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奋发图强(中华美德)
12597300000006

第6章 添花不添疤

如今的孩子肯定不太清楚“锔碗”是怎么一回事。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对于“锔盆锔碗锔大缸”的叫喊声却是最熟悉不过了。

物以稀为贵。那个年代,人们对于饭碗、瓦盆以及盛放面粉的大缸珍视程度很高,一旦破裂,人们怎么也舍不得丢掉,就让锔碗匠给补一下,使其能够继续使用。

经常去我们村的锔碗匠姓陈,当时有四五十岁的年纪,他的眼神不太好,戴着一副眼镜,听说他在家排行老三,有人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陈三瞎子。

记得有一次,我们村里分牛肉,母亲递给我一只粗瓷大碗,让我去领。那时我刚刚6岁,也许是太高兴了,把碗顶在头上一路小跑,可没跑几步,碗就掉在地上打碎了。母亲闻声出来,在我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两巴掌。

等陈三瞎子再一次来我们村的时候,我早早地就把那个碎碗拿了出去。只见陈三瞎子先在碗上打眼儿,他用一把特制的微型小钻一下一下拉起来,像拉二胡一样,很快就钻好了眼儿,然后打上锔钉,再用一把小锤慢慢敲打,最后,抹上一层牙膏状的东西。回到家,倒进水,水一点也不会浸出来。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儿,别揽瓷器活。补碗这门手艺,只有金刚钻儿是远远不够的。比如给瓷器打眼儿,全凭一股腕力,重了不行,轻了不行,而且是悬空使劲,对技术要求很高。陈三瞎子补碗,还有一门绝活,即善于选择打眼的部位。细瓷碗盆,大多都印有龙凤狮虎、花鸟虫鱼等吉祥图案,陈三瞎子能把锔钉补在适当的位置,使整个图案“添花不添疤”,不破坏器皿的整体美。

据说有一年,一个穿着十分讲究的人专门找到陈三瞎子,递给他几块破碎的碗的瓷片。陈三瞎子接过瓷片,足足瞅了十几分钟,然后说你放在我这儿吧,明天来拿。谁知道第二天,碗锔好了,主人却没有来拿。第三天,第四天还是不见主人踪影。陈三瞎子后悔当初没有问清人家是哪里的人,于是,他开始四处打听那个送碗的人。如此一传十,十传百,碗的主人没有找到,却引来一位古董商。古董商找到陈三瞎子,提出要看看那个碗。老实巴交的陈三瞎子拿出了碗。那只锔过的青瓷大碗,从碗里看,依稀可见三只白色的锔钉;但从碗外看,只见在金鱼嬉水的图案中添了几根弯弯的水草,在碗的底部还有一枚清晰的红色印章。古董商二话没说,掏出一叠钱就放在了陈三瞎子的炕头上,说要买那只碗。陈三瞎子一听,急了,赶紧把碗收起来。古董商以为他嫌钱少,就又拿出一叠钱。陈三瞎子说:“多少钱我也不能卖,碗不是我的。”古董商摇摇头,苦笑而去。

又过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碗的主人终于来到陈三瞎子家。看到那只碗时,主人顿时热泪盈眶,握着陈三瞎子的手说:“大哥,多谢你替我保存这只碗,你要多少钱,开个价吧!”陈三瞎子说:“我锔一个碗收一毛钱,不涨价。”

岁月如梭,一晃20多年过去了。一次,回老家时,我问起了陈三瞎子。老家的人告诉我,陈三瞎子早就死了。因为生活条件好了,锔碗的人越来越少,陈三瞎子的生意也日渐清淡,以致后来,他干脆关门歇业了。他一生未娶,他的手艺当然也失传了。只是在临去世的那一段时间,他常常喃喃地重复一句话——“添花不添疤”。

面对困难,面对曲折和生活的压力,面对金钱的诱惑,有的人为了利益违背职业道德,而有的人则始终不屈不挠地坚持原则,不给自己的生命添上疤痕。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锔碗的过程,不断给它添花,生命才会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