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可不知的礼仪常识
12487600000039

第39章 轻公职场礼仪(2)

一般人们会根据彼此的职务,用姓加职务的形式来相互称呼,比如在政府部门工作,可称呼领导“郑处”“赵局”等等。在医务单位工作,可以称呼“张医生”、“王护士”;在学校工作,可以称呼“张老师”、“李教授”;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可以称呼“张律师”、“刘律师”。年长的可以在其姓后加上一个“老”字,对同辈或比自己小的同事,可以称呼其名字。如果不清楚别人的年龄,可先以姓加职务的方式称呼对方,等过一段时间熟悉具体情况后,根据其他同事相互之间的称呼,顺应大家的习惯给以别人恰当的称呼。要注意的是,“老师”这个称呼只适用于学校和出版社等单位,不明确单位性质而自作主张地称呼“老师”会让人以为你还没有脱离学生气,有迂腐之嫌。

小景以前在一个私营企业上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都习惯以“哥”“姐”相称。如今小景成功应聘到一个著名国企的职位。上班第一天报到,小景见到人事部经理后,恭敬地叫了一声“王哥”,人事部经理王聪听了“哦”了一声,却显得有点不适应。他说:“你还是叫我王聪吧。”小景不明就里地说:“那哪能呢,王哥。”小景到办公室后,对同事们也亲热地称呼“哥”、“姐”,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小景。在一次周会上,王总不点名的批评了小景,“干什么事,说什么话,不要公私不分,自作主张。”小景这才意识到,在这个制度明确的大单位中,“哥”、“姐”的称呼是最行不通的。他赶快改口,以大家的职务或名字相称。但是他的人际关系似乎一直不太好,根本原因就是他最初没有按规矩办事,给别人留下了没有纪律观念、办事不牢靠、油滑谄媚的印象。

刚到新工作单位的时候,一定要留心别人是怎么称呼的,要学会“入乡随俗”。

在政府、国企、日韩等企业要有等级观念,最好能以姓氏加级别来称呼同事及领导。在民营企业可以适当叫昵称。在一些新兴企业,同事关系比较轻松,私下可用昵称。但公司以外的工作场合,一定要非常恭敬地称对方的姓氏加职位。在欧美背景的外企英文名最流行,员工一般互叫英文名字,即使是对上级甚至老板也是如此。

尊敬有加,随机应变

办公室里的亲密称呼并不能完全代表同事之间的亲密关系,如果你嘴上叫着对方的外号,行动上也轻慢不恭,举止随便,那你就是犯了不懂礼貌的错了。一定要在称呼别人的同时,以得体的仪态维护双方的形象。

称呼也讲“投其所好”。有的人喜欢别人以职务来称呼自己,有人却喜欢亲切一点的称呼。对方喜好不同,你要有所分辨,按照他喜欢的方式来称呼对方是最合适的。

对于位居副职的人,单独与其相处时,不妨把他职称上的“副”字省略。每个人都有上进心和一点小小的虚荣心,这样的称呼是一种鼓励和祝福,更是一种尊敬,被称呼者多半会很开心。但当正副领导同时在场时,就要使用明确的职务称呼他们。

在正式场合,一定要按照礼节使用敬称称呼对方。不要把私人关系与职务关系混为一谈,将私下里的昵称带出来。

小马是一家知名出版社的编辑,和大学时代的好朋友兼师妹夏青同时进入单位。两人关系一直很好,不仅工作上配合默契,私下里也是好朋友。小马此夏青大两岁,一直对夏青直呼其名。有时候叫“夏青”,有时候叫“小夏”,有时候还叫夏青的小名“果子”。即使平时编辑部里开会讨论问题,小马也还是这样称呼夏青,夏青从未表示过不悦。但有一次夏青终于生气了。出版社和一个知名作家达成协议,准备出版一本该作家的专著,特意邀请了当地媒体和业界名流,开一次作品研讨会,夏青作为出版社的主要代表出席此次研讨。研讨会上,大家纷纷发言,气氛很热闹。小马提意见时,顺带提到了夏青的意见,他说:“我比较赞同小夏的观点。”整个研讨会上,别人称呼夏青都是“夏主任”、“夏老师”、“夏女士”,唯独小马满嘴的“小夏”言语亲昵。与会者无不侧目。会后,小马和夏青的绯闻就传开了。夏青很生气,很长时间没有和小马说话。

同样一位同事,办公室里你可以叫他哥哥姐姐,老谁小谁,到了正式场合,如开会、谈判,你就不能再这样叫了,否则既不庄重又失体统,严重起来,还会影响单位形象。

当你去一个陌生的单位应聘或办事时,面对陌生的工作人员,你可以用“您”来称呼他,也可以询问一下“请问您怎么称呼”,再根据他的回答称呼对方即可。当你在自己办公室里遇到其他部门的同事,有必要进行沟通,但不知道他的职务和姓名,可以礼貌地点头问好,不要贸然称呼。

工作时间做私事不合礼仪

每周5天、6天,有时甚至7天,重复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生活,或多或少会让人产生厌倦情绪,在熟悉的工作环境待久了,很容易把工作岗位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把自己办公桌上的物品也看作自己的私有。工作不忙的时候,人就会放松思想,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希望找到解脱的方式。于是给熟人打个电话,发发牢骚,用公司的电脑搜集最新的娱乐新闻,就成了很多人工作生活中的调剂。殊不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小动作,破坏了办公室礼仪,更破坏了职场规则。一旦被上司发现,轻则形象受损,重则失去工作。聪明的你,可不要因小失大。

别把办公室当私人领地,别把工作时间当休闲时间

不同性质的工作岗位,不同规模的企业、单位,制定有不尽相同的规章制度,上班时间杜绝员工做私事是不容置疑的。办公室不是私人领地,在办公室做私事,也许短时间内对个人有好处,似乎是“占了便宜”,从长远的利益考虑,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都有不好的影响。

上班时间看与工作无关的休闲读物,浏览与工作无关的娱乐性网站,上班时间将亲朋好友带入工作场所,和同事聊天,上班时间私自接待自己的客人,上班时间写私人信件等等,这些都是在工作时间做私事的表现。对于个人,养成在办公室做私事的习惯后,不利于工作顺利完成,容易使完成任务的时间滞后,久之也不利于个人能力和信誉的提升。如果被发现,惩罚是难免的。

周静是某软件公司的电话客服,主要负责接听客户咨询电话和进行客户回访的工作。由于经理几乎不来抽查,周静常利用上班时间给网友打电话,导致很多客户的电话打不进来,许多已购买软件的客户未能在售后服务条款规定的时间内享受到回访服务。其他两名同样负责客服的同事深受其扰,对周静掺杂着高声大笑和暧昧言辞的私人电话深恶痛绝。当客户的投诉电话越来越多,公司的信誉受到一定影响时,公司查找源头,周静理所当然地被辞退了。

对于同事,在工作时间做私事会妨碍到其他同事,影响他人的工作,容易导致职场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对于企业而言,在办公期间做私事的员工越多,企业的资源浪费越严重,企业办事效率越低,企业文化越趋于涣散。这说明该企业管理不善,企业因而无法树立良好的整体形象。

对于企业的服务对象而言,难以得到及时周到的服务,他们会对这样的企业失去信任。热线电话的接线员、报警电话的值班员如果上班时间做私事,求助者很可能因为延误时机而身陷危难医院的医护人员上班时间做私事,病人可能因为救护不及时而失去生命负责看管库房的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做私事,容易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其实在工作时间做私事不仅限于办公室这一个场所,无论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如何,上班时间内做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的事都是“走私”。出差人人员利用工作之便探访亲友、游山玩水,教师监督学生考试时看作业、看小说,业务人员在理应拜访客户时间内处理家事,都是违反规定的。

现在的社会节奏日益加快,各地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个好的工作机会,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的。因此,想要做一个不被职场抛弃的好员工,必须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做个严格自律的好员工

工作时间做私事是职场上的一颗“不定时炸弹”,虽然能一时间方便了自己,却给自己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控制行为的,只有员工自觉地控制了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做到不在工作时间办私事。

认同企业文化。要杜绝在工作环境中和上班时间做私事,重要的一点就是认同所属企业的文化,把自己看作与企业同步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一分子。在工作岗位上,首先要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业务熟练、不可替代的员工,让自己“职业化”。找到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自然容易受到企业的肯定。其次要谦虚礼貌地和同事及上司及时沟通,及时化解疑问和困难,自然就能减少对工作和人际交往上的烦恼,消除危机感和不适感、厌烦感。再次,要为企业的发展着想,为自己的前途着想,放长远目光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到工作中积极的方面。

苏睿在一个贸易公司上班,她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用电话和网络联系客户,联系好了以后根据情况外出与客户签单。公司的理念是:给员工最大的自由,最大化地创造财富。苏睿很欣赏这个说法,也是按照这一思路来工作的。公司给员工配备了精良而齐全的办公设备,电脑、电话、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一应俱全,给每个员工一个适度的独立空间,并且从不抽查员工上班时间在做什么。苏睿的同事们,许多人感觉制度不严格,自己空闲太多,于是有的上班时间抱着电话和恋人说悄悄话,有的借口签单出去购物。苏睿却从来不在上班时间做私事。她上班之初,就觉得这个公司对员工如此宽容很难得,理应努力工作。她总是细心地寻找客户源,耐心地学习贸易知识,和每一个客户认真沟通。因为她的努力,很快成为公司最优秀的员工。经理说,在苏睿身上,良好地体现了公司的企业文化。

制定长远目标。当一个人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而工作的时候,他必然会珍惜每一个工作机会,努力创造自己的价值,以期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而事实证明,一个目光长远、不为蝇头小利钻空子、不占便宜的人更容易受到企业的奖励,获得成功。

合理规划时间。当我们的工作被科学合理地细化,当我们的每一个工作日中的每个时间段都经过严格细致的规划,当我们的每一分钟都过得有目的和有意义,你还用得着利用工作时间做私事吗?

切忌在办公室谈论同事隐私

尊重,是人际交往的一大准则。维护别人的隐私也是一种尊重。隐私,关系别人的名誉,不散播和议论同事的隐私,是办公室礼仪的一大原则。办公室里的“哨悄话”,像病毒一样破坏着办公室的“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同时也给工作效率带来无形的麻烦。在办公室谈论同事的隐私,不只是自毁形象的问题,更可能让你失去人心,失去工作。如果想成为一位出色的职场精英,除了在业务上锻炼极强的能力之外,还应该从言行举止上符合一个优秀员工的标准。

办公室不是聊天室,谈话要谨慎

交谈有禁区。不能议论、不能问的首先是同事的隐私。隐私是人心底的雷区,不可触动。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比以往更看重自己的隐私。谈论别人的隐私会很快破坏人际关系的平衡,导致别人疏远和防范你。与同事交谈时,不要主动询问对方私人生活相关的问题。诸如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远近、财产多少、房子价值多少之类。自己不该知道的不要问,知道了没有好处的也不要问。同事有没有隐秘恋情或疾病,有没有换工作的念头,这些东西都是你没必要知道的。其次,薪水问题也不宜谈论。有许多公司、企业中,员工的工资都是彼此不同,也是彼此不知道的,两个部门之间,甚至同一个部门的两个员工之间,工资可能相差很多。讨论薪水问题容易引起同事之间彼此心理的不适。第三,“野心”话题不要谈。无论是谁,暴露出自己的野心,比如半年内取代某位主管的位子,一年内争取到出国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话说出来通常不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作用。第四,不当众炫耀。如果你刚刚新买了别墅或利用假期去欧洲玩了一趟,没必要拿到办公室来炫耀,被人妒忌的滋味并不好。做人低调一点,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怕就怕你在得意忘形中,忘了某些人眼睛已经发红。

黄冰在一次闲聊时,向同事小朱透露了自己的秘密——一段痛苦的恋情。倾诉之后黄冰马上后悔了,她怕小朱向其他人散布这个故事,对自己不利。但小朱信誓旦旦地告诉黄冰:“放心,我不会对任何人讲。”谁知没超过两周,黄冰的惨痛往事就在公司里隐秘地传播开来,大家看黄冰时,眼神都很怪异,有的是同情,有的是好奇,有的是幸灾乐祸,还有的是嗤之以鼻。黄冰意识到小朱到底没管住自己的嘴巴时,又羞又怒,痛骂小朱之后递交了辞呈。小朱虽然在散播黄冰隐私的过程中体会到发泄的乐趣,却从此被同事们视为长舌妇,大家表面上还对她很和气,实际上对她非常鄙视,且处处防范。失去别人信任的小朱过了一段时间,不得不另谋高就。

职场上交一个朋友很不容易,如果同事告诉你他的一些秘密,说明他很信任你。你应该珍惜这份信任和友情而不是用散布消息的方式来摧毁它。如果你希望保持和同事的友好合作关系,就不要为了给闲聊增添乐趣而把同事的隐私作为谈资四处宣扬。与同事交谈时,如果他对某些话题做出过激的反应,那么你可能是无意中触动了他的雷区,赶快停止是最好的办法。当被谈论的同事在场或突然出现时,你要努力制止话题的继续。

场合有分别。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应注意。办公室休息时间,闲聊的场合,同事之间可以谈一些大众话题,不关乎个人利害关系的内容。如与行业相关的新闻、上下班路上所见所闻、最近一段时间的影视资讯等等。开会时,同事之间的交谈应围绕工作展开,应避免跑题。向上级汇报工作,向下级交代工作时,应该就事论事,不要牵扯到其他方面。

形象要保持。在工作场所与同事说话,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说话时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千万不要出其不意地发出刺耳的尖叫或大笑,作出不雅的动作。谈话时不要粗声大气,甚至捶桌子跺脚,以致影响到隔壁。说话时,不要坐到桌子上或在椅子上半躺半卧。也不要指手画脚地争论,让别人以为是在吵架。

办公室不是休闲馆,行为要规矩

不随便动同事的东西。办公室里,通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如果你未经允许就私自动同事的物品,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你急用胶带纸,恰好自己的刚好用完。你自恃和某同事关系较好,就私自去他没有上锁的抽屉里翻找。同事发现你的行为后极为恼火,因为他的私密日记也在那个抽屉里。这样一来,你是有理也说不清了,同事可能以为你真正的目的就是偷看他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