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克思传
12763900000107

第107章 附录1

推荐信(一)

萧灼基同志的《马克思传》在2008年马克思诞辰190周年之际出版,并同时再版了《恩格斯传》,同一个作者创作了两部革命导师厚实的、高水平的传记,这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是一个创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也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史的重大贡献。据我所知,以往只有苏联著名学者梁赞诺夫在20世纪20年代写过一部马克思恩格斯合传。其他学者有的只写过马克思传,如德国的梅林、英国的麦克莱伦,有的只写过恩格斯传,如德国的迈耶尔、苏联的斯捷潘诺娃。

萧灼基的这两部作品既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两位革命导师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的人生路程,同时又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进一步深入开展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

相对于其他学者撰写的有关两位革命导师的传记,萧灼基同志的作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把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理论创造结合起来,指出两位革命导师既是伟大的革命家,又是卓越的思想家。并同时突出了“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是革命家”的光辉形象。书中用翔实的材料叙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过程,他们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所作的不懈努力,他们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英勇斗争,他们在第一国际时期为团结和壮大工人运动、反对各种错误思潮所作的突出贡献。结合两位导师各个时期的斗争实践,作者详细地叙述了他们的理论活动,阐述了相关著作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这样的阐述清晰地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同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深深扎根于实践斗争之中的。

第二,理论概括上有创新。作者在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于理论的系统归纳与概括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以《资本论》为例,作者在《马克思传》中,对于《资本论》创作史的分期提出了有别于其他学者的观点。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成熟程度和《资本论》整个科学体系的完善程度,把《资本论》创作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43-1849)是创作《资本论》的准备阶段,马克思经济学说基本形成。这个阶段,马克思奠定了《资本论》的方法论基础,并且已经知道了剩余价值的存在和如何产生的。第二阶段(1850-1865)。写作《资本论》手稿。马克思经济学说基本建立。这个阶段,马克思写了《资本论》的三部手稿,研究了《资本论》理论部分和剩余价值学说史部分的所有重要问题,建立了《资本论》的科学体系。第三阶段(1866-1883)。《资本论》第1卷于1867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广泛传播,随后继续修改《资本论》第2、3卷。作者的历史分期,既不同于苏联学者列昂捷耶夫的划分,也有别于国内学者孙开镛等的划分,堪称一种新见解。

第三,两部作品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整体结构有创新,重点内容有深度。《马克思传》全书共13章。从创意特色上看,它把马克思生平活动与重大历史文献相交织,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篇幅上看,第八、第九两章约占全书篇幅的1/6,从作者耗费的巨大劳动看,这两章的写作却占全书所耗精力的一半,可以说是整个传记的灵魂所在。同样,《恩格斯传》也呈现出结构简洁明快、重点突出的特点。

总之,萧灼基同志的《马克思传》和《恩格斯传》从标题到文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对广大读者,特别是对广大青年同志学习两位革命导师崇高的无产阶级革命品质、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论著,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都有重要的帮助。此次参评政府图书奖,对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特此推荐!

2010年10月10日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