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想问就问吧2:有关冷知识的2000个趣味问题
13091300000002

第2章 生活卷(2)

其实,食指最早还真的和吃有关,但可不是吃手指的意思。古人习惯用这个指头试探汤水、食物的冷热、味道,然后放到嘴里吮一下。古人这样做并不奇怪,因为上古时代的人们是用手直接抓起东西来吃的。因此,古人专门将这个手指称作食指。之所以选择食指来做这个工作,也许是因为相对于其他手指来说,食指较为灵活,尝起食物来非常方便的缘故吧。

说起食指,还有段有趣的故事。春秋时期,郑国贵戚子公(公子宋的字)的食指每次若有跳动,第二天必尝异味。他出使晋国,食指大动,便吃到了石花鱼;出使楚国,食指大动,就吃到了天鹅肉;后来吃到合欢橘之前,也是食指大动,屡试不爽。依此看来,食指与食物之间还真是有着深厚的渊源。

29/门上的“福”字在任何地方都能倒贴吗?

在我国民俗传统中,倒贴“福”字主要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在水缸和土箱子(即垃圾箱)上,由于这两处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倒”的谐音字“到”,倒贴福字。用“福至”来抵消“福去”,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个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至于大门上的“福”字,从来都是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非常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30/为什么被水弄湿的纸干了之后会变皱?

纸张是以植物纤维为主要成分,辅之以填料、胶料和色料等,经过加工而形成的薄膜状物。造纸的基本原理是:把木材或废纸中的纤维散布在水中,使纤维置于被水分子包围的状态下,然后在过滤——上下两面加压脱水——加热干燥的过程中除去水分。在此过程中,纤维细胞之间的水分子被去掉,而纤维分子之间形成了许多氢键,于是形成了纸。

一般情况下,纸张遇水是不会产生化学反应的,仅仅发生物理形变。而我们平时常见的纸张遇水起褶皱现象,主要是由构成纸张的纤维的伸缩所造成的。纸张被水浸泡时,水分子会破坏连接纸纤维的氢键,导致纸张膨胀。这是与造纸相反的一个过程,纤维分子间氢键被切断。浸过水的纸张自然蒸发,是纸张收缩的过程。纸纤维间的氢原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由组合,并且很多氢键连接的位置与湿水前不同。所以一张被水弄湿的纸,干了后会变皱了。

31/左撇子男性多还是女性多?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手相师看手相时都有一个共同作法:男左女右。也许他们已经发现,男人的左手和女人的右手的手纹,更能表现其各自的特征。

许多单侧发生的疾病,如偏瘫、青光眼,据说也是男性左侧患病者较女性多,女性右侧患病者较男性多,同样符合男左女右的规律。原因也许是,男性更倾向于使用右脑,左侧肢体患病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一般情况下,女性长于语言表达而男性优于空间想象,也是男女用脑的侧重有所不同。表现在左撇子这一现象上,尽管各民族左撇子比例不同,但其男性中左撇子的比例都高于女性。

有一些统计表明,男性左撇子是女性的两倍。

32/大多数母亲为什么惯于用左手抱她们的孩子?

也许你稍稍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母亲惯于用左手抱她们的孩子。何以母亲都倾向用左手抱孩子?这现象于197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索尔克证实。研究发现,83%右撇子母亲,78%的左撇子母亲,都爱用左手来抱宝宝。这样能使宝宝听见母亲的心跳声,让他们平静下来。

这是一种偶然,还是有其内在的根据呢?有研究人员认为,让宝宝伏于母亲左边,母亲的声音就会通过宝宝的左耳传到他们的右半边大脑——亦即是大脑中处理音调、旋律和情感的部分。这完全源自一种深藏的母性本能——即使失聪的母亲,也会向她们同样失聪的婴孩唱吟,纵然她和婴儿二人都听不到声音。

33/恋人相互倾诉时更多对着左耳还是右耳?

有心理学家观察,恋人相互倾诉时,多面对左耳。恋人拥抱,也更多相拥于对方的左侧。有兴趣的话,你不妨统计一下电影、电视上的拥抱镜头,看看这个规律成不成立?那么,这是一种偶然现象,还是有其必然性呢?

也许可以这样解释,人的右脑掌管色彩、感性思维,更多的和人的情感活动相联系。爱情本来就是一种本能的、非理性的心理活动,右脑思维占的比重更大一些。陷入情网的恋人,本能地对对方的左耳倾诉,左耳得到的信号直接进入右脑,右脑得到更强烈的剌激。这符合恋爱时心理活动的规律。

不过,若向上司汇报工作,最好还是对他的右耳说,这时需要对方的左脑更活跃一些,用理性的思维来判断你的工作情况。

34/玻璃制品环保吗?

环保观念大大普及的今天,人们大都知道,相对于塑料,我们更应选择纸张等天然材料制品。但经常被忽略的一点是,很多人缺乏对玻璃的回收利用意识。其实玻璃是一种非常固定的物质,需要花费100万年的时间才能自然分解。所以,如果我们生活中能更好地回收利用玻璃制品,会为环保贡献不小的力量。每回收一个玻璃瓶所节省的能量,可为100瓦灯泡供能4小时。

35/德国人为每只狗平均每月花费多少钱?

狗在德国有着至高无上的位置,甚至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城市能和德国相比。狗狗看护小婴儿,陪同他们一起成长,与他们玩耍,这样的事例可不是天方夜谭。

德国有500万爱狗家庭,与狗有关的糕点、手提袋、饰品和玩具,使得狗经济生意兴隆。有经济学家估计:“德国人每月共为狗消费50亿欧元左右,合500多亿人民币。其中每只消费在200欧元左右。”

此外,每年德国还有700宗毒品案例都是被警犬破获的,实际上,没有任何测量仪器比狗的嗅觉更灵敏。

36/鱼肉为何比畜肉更容易变质腐烂?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鱼的腮和内脏藏菌很多且极易腐烂,一两鱼肉里有5000-16000个细菌,他们的主要来源是腮,可见细菌繁殖发展之快。反之,畜肉一般都是宰杀放血,并立刻开膛去脏,减少了细菌污染的机会。

第二,鱼肉是被疏松的少量结缔组织分隔为很多小肌群的,细菌容易沿着疏松的组织间隙侵入肌肉;反之畜肉是被紧密的结缔组织包围成一束束的,细菌比较不容易侵入肌肉。

最后,水中的微生物属于冷微生物较多,尤其是海中的微生物,所以鱼离水死去后,即使放在低温下,细菌还是在繁殖。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所以鱼肉比畜肉更容易腐坏。为减慢鱼腐烂的过程,对家庭来说,买到鱼后,应该尽快去鳞、腮、内脏,用清水洗净血液和粘液,将肚子用一根小棍撑开,挂在阴凉通风处或者冰箱里,并及时腌制加工烹调。

37/温水比冷水结冰更快吗?

有经验的司机都知道,冬天洗车最好用冷水而非温水,否则温水一沾到车厢便会马上结冰。难道温水比冷水结冰更快,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由一名坦桑尼亚大学生穆宾巴于1969年提出来,从而被全世界科学家所关注。其实迄今为止,就连科学家也没搞清楚这个看似稀松平常的自然之谜。由于他的突出贡献,这个现象被科学界命名为“穆宾巴效应”。

现在最普遍的解释为温差理论。即冬天温水比冷水冻得快,是因为温水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冷水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但仍然受到很多科学家的质疑。所以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被人们所完全认知。

38/巧克力曾被当做流通货币使用?

可可树的果实在传入欧洲之前,已被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食用了很长时间。奥尔梅克印第安人首次使用了“可可”这个词。玛雅印第安人进一步将可可树进行农业种植,并生产出第一种可可饮料。阿兹台克人相信,是他们的羽蛇神把可可豆赐予人类。阿兹台人信奉可可豆,把它用于宗教仪式和作为神的礼物。可可是阿兹台克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将它作为流通的货币使用。但只有贵族和勇士才能食用。

39/人类首次食用的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的?

人类首次食用的巧克力,是一种带有辣味和苦味的饮料。古代的阿兹台克人将可可豆烘烤并磨成粉,与水和玉米粉混合后,加入辣椒,吹打成泡状。这种饮料被称为“巧克力特尔”(Chocolatl)。阿兹台克族的统治者Montezuma和他的朝中官员,每天要喝50罐巧克力特尔。这种被称为万能药的珍贵饮料,盛装于只用一次就被扔入湖中的金制高脚杯中。

后经西班牙人改良,加入蔗糖使之变甜并加热,更符合欧洲人口味。1828年,可可榨压机的发明,进一步降低了巧克力的价格,并有助于通过榨出部分可可脂-可可豆中自然形成的脂肪来提高饮料的质量。从那以后,巧克力就有了更多今天所具有的平滑的黏性和悦人的香味。

巧克力一直被人们作为一种饮料,直到1847年才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固体形式。发明者在巧克力饮料中加入可可脂,成功地生产出了可咀嚼的巧克力块。

40/两个人一上一下抬东西上楼梯谁更吃亏呢?

答案是两人都不吃亏?——大家一定以为是在上方的人较辛苦,前面出尽力提着东西,后面的只是支撑着,当然轻松得多。但根据万有引力,行李的重量不是全压在后者吗?

以力学而言,行李在两个人正中间的话,即使是在像楼梯这种倾斜的地方,仍然是刚好平均分摊,并不会有哪一方比较轻松和比较累的,重与轻只是心理作用而已。

41/在百货大楼搭扶手电梯和乘电梯哪个更快?

相信这个问题大家都曾想过,以速度本身来说,电梯是比较快的,但需要加上等待的时间。所以根据日本作家堀井宪一郎的调查发现,不同楼层有不同的结果。若从1楼到6楼的话,电扶手梯是比较快的,因为无需等候;7楼到9楼的话,碰上电梯到达及时或电梯没有人,胜负是50:50。10楼以上的话,则电梯较快,比率高达75%。

42/刮胡膏也可用来去除衣领污垢吗?

衬衫的领子常常是最容易沾染污垢也最难清洗,通常我们都会利用漂白剂来清洗。其实除了漂白剂之外,男生用来刮胡子的刮胡膏,也可以用来清除衣领的污垢。只要在脏脏的衣领上涂抹些许刮胡膏,不要急着马上洗掉,让刮胡膏在衣领上停留几分钟时间再洗,保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3/手指甲和脚趾甲哪个长得更快?

手指甲和脚趾甲生长的速度的确不一样,手指甲每天生长0.1毫米,脚趾甲每天只长0.05毫米。那么,为什么手指甲长得快呢?

指甲的生长速度,受年龄、健康、季节和机械刺激的影响,经常摩擦就会使指甲生长速度加快。人一般用手活动的机会比脚多,所以,手指甲比脚趾甲损耗快,为保护指尖,手指甲自然长得比脚趾甲快。

同样地,右手的指甲长得比左手的快,而中指指甲长得最快,小指指甲长得最慢。指甲白天生长的速度比晚上快,夏天比冬天快。

这就是说,使用得越多,生长得越快。

44/中日韩的筷子为何大不同?

中日韩三国都用筷子作为进食餐具。但不同的饮食文化和习惯,决定了三国的筷子差异不小:中国筷子平头,日本筷子尖而短,韩国筷子多为金属。

中国极少吃生食,尤其鱼肉一类,吃的食物大多能用筷子夹起来;民间有用筷子扎馒头来祭奠死者的习俗。所以,一般夹不起时,用筷子扎起食物是被禁止的。

而日本则极喜生食。尤其滑溜不易夹起的生鱼片,为日餐首选,所以日本常用筷子当叉子使,来扎住鱼片,如同鱼叉;而且日本采取分餐制,筷子因此较短也够用。

而韩国人的金属筷子是应其对烧烤的喜爱而流行的——竹木筷子夹炭炉上的食物实在不明智。

45/元宵和汤圆只是名字不同吗?

很多人认为元宵、汤圆是一种东西,只是南北方对它有不同的称呼罢了,其实认真辨别的话,北方的元宵和南方的汤圆还真是两回事。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比如机器制作元宵,拌好馅料,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机器开动后,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所以,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变糊。

而南方的汤圆做法,和包饺子类似。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圆的过程也像包饺子——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放入馅,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这些和元宵都是不一样的。

46/制成一根领带需要多少丝?

丝绸凭借天然、舒适并益于保健而广受欢迎,有人类“第二皮肤”的美称。它是由蚕茧抽丝后编制取得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再经过精心编制而成的纺织品。一条蚕只有短短的7、8厘米长,一生却能吐出1000多米长的丝。而常见的真丝领带,需要花费100多个蚕茧;而做一件女士上衣,则需要630个蚕茧。

47/煮鸡蛋时,蛋黄表面为何会出现灰绿色?

煮鸡蛋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蛋黄表面呈灰绿色。这是因为过分加热后,蛋白质里含的硫与铁释放到了蛋黄与蛋白的间隙,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灰绿色。这个对人体是无害的,但口感与色泽都比较差,算是煮蛋失败。

48/人类没有食物比没有睡眠活的时间更长还是更短?

很多人忽略了充足睡眠的重要性。事实上,人类没有食物,比没有睡眠活的时间要长。如果只是缺水断食的情况下,人们最长能存活1到2个月甚至更长——这是根据不同个体的生理状况和环境而决定的。但是如果连续几个晚上不睡觉,足以使一个人的基本性格和心理发生变化。世界上最长的不睡时间吉尼斯纪录是264小时,参加实验的兰迪?加德纳之后已经无法说话,只会产生幻觉。一般认为,连续10天不睡觉就会导致一个人的死亡。

49/为什么说百闻不如一见?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真正的意思是,凡事要调查才能下结论。但巧合的是,这成语按照字面意思解释也是非常符合现实情况的:人类通过“五感”(视、听、嗅、触、味觉)认识世界而获得的信息中,大约有80%来自视觉——真的是“一见”能获取最多的信息。对人类而言,视觉信息最容易了解,也最能够信赖。只有10%的信息则是通过听觉获取的。

50/舌头和鼻子哪个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