(高劳动生产率、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胀率、低失业率)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现象”的出现,改变着传统的经济扩张特征,较少受传统消极因素的制约。不过,超潜力增长仍很难长期维持,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起伏。而且,随着意多极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局面会有所改变。

不管怎样,在未来20年内,美国仍将保持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虽然专家们预测美国经济的速度优势将会减弱,但美国经济还会保持扩张的态势。与五六十年代相比,美国经济实力确实已经削弱,但与七八十年代相比,它不仅没有继续衰退,而且还有所增强。此外,二战后美国的超强实力是战争的特殊条件造成的非正常纪录,而战后6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在25%上下浮动,反映了从总体上、横向比较,美国的经济地位是稳定而正常的。

总的来看,在2020年前,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可能赶上美国,虽然差距会缩小,但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按照中国政府的发展目标,到2050年,GDP达6万亿美元,这只是美国1993年的水平。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中美现代化差100年,要到2080年,中国才有望成为发达国家。

<欧汉仑谈中美经济实力差距>

问:您认为中国的经济实力能在20年内赶上美国吗?

答:我们赞赏中国的发展成就,中国肯定做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但是我也认为中国有巨大的不足,比如在环境方面,在银行系统方面,在失业方面,在它的两种社会方面,即西部和东部。实际上,它的政治制度仍然在变迁中。所以我不认为中国会在20年内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你们比我们有更多的国内问题。

我看到,中国将成为一个大经济体,但不一定是健康的经济体。中国可能在10-20年内使GDP赶上美国,但在保护财富、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方面,中国不会赶上美国。

二、 谁更船坚炮利

在当今世界,军事实力仍然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最终还是要靠国家的国防力量。中美两国军事实力差距要远远大于经济实力差距。

美国是当今世界超级军事强国。按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的说法,“美国当今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无论名列第二的是哪个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冷战后,美国进行了大幅度的裁军,(老)布什总统批准裁军50万人,克林顿总统又批准裁军25万人,这使美军人数减少到145万人;裁军计划在两届政府中都得到了逐步实施。与此同时,国防部的文职部门也做了相应的削减,裁去了大约40万人。此外,从1988年开始,根据《基地重新调整和关闭法案》,有100多个基地被关闭。尽管如此,美国仍然拥有第一流的军事实力。 与大幅度裁军相适应,美国对军费开支也进行了削减。冷战期间,美国的军费平均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6%。冷战后,美国对军费曾一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削减,从1990年的3000亿美元左右(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4%)减到1995年的2706亿美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7%)。美国还计划将这个比例降到3%以下。 不过,到了90年代后半期,由于美国经济总量在扩大,再加美国又有意识地增加军费开支,美国军费的总量又出现上升的势头。2000年的美国国防开支计划就达3100亿美元,超过1990年的数量。按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和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约翰·沙利卡什维利的说法,“尽管美国每年的国防支出(按目前的美元比价看)比冷战时期的水平大约减少了1000亿美元,但仍高于俄罗斯、中国、德国和法国的预算总和。” “9·11”后,美国军费增长幅度明显加大:2001年为3430亿美元;2002年为3790亿美元;2004年达到4005亿美元。但是这样高额的军费却只占美国GDP的3.3%。

在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上,美国的优势更加明显。就拿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相对较有优势的欧洲来与美国对比:到90年代末,美国拥有64颗侦察卫星,欧洲只有5颗;美国有80架大型战略轰炸机,欧洲一架也没有;在巡航导弹、海军力量方面,美国的优势更明显;美国每年的军事科研开支超过300亿美元,欧洲则仅为120亿美元。 此外,美国在全球军事战略上也拥有其它国家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美国在世界各地重要的战略地区都驻扎着军队,其中欧洲10万,东亚10万,伊拉克和阿富汗15万。虽然布什总统于2004年宣布,要在10年内裁减海外驻军6-7万,但实际上是量减质不减。总之,正如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亚当斯所认为的:没有一个国家的军费、军队、武器装备能与美国相比。

中国武装力量现役部队有250万,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第二炮兵一个独立兵种组成。其中陆军由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陆军航空兵等兵种和专业部队组成;海军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岸防兵、陆战队等兵种和专业部队组成;空军由航空兵、地空导弹与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等兵种和专业部队组成;第二炮兵由战略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以及专业部队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陆军及通用武器装备基本实现制式化、系列化,提高了火力压制、地面突击、战场机动、战场情报侦察、作战指挥和防护能力,满足了多兵种联合作战的要求;海军在导弹化、立体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已具备了近海防御作战能力;空军具备了相当水平的全天候、全天时、全空域作战能力,一批高技术武器正在陆续装备部队;第二炮兵已拥有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武器系统,并具备快速反应和机动作战能力。 在战略核打击方面,中国是世界公认的五个核大国之一。此外,中国还拥有制造中子弹的能力。不过,中国国防支出的总体水平是比较低的。2000年中国的国防费为1212.9亿元人民币,合146亿美元(按2000年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汇率:1美元约等于8.28元人民币)。2001年3月,中国宣布2001年的军费开支增加17.7%,这样可使军费增长到172亿美元,不过,这也只是美国的1/20,而且,新增加的部分将主要用于增加官兵的工资和待遇。

就发展态势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的军事实力仍将保持绝对优势的地位。美国军事力量已有的优势已经让绝大多数国家望尘莫及,而美国却还在不断加强其优势。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积极发展导弹防御计划,试图使它与“多强”之间的军事力量差距进一步拉大。其中国家导弹防御计划(NMD)是保护美国本土免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攻击的武器系统,预计到2006年基本建成;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MD)是保护美国本土之外某一个地区免遭远程和中程弹道导弹攻击的武器系统,用以保护美国的海外驻军和盟国,预计在2008年前后基本建成。香港《亚洲周刊》的文章对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评论道:如果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得以实现并且在技术上真的无懈可击,全球的远程导弹及核武器都将对美国无用武之地,这就“意味着美国将成为全球秩序的新上帝,随时可用任何理由干预别国或其他地区的事务,而无虑报复。”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加紧发展核武器。1994年9月,克林顿总统批准了《核态势评估报告》,进一步强调了美国要保持核力量的重组能力;此后,美国进行了多次亚临界核试验,大力研发新一代核武器系统;1999年10月,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为美国恢复完全的核试验制造法律依据。日本《选择》月刊2001年1月号的一篇题为《世界进入美国“一超独霸”的新世纪》的文章指出:在21世纪前期,美军在核动力航空母舰、机载空对空导弹、武器系统数字化、卫星通信、卫星定位系统和计算机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军事力量仍将独占鳌头。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国防现代化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国防建设也会相应发展。决定未来中国军事实力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军费的增加情况;二是军事科技的发展情况,因为科技强军是未来世界军事的发展方向。

就军费来讲,未来10-20年内,中国的军费会有一定的增加,但相当有限。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十分有限,而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必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较大幅度地减少了国防投入。从1979年至1994年的16年间,军费的绝对值年平均增长6.22%,与同期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年平均上涨7.3%相比,实际负增长1.08%。 1995-1999年,中国军费占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由1995年的9.33%降到1999年的8.20%。2000年,这个比例才略有回升,为8.29%。中国军费占GDP的比例,不仅低于美国、英国、法国这些发达国家,还低于韩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未来中国军费的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国际局势的变化。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并且掌握了一些尖端技术。随着中国科技的现代化,国防科技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但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受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总体水平的制约。当然,中国在发展科技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绩,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上,已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据专家预测,到2004年,中国的因特网使用者将达到1.2亿人;手机使用者将达到2.36亿人。虽然与人口总数的比例数值并不高,但绝对数是相当可观的。难怪美国的一份题为《2015年的世界》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15年,中国和印度将是世界上的新军事强国。 不过,在20年之内,中国的军事实力要赶上美国是不可能的,而且两者之间差距缩小的幅度也不会太大。

三、 继续“比宝”

除了经济和军事实力外,国家“硬实力”中要属科技和自然条件最为重要了。首先是科技,因为在当今世界,决定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科技实力。美国是个科技大国。当今对经济发展、国防和人们生活最有影响的技术领域,如微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空间等,美国都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1995年发布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写道:“美国在那些被认为对国家经济繁荣或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领域处于优势地位。”“尽管我们并非在每个专项技术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27个关键技术领域中,我们的技术能力优于或相当于世界最高水平”。

经过2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科技攻关、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解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大批关键技术问题,使中国整体科技实力不断增强。1981年以来,中国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2.2万项,其中有近20%的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科技顺应国际潮流,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方面成效显著。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规模从1999年的1.09万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7万亿元,高技术产品出口从247亿美元增长到1100亿美元。2004年1至5月,中等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394亿元,同比增长了24.7%。 中国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2001年已跃居世界第六位。被国际颇具影响的三个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比上年增长29.9%,比世界论文总数的增长高24.7个百分点;占世界论文总数的4.4%,所占份额比上一年提高0.8个百分点。 随着一项项科技突破的产生,专利申请量也逐年增加。截至2002年底,全国专利受理量累计166万件。2002年国内专利申请总量达到25.3万件,比上年增长24.1%。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中国科技部在《2003年技术预测报告》中,从信息通信、生物工程、新材料、能源等方面对中国高新技术今后发展状况做出了相关预测,展示出中国的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比如,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报告总共对75项信息通信技术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在这75项技术中,落后世界先进水平6-10年的技术有3项;落后5年的有66项;处于先进国家同等水平的技术只有5项;而领先世界水平的只有一项,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如果将中美的科技实力加以对比,仅举载人航天一个例子。2003年10月,中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牌,也是中国科技实力有了大跃进的标志。但是,美国和苏联在4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苏联在1961年,美国在1962年。虽然这不能说明,在这一领域美国要比中国领先40年,因为存在着经济基础的问题,中国由于缺乏资金一直没有将载人航天纳入日程。但毕竟中国要比美国落后一大截。而且,在科技发展上,创新的难度要比模仿大得多。

科技发展潜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经费的投入,而在这方面,中国与美国的差距更为明显。1998年中国的科研经费只占GDP的0.7%,约为60亿美元,仅与国外一些大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相当。相比之下,1995年,美国的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2.5%,达1830亿美元,是中国的30倍。再看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占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比例,美国为19.2%,居第一;日本为11.9%,居第二;中国仅为1.8%,位居英、德、法之后。

再看自然条件。美国拥有得天独厚、其他大国无法相比的自然条件。东西有两洋天堑,南北是“弱邻”,这为美国保证国家安全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辽阔的疆域,适度的人口,丰富的资源,以及适合居住、开发的气候,使美国具有发展经济的绝好条件和环境。相比之下,中国虽然号称地大物博,但却被过多的人口所抵消,中国实际上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中国的邻国众多,而且许多国家与中国有着历史遗留下来的恩恩怨怨,使得地缘战略环境充满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