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德艺双馨(中华美德)
12596500000061

第61章 守仁求心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余姚(现在属浙江)人著名的哲学家,因为曾经筑室于绍兴的阳明洞,所以世人称他为“阳明先生”。王阳明出身于官僚家庭,父亲王华曾任礼部左侍郎。王阳明中了进士后,先后任刑部、兵部主事,最后做到了右副都御史。晚年聚众讲学,在世时著作就被弟子们刊刻印行。

王阳明的思想强调的是知行合一,即在刚开始意念活动时就依照“善”的原则去做,将不善和恶消灭在刚刚萌发的时候,他主张:第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可以促使勤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改过”是指自己;“责善”是劝别人改过,这里面还包括了“谏师之道”,这就是说,向老师进谏,指出错误;第二,独立的治学精神和能力;第三,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第四,强调身体力行。这些教育思想对今天的青年人学习有很好地借鉴意义。同时,他又是一位威震天下的一流军事指挥家,他对待赣南闽西的农民起义,平定正德十四年的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晚年对待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都表现出非常高超的军事能力。一个钻研心性之理的文弱书生,能同时建立这样卓越的功勋,几乎是一个奇迹。

王阳明几次作战,智、信、仁、勇、严兼备,堪为军事指挥艺术的典范,但其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极富哲学智慧的心理战术。王阳明有一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的几次军事行动,都很好地运用了心理战术,通过先破对手“心中贼”来瓦解对手,也就是《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在对待赣南农民起义时,他的一篇《告谕利头巢贼》推心置腹,循循善诱,顺利地使对手分化为两派,其中一派前来归降,为最后的完胜打下了基础。《告谕利头巢贼》体现了王阳明哲学的核心“人人皆有良知,天理明觉,真诚恻怛,盗贼也不例外”,王阳明接着分析造反者走上这条绝路的原因“或是为官府所迫,或为大户所侵,一时错起念头,误入其中”,然后言辞恳切地体恤他们做盗贼的难处“担惊受怕,出则畏官避仇,人则防诛惧剿,潜行遁迹,忧苦终身,卒之身灭家破,妻子戮辱,亦有何好?”最后恩威并用,表示只要归降,既往不咎,若一意孤行,不要怪我不仁。“呜呼!民吾同胞,尔等皆吾赤子,吾终不能抚恤尔等而至于杀尔,痛哉,痛哉,兴言至此,不觉泪下。”如此宏文,难怪连盗贼读了都要动心。

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是他一生军功的顶点,这里我们可以看王阳明攻心的奇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时,王阳明首先利用反间计,散布假情报,迷惑、离间对手,使得朱宸濠犹疑不决,没有立即出兵,给各地争取了准备的时间。等朱宸濠终于出鄱阳,下九江,直趋安庆,窥伺留都南京时,王阳明抓住朱宸濠后方空虚之机,率领士卒直取南昌。待朱宸濠仓促回援时,王阳明驱兵痛击朱宸濠于鄱阳湖樵舍。王阳明战前让人用竹木准备了免死牌,上书一行小字“宸濠叛逆,罪不容诛;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关键时刻,王阳明下令连夜将几十万块免死牌扔入鄱阳湖中。第二天天亮,叛军人手一块免死牌,军心大哗。朱宸濠见大势已去,只有哀叹:“好个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