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毛泽东瞩目的著名战役
12732000000013

第13章 出奇制胜:井陉之战(公元前204年)(1)

韩信,西汉名将,初投项羽,不用,遂投汉王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命左丞相韩信率军取魏,下之。继而,韩信主动请缨,率军攻赵。汉、赵两军战于井陉。韩信一反常规,派1万军马进至绵蔓水(今绵河)东岸,背水列阵,令2000名骑兵绕敌后,待赵军出,尽将汉帜遍插敌营垒,大破赵军。毛泽东高度称赞韩信的破赵之战。

【毛泽东评点井陉之战】

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观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而益信。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晋楚城濮之战,楚汉成皋之战,韩信破赵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外国如拿破仑的多数战役,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内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在原占优势和主动之敌则反是;由于其主观错误和内部矛盾,可以将其很好的或较好的优势和主动地位,完全丧失,化为败军之将,亡国之君。由此可知,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在斗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一切统治王朝打不赢革命军,可见单是某种优势还没有确定主动地位,更没有确定最后胜利。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的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

——摘自毛泽东的《论持久战》(1938年5月),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458—459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井陉之战概要】

井陉,一作井陉关,又称土门关,约在今河北省井陉县城以北的井陉山上。这场战役,是汉军将领韩信大败赵军之战。其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巨鹿之战后,秦军大势已去。当初,楚怀王一方面命宋义、项羽率楚军攻秦救赵,遂有巨鹿一战。与此同时,楚怀王又派遣刘邦率军,经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攻咸阳(今属陕西)。

经过一系列的攻城略地,汉王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军进抵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南),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秦亡。

秦亡之后,项羽大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属陕西)。不久,为了争夺天下,刘邦趁项羽攻打齐国、赵国之际,率军夺取了关中。

汉王刘邦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纠集诸侯,在洛阳(今属河南)声讨项羽,楚汉战争就此爆发。

是年四月,刘邦率诸侯军队56万东进,攻占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入城后,饮酒狂欢,军备松懈。

得知这一消息,项羽率精兵3万,由鲁(今山东曲阜)出发,经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抵达肖县(今安徽肖县西北),切断了汉军的退路。

拂晓时分,项羽一声令下,率军猛攻彭城,把刘邦打得措手不及。汉军死伤10余万人,刘邦率残余逃至灵璧之东(今安徽淮北市西)。项羽追至,又将刘邦10余万部队逼入睢水(自今河南开封,东流至江苏宿迁入泗水)。面对绝境,刘邦发出悲叹:

“难道天公要绝我刘邦吗?”

忽然,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刘邦从绝望中立起身来,他翻身上马,率数十骑杀出重围,一路策马狂奔,直到下邑(今安徽砀山)才停住马,刘邦惊魂未定,赶忙收集残兵败将,退守荥阳(今属河南)。

楚汉彭城之战,刘邦的汉军失利。原先依附刘邦的诸侯纷纷叛离,生怕得罪了项羽。

当时,最早叛汉降楚的诸侯,是占有河东的魏王豹。这时,离刘邦彭城失利还不到一个月。刘邦恨得咬牙切齿,破口大骂魏王是一只没有情义的恶豹。

这一年的八月,刘邦重新整顿军马,以韩信为左丞相,率军攻打魏国。

这位韩信是名震天下的军事家,是刘邦手下最厉害的大将。刘邦日后得天下,有一半的功劳应该归功于韩信。

韩信得知魏王豹将主力集中布置于蒲坂(今山西永济西),以阻止汉军由临晋(今陕西大荔东)渡过黄河。韩信避其精锐,以一支部队佯攻临晋,吸引魏军的注意力。他暗中率大军来到上游的夏阳(今陕西韩城南),用木罂(一种简易的渡河工具)载兵偷渡黄河,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魏国后方重镇安邑(今山西夏西北),向魏军侧翼发起攻击。

魏王豹闻讯,仓促率军从蒲坂赶来迎战,结果被韩信打得惨败。韩信生擒魏王豹,大破魏军。

就在魏王豹叛汉不久,盘据赵地的赵歇、陈余公然与刘邦绝交。韩信破魏之后,自动向刘邦请兵,愿意率领大军北攻燕、赵,东击齐国,南绝楚国运粮路线。

刘邦马上同意了韩信的请求,拍着韩信的肩膀,说:

“你是我的心腹爱将,我怎么能够不重视你的意见呢?”

于是,汉王刘邦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稍作调整之后,韩信率军东下,进攻赵国。

与韩信一同出发的还有魏国名士张耳。张耳是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最初为信陵君的门客,战国末年为魏国外黄令。陈胜起义后,他与同乡、魏国名士陈余跟随武臣率兵北上,占据赵地,先后立武臣、赵歇为赵王,任右丞相,陈余任大将军。秦军一度包围了赵王歇和张耳所率之部,陈余竟然不发兵援救。对于这件事,张耳耿耿于怀,对陈余破口大骂,两人由挚友变成敌人。项羽分封诸侯,张耳被封为常山王。陈余也对此事忿恨不平,率领精兵赶走张耳,自立为代王。张耳一气之下,投靠刘邦,并自告奋勇,要求跟随韩信进攻赵国,以消灭陈余。

赵王赵歇、陈余听说韩信率军前来挑战,便集中20万大军,驻守井陉,准备与韩信的军队决一死战。此时,陈余任赵军主将,他每天巡视军营,看见站岗的士兵打盹,便上前用鞭子猛抽。将士们对陈余的蛮横作风都有意见,但敢怒不敢言。

就在陈余积极备战之际,一位瘦小的老者走入陈余的军帐。此人便是赵国的谋士李左车,赵王封他为广武君。

李左军见陈余正与人弈棋,便上前一步,略微欠身,说道:

“将军!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活捉了魏王,擒拿了夏说,血战阏与,威风凛凛,堪称千古良将啊!现在又与张耳领兵前来,想攻占赵国。这种连战连捷的将军,这种乘胜前进的军队,其锋芒是不可抵挡的。我听说,千里运送粮草,士兵的脸上就会呈现饥饿的颜色;等打了柴火再来做饭,军队就会吃不饱饭。现在井陉道路崎岖,战车根本没法并驾齐驱,骑兵也无法排列成行。韩信的部队急行军数百里赶到这里,汉军的辎重以及运送粮草的车马一定跟不上他的行军速度。请将军让我带领3万骑兵,抄小路包围汉军的运送补给粮草的部队,出其不意,一举将其歼灭之,断绝韩信的辎重和粮草。将军则令士兵深挖壕沟,固守营垒,不与韩信交战。这样一来,韩信前进,则无人与之交战;后退则无路可走,我的骑兵断了他的后援,使汉军在野外找不到东西。我担保,不出十天,我就会把韩信和张耳的脑袋献给将军。希望将军采纳我的建议,否则,将军反倒会被那二位所擒。”

陈余素以名士自我标榜,认为自己的部队是仁义之兵,不会使用奇谋异术。对李左车的献策,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说:

“我听说兵书上讲,如果有超过敌人十倍的力量,就包围敌人;如果有超过敌人一倍的力量,就与之交战。现在,韩信的兵力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千。韩信之军从千里之外狂奔而来,早已精疲力竭。如果我躲避在营垒里,不赶快攻击,趁势消灭之,以后有兵力更强大的敌人,怎么去对付呢?我这样固守不战,天下的诸侯就会讥笑我胆子小,他们肯定会来讨伐我了。”

于是,陈余摒弃了李左车的良策。

李左车步出军帐,对贴身侍从说:

“陈余如此狭隘,必败无疑。”

后来,陈余被韩信击败,李左步马上归附韩信,深得韩信赞赏和重用,此是后话。

一日,韩信派出的密探回来说,陈余未采纳李左车的计策,韩信听罢,立即发出哈哈大笑,对身边的将领说:

“没有想到陈余是这样的人。此人目光短浅,必败于我手。只可惜那个李左车,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说罢,韩信马上率领大军向东挺进,在离井陉30里的地方安营扎寨。井陉的地势,周围高,中间低,像是一口井,故名井陉。陉者,径也,一解山脉中断的地方。据《吕氏春秋·有始览》,井陉为天下九塞之一。井陉地当太行山区进入华北平原的隘口,为太行八陉之一。其地层峦叠嶂,参差环绕,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胸怀军事韬略的韩信知道,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将北方的林胡军和代军引诱到井陉,全歼之;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国的名将王翦进攻赵国,兵出井陉关……在韩信眼里,井陉具有某种神秘色彩。他决意在井陉打一场漂亮的战役,让自己的战绩成为井陉的又一传奇。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韩信忽然传令,点将发兵。他精心挑选了2000人的骑兵,让他们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小路逼近敌人,依山隐蔽在赵营附近。韩信对这支骑兵部队下达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