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天文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13042700000080

第80章 可怕的太空垃圾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对在地球轨道和行星轨道上的6194个人造天体进行了调查,结果惊讶地发现,只有300个卫星尚在运行。其他5894颗卫星竟不复存在,或是成了不能工作的“僵尸”。取而代之的是轨道上4万多块高尔夫球般大小的残骸,尺寸比这更小的,简直不计其数。到20世纪90年代,这些轨道残骸竟翻了一番,高达8万块。

这些残骸就是人们所说的轨道垃圾,也叫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宇宙飞船的一些部位,如过渡仓、密闭仓、散落的各种仪器的残骸。大部分的太空垃圾源于空间爆炸。有的空间爆炸是偶发事故,如飞船到轨道爆炸抛出大大小小的残骸。多数空中爆炸实属某些人蓄意造成。如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美国进行了多次反卫星和弹道导弹防御试验,有意将在轨道运行的数颗卫星炸毁,致使数千万的残骸抛在轨道上。这些大大小小的轨道残骸彼此相撞,甚至与卫星相撞,太空垃圾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撞越多。

高速运行的太空垃圾成了天文学研究的人造天敌。据统计,各种航天器与这些残骸相撞的危险性比陨石相撞大1~4倍。美国的“挑战者”号、苏联的Kcsmos1275、欧洲空间局的GEOS等卫星。都遭到过太空残骸的袭击。1988年发射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也时时受到与太空垃圾相撞的威胁。直接碰撞在望远镜上的小孔,使望远镜失光,削弱了空间望远镜观测暗弱天体的能力。

太空垃圾这可怕的“天敌”不仅给航天科研造成破坏,威胁宇航员的安全,也严重影响着地面天文学研究。人造轨道残骸就像重重围栏一样,使本来就受大气层的阻碍而很艰难的地面目视观测更增难度。光学天文学因受轨道残骸的影响,拍摄的天体照片的底片上可能会出现几个轨迹,严重破坏底片的科学价值。太空垃圾小小的反射微粒会妨碍无线电传输,中断讯号,威胁射电天文学的发展。

铲除太空垃圾,已成了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遗憾的是,太空是不可能自行清除轨道残骸的。残骸所处高度越高,留在轨道上的时间就越长,滞留时间最长的可达300年以上。太空垃圾是人为制造的,还需人类自己去清除。尽管人们已有不少设想,如成立打捞公司,建造一个装有数千米直径“铲斗”的垃圾收集器;改进火箭燃料、淘汰卫星多余零件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杜绝太空垃圾滋生的源头,尤其是人为的空间爆炸,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