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务工作全书(中)
12433900000065

第65章 政务效能监察 (17)

评价主体权重系数是指进行评价的不同考评主体占总评价主体的比例。当地人民政府、上级监察机关、本级效能监察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和被考评主体的管理对象,均为效能评价主体,故必然涉及不同的评价主体在评价主体总数中所占百分比的归纳。

值得强调的是,权重系数的确认必须按照事先设定的审核程序加以确定,即效能监察机构提出权重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时报上级监察机关备案。

四、政务效能监察的考评程序

行政效能监察考评的规范化是确保行政效能监察考评工作公平、公正的制度保障,而严谨完备的效能监察考评程序是其最核心的内容。行政效能监察机构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考评,主要包括15个环节:

(1)考评对象的工作分析。

(2)考核对象的工作流程分析。

(3)效能指标的分类和特征分析。

(4)分析行政效能指标的信度和效度。

(5)考评指标的权重确定。

(6)考评要素的理论验证。

(7)建构效能监察考评要素体系。

(8)制定效能监察考评表。

(9)与考评对象面谈。

(IO)工作进度汇报与反馈。

(11)考评对象自评。

(12)相关方考评。

(13)效能监察机构综合考评。

(14)行政效能面谈。

(15)监察机关审核与效能管理机构裁定。

(一)考评对象工作分析

在效能检查阶段,已经对所要考评的行政组织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能够基本得出考评对象的组织战略和组织结构、工作性质和关键职能、工作内容和职位结构、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行政伦理和领导风格等内容。而效能监察考评阶段的工作分析,是以考评为出发点。以效能评价为目的,对行政组织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方法、执行标准、任职资格等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关键在于厘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回答效能监察考评中首要澄清的效能考评指标体系的下列问题:

(1)效能监察考评指标体系的名称与内容是否一致?

(2)效能监察考评各项指标的确切定义阐述得是否准确?

(3)建构效能监察考评指标体系的直接目的何在?

(4)围绕着效能监察考评指标有哪些相关的说明?

(5)谁来负责收集所需要的数据,用怎样的流程来收集?

(6)所需要的数据从何而来?

(7)计算数据的主要数学公式是什么?

(8)统计的周期是什么?

(9)监察机关如何配置机构和人员负责数据的审核?

(10)这个效能监察考评指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

(二)分析行政组织的工作流程

1.行政组织的任何一个工作流程都是为了实现总目标

总目标并不一定就是以效能为核心的目标。因此,从行政效能的角度分析实现总目标过程中哪些是关系到工作流程的效能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含义界定,建构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2.确认工作流程中的资源分配

以流程驱动的资源分配,是由用来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力流程所决定的。资源分配完毕后,每一个职能部门都会根据其对流程的贡献度大小分配到相应份额的资源。因此,流程的效能贡献度和维护流程正常运行的资源量,直接关系到行政组织的行政效能。

3.政府职能部门间的界面管理

行政效能的影响因素,除行政组织本身之外,还包括组织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功能传递。从流程图中可以清晰地描述职能部门向其他职能部门传递功能和服务的连接点,在每一个点上,都存在一个行政组织与行政组织间的功能界面,这些界面往往代表着效能改进的重大机遇。因此,效能监察机构应当密切注意这些界面,随时消除一切影响行政效能的障碍。

(三)效能指标的分类和特征分析

1.对所有的考评指标进行科学分类

分类遵循四方面规则:一是区分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二是确认是动态性指标还是静态性指标;三是确认是定量指标还是定性指标;四是对指标体系的种属关系进行分类和界定。

2.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区分界定

要准确界定:非考评不可需要指标、非常需要考评指标、需要考评指标、需要考评程度低指标、几乎不需要考评指标。应当注意,考评指标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其重要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确保视角的科学性和一致性,在分类指标的重要程度时极为关键,因此,把握效能视角是我们确认指标重要程度的关键。

3.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

业务指标主要包括目标设定情况、目标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等,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业务指标的内容可以有所增减。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等。

(四)分析行政效能指标的信度和效度

当我们建构效能考评指标体系时,必须对考评指标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1.行政效能考评指标的信度

所谓行政效能考评指标的信度,就是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和真实程度。这些指标是行政组织运行过程一个确实存在的工作环节,能用数据或者信息表达,能被证明是可观察的,它所用到的数据的采集方法是科学的、可靠的。在实际中,信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重测信度。这种方法通常是重复同样的测量来检验,信度系数可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假如我们第一次考评时的观测值是X,第二次的观测值是Y,那么重测信度就等于X与Y的相关系数。但重复考评时,我们要注意两次考评的时间间隔要恰当,如果时间间隔太久,可能会发生一些变故,影响到被调查者的态度,那么前后的考评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2)复本信度。复本是针对原本而言的,它是原本的复制品。对一项调查的问题,让被调查者接受问卷测量。并同时接受调查问卷的副本的调查,然后根据结果计算原本和复本的相关系数,就得到复本信度。

(3)折半信度。通常是在无副本且不准备重测的情况下,我们就用折半信度来计算信度系数。

(4)评分者信度。这种方法在测量工具的标准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同评分者的评分标准也会影响测量的信度,要检验评分者信度,可计算一个评分者的一组评分与另一个评分者的一组评分的相关系数。

2.行政效能考评指标的效度

行政效能考评指标的效度,是指这个考评指标的有效程度。用这个指标是否能考评行政组织的政令执行情况,用这个指标是否能反映公务员的工作能力高低,用这个指标是否能计算出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成效,用这个指标是否能引导公务员对行政组织实现行政日标具有正面作用,检验效度的方法大体有三种。

(1)内容效度。考察内容效度旨在系统地检查考评内容的适当性,并根据我们对所研究的概念的了解去鉴别考评内容是否反映了这一概念的基本内容。检验内容效度就是检验由概念到指标的经验推演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效。

(2)准则效度。准则效度是指被假设或定义为有效的测量标准,符合这种标准的测量工具是可以作为测量某一特定现象或概念的效标。当我们对同一现象或概念进行测量时,我们可以使用多种的测量工具,每种测量方式与效标的一致性就成为准则效度。

(3)建构效度。考察建构效度就是要丁解测量工具是否反映了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这种方法常常在理论的研究中使用。由于它是通过与理论假设相比较来检验的,因此建构效度也被称为理论效度。

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信度对于效度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信度不保证一定有效度,一个可靠的效能指标并不证明内容一定有效,而一个有效度的效能指标一定是有信度的。有效度必定有信度,效度高信度必定也高,因为不可能存在唯有效度而没有信度的情况。信度是为效度服务的,因而效度是信度的目的,效度不能脱离信度而单独存在,所以信度是效度的基础。

(五)确定考评指标的权重

首先确定衡量权重的方法,然后确定客观评价指标权重和主观评价指标权重,再界定评价主体的权重,最后按照相关程序办理权重确认手续。以行政效能机制要素、行政效能能力要素两大要素沩一级要素;以战略管理、行政目标、行政成本、行政质量、行政流程、激励机制为行政效能机制要素的二级要素,以领导力、执行力、回应力、创新力、电子化能力和前瞻性能力为行政效能能力要素的二级要素,其权重分配如表10 -3 -1所示(因重点表示权重要素,故在表中将四级要素、测量点、考评单位、考评周期、考评标准和计分方法等内容略去)。

(六)考评要素的理论验证

依据效能考评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对所设计的效能考评要素指标进行验证,保证其能有效可靠反映被考评对象的效能特征和考评目的要求。验证行政效能要素的基本原理包括:结构一功能原理、测量一评定原理、定性一定量原理、静态一动态原理。

1.结构一功能原理

结构一功能原理中的结构,是指诸测评要素在考评系统内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它所揭示的是要素形成整体功能的内部连接,而功能则是表达不同的子系统在整个考评系统范围内有目的的活动。结构是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功能却是外在的、多变的。二者相互配合,协调统一。

2.测量一评定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评定与测量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测量是用数字对人的行为进行描述,它包括三个要素,即法则、数字和行为,评定泛指对人与事的价值进行衡量。如果说测量是用数字对人的行为进行描述,而不管这一行为有多大价值的话,那么,评定则超出这种描述而对行为的价值进行权衡。可见,评定具有三个要素,即定量描述、价值和权衡。

3.定性一定量原理

科学的定性必须以定量作为前提和客观基础,否则,定性就是不可能的。定性一般都基于考评人员的了解和印象的基础之上,虽然这也能够鉴别,但方法过于传统,而且这种考评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以考评者的个人素质为基础,给考评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定量通过一种数字符号显示行政效能的状态,从而成为测评的有效工具。但是定量也有其缺陷和不足,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成为考评失败的导火线。定量同任何先进的定理、公式和工具一样,它既有其可取的一面,同时也有其局限性。西方定量考评中一度出现缺陷,是由于过分强调把一切问题转化为数字,将分数绝对化、凝固化。

表10 -3 -1行政效能监察考评要素的权重参考(百分制)

4.静态一动态原理

静态测评要素是指一定阶段行政组织中的行政效能诸要素的相对稳定状态。它假设行政效能由一系列相对静止的要素组成,而一个行为主要反映某一个要素。与静态测评要素相统一的静态测评标准,通常是通过对被测评对象过去或当前工作行为的评估来实施测评的。动态测评要素,是指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情景序列上行政组织的效能的变化状态,由于行政效能具有动态性和过程性,在一个行为或事件之中往往表现出一系列要素。静态一动态组合可以采取两种广度加以分类,一种是按测评要素体系分类,另一种是按测评标准体系分类。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有机结合,能够使测评要素和测评标准发挥多种作用。

(七)建构政务效能监察考评体系

行政监察机关可以参照本书(第三章行政效能要素体系的构建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建构行政效能监察考评体系。行政效能要素的构建主要适用于行政组织自身的效能管理体系的完善和评价,效能监察机构实施效能监察考评,可以以此为蓝本,从监察机关的视角确立控制点,构建考评指标和体系。

(八)制定效能监察考评表

行政效能考评表主要包括考评角度、考评指标名称、计算方法和依据、考评周期、权重、考评标准、自评分数、效能监察机构评分数、效能监察机构意见、效能监察机构签字、被监察单位签字、监察机关签字等要项。

(九)监察机构与考评对象面谈

行政组织对效能监察考评表确认后,还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报监察机关。

需要注意的是。在效能监察考评流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监察机关与行政组织面谈环节经常容易被忽视或省略,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效能监察考评表的作用就不能完全发挥。第一,行政组织可能不完全了解考评表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也可能不完全了解各项考评标准的实际意义,这就会造成重要工作没有按照效能监察机构预先计划完成。如果从测量学的角度考察,考评表的信度低。第二,效能监察机构在制定各项效能考评指标时,不可能全面了解行政组织的所有工作,制定的考评项目与考评标准,也就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从测量学角度考察,考核表的效度低。所以,计划面谈这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第三,通过计划面谈可以起到激励行政组织努力实现效能目标的作用,因为各项工作任务及考评标准是由行政组织参与制定的,即使遇到困难,行政组织也会积极地想方设法去完成。

(十)工作进度汇报与反馈

进入考评期后,效能监察机构要保持与行政组织的有效沟通,沟通形式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口头沟通比较灵活,可以随时进行,书面沟通可采用工作进度汇报表,一般每周一次或在任务的控制点进行,工作进度汇报表包括工作进展情况、下阶段计划、已经解决的问题、需要上级协调的问题、上级工作建议等项目。工作进度汇报是目标管理的重要工具,效能监察机构可以从进度汇报中了解行政组织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做出具体的指导。行政组织可以通过进度汇报进行工作总结,提出适当的建议,并获得效能监察机构的指导。另外,工作进度汇报表还可以作为考评期结束后进行考评的重要依据。

应该注意的是,即使效能监察机构与行政组织口头沟通非常及时,也不能取代书面沟通形式。与口头沟通相比,书面沟通的形式更加系统和正式,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十一)考评对象自评

行政组织依据“效能监察考评表”、“工作计划”、“工作进度汇报表”对自己的各项任务的效能状况逐项进行考评打分。

行政组织自评应当以平时考评为基础,以日常形成的各种数据为考评证据,以充分体现考评的科学性。平时考评是效能监察考评的基础和有益补充。具体而言:

(1)推行季度效能申报和分析制度。可采取记载重大工作事项的方式或由具体部门如实填写,每季度末以由主管领导审核填写意见并存档的方式,记录职能部门平时的工作效能。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分析会,把季度考评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