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韦尔奇已经作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在GE工作一年了,他的年薪是10500美元。这时候,韦尔奇的顶头上司伯特·科普兰给他涨了1000美元,韦尔奇觉得还不错,他以为这是公司对有贡献的人的奖赏,他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但他很快发现他的办公室中的4个人的薪水居然完全一样。
他有无数的理由认为,他应该比其他人挣得多。韦尔奇找到了伯特·科普兰,得到的解释是这是公司预先确定好的标准的工资浮动。韦尔奇一天比一天委靡不振,终日牢骚满腹,无心工作。
一天,科普兰的上司、时任GE新化学开发部年轻的主管鲁本·加托夫将韦尔奇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他语重心长地对韦尔奇说:“你来GE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但我很欣赏你的才华与工作热情。韦尔奇,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对你个人而言,整日抱怨,无心工作,只会浪费GE这个大舞台,难道你不希望有一天能站到这个大舞台的中央吗?”
这次谈话被韦尔奇称为是改变命运的一次谈话,后来当上执行总裁的韦尔奇也一直尊称加托夫为恩师。韦尔奇此时想要做的就是停止抱怨,争取尽快“脱颖而出”,让自己有一个新的根本性的改变。一直负责韦尔奇所在的实验项目的聚合物产品生产经理鲍勃·芬霍尔特因成绩突出被提升到总部担任战略策划负责人,这样经理的职位就空缺了下来。
我为什么不试试呢?韦尔奇想。韦尔奇不想看着这个可以改变自己的机会从自己眼前溜走,这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和加托夫以及其他人吃完晚餐后,韦尔奇跟着加托夫来到停车场,并且坐在加托夫的汽车上。“为什么不让我试试鲍勃的位置?”韦尔奇开门见山地说。
加托夫当晚并没有答复韦尔奇,但当他把车开出停车场的时候,他似乎明白了韦尔奇是多么需要用这份工作来证明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他对站在街边的韦尔奇大声说道:“你是我认识的下属中,第一个向我要职位的人,我会记住你的。”在接下来的7天时间里,韦尔奇不断给加托夫打电话,列出一些他适合这个职位的其他原因。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希望为GE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个星期后,加托夫打来电话,告诉他,他已被提升为塑料部门主管聚合物产品生产的经理。1968年6月初,也就是韦尔奇进入GE的第八年,他被提升为主管2600万美元的塑料业务部的总经理。当时他年仅33岁,是这家大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经理。1981年4月1日,杰克·韦尔奇终于凭借自己对公司的卓越贡献,稳稳地站到了董事长兼最高执行官的位置上,站到了GE这个大舞台的中央。
可以说正是强调对组织的贡献,使得韦尔奇最终占到了权力的最高点。
155、目标遥不可及时,就是在显示愚蠢
【德鲁克如是说】
人们都是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要求成长起来的,知识工作者更是如此。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实例与活用】
德鲁克说,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定下的目标和方向不断前进的。如果他们对自己没什么要求,那他们就只能在原地踏步,不会有任何发展。如果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多很高,那么他们就会发展成为能力特强的人,而且所花的时间和力气也并不见得比成就不明显的人更多。
1927年12月20日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出生在与釜山市隔海相望的巨济岛,父亲金洪祚是一位渔场主,信奉基督教,母亲朴富连,是位贤惠朴实的家庭主妇。
少年时代的金泳三,虽然家庭生活还算比较充裕,但他入学就读的条件却非常差。附近没有学校,从6岁开始他每天都得爬两座小山,到2公里以外的小学去读书。升入高小后,他又要到离家更远的学校去就读。在小学就读期间,他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山路崎岖,磨炼出了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进入中学后,他更加刻苦用功,以求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读高中时金泳三就梦想成为韩国的总统,这位宏图远大的青年人在与同学们畅谈未来的志向时,挥笔写出了“金泳三——未来的总统”的大条幅,并把它贴在宿舍的墙壁上。正是这个美好的梦想,驱使他在日后的征途中百折不挠、坚贞不屈,成就了一番大业。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极其著名的人生实验:他们调查了一群智力水平、学历、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各项条件极其相近的大学毕业生,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这项实验的时间跨度很大,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令人大为吃惊: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的那部分人(3%),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领袖级人物;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的那部分人(10%),成为了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目标模糊的人(60%),却事业发展平平;而那些没有目标的人(27%),几乎都一事无成,过得很不如意。
这就是是否具有目标而带来的结果差异。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目标是具有力量的,是能够产生动能的。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过:“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就无法得到充实,就不能前进或发展。”目标就像前方鲜明的旗帜,指引着成功人士向前奋进,成为成功的第一推动力。
156、专注于梦想更利于发挥潜能
【德鲁克如是说】
你的首要责任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
——德鲁克《使命与领导》
【实例与活用】
德鲁克认为,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才能获得成功。发挥最大潜能的秘诀是聆听自己内心梦想的召唤。每一位渴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
牛津大学的教授奥德赛从小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像他心目中的这些英雄那样能改变世界,服务于全人类。不过,要实现他的目标,他需要受最好的教育,他知道只有在美国才能接受他需要的教育。无奈的是,他身无分文,没办法支付路费,而到美国足有10000公里的距离。
但奥德赛还是出发了。他必须踏上征途。他徒步从他的家乡尼亚萨兰的村庄向北穿过东非荒原到达开罗,在那儿他可以乘船到美国,开始他的大学教育。他一心只想着一定要踏上那片可以帮助他把握自己命运的土地,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置之度外。
在崎岖的非洲大地上,艰难跋涉了整整五天以后,奥德赛仅仅前进了25英里。食物吃光了,水也快喝完了,而且他身无分文。要想继续完成后面的几千英里的路程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奥德赛清楚地知道回头就是放弃,就是重新回到贫穷和无知。
他对自己发誓:不到美国誓不罢休,除非自己死了。他继续前行。有时他与陌生人同行,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孤独地步行。大多数夜晚都是过着大地为床,星空为被的生活。他依靠野果和其他可吃的植物维持生命。艰苦的旅途生活使他变得又瘦又弱。
由于疲惫不堪和心灰意懒,奥德赛几欲放弃。他曾想说:“回家也许会比继续这似乎愚蠢的旅途和冒险更好一些。”他并未回家,而是翻开了他的两本书,读着那熟悉的语句,他又恢复了对自己和目标的信心,继续前行。
要到美国去,奥德赛必须具有护照和签证,但要得到护照他必须向美国政府提供确切的出生日期证明,更糟糕的是要拿到签证,他还需要证明他拥有支付他往返美国的费用。
奥德赛只好再次拿起纸笔给他童年时起就曾教过他的传教士们写了封求助信。结果传教士们通过政府渠道帮助他很快拿到了护照。然而,奥德赛还是缺少领取签证所必须拥有的那航空费用。
奥德赛并不灰心,而是继续向开罗前进,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某种途径得到自己需要的这笔钱。
几个月过去了,他勇敢的旅途事迹也渐渐地广为人知。关于他的传说已经在非洲大陆和华盛顿佛农山区广为流传。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学生们在当地市民的帮助下,寄给奥德赛640美元,用以支付他来美国的费用。当他得知这些人的慷慨帮助后,奥德赛疲惫地跪在地上,满怀喜悦和感激。
1960年12月,经过两年多的行程,奥德赛终于来到了斯卡吉特峡谷学院。手持自己宝贵的两本书,他骄傲地跨进了学院高耸的大门。最终,他成为了世界顶尖大学牛津大学的教授。
从奥德赛教授例子中可以看出,专注于梦想,更利于发挥最大的潜能。对于一名高效能人士来说,应当从自己的兴趣、特长起步,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明自己的目标,并全力以赴地实现它。
157、懂得授权才能卓越管理
【德鲁克如是说】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将自己的资源集中在一些重要的任务上。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实例与活用】
德鲁克认为,任何一个管理者,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他想完成的事情。所以,管理者应该学会如何授权让别人去完成一些事情。管理者没必要事必躬亲,尽量减少管理,放手让别人干,才是明智之举。然而,很多管理者并不明白,授权别人,是多么重要的事。
有一家公司的某部门经理,工作认真负责,上司很赏识他,提升他做一个14人小组的主管。可他上任才两个星期,大家都发现:这位经理每天都好像很累的样子,总是眉头紧锁。他的上司决定要好好问一问是怎么回事。
经过约谈三四位员工及其他与他一起合作的主管后,精明的上司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因为这位经理做事很负责,所以大部分重要工作他都“一手包办”,就算剩下的“残羹”分给手下去做,他也要全程过问,大小细节都在他的严格控管之下。最后的结果是他的下属都在“游手好闲”,而他自己却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