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遗产名录”的设置
世界范围的工业化进程使人类面对的自然遗产(有美学和科学价值的地质结构,地貌形态、生物种群等),所创造的文化遗产(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建筑群、遗址等)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大量的手段,而很多具有罕见且不可替代的遗产的国家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为了确定、保护和恢复人类的共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同时决定建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凹97η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届大会上正式通过的。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方。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6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3处。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保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国务院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周六为文化遗产日。
二、世界遗产标志
世界遗产标志由蓝色线条句勒出的代表大自然的圆形与代表人类创造的方形形状相系相连的图案及“世界遗产”的中英文字样构成。1998年5月25日,中国教科文组织、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北京联合向被联合国授予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遗产管理单位颁发世界遗产标志牌。“世界遗产”标志开始在
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永久悬挂。
三、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产地
自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会议批准中国的故宫等6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2006年7月,中国已有33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3项,自然遗产5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1项。
地域名称批准时间?主遗产种类
长城1987.12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1987.12文化遗产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文化遗产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1987.12文化遗产
山东泰山1987.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安徽黄山1990.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自然遗产
西藏布达拉宫1994.12文化遗产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文化遗产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文化遗产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景观
四川峨眉山一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7S.南RfJ江古城1997.12文化遗产
山西平遥古城1997.12文化遗产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1997.12文化遗产
北京颐和园1998.11文化遗产
北京天坛1998.11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1999.12文化遗产
福建武夷山1999.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地域名称批准时间遗产种类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堪2000.11文化遗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
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2000.11文化遗产县)、盛京三陵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文化遗产
山西大同7S:冈石窟2001.12文化遗产
云南三江并流2003.7自然遗产
离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2005.7文化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自然遗产
安阳殷墟2006.7文化遗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有关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精神,履行我国加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我国进一步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好、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项目
(一)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1/剧、赣剧、桂剧、且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委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人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
国家之一。
(二)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人选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三)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人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四)蒙古族长调民歌
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2005年11月,蒙古族长调民歌人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3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1-1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1-2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因阳县
31-3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
41-4牡帕密帕云南省思茅市
51-5刻道贵州省施秉县
61-6臼蛇传传说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杭州市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71-7梁祝传说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江苏省宜兴市山
东省济宁市河南省汝南县
81-8孟姜女传说山东省淄博市
91-9董永传说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砂县湖
北省孝感市
101-10西施传说浙江省诸暨市
111-11济公传说浙江省天台县
121-12满族说部吉林省
131-13河西宝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1-14耿村民间故事河北省革城市
151-15伍家沟民间故事湖北省丹江口市
161-16下堡坪民间故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1-17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
181-18古渔雁民间故事辽宁省大洼县
191-19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1-20谭振山民间故事辽宁省新民市
211-21河间歌诗河北省河间市
221-22吴歌江苏省苏州市
231-23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1-24四季生产调,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1-25玛纳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1-26江格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1-27格萨(斯)尔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281-28阿诗玛五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1-29拉仁布与吉门索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1-30舍族小说歌福建省霞浦县
311-31青林寺谜语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2II-1左权开花调山西省左权县
33II-2河曲民歌山西省河曲县
34II-3蒙古族长调民歌内蒙古自治区
35II-4蒙古族呼麦内蒙古自治区
36II-5当涂民歌安徽省马鞍山市
37II-6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
38II-7舍族民歌福建省宁德市
39II-8兴国山歌江西省兴国县
40II-9兴山民歌湖北省兴山县
41II-t桑植民歌湖南省桑植县
42II-11梅州客家山歌广东省梅州市
43II-12中山威水歌广东省中山市
44II-13崖州民歌海南省三亚市
45II-14倍州调声海南省衡州市
46II-15石柱土家哆儿调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II-16巴山背二歌四川省巴中市
48II-17保傣族民歌瓦南省怒江保傣族自治州、泸水县
49II-18紫阳民歌陕西省紫阳县
50II-19裕固族民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花儿(莲花山花儿
会、松鸣岩花儿会、
二郎山花儿会、老
51II-20爷山花儿会、丹麻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
土族花儿会、七里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
寺花儿会、瞿罢寺宁夏回族自治区
花儿会、宁夏回族
山花儿)
52II-21藏族拉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II-22聊斋惶曲山东省淄博市
54II-23靖州苗族歌疆湖南省靖州苗族伺族自治县
55II-24川江号子重庆市四川省
56II-25商溪号子重庆市黔江区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57IT-26木洞山歌重庆市巴南区
58IT-27川北涛革锣鼓四川省青川县
59II-28恫族大歌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伺族
自治县
60IT-29伺族琵琶歌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1IT-30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云南省红问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IT-31彝族海菜腔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IT-32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64IT-33潭水船工号子湖南省遣县
65IT-34古琴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
66II-35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内蒙古自治区
67II-36蒙古族四胡音乐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68IT-37琐呐艺术向南省沁阳市甘肃省庆阳市
69IT-38羌笛演奏及制做艺四川省茂县
70II-39辽宁鼓乐辽宁省、辽阳市
71IT-40江南丝竹江苏省太仓市上海市
72II-41海州五大宫调江苏省连云港市
73IT-42幌州吹打浙江省睐州市
74IT-43舟山锣鼓浙江省舟山市
75II-44十番音乐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
十番音乐)
76IT-45鲁西南鼓吹乐山东省嘉祥县
77IT-46板头曲河南省南阳市
78II-47宜昌丝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9II-48枝江民间吹打乐湖北省枝江市
80n-49广东音乐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
81n-50潮州音乐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
82IT-51广东汉乐广东省大埔县
83IT-52吹打(接龙吹打、金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
桥吹打)
84IT-53梁平癫子锣鼓重庆市梁平县
85IT-54土家族打溜子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IT-55河北鼓吹乐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
序号编号川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87IT-56晋南威风锣鼓山西省临汾市
88IT-57练州鼓乐山西省新蜂县
89IT-58上党八音会山西省晋城市
IT-59冀中笙管乐河北省固安县、沫水县、霸州市(屈家营音乐会、高
90
洛音乐会、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91IT-60铜鼓十二调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丰县
92IT-61西安鼓乐陕西省
93IT-62蓝回普化水会音乐陕西省蓝困县
94IT-63回族民间器乐宁夏回族自治区
95IT-64文水银子山西省文水县
96IT-65智化寺京音乐《《尽市
97IT-66五台山佛乐山西省五台县
98IT-67千山寺庙音乐辽宁省鞍山市
99IT-68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江苏省苏州市
100IT-69武当山宫观道乐湖北省十堪市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
艺术(十二木卡姆、
101H-70吐鲁番木卡姆、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善县、哈密地区、麦盖提县
密木卡姆、刀郎木
卡姆)
102IT-71南音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03IT-72泉州北管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号编号口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田-1尽西太平鼓北京市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