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天文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13042700000064

第64章 古人认识天与地

远古的人们已发现了天上有几颗明亮的星星,它们没有固定的位置,而是在恒星之间游荡着,故称之为“行星”。它们的名字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加上太阳和月亮,共有7个,称为“七曜”。后人将七曜用以表示较长的时日,就是7天为一星期。

至于天空的七曜和地球的关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前347)曾在《蒂迈欧》一书中提出,地球为宇宙的中心,其他各个天体处于不同的球壳上。这些球壳离地球由近到远,依次是月亮、太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最外层的是满天的恒星。随后,柏拉图的高徒亚里士多德将天体的次序更改为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和恒星天。恒星天之外还有一层“宗动天”。后来的天文观测认为不存在什么“宗动天”。

在亚氏之后,西方最有名的天文学家是托勒密(约90~168)。他着有《大综合论》(亦名《天文学大成》),长达13卷。该书集前人之大成,提出托勒密地心说。他采用了本轮与均轮的办法(提出者为阿波隆尼,前295~前215),即行星是绕自己的“本轮”在旋转,而本轮的中心在绕地球旋转,这些同心圆都被称为“均轮”,用这种设计可以解释行星视运行中的“逆行”问题。

托勒密以为恒星天之外还有三个天层,即晶莹天、最高天和净火天。他假定这些天层是诸天神的居住处。

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由于符合宗教的观念,因而在中世纪的欧洲统治人们思想达1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