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十一月,李世民引兵到达龙门,乘河水封冻,大军过了黄河,集结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与刘武周大将宋金刚对峙。李世民非常冷静,仍采取坚壁不战、挫敌锋芒的战术,只命令后勤人员加速运粮,让主力休整,而仅用小股兵力不时抄掠敌营,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李世民对请战的将领们说:“宋金刚悬军千里,深入我地,精兵骁将皆在这里。刘武周据太原,专倚金刚为他效命。但其士卒虽众,内实空虚,意在速战。我坚营蓄锐以挫其锋,待其粮尽计穷,必当退走。”
果然,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二月,宋金刚无可奈何后撤。李世民亲率大军,将士一昼夜急行军200多里,交战数十个回合。李世民身先士卒,马不停蹄,人不下鞍,两天没吃上饭,3天睡觉不解甲。这天晚上,将士们拥甲卧在地上休息,有人找到一只羊,送到秦王面前,已经两天没吃饭的李世民却下令将羊分给全体将士共食,其艰苦自不待言。第三天,李世民在介休城与宋金刚决战。宋金刚以军2万欲拼死一战。李世民又采取了“以弱当强,以强当弱”的战术,令总管李巍⒊桃Ы稹⑶厥灞ψ员泵妫翟长孙、秦武通自南面列阵夹击。
双方酣战正急,唐军小却,宋金刚舍命攻之。不料,李世民自率3000精锐骑兵已绕到敌阵背后,冲乱敌阵。南北两路复振,也返身冲锋。三面围攻,使宋金刚大败。唐军追奔数十里。敌将尉迟敬德寻机率众8000人来降,余众随刘武周向北投靠突厥。李世民又乘胜收复晋阳,唐朝河东局势稳定了下来。
与刘武周之战,前后历时达7个月之久。此战是对李世民的战术、毅力和魄力的重大考验。
事实证明,李世民确是一位有头脑,有决断、有魄力、不怕吃苦、能征善战的优秀军事指挥家。他把避敌锋芒、拖垮对手、以弱制强又以强制弱的战略战术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基本消除关中两面的威胁后,唐政府进攻的锋芒这才指向中原。就在李世民对付刘武周之时,隋炀帝已在江都被杀,原来的隋朝官员王世充打败李密的瓦岗军之后,在洛阳宣布称帝,建国号为郑。而窦建德占据河北,也已称帝,国号为夏。郑、夏与唐形成鼎峙之势,是唐王朝夺取中原的两支最大劲敌。
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经两个月休整后,便受命总率诸军首攻王世充。李世民对王世充采取了不同以往的战法,先攻打东都外围据点,切断洛阳的粮道,再包围孤立无援的洛阳,以歼王世充。
王世充听说唐军压境,大为惶恐,特派其亲信分守要地。为防止他们投降,他特立禁约,宣布一人逃走,杀其全家。
李世民以将领史万宝进占龙门(今山西河津),命刘德威越太行山东下围河内(今河南沁阳),王君廓攻洛口以切断王世充的补给线,自率主力军占领了邙山,步步进逼洛阳。不久,王世充部洧州(今河南鄢陵)、邓州、显州(今山西孝义)等地守将相继来降。武德三年末,汴州(今开封市)荥州(今河南汜水)、隋州(今湖北随县)、许州(今河南许昌市)、镏荩ń癜不正锵兀、阳城(今河南登封)等地,全部被唐军占领。王世充的补给线基本被切断。至此,洛阳外围各境悉被扫清,李世民派重兵困住洛阳,日夜进攻不已。
但洛阳作为隋朝东都,防御设施极为坚固,而且城内物资储备亦充足。唐军屡攻不下,伤亡甚大,士卒疲惫不堪。大总管刘弘基等人也开始怀疑这旷日持久地攻城会不会徒劳无益,而且还会为敌所乘,因而请求班师。李世民说:“我领大军前来,是为了一劳永逸。现东都已成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指日可下。如我军一撤退,王世充又会恢复其势力,反而难制。现我们功在垂成,为何不坚持一下呢?”他给全军下令:东都一日不破,我军一日不还,再敢说班师者斩。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由武牢关传来警报,窦建德害怕王世充被灭后唇亡齿寒,已亲率大军挺进中原,支援王世充。他拥兵10余万众,来势凶猛,已攻下管州(今河南郑州一带)、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
窦建德与王世充合势,对唐军影响很大,唐文臣武将对战局看法不一。宰相萧与封德彝都认为:窦建德挟势而来,士气旺盛,锐不可当。而我军战线太长,东西两面作战,腹背受敌,不如暂撤至新安(今河南新安),进行休整,等待良机,再行决战。而薛收认为:现在形势的确危险。王世充部皆江淮精锐,勇敢善战,只因缺粮,所以困守孤城坐以待毙。今窦建德至,如运粮相济,恐王世充又恢复声势,战争将旷日持久,前途不堪设想。请分兵固守东都,深沟高垒,不与争锋,秦王自率精锐,先据成皋,以逸待劳,以击窦建德。窦建德败,则王世充只有投降了。
李世民听取了薛收的意见,调整部署,令齐王元吉率辅将继续围困洛阳,自率精骑数千,急奔虎牢关,抢在窦建德之前占据有利地形,阻击窦建德大军的西进。两军相持20余日。间谍回来报告说:“窦建德伺官军粮尽,将牧马于河北时,偷袭虎牢关。”李世民便将计就计,派人牧马于河北以诱之。窦建德中计,悉众而来,陈兵汜水,列阵20余里,擂鼓而进。李世民登高丘察看其阵势,对诸将说:“窦建德自兴河北以来,未遇强敌,将骄卒堕,现看其阵势,有轻我之心。我按兵不动,待到其气焰下挫,阵久卒饥退兵饷军之际,我再追之,无往不克。我与大家讲好,午时过后进击之。”
窦建德列阵鼓噪而攻,自早晨至中午,兵士饥疲,都坐在地上,争抢水喝。李世民见时机成熟,下令出击。他亲率轻骑先出发诱敌,后军继至。窦建德回师列阵,队伍还未整好,李世民轻骑已杀入阵中,所向披靡。大军再到,烟尘四起。李世民又带领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将领偃旗息鼓,悄悄突击到其阵后,然后大张旗帜,呐喊而攻。窦建德军一见,大溃。唐军追奔30里,斩首3000余级,俘其众5万余,将窦建德生擒。窦建德的溃败对王世充形成致命打击,王世充只好投降。
李世民此次出征,历时11个月,一次战役就将两大劲敌消灭。李渊大喜过望,为表彰李世民功绩,加号其为天策上将,置天策上将府,其位在王公之上。但一波已平,一波又起。由于唐政府对待窦建德部将极为严酷,激起了农民起义军的不满和抵抗,拥立刘黑闼起兵反唐。刘黑闼自称汉中王,仅在一年之内,连续打败河北唐军,恢复了窦建德故地。李渊又遣李世民总戎东讨。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李世民在冀南与刘黑闼相持。李世民仍采用坚壁不战的防守战术,与之对峙达60多天。刘黑闼攻陷了姿城(今河北曲周东南),然后寻机与唐军决战。李世民暗中派人把姿上游堵住,河水变浅,刘黑闼率骑兵2万南渡姿。李世民自率精骑,击其马军,破之,乘胜攻其步卒,又以另一支骑兵攻其后队。刘黑闼支持不住,向后渡河溃退。这时,上游唐军决堰放水,河水暴涨,泛滥两岸,农民军溺死者数千人,结果大败。
平定刘黑闼,是唐王朝统一战争中的最后一次硬仗。李世民从征讨薛举到彻底打垮河北农民军,历时5年多,唐王朝基本统一了天下。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表现了其杰出的军事胆略和军事才能,为李唐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到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李世民兵戈暂歇。这一年,他年仅23岁。
先发制人登上皇位统一战争胜利完成,李世民功勋显赫,威望日益上升,这引起了唐高祖李渊的疑忌和太子李建成的嫉妒。唐朝廷内部争夺继承权的斗争愈演愈烈。
作为太子的李建成既未参与过起义的首谋,进入东宫后,再也没有立下什么战功。面对战功显赫的弟弟,他不能不担心其弟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心理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而李世民自恃其卓越的才干和功劳,又握有重兵,还担任着尚书令之职,因此也不免有君临天下的大志。这种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与实际的功劳和拥有的实力两者之间,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李建成为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一方面主动请缨去镇压刘黑闼的第二次起义,以捞取政治资本,并在山东、河北和关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他在朝中收买高祖李渊的宠臣裴寂,并与齐王李元吉结成政治联盟。他还私蓄长林兵2000人,贿赂高祖的妃嫔,在高祖身边大进谗言以陷害李世民。李世民也不甘示弱。他宽待将士,手下干将如云,而且,大多来自敌方阵营。如李密的部将李巍⑶厥灞Α⒊桃Ы穑刘武周的部将尉迟敬德,王世充的部将张公瑾等人投降李世民后,李世民都信任不疑,所以他们都甘为秦王心腹。李世民的得力幕僚房玄龄早在武德之初就为李世民搜罗各种人才,罗致到秦王幕府,杜如晦就是其中之一。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刘黑闼以后,便开始学习古代经典,留心治国之道。他以府中幕僚为核心,在天策府置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罗致文人名士18人,轮流值班以备顾问,这些人实际上就是秦王府的智囊团。从而,以房、杜为首的学士队伍和以尉迟敬德等为首的勇猛之将就构成了秦王的文武班底,形成忠心不二、十分精干的政治集团。
为了维护唐王朝内部的稳定,高祖李渊坚持了嫡长子继承制,对李世民心存疑忌。早在武德初年,他不顾李世民反对,听信裴寂谗言,杀死了与李世民很友善的刘文静,这就是对秦王的一种压制。但在统一之前,他又需要李世民去冲锋陷阵,所以他不得不善待秦王。统一战争结束后,李世民的价值已不复往日,李渊再次开始压制秦王,偏向太子。因此,东宫太子逐渐开始占据优势,对秦王的倾轧日益加重。秦王不甘受压,双方终于发展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就在这时,李建成首先下手了。武德九年(公元622年)六月的一天,秦王应邀到东宫赴宴,李世民喝下建成递过来的酒后,突感胸口剧烈绞痛,吐血好几升,还是同来的淮安王看情况不对,将李世民扶回府中,才免于一死。鸠杀秦王目的未达,李建成与齐王元吉又准备在元吉出征抵抗突厥与大臣饯行时刺杀秦王。幸好太子手下一位官员密告李世民,使李世民决心先下手为强。六月三日,李世民向高祖李渊报告了太子与元吉的阴谋,高祖答应次日查清楚。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带领秦府将领埋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内,以待建成、元吉入朝经过时下手。建成、元吉自恃玄武门守卫是自己的手下,遂将卫队留在门外,大摇大摆进入玄武门,没想到玄武门守卫将士早已被秦王收买,走到临湖殿时,才发现气氛与往常有些异样,立刻勒马往回走。这时,李世民大喊着冲出,元吉连忙张弓射杀,但箭均被秦王躲过,而李世民一箭就将建成射死。这时尉迟敬德率70余精兵赶到,杀死了齐王。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政变后,李渊被迫以秦王为太子,交出军政大权。两个月后,全国局势大定,李渊被迫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为太上皇。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唐太宗。以第二年为贞观元年。李世民凭着自己在战争中所造就的才能,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通向最高权力之路,又凭借身边的众多文武人才,使自己达到了最终的目标。从此,唐王朝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励精图治开明君王唐太宗27岁时登上皇位,但这时的李世民早已是一个成熟的军事家和头脑清醒的政治家了。他上台以后,首先便安定人心,稳固政局。他对东宫的僚属采取宽大政策,赦免了建成与元吉的党羽,还起用了东宫集团的重要谋臣魏征、王5热恕U饬饺嗽谔铺宗的治国安邦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历史上的佳话。随后,唐太宗又进行了人事调整。他将秦王府高参房玄龄、杜如晦任命为左右仆射,执掌枢机。房玄龄长于出谋划策,杜如晦则在关键时刻善于作出决断,两人配合默契,形成后世誉为的“房谋杜断”的绝妙搭配。唐太宗还起用精通兵法的李靖为兵部尚书,魏征为秘书监,参与朝政,王!⑽ねΦ仍东宫旧属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让他们在朝中议事,对朝廷大事发表意见。对谗主求荣的裴寂,李世民则找借口严加惩治,撇开不用。
唐太宗初即皇位,即开始考虑如何治理好国家,经过隋末动荡和武德年间的战争,国内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因此,经济亟待恢复,社会也急需安定,人民亟待安抚,百废待举。
隋王朝灭亡的教训对李世民的印象真是太深了,他对满目疮痍的国家发出了“今大乱之后,其治难乎”的感叹。对于是否能治理好国家,他心中没有底。为此,他广泛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寻求治道政术。有人建议唐太宗要大权在握,实行严刑酷法,然后徐图天下大治。但魏征却认为:“一个人在危急困厄的情况下就会想到死亡,担心死亡的来临,就去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今大乱之后,百姓思治,所以天下是容易治理的。”魏征建议唐太宗实行偃武修文的方针,主张用圣明的政策实施教化。这一以仁义、诚信治天下的意见得到唐太宗的赞许。
唐太宗以此作为其治国方针,他去奢省费,选用廉吏,精简机构,简化法律,明确赏罚。他自己带头做厉行节俭的表率,不建宫室台榭,还从宫中放出数千宫女。官员们也在他的带动下,戒奢崇简,衣无锦绣,风俗简朴。户部尚书戴胄,生前一直住着一所旧房子,死后连祭祀的地方也没有。魏征住的房子没有一间像样的客厅,还是他病重时唐太宗下令用宫中的材料为他修了一间大一点的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