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天文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13042700000038

第38章 人类对天的认识不断深入

从15世纪开始,欧洲社会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在这个伟大的思想文化革新潮流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着名的波兰科学家哥白尼(1473~1543)就是其中之一。哥白尼先在意大利的一个学术中心帕多瓦学习古希腊的天文学,后在自己建的小天文台上观测天体达30年之久。他于晚年写出天文学巨着《天体运行论》,该书在他临终前(1543年7月26日)出版。

《天体运行论》是一部划时代的不朽着作。书中提出的日心地动说,是人类宇宙观的一次大革命。恩格斯指出,由于这本书的出版,“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由于受当时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哥白尼保留了托勒密的行星绕日旋转的轨道为圆形的观点,而这是欠妥的。行星绕日轨道实为接近圆的椭圆形,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揭示行星运动这个规律的,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他依据老师第谷·布拉赫(1546~1601)20余年的行星观测资料和自己的观测、计算,于1609年发现子行星运动的第一与第二定律。又经过10年的研究,他建立了自己的第三定律。由于发现了行星运动三个法则,开普勒被后人称为“天空的立法家”。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为:

第一定律:行星绕日运动的轨道为椭圆形,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向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行星公转速度不均匀。近日时快些,远日时慢些。

第三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的轨道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开普勒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不幸的是他的一生却是在极为贫困与潦倒中度过的。1630年,他在长途跋涉去索取皇家的欠薪途中不幸病亡。在天文事业上同他一样艰苦奋斗、奉献终身的还有不少人,他们为科学献身的高尚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敬慕和学习。

行星为什么会绕太阳运行呢?开普勒曾经想到这一问题,可能是太阳有一种拉力在作用的结果,但未导出力学公式。这个问题由英国伟大的科学家依萨克·牛顿(1642~1729)于1687年做出了完满的解答。

牛顿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以及惠更斯(1629~1695)、伽利略(1564~1642)等科学家的力学定律,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定律就是:“万物彼此之间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其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发表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出版)这部巨着中。

对于两个天体(设其质量为m1与m2),其间距离为r,则万有引力(F)的数学表达式为:

F=Gm1·m2/r2

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观测值为6.6720。

现在利用太阳与行星间的万有引力定律,也可以推导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不仅如此,万有引力计算出的轨道形式,除椭圆外,还有抛物线与双曲线。在已发现的几百颗彗星中,轨道为抛物线与双曲线的彗星约占总数的2/3。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各类天体运动的动力就是万有引力。

现在我们知道,在宇宙间存在4种力,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原子核内的强作用力与弱作用力。后几种天体运动的轨道有3种力都不如万有引力大。但是,对于万有引力本身的研究,仍是当前物理学的重大任务之一。

从哥白尼到牛顿的这150年间,天文学及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发展。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于1609年应用望远镜看到了金星有圆缺变化,看到木星有4颗大卫星在绕转,从而用观测事实证明了哥白尼日心体系的正确性,使哥白尼学说得以深入人心、广为传播。伽利略还看到天上的银河(天河),是由无数的恒星密集而成的,从而使人们的视界扩展到遥远的恒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