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
12895000000032

第32章 攻心为上,尽显领导艺术(1)

一个扮演监工角色的管理者,是不能够与具有精神领袖作用的领导者相提并论的。因为,管理是一门艺术,而领导艺术则是管理艺术的极致。一个真正的管理会处处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来牵动下属的心思,从而将下属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1、称赞代表着认可

赞美令我羞愧,因为我暗自乞求得到它。

——泰戈尔

曹操是一个会运用赞美的方法激励下属的人,从以下三个例子中可以看出:

夏侯惇向曹操引荐典韦后,曹操见典韦气宇非凡,开口便道:“此古之恶来也!”

许褚轻而易举地斩了李傕的侄子李暹、李别后,提着他们的人头回到曹操阵中。曹操见他如此英勇,抚摸着许褚的背说:“子真吾之樊哙也!”

荀彧投奔曹操后,曹操在与其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才华出众,于是立即称赞道:“此吾之子房也!”

樊城之围被解后,曹操向众将说道:“荆州兵围堑鹿角数重,徐公明深入其中,竟获全功。孤用兵三十余年,未敢长驱径入敌围。公明真胆识兼优者也!”见到徐晃后,曹操见晃军整齐有序,大喜道:“徐将军真有周亚夫之风矣!”

曹操在称赞部属的时候,把他们与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作比。在某些时候,这些精神上的奖励会胜过物质奖励,因为它更能体现出领导对下属的认可。

一天晚上,一家大公司发生了被盗事件,但盗窃者并没有得逞。原因有些让人感到吃惊:该公司聘用的一位保洁员不顾生命危险,与盗窃者进行了一场惊险的搏斗。

在这样一个拥有数百名员工的大公司里,论地位、论工资,这位保洁员都难以在公司里引起重视;论责任,防火防盗这些事情与一个小小的保洁员也没有直接的联系。然而,是什么让这位保洁员产生如此强烈的正义感呢?

后来,有人从他的口中得知:他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该公司的总经理每次看到他在辛勤工作时,总是微笑着表扬他把地扫得很干净!

一句简单的表扬竟有如此大的驱动力,它竟然能够驱动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员工愿意以生命的代价保护公司的利益不受侵犯!

或许一句赞美的话并不能够让员工誓死捍卫公司的利益,但一句合适的称赞往往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一位领导不能够适时表扬或赞美员工,就有可能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古时候,有位王爷一向严肃,非常不善于表扬人。为此,有人主动求取他的表扬。

这位王爷府中有位名厨,他特别擅长做烤鸭。府中的人吃了他做的烤鸭后,都会举起大拇指表示称赞。惟独作为一府之主的王爷在吃完名厨做的烤鸭后,从来没有做出任何带有表扬或鼓励的表情,更不用说是带有表扬性质的举动了。名厨很生气,但又不敢质问王爷。于是,他总在琢磨着如何让王爷“开窍”。

一天,王府中来了贵客。为了款待贵客,王爷令厨房准备一桌好菜,这位名厨的烤鸭自然是少不了的。

饭菜烧好后,王爷和贵客随后入席。王爷坐定后,立即给客人挟了一条鸭腿,随后想把另一条鸭腿“据为己有”。王爷在翻遍整盘烤鸭后,却找不到烤鸭的另一条腿。他心中有些不悦,小声问站在身后的名厨:“怎么只有一条腿呢?”

名厨低声回答:“不瞒王爷,府中的鸭子全都是一条腿。”

王爷不再追问,继续吃饭。饭后,王爷把名厨带到后院,想让厨师看看鸭子到底是几条腿,然后批评他一番。

他们来到后院后,鸭子正躺在地上休憩,正好露出一条腿。

名厨说:“王爷您看,鸭子都是一条腿啊!”

王爷没有理睬名厨,他使劲拍巴掌,结果鸭子都站了起来。王爷反问道:“你看,鸭子到底是一条腿还是两条腿啊?”

名厨接过话头:“鸭子本来是一条腿,在您鼓掌之后才变成两条腿的。”

这位名厨为了得到王爷的表扬,竟然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可谓用心良苦。名厨做的烤鸭的确让人眼馋,要不然府中的人就不会夸他,王爷也不会在入席后就连忙为贵客挟一条鸭腿。总之,名厨的表现得到了王府中所有人的认可,包括王爷在内。名厨并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他只想得到王爷的表扬。然而,王爷就是没有夸人的习惯。

作为领导,一定不要像故事中的王爷那样,适当的时候还是要开开“金口”,表扬一下有进步、有成绩的员工。

与同龄人相比,幼年的巴顿是不幸的,因为他有“阅读失常症”。这是一种生理缺陷,它会给人的阅读和拼写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巴顿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尽管他如何努力和勤奋,他的考试分数总是不能有明显的跳动。于是,同学们总是想着法子来戏弄他。

然而,巴顿是一个坚强的孩子,他将同学们的嘲笑和羞辱抛在脑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巴顿的行为引起了老师的主意,而且得到了老师的喜爱。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巴顿的拼写和朗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梦想终于实现,因为他顺利考入了西点军校。

在西点军校学习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努力学习。然而,军校的课程比原来的课程毕竟要难得多,巴顿虽然毫不懈怠,但还是没有如期毕业。不过,有志者,事竟成。在别的同学毕业一年后,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军校毕业证。

从巴顿的求学经历中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个有耐力和韧性的人。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征服了上天安排给自己的种种困难,最终将自己磨练成一个有用的人才。

1915年,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战争爆发了。此时,巴顿已经入伍,他的身份是美军上尉。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此时的巴顿性格异常暴躁,往往会出口伤人。因此,同级军官不愿意与他为友,他的属下也常常发牢骚。

尽管如此,他对潘兴将军始终毕恭毕敬。潘兴将军是这次战争中的美军总指挥,正是在这次战争中,他接触了巴顿。那么,是什么让性格暴躁的巴顿对这位总指挥如此臣服呢?

其实,潘兴将军是一个善于鼓励人的高级将领。每当巴顿有了成绩的时候,潘兴将军都会笑着对他说:“好样的!”可以说,巴顿从小到大受到的表扬还没有他在这次战争中受到的表扬多。从小受人嘲笑的巴顿被潘兴将军的表扬感动了,他庆幸自己遇到这么一位好将军,并下定决心要在这场战争中立下辉煌战绩,从而报答潘兴将军的知遇之恩。

一次,巴顿接到任务后,带了十余名士兵便出发了。结果,他们在途中遇到了数十名土匪。跟随巴顿的这些士兵顿时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然而,巴顿临危不乱,指挥沉稳,不仅击毙了匪首,而且带领士兵安全撤退。

其实,像这样的遭遇战时有发生,根本没有什么稀罕的。但这次遭遇战与以往遇到的遭遇战有所不同,因为巴顿击毙的匪首不是一般的小头目,而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大土匪。巴顿在这次遭遇战中的表现再一次得到了潘兴将军的认可,为了能够激发巴顿的强烈斗志和满足他的求胜心理,潘兴将军这次没有像以前那样只是对巴顿进行口头上的表扬,他让巴顿出尽了风头。

潘兴将军首先将全军将士召集起来,在全军面前表扬了巴顿,使他的成绩得到全军上下的认可。随后,潘兴将军又在军中组织了记者招待会,通过媒体报道巴顿的英雄事迹,让巴顿的名字响遍美国。很快,巴顿就成了一位在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潘兴将军的做法将巴顿心中的热火彻底点燃了,他让巴顿得到了无数美国人的认可,使得巴顿再也不会为自己的生理缺陷感到自卑。从此,巴顿将自己的全身精力投入了保家卫国的战争之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战绩,并最终成为一位优秀将领。

巴顿的暴躁性格始终没有改变,但他却始终没有冒犯过潘兴将军。

巴顿对潘兴将军的尊敬和爱戴,与潘兴将军巧妙的赞扬方法是不开的。巴顿因为生理缺陷从小就开始遭受人们的白眼和嘲讽,他的心中无疑充满了自卑感。尽管他后来考进了西点军校、成为了军官,但这种阴影是很难从他的心中消失的。终于,他遇到了潘兴将军。潘兴将军的一次次真诚的表扬让他得到了认可,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但这并不能保证以后他不会受到自卑的束缚。不过,潘兴将军后来的这次非同寻常的表扬给巴顿带来了一次强烈的震撼,巴顿的自豪感已经将自卑感完全掩盖了。可以说,潘兴将军的表扬成就了一位杰出的美军将领。

泰戈尔说:“赞美令我羞愧,因为我暗自乞求得到它。”从伟大诗人泰戈尔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不仅是泰戈尔本人,而且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赞美。因为在赞美一个人的同时,也是对他表现的认可和肯定。

作为员工,更希望得到领导的赞美。当管理者的赞美恰到好处时,员工将会受到巨大的鼓舞,这种鼓舞会将会像火把一般点燃员工的工作激情。

领导要想运用合适的赞美方法来温暖员工的心,必须先了解一些赞美的方式和赞美的尺度。

一般来讲,赞美分为开放性的赞美和含蓄性的赞美两种。

开放性的赞美是指用明确的语言赞许对方,不过让对方接受这种赞美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直接表达、便条、书信、邮件等等。

一位精明强干的老板,很会赞美员工。每天晚上,他都会给下属寄去便条,比如:“杰克!你的主意很棒!好好干吧!”“莱瑞,谢谢你能及时履行合同,希望今后仍能合作愉快”等等。

含蓄性的赞美指用一些动作或模糊性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赞赏之意。比如,向员工竖起大拇指、听完员工的话后鼓掌等。

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赞美方式。另外,管理者在赞美员工的时候,还要能够把握尺度。否则,即使表达出了自己的赞美之意,也会让员工感到不自在。

在赞美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赞美的话语不要太夸张,言过其实的“赞美”就成了“拍马屁”,会让人反感。

(2)注意赞美的次数。值得赞美的时候就主动赞美,不值得赞美的时候就不要勉强去赞美。否则,过于频繁的赞美会让员工的耳朵生茧,从而达不到激励作用。

(3)不要在安排任务的时候赞美员工。否则,管理者将会给员工留下一种虚伪的印象。员工在工作的时候,是不会因为这种赞美而卖力工作的。

做人心眼:

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是不可忽视赞美的巨大作用的。他会在适当的时候动动自己的嘴,让员工热血澎湃,在领导者赞美声的鼓励中投入更多的工作热情。

2、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现在的领导,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能够令下属信服而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简单地控制下属。

——亨利·埃里斯

曹操会合刘备、孙策、吕布征讨袁术时,正是麦熟季节。曹军所到之处,百姓都在外逃避。曹操派人告诉远近百姓及各处官吏:“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

谁知,曹操正行期间,其坐骑见田中飞起一只鸟,因眼生而大惊,遂“窜入麦中,践坏了一大块麦田”。曹操叫来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主簿说:“怎么可以治丞相的罪呢?”曹操说:“我自己制定法令,又触犯自己制定的法令,还怎么服众呢?”说完便要拔剑自刎,众人赶忙止住。郭嘉以“法不加于尊”劝说曹操,曹操沉思一会后,割了一撮头发代替斩首。随后,他派人以发传示三军:“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

诸葛亮同样是一位以身作则的人。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按照军法处治他后写了一份表文,然后让从成都赶来的蒋琬带回去让后主刘禅过目。在表文中,他认为自己要为街亭失守承担责任,要求贬职三级。刘禅看后,不知如何是好。他征求了大臣们的意见后,按照诸葛亮的意愿将诸葛亮降职为右将军。

如今,一些领导无形中养成了这样一种不良习惯:一旦工作出现问题,就立即展开批评攻势,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一旦有了业绩,就立即归功于己,将下属的功劳忘得一干二净。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黑锅大家背,红包自己拿。”

如果领导者养成了这种习惯,无疑会给管理造成严重影响。对员工来说,领导者的推责于人比归功于己更加可恶。因此,要想管理好员工,领导者必须要善于承担责任。

秦穆公在位时,晋国的实力非常雄厚,秦国只有继续扩充实力才能够赶上晋国。有一年,晋国国君因病去世。秦穆公认为此时晋国正沉浸在失君之痛中,无心与其他国家作战,想借此机会消灭郑国。为了能够顺利攻下郑国,秦穆公一次性派出三员大将,他们分别为孟明视、白乙雨和西乞术。

郑国是晋国的邻国,要想到达郑国国境,必须要涉足晋国国土。当秦国的三员大将率大军经过晋国时,晋军早已设下埋伏,结果秦军惨败,除了三员大将被活捉外,其他将士无一生还。

晋国之所以不杀秦穆公的三员大将,是想把他们放回,让秦穆公亲自惩罚他们,以此羞辱秦国。

听到这样的消息后,秦国上下顿时哭声震天。除了悲痛之外,晋国的做法让秦国人感到前所未有的羞辱。而作为领军作战的三员大将,更是无颜面对国君和全国军民,只求秦穆公赐他们死罪。然而秦穆公并没有这样做,他身穿丧服亲自为死去的将士们送行,然后将这三位败将接回。随后,秦穆公带着悲痛作了一篇《秦誓》。在这篇文章中,他引咎自责:“这次我军惨败,责任在我。正是因为我的掉以轻心,结果牺牲了众多的将士。孟明视、白乙雨和西乞术三人都很有能力,如果不是我的判断失误,他们定能够高唱凯歌。希望他们能够化悲痛为力量,为我大秦洗掉这次国耻。”

秦穆公的做法感动了孟明视等人,他们加紧练兵,以便在时机到来时给晋国一次重击,报仇雪恨。一年后,秦军已是兵强马壮,孟视明等人认为时机一到,征得秦穆公的同意后,便率军讨伐晋国。结果,秦军再次惨败。于是,在朝大臣均认为这三员大将并没有什么杰出才能,纷纷进谏将孟视明三人革职。秦穆公力排众议,仍然赋予他们重任,希望他们能够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

秦穆公的做法再一次感动了孟视明等人,他们用心练兵,力求精益求精。几年后,秦穆公再次派他们伐晋。此次战役中,秦军转败为胜,晋国只得求和。也正是在这一场战役之后,秦国的实力大增,可以与晋国平起平坐了。

很明显,秦军第一次战败,主要责任明显在秦穆公身上。如果秦穆公把责任都归于三员大将,尽管这三员大将嘴上不说,心里也是不舒服的。即使三位大将将责任全部包揽,参战的秦国士兵也会感到不平。好在秦穆公主动承担责任,从而激发了秦军的斗志;再加上秦穆公后来的鼓励,秦军终于凯旋而归。

如果一个领导者对下属的过失严惩不贷,对自己的过失却故作不知,那么在管理的过程中,员工心中肯定会感到不公平。进一步说,如果领导者的引导有误造成了员工工作上的失误,而领导者却只字不提自己的过失,员工的不满将会更加明显,不利于以后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