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
12731100000081

第81章 北平举义垂留青史(2)

11月5日,德王向傅作义发出宣战性的通电。傅作义于8日复电指斥德王投敌卖国。当晚,傅作义为应对时局召开军事会议,他坚定地说:“岳武穆38岁壮烈殉国,我已过了38岁,为抗日死而无怨!”并制定了进击绥东一带敌人的计划。15日凌晨6时左右,红格尔图战役打响。傅作义于第二天赶到平地泉指挥。他命令董其武等率骑兵、步兵秘密集结在红格尔图西南部,于17日晚2时发起总攻,分路包抄,打得日伪军猝不及防,迅速崩溃。至此,红格尔图战役胜利结束。百灵庙地势险要,是通向我国新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前一段时间,一个多师日伪军在百灵庙四周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并屯积着大量武器弹药和两万袋面粉。傅作义闻报率部队顶风冒雪,按规定时间进入目的地,突然向日伪军发起进攻,于24日凌晨全部占领外围山头,日特务机关长胜岛角芳立即组织日伪军据险死守。经过反反复复的争夺,全歼了日伪军,收复了百灵庙。此役毙敌300人,俘敌300人,伤敌600人。这就是中外闻名的“百灵庙大捷”。捷报传出,顿时全国欢庆这次伟大的胜利。1937年初,毛泽东主席闻讯发贺电给傅作义将军,称赞傅作义发起的绥远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并派南汉宸到绥远慰劳,赠送锦旗一面。著名记者范长江专题报道了绥远抗战,称赞这次战役是“不寻常的战役,揭开民族历史上的新页”。

“七七事变”爆发后,傅作义受任第2战区第7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平绥线作战。10月13日,日军大举向忻口地区进犯。八路军第115师及国民党各参战部队,立即向忻口集结,准备联合作战。此时,傅作义任副总指挥。在反击过程中,傅作义指挥第218旅,组织3000名突击队员,利用暗夜,奇袭敌坂垣司令部及敌炮兵阵地,收复了旧河北村,并派出第211旅援救另外两个旅的友军。忻口之战,双方对峙了23天,后因东路娘子关失守,太原危急,傅作义部即向南转移。

这个月下旬,阎锡山召开会议,决定守太原的部队和军事部署。然而,与会各将领无人愿意承担防务,傅作义挺身而出,说:“太原城我守!”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周恩来赞扬傅作义勇挑重担,并对其说:“抗日战争胜利之基础,在于广大人民群众深厚伟大的力量。请多保重。”11月2日,傅作义对其所部发表讲话说:“我们是活人躺在棺材里,就差盖盖子;困兽犹斗,当此国家危亡之秋,我们必须奋斗到底!”他写了一封遗书式的信,留给家人,信中说:“作义自幼从军,戎马半生,只知为国为民,早置生死于度外,只要一息尚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为国捐躯,义无反顾。……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耿耿此心,有如日月,可以告慰国人和家人矣!”

11月4日,傅部进入太原城。傅作义于次日晚上10时派人护送周恩来出城,且将一部分武器拨交八路军。话别时,周恩来对他说:“傅将军是守城名将,是可信赖的。但抗日战争,是长期的战争,焦土抗战的主张是错误的;只顾一城一池的得失也不足为训的。要着眼于争取最后的胜利。能争取时间就是胜利,能保存有生力量就是胜利。”

11月6日,日本关东军向太原城发起进攻。此时,城内只剩下傅作义的第35军及友军杨维垣等部两个旅,日军连续三天,每日数次,猛攻太原城。傅作义指挥守军顽强抵抗,挫败了日寇多次攻势。后来,他被迫率军转移。

1938年,傅部转入河曲之后,为了更好地统一抗战,遂与驻在晋西北的八路军第120师贺龙部进行联防。其间,两军书信不断,交换情报,人员往来频繁。傅作义还邀请八路军负责同志程子华、南汉宸、续范亭等到其河曲总部联欢,共同交流抗战经验、教训。傅作义又要求中国共产党派出一批政治干部来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并接受了毛泽东同志赠送的政治书刊和论述抗战的著作。傅作义很赞赏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制度,他仿效八路军,在所部团以上设政治部,营以下设政治指导员。他还委托潘纪文(派往傅部的中共代表)同志草拟了一个《北路军政治工作守则》。

1939年春,傅作义率部由晋西北转移到绥远河套,并在五原正式设立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5月,傅作义在百川堡举办“抗战建国讨论会”,轮训各级军政干部。通过三个月的整训,傅部增强了抗战的力量,为尔后攻克五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傅作义率部撤回河南期间,日军进犯河南进行疯狂的报复,宣称这是所谓“膺惩傅作义”的战役。2月3日,日伪军侵占百川堡、五原。不久,敌人由于战线拉得过长,不得不缩短战线向东撤退。傅作义即令部队分两路急进临河、陕坝,收复了两地。在傅部游击战配合运动战的打击下,日伪军处处被动,躲不胜躲,防不胜防,最后龟缩在五原。傅作义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命令主力部队加紧整训,准备反攻,收复五原。春分时节,黄河解冻,道路翻浆,很不利于敌人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傅作义首先令新6旅掘开万和长一带的黄河渠,让大水漫灌敌人机械化部队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他命令第31师、第32师分别攻夺五原旧、新城;第101师直插五原东北,在五加河畔阻击从包头、安北、固阳前来增援之敌。3月20日夜12时,攻取五原之战打响。至23日夜,傅部歼敌3400多人,俘敌300余人,缴获大炮16门、汽车50余辆,取得了五原战役的胜利。五原战役的胜利,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当时国内各报称之为“五原大捷”。

此后,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傅作义率官兵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终于于1945年8月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内战的阴云再一次笼罩在傅作义的头上。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前的解放战争中,傅作义率部曾与解放军多次作战。

1949年1月,我第四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齐集北平城下,将傅作义部团团包围。在蒋介石反动政权即将崩溃之际,为确保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傅作义幡然猛省,毅然举行北平和平起义,率领50余万官兵走到人民阵营中来。1月31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入城仪式。北平,这座古老的名城从此翻开了它历史的新篇章。2月22日,傅作义去平山县西柏坡村拜见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等人,当晚,毛泽东主席亲自来到傅作义的住处,一见面,亲切地握住傅的手,高兴地说:“过去我们在战场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还是你把他甩掉了。”3月25日下午,毛主席在西苑检阅人民解放军,邀请傅作义参加了检阅仪式,看到用缴获的美国机械化装备武装起来的强大的人民武装,傅作义深感欣慰。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傅作义又为推动绥远“九一九起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之后,傅作义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曾出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水利部部长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27日,在怀仁堂举行的隆重授勋典礼上,毛主席亲自授予傅作义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傅作义当选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73年2月28日,傅作义抱病主持了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二十六周年座谈会。他在会上说:“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十分有利于祖国的统一。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力量阻挠破坏不了的。”4月18日,傅作义病危,周总理到北京医院去探视他。傅作义在昏迷中听到总理来了,用了很大的力气睁开眼睛。周总理握住他的手,深情地说:“傅作义先生,毛主席说你对和平解放北平立了功。”处于弥留之际的傅作义听了总理的话,嘴唇颤抖着,眼睛里闪着泪花。第二天,傅作义逝世,终年79岁。

4月23日,傅作义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毛主席送了花圈。

【作者点评】

傅作义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在黑暗重重的旧社会里,他和许多志士仁人一样,都在探索民族的出路。当他确认革命的“三民主义”是救国救民的真理时,就笃信不移,力行不怠。他和国民党那些党棍政客不一样,不是“坐而言”而是“起而行”,不尚空谈,重在实践。“九一八”事变以后,他率军抗击日寇,赢得了红格尔图战役和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他率军参与山西忻口、太原会战,同时他亲自组织了绥西抗战,爱国热情及一次次战斗胜利使他威名远播,中外皆知。这也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傅作义将军具有浓厚的民主思想和民主作风,是一位开明的民主人士。他痛恶独裁专制、横征暴敛、贪污成风的黑暗统治,主张政治民主,经济平等,实行“廉能政治”。傅作义说过:“为士兵、为人民就是革命。”提出“人民第一”、“土兵第一”的口号。他一生“志在救国救民”。他说“国民党政府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有人民”。他反对国民党的“假民主”,曾说过:“选举丑态百出,更使人民怨恨。这个政府,这种办法,这种制度,必然导致国家灭亡。”作为绥远省主席,傅作义要求公务人员要当“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在他管辖的地区,他十分重视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解放后,他参政讨论国家大事,成为著名的民主人士。

傅作义提倡艰苦朴素,日常生活极其俭朴,具有我国农民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跳舞,艰苦朴素,几十年如一日,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他提倡“官兵一致”是从自己做起的。他里里外外,从头到脚,穿着士兵的服装军帽,扎着士兵的绑腿、皮带。一般的军官还可从穿着识别军阶的高低,可从穿着上根本判断不出傅作义的军阶,由于他的军装没有明显的标志,初次与他见面的人还以为他是个普通的大兵,绝想不到他竟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将军。

傅作义为人正直宽厚,有宽宏容人的雅量。“有功不自居,归美于上级和下属”。遇有重大事故,他往往挺身而出,承担责任,代人受过。所以同僚们都愿和他合作共事;部属们愿听他的指挥;反对他的人,监视他的人,多能为他的真诚所感化,这是他的过人之处。傅作义从1918年保定军校毕业至1939年受命担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为止,阎锡山领导、挟制他达21年。傅作义凭着练兵成绩卓著和战场屡建奇功而迭次晋升。但他非阎的亲信,又不是对上级拍马溜须之辈,始终得不到阎锡山的信赖。阎锡山对傅作义处处掣肘,屡欲以亲信取代傅作义的职位,而傅作义对阎锡山始终保持一个下级对上级应有的尊重,背后也从无怨言和流露不满情绪,且在部属之间还处处为阎锡山解脱。宽宏大量不仅是傅先生的美德也是他成就事业的基础,更是我们学习做人的典范。

傅作义将军早年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是一位进步的国民党员,戎马半生,奉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傅作义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强烈愿望。他以“团结奋斗,振兴中华”,建立“强盛独立之中国”的爱国思想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他学习孙中山先生不谋私利、不贪权势、志在救国救民的革命品质和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追求真理、择善而从的革命精神。特别是在历史转折关头,他遵循孙中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遗训,不计个人安危得失,体察历史所趋和人心所向,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毅然举义,实现北平和平解放,尔后又推动绥远“九一九”起义,走上与人民一致的革命道路,与时俱进,和历史共同前进,真正实现了他为国为民的理想。

(孙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