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艘核动力航母
“企业”号是世界上第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美国历史上第8艘以“企业”号命名的舰艇,它的诞生是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二战之后,为了保持美国海军的优势,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建造了“福莱斯特”等一批大型航空母舰,并计划进行核动力航空母舰的研制工作。然而,真正促使美国进行核动力航母的研制,却是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洲际导弹之后。为了与苏联抗衡,核动力航空母舰最终被列入了1958年的造舰计划。
“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由纽波纽斯船厂于1958年2月4日开工建造,1960年9月24日下水,1961年11月25日服役。该舰标准排水量为73704吨,满载排水量为93284吨,舰长342.2米,宽40.5米,飞行甲板长331.6米,宽76.8米,最大功率为205940千瓦,航速可达33节,续航力高达40万海里。“企业”号可以搭载飞机86架,配有3座8联装“海麻雀”对空导弹发射装置,同时装备有3座6管20毫米“密集阵”近空防御系统。
1964年,“企业”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无须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万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在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中,“企业”号参加了封锁古巴周围500海里海域的行动。在1975年6月30日,该舰重新设计改装为多用途航母,随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装,以便能携带反潜飞机。“企业”号参与了包括越南战争、对伊朗的打击行动、对伊拉克的“沙漠之狐”行动以及2001年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等一系列重大的军事任务。
“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服役至今已达40多年,总航程超过百万海里。在1991年实施的“延长服役期改装计划”后,该舰的使用寿命被延长了15年。该舰现隶属太平洋舰队,至今仍是美国海军的象征。
2.尼米兹级的问世
“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在服役后,显示出了卓越的作战性能,大大超过了常规航母的作战能力。为此美国决定加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建造速度,尼米兹级由此问世。
尼米兹级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排水量最大、技术最先进、作战能力最强的航空母舰,有着“航母之王”的美誉。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造价平均大约40亿美元,该舰的标准排水量为81600吨,满载排水量为102000吨,舰长332.9米,宽40.8米,飞行甲板长332.9米,宽79.8米,总功率为191300千瓦,航速为30节以上,可以连续航行25年无须更换燃料,可搭载飞机近百架。该舰装备有3座6管20毫米“密集阵”近空防御系统,3座8联装“海麻雀”对空导弹发射装置,以及2座3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尼米兹级有20多层大楼那么高,飞行甲板的面积比三个足球场还要大,一个锚就重达30多吨,舰上发电量相当于美国纽约市全市的发电量。一艘航空母舰就是一个小社会,“尼米兹”上面有5700多人,分航海、枪炮、作战、航空、飞机维修、轮机、供给、军医和牙医等许多个部门,还有商店、服装店、图书馆、电影厅、广播站、电视台、印刷厂和小教堂等生活设施。100多名厨师每天要准备17000多份饭菜,舰上淡水基本是靠海水淡化厂生产。
作为海上的霸主,尼米兹级航母不仅具有强大的攻击力,同时还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在该舰内部有23道横隔壁和10道防火墙,全舰在水线以下分为2000个水密舱,即使被多枚炸弹或是鱼雷击中也不会沉没。由于全舰采取封闭式构造,具有防核辐射和生物化学污染的能力,所以尼米兹级航母是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军舰。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现有9艘在役,1艘在建,是美国海军现役航空母舰的中坚。
首舰“尼米兹”号于1975年服役,该舰的舰体和甲板采用高强度钢,可抵御穿甲弹的攻击,弹药库和机舱装有63.5毫米厚的“凯夫拉”装甲,消防、损管和抗冲击等防护措施完备。能够承受3倍于埃塞克斯级航母受到的打击。它能够进行远洋作战夺取制空和制海权,攻击敌海上或陆上目标,支援登陆作战及反潜等。
其余8艘现役的尼米兹级航母分别是:“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CVN69)、“卡尔·文森”号(CVN70)、“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亚伯拉罕·林肯”号(CVN72)、“乔治·华盛顿”号(CVN73)、“约翰·C.斯坦尼斯”号(CVN74)、“哈里斯·S.杜鲁门”号(CVN75)、“罗纳德·里根”号(CVN76)。
另外,第10艘“布什”号(CVN77)也在2001年就开始建造,它将是美国海军最后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不仅在技术上具有其他航空母舰无可比拟的优势,并且它也成为了美国国力的体现。尼米兹级已经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有利武器,是其推行全球战略的得力工具。
3.印度人的本钱
位于南亚次大陆上的印度,三面环印度洋,因此海军对于印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立之后,印度的制海权思想大大强化,确定了以本土为中心,向印度洋以外海域扩张的海上发展战略。印度把印度半岛以外700海里的海域划为“软控制区”。印度政府认为有必要把海军的势力扩展到从海湾到好望角的广大海域,为印度远洋商船队护航,并为21世纪驶出印度洋成为世界级远洋海军作好准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对于发展航母十分重视。1957年就从英国购买了“大力士”号航空母舰,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装,1961年改装后的这艘航母被更名为“维克兰特”号。印度成为了二战后第一个拥有航空母舰的亚洲国家。
“维克兰特”号的标准排水量为16000吨,满载排水量为19500吨,舰长213米,宽24.4米,飞行甲板长210米,宽34米,可以搭载12架飞机。该舰的总功率为29420千瓦,航速为24.5节,续航力为6200海里/23节,该舰装备有7座40毫米炮,以及对空警戒雷达、对海搜索雷达、导航雷达等设备。
“维克兰特”号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改装,改装后的“维克兰特”号成为多功能攻击型航空母舰,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1986年,印度海军又将英国退役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以6000万英镑的价格买了下来,并进行了改装,1987年将其命名为“维拉特”号,驶向孟买港。
“维拉特”号的标准排水量为28700吨,满载排水量为28700吨,舰长230米,宽27.4米,飞行甲板宽44.1米,总功率为57370千瓦,航速28节,最大续航力5000海里。该舰可搭载飞机45架,拥有对空警戒雷达、对海搜索雷达、导航雷达以及火控雷达、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等设备。2004年印度对“维拉特”号进行现代化改装,使其服役期延长到2010年。
在“维拉特”号航空母舰加入印度海军以后,便与“维克兰特”号一起组成了印度的航空母舰舰队,作为印度海军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的核心,使印度拥有了印度洋上作战能力最为强大的一支舰队,印度也借此成为了海军强国。
4.无敌级——轻型航母的代表作
英国是最早建造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也是航母建造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航空母舰的建造技术绝大部分也都是英国的专利。但是二战之后,随着英国国力的衰弱,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建造大型的航空母舰了,于是英国海军的造舰思路自然而然地向轻型航母的方向发展。
1980年7月,英国海军的无敌级新航母投入现役,轻型航母以崭新的面貌加入到了航空母舰的大家庭。无敌级航母外表看上去像是一艘旧式航母,但它却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比如滑跃式飞行甲板和电动升降平台。这些技术的应用,使无敌级成为极具特色的轻型航空母舰。
无敌级标准排水量16000吨,满载排水量20300吨,舰长206.6米,宽27.7米,甲板长36米,宽13.5米。无敌级航母首次将燃汽轮机作为航母主机,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7000海里,可以搭载8架“海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和12架“海王”直升机,装备1座双联装“海标枪”防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守门员”近程防御系统、2座“厄利孔”近防炮。
作为二战后建成的第一艘排水量在20000吨以下的轻型航空母舰,无敌级有着出色的作战性能,具有极强的反潜能力,是冷战时期北约反潜攻击的核心力量。在马岛海战中,无敌级航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出良好的区域防空能力,为英国海军舰队提供了安全保障,为英军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马岛海战后,英国对无敌级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加装了近防炮武器系统,并提高了反导弹的能力。在20世纪90年代后,无敌级多次参加英军的海外作战行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