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红歌的力量
12417100000024

第24章 放歌:锦绣河山(3)

鼓浪屿,是音乐的沃土,是“钢琴之岛”、是“海上花园”。伫立在鼓浪屿上,眺望这难以跨越的咫尺之遥,台湾同胞有着难以舒展的乡愁,海浪拍打着鼓浪石,也拍打着他们每个人的心。《鼓浪屿之波》道出了他们无以言表的情感——期盼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

◎ 词曲作者简介

词作者:张藜(1932~ ),笔名桦成林,钟子玉,辽宁大连人。1950年毕业于东北鲁艺文学研究室。毕业留校从事文学创作,1955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教,历任吉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北京中央民族乐团创作室专职创作员,中央民族乐团作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导、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等。

词作者:红曙(生平资料不详)。

曲作者:钟立民(1925~ ),江西南昌人,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1953年到1988年,他一直在《歌曲》编辑部做编辑工作。主要作品有:《我们要向一边倒》、《美国黑孩子小杰克》、《在天池畔》,《瑞丽江之夜》、《啊,湘江》、《我寻找你,陶然亭》、《鼓浪屿之波》等。

《鼓浪屿之波》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

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

台湾是我家乡。

登上日光岩眺望,

只见云海苍苍,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

美丽的基隆港!

母亲生我在台湾岛,

基隆港把我滋养,

我紧紧偎依着老水手,

听他讲海龙王。

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

他娓娓的话语刻心上,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

美丽的基隆港!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

唱不尽骨肉情长,

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

思乡水鼓动波浪。

思乡思乡啊思乡,

鼓浪鼓浪啊鼓浪,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

美丽的基隆港!

(一)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蓬勃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人们更加期盼着在这祖国统一。由于人为的政治因素,台湾海峡两岸的同胞处于隔离状态,许许多多的家庭忍受着骨肉分离之苦。

为了早日实现两岸统一,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79年元旦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进行商谈,结束军事对峙状态。同日,国防部也发表声明,从即日起停止对大、小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也多次指出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向美国总统表示,放弃“解放台湾”的提法,并表示“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从此,两岸敌对关系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两岸的和平统一成为全国人民的期盼。

《鼓浪屿之波》就是在倡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是当时十多位词、曲作家,深入平潭、崇武、厦门等地,创作的百余首台湾题材歌曲中影响最大的一首。

谈及《鼓浪屿之波》这首歌的创作过程,作曲家钟立民回忆说,那是1981年,福建省音乐家协会邀请国内一些著名词曲作家到福建,参加歌唱海峡两岸骨肉情怀的采风活动。出发前,钟立民就想借此机会寻找灵感,写几首反映祖国统一的音乐作品。但是,在福建呆了数天,钟立民还是没有找到感觉。这时,他们来到了此次福建之行的最后一站——厦门。晚上,钟立民和几位同事来到鼓浪屿散步。鼓浪屿的涛声是全国闻名的,此时恰逢海浪很大,听着浪涛一轮轮拍打着岩石的声音,仿佛就像一首乐曲,这与钟立民心中骤增的爱国情怀形成了共鸣,给了他音乐的灵感,在鼓浪屿的10天时间,钟立民谱写了六七首歌曲。

(二)

《鼓浪屿之波》是一首祖国海峡两岸同胞渴望统一和台湾同胞浓浓的思乡之曲。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是,由于海峡的阻隔,乡愁别离的台湾同胞站在厦门鼓浪屿远眺的情景,贯穿其中的是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题。歌词中的日光岩喻义登高眺望、盼望宝岛早日回归祖国大陆的团圆之意。

歌词每段结尾以“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总写了对家乡台湾的思念。第一段:“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茫苍”,表面看来是写景,是说出厦门的美,深入体会,也有不能清晰的见到家乡的深深遗憾和对家乡回归的渴望。第二段可以看做是郑成功的故事,对他的故事的感动,是蕴含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第三段:“喝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思乡啊思乡,鼓浪啊鼓浪”前半句唱出了渴望家乡回归,后半句将思乡与鼓浪排比,道出了无尽思乡。

(三)

《鼓浪屿之波》对于每一个厦门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一响起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响起时,脑海中便浮现出鼓浪屿美丽的景色;每当唱起它的歌词时,心中更加思念对岸的亲人。随着厦门海关的整点钟声敲响,《鼓浪屿之波》的旋律也不起飘荡在厦门的上空,成为厦门城市的象征。《鼓浪屿之波》在1988年曾获得厦门市政府颁发首届文学奖的特别荣誉奖。经过厦门市民的建议和专家的不懈创作,终于在1998年9月,把这首歌的曲子雕刻成长约250米、高约3.5米的五线谱雕塑,竖立在环岛路上,成为环岛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厦门人心中的自豪。此雕刻也成为世界上最大最长的花岗岩五线谱,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颁发的“最长的五线谱雕塑”证书。《鼓浪屿之波》因此成为厦门的一个品牌之歌。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如今的鼓浪屿成为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鼓浪屿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随着祖国大陆与台湾不断密切的联系与往来,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实现。《鼓浪屿之歌》先后由著名歌唱家李光羲、郑绪岚、张暴默、殷秀梅演唱过,由此我们更见其旋律的优美动人。

《东方之珠》

——回旋着一腔血脉共流的情怀

《东方之珠》是一首旋律优美舒展,歌词深情凝重的抒情歌曲,作品富于想象,拟人化地将香港比作一个饱经沧桑的恋人,虽历尽坎坷却风采依然。这首歌表达了作者对香港历史的慨叹、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认同、对香港回归的期盼以及对香港的一片热爱之情。

◎ 词曲作者简介

罗大佑(1954~ ),台湾省苗栗县的客家人,祖籍广东省梅县,是台湾地区的创作歌手、音乐人,有“华语流行乐教父”之称。曾创作并演唱《恋曲1980》、《恋曲1990》、《童年》、《光阴的故事》、《鹿港小镇》、《爱人同志》、《亚细亚的孤儿》、《野百合也有春天》、《皇后大道东》、《之乎者也》、《海上花》、《是否》等国语、闽南语、粤语脍炙人口的歌曲,对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园民歌及整个华语流行音乐风格转变有划时代的影响,其歌曲也是许多歌手争相翻唱的对象。

《东方之珠》

小河弯弯向东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儿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一)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在1997年回归中国以前,香港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签订《中英联合声明》。根据这份声明,英国须在1997年7月1日将香港的主权归还中国,而香港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香港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离开祖国怀抱一百多年来,香港对于即将来临的回归,有着十分复杂的心理,香港很多人都抱着既希望又观望的态度。台湾歌手罗大佑在这时创作的歌曲《东方之珠》,正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人心:“小河弯弯向东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香港别名“香江”,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组成,是著名的国际商埠和世界航运中心,“东方之珠”一词几经演变后,也用于形容香港。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香港有美丽的夜景,尤其是1998年之前香港的启德机场在运作的几十年间,由于启德机场位于香港的市中心,从晚上抵达香港的飞机上,可以看到香港万家灯火的繁华景色,恍如黑夜中的明珠。香港因而有“东方之珠”的别名和美誉。

罗大佑是一位具有忧患意识的歌手,曾经写下过《亚细亚的孤儿》等歌曲,歌中唱道:“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面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及至1980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之时,香港社会抱着前途未卜的心情,刮起一阵持续了几年的移民风潮。已定居香港的罗大佑再度以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香港问题的关注,写下了《东方之珠》这样一首极具忧患意识的歌曲。

在罗大佑的《东方之珠》之后,还有一个老版本的《东方之珠》,它曾是香港一部名叫《前路》的电视剧的主题曲,由郑国江作词,顾嘉辉作曲,甄妮主唱。1986年罗大佑来香港后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他用郑国江的词创作了1986年版的《东方之珠》,1991年重新填词,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版本。新版本的《东方之珠》,中回旋着一腔血脉共流的情怀,充溢着黄皮肤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海桑田的尊严。

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冉冉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一刻,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罗大佑作词作曲的《东方之珠》是赞美香港的。歌曲流行之后,人们就习惯于把这种赞语引用过来以替代香港。“东方”不是针对中国而言,而是站在全球的角度——中国在世界的东方,香港在中国,称之为“东方之珠”是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赞美香港的。可见香港在中国及在全球的地位及影响,这也是歌曲《东方之珠》被广为传唱的重要原因。

(二)

《东方之珠》这首歌,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词含蓄而富于诗意,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