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天文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13042700000033

第33章 宇宙是什么

在西方社会,宇宙这个词在英语中是universe(cosmos)。古希腊人认为宇宙的创生是由混沌中产生出秩序来。不过,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这个单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努力、前进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

中国最早的关于宇宙的定义是战国时期的尸佼提出来的。其定义是“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前者指明了空间的三维性,后者则说明了宇宙的时间范围。与此同时,着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墨子也有类似的阐述,并对时空的相互联系做了说明。但是,最先将宇宙合称的是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在构造浑天说的天文模型时,他指出天地的关系、天地的形状和天地的边界。同时,他也想到天地之外的世界。他指出:“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这是一种宇宙无限的观念。

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而地球仅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而太阳系又仅仅定居于银河系巨大旋臂的一侧;而银河系,在宇宙所有星系中,也许小到很不起眼……

这一切,组成了我们的宇宙。宇宙,是所有天体、星云共同的家园。

因为,我们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有着诞生和成长的过程。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做了自己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世界各民族先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各有不同。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附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其他的宇宙学说还有:

(1)宣夜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宇宙中充满了气体,所有的天体都在气体中飘浮运动。日月星辰都有由它们的特性所决定的运动规律。

(2)浑天说,是继盖天说2000年后,由我国东汉时期着名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他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和地的关系就像鸡蛋中的蛋白包着蛋黄,地被天包在其中。

(3)中心火学说,由古希腊学者菲洛劳斯提出。他受了前辈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关于火是世界本原思想的影响,认为火是最高贵的元素,由此提出宇宙结构的“中心火学说”,即宇宙的中心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地球(每天一周)、月球(每月一周)、太阳(每年一周)和行星都围绕着天火运行。

(4)地心说,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他认为地球为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从地球往外,依次有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和土星,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5)星云说,18世纪下半叶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他们认为太阳系是一块星云收缩形成,先形成的是太阳,剩余的星云物质又进一步收缩深化,形成行星和其他小天体。

最早认识到大地为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可是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得到证实。

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宇宙,其边界大约有100多亿光年。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原始火球中。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原始火球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这就是着名的“大爆炸”理论)。

宇宙一经形成,就在不停地运动着。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在膨胀着,星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宇宙的明天会是怎样?许多科学家正为此辛勤工作着。对我们人类来说,这也许永远是一个谜,一个令人无限困惑又孜孜不倦探索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