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想问就问吧2:有关冷知识的2000个趣味问题
13091300000047

第47章 文化卷(7)

《哆啦A梦》是深受全世界孩子甚至成人喜爱的卡通作品,大家都知道它的作者是藤子不二雄。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个“藤子不二雄”实际上是两个人,是两位画家联合创作使用的笔名,他们是藤本弘和安孙子素雄。他们是小学同学,由于对漫画的共同爱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使用同一个笔名,开始漫画创作。

我们看到的《哆啦A梦》,是由他们两人分别执笔的。而且仔细观察,可以看出不同的画风。

后来两人终止了合作,开始独立创作活动,但仍然使用藤子不二雄这个笔名,只是各自加了一点区别:藤本弘用的是藤子?F?不二雄,安孙子素雄用的是藤子不二雄A。

106/“琴棋书画”中的“棋”是象棋吗?

我们常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的多才多艺。其实这个词中的“棋”,并不是我们现在最常下的象棋而是围棋。“琴棋书画”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唐代,而象棋一般认为是在南宋初年才出现的,两者的问世相隔了约400年之久。虽然后来有了象棋,但是在很多古代文献中,“棋”仍然多指代围棋。

107/《本草纲目》最初流行的是手抄本?

活字印刷在宋朝就出现了。在此之前的很多书籍,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版本。可是,《本草纲目》写成之后,李时珍到处活动,都找不到刻印的地方。迫切需要这部书的人便只有用手传抄了。12年以后,南京一个出版商看到有利可图,才刻印了这部书。

1593年,《本草纲目》还未全部刻印完毕,李时珍便与世长辞了。他逝世之前,还希望明朝廷帮助刊印,使这部书能流传更广,造福于人民。可惜,这部伟大的着作并没有引起当朝皇帝万历的重视,直至清初此书还受到批判。

1659年,波兰传教士布弥格首先把该书的植物部分译成拉丁文,称为《中国植物志》。这本医书传到了欧洲和日本,为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08/古代的文人曾经扪虱而谈?

古代的帝王和士大夫阶层,都曾追求长生不老而服食各种“仙药”;到了魏晋时期,兴起了“服石”之风。所谓服石,就是长期服用一种石性药方(据今人考证,认为其中含砷)。方士们为了讨当权者们的欢心而推波助澜,宣扬是“神仙服石”、“护命神散”。

士大夫们服石后,到处“行散”乱窜或睡卧路旁,以显示其高贵和阔气。服不起的没落士大夫,也要装作已经服过,他们怕睡卧路旁磨破了衣服,就总穿着旧衣服。再加上服石的人因躁热要洗冷水澡,这很容易生虱子。当时名士尚清谈,所以“扪虱而谈”就成了很高雅的风度。试想,文人雅士浑身虱子,真是够荒诞的了。

109/“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提出的?

这可是不一句国外的名言,这句话是我国的大文豪鲁迅先生说的,他当时这样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吃它呢?”后来,这句话就被用来表示第一个勇敢做出尝试的人。

在《周礼》中就有关于吃螃蟹的记载。可见,至少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敢吃螃蟹了。

110/“学富五车”有多大的学问?

古代经常称赞饱学之人学富五车,表示其知识的渊博。那五车能装多少知识呢?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书籍使用竹简书写的,一部书就有几十万支竹简,所以5辆车其实装不了太多书。不过根据当时的教育水平,读那么多书已经是不简单了。要是当时的5车书之于现在,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学富五车了。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有一次写了一封给汉武帝的信,竟用了3000根竹简。他雇了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勉强把这封信抬进宫去。还有一个成语是“汗牛充栋”,就是说某个人的书读得多,牛运起来都出汗了。

111/为什么佛教在出现的几百年内都没有经典?

佛教的教义就是佛陀的思想,这些交易最初是口传的。为了便于记忆,一开始是采取偈颂的形式,后编集为由经、律、论组成的“三藏”。

直到释迦摩尼多死后几百年,他的思想才用文字记录下来。在此之前,由于口口相传会出现各种错误或者误解,佛教已经出现了几个不同的教派,其中主要是小乘派和大乘派。

在中国流行的主要是大乘教派。

112/蒙娜丽莎没有眉毛吗?

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使得无数观众和专家对其念念不忘。但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蒙娜丽萨没有眉毛呢?

一个曾经广泛流行的解释,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是女子喜欢宽阔的额头,一般都会将眉毛刮去,所以达芬奇按此风尚,就没有给蒙娜丽莎画眉毛。

但令人觉得奇怪的是,很多同时期对蒙娜丽莎的描摹画里,蒙娜丽莎都是有眉毛的。直到一位法国工程师利用自己设计的高清晰数码相机为其拍照后发现,达芬奇的原画上是有眉毛和睫毛的。但是有可能由于颜料褪色或清洁不当,将其擦掉了大部分,而被人误以为达芬奇没有给她画眉毛。

113/《蒙娜丽莎》被窃是因为小偷“爱国”?

1911年卢浮宫进行内部装修时,馆内雇佣了很多工人来制作保护藏品的玻璃罩。就在这批人里,有一个意大利临时工文森特?贝鲁吉亚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玻璃罩去掉,卷起画来藏在普通雨伞里,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卢浮宫。此事引起了社会上的轩然大波。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小偷2年后回到祖国意大利后,便将这幅名画送给了当地的美术馆,并表示自己作为一个意大利人,出于爱国心才偷了《蒙娜丽莎》来还给意大利。

就这样,这位“爱国”的小偷得到了祖国老百姓的强烈支持,最后入狱只不到1年。

这也是为什么卢浮宫博物馆至今禁止游客携带长雨伞入内的原因。

114/“夜郎”真的不自大吗?

我们都知道,“夜郎自大”是用汉代西南地区一个小国的行为,来比喻某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其实,如果我们回顾这个成语的来由,就会发现其实“夜郎”很冤枉,它并不自大。

这个典故最初来自《史记》,记录的是古滇国君王与汉武帝派出寻找印度通道而路过的使者相遇后,问使者们:“汉敦与我大?”就这么一个问题,便被当做自大的典型近两千年:小小一个夜郎国,竟胆敢与庞大的汉王朝叫板,真是自大、无知!

其实,夜郎国身处大山偏僻处,偶有山外来客,急于打听外界情况,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否精彩,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何有自大的意思呢?司马迁当时也只是在客观描述一件事情,却被后人以此为题,将夜郎王作为妄自尊大的狂人加以嘲笑。而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一个误读历史而产生的成语。

115/为何将再娶叫做“续弦”?

这个词的来源,和春秋时代着名的鼓琴演奏家俞伯牙有关。相传俞的妻子常让他弹鼓琴给自己听,后来妻子得了重病去世了,伯牙痛苦处理完后事后,就再也不弹琴了。

后来俞伯牙虽然想再娶,但又怀念故妻,谁知女方希望听俞伯牙弹鼓琴,于是俞将原来为妻子弹断了的琴弦取下,续上一根新弦,为她弹奏,得到女方的钦佩,于是双方都答应了这门婚事。这个故事在民间传开后,人们便把妻死后再娶称作“续弦”。

116/“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是一种什么香味呢?

我们常用“书香门第”来形容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那么这个“香”味是什么味呢?究竟是纸还是墨的味道,抑或是大量藏书发出的那种特有的陈旧书籍的味道呢?

其实都不是,它是一种叫做芸香草的植物散发出来的味道。因为古人为了防止虫蛀,都会在书页里夹这种芸香草,它散发的清香之气可以驱虫杀虫。所以,所谓“书香”就是这种植物的香味。着名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其图书号称“无蛀书”,据说就是由于每本书中都夹有芸香草。

117/希腊雕塑为何多是裸体的人体?

和很多古代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一样的是,希腊雕塑中很多赤裸的人体。希腊画家重视人体美,并用裸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风格是有原因的。首先,希腊艺术的来源是希腊神话,而这些神话中,人神并无大的差别,只是神更完美,所以希腊艺术是非常重视人本身、重视现实生活的;另外,古希腊崇尚体育运动的社会风尚,使得人们很早就能欣赏到人体的美,而且在运动场上人们也往往是裸体的。古希腊认为人体是最完美的东西,所以古希腊艺术中常常出现男女裸体的形象也不足为奇了。

118/被人们在端午节当天纪念的古人一共有哪几个?

前几年被媒体炒得火热的端午节起源之争,最后也没有个标准答案。但是,更多的研究者仍倾向于认为,端午节还是人们纪念伟大文学家屈原而来的。

争论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在中国的端午节那天,各地的人们纪念的古人一共有5个之多,除了屈原和伍子胥以外,还有东汉的曹蛾,被后人以孝女铭记;爱戴百姓的广西陈临;另外,越王勾践也是最早提出以划龙舟来操练水兵。

当然,屈原是联合国确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大多数的人们都倾向于认为端午主要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119/“门当户对”原是指的什么?

我们常用“门当户对”来表示男婚女嫁条件相当。但您知道吗,这个词理解起来,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门户”条件“相当”或“对等”的意思。因为“门当”、“户对”原来是两个词,而且都是古代大门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门当”原本是指在大门前左右两侧放置的扁形的雕有花纹图案的石鼓;而“户对”则是指位于门楣上方或门楣两侧的圆柱形木雕或雕砖——由于它总是位于门户之上,而且总是双数而得名。

一般而言,在中国的建筑学原理中,有门当的宅院必有户对,所以常被合起来并称大门外的门饰。在古代,门当、户对的大小、数量和所雕图案,都与主人的家境财势直接相关,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所以,慢慢地,这个成语就作为家庭条件的代称,专门用在男女婚嫁领域中了。

120/在中国有专门的司厕之神吗?

在我们中国的民俗里,人们所居住的地方到处都有专门司管的神,地上头土地神、大门口有门神、床上有床神、点灯有灯神、米缸里有米神、水缸里有水神、厨房里有灶神……但您知道吗,就连我们日常方便的厕所里,也有专门的神,那就是厕神;而且这是一位女神,叫紫姑。还有一些厕神的传说,是关于戚姑和坑三姑娘的。

121/什么节日原是纪念厕神的?

我们现在所过的正月十五是上元节,后来又称元宵节。当我们吃着元宵、观看花灯,以庆祝这个节日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最初是民间纪念厕神的日子。

原来,在唐代时,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何媚,其丈夫被寿阳刺史害死,还将她纳为妾室,结果又遭到刺史原配妻子的嫉妒,将她于正月十五晚上在茅厕里谋害。武则天知道后,很同情她的遭遇,便下令封她为“厕神”。于是,人们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就会按其样貌制作成纸人或木人,放在茅厕中祭祀她。这便是最初的正月十五中元节。

122/为何说“狗屁不通”呢?

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是,这个成语最初其实是“狗皮不通”——狗的皮肤确实不通,因为它们没有毛细孔,主要通过伸舌头来散热。后来由于“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于是,后来人们就将错就错,将其变成了“狗屁不通”。

123/“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是什么?

雷池是一个湖泊的名字,它的主体位于安徽,面积100平方公里,因古雷水自湖北黄梅县界东流至此,积而成池,故名雷池。

雷池紧靠长江,是一个战略要地。据《晋书?廋亮传》记载,咸和二年,历阳太守苏峻反,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被围,驻守寻阳的平南将军温峤准备率大军驰援。廋亮回书劝阻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廋亮当时掌管中央政权,他担心当时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所以让温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东。

后来,这个词用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即源于此。

雷池作为一个战略要地,在多个古籍上均有记载,在当地还形成了有特点的“雷池文化”。

124/“汉贼不两立”最早指的是中华民族和侵略者吗?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据说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道:“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这里的“汉”,指的是自己服务的蜀汉政权,“贼”指的是曹魏。诸葛亮这么说,其出发点是天下乃刘氏家族的。

后来,由中国国民党执政的中华民国政府移至台湾后,为了表达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力争联合国“中国合法席位”的反对,而成为其口号之一。

再后来,这句话就被一些激进的青年当做网络语言,来表达对某些国家的不满了。

125/故宫门上的门钉有何含义?

紫禁城诸多朱门上都能看到金黄色的门钉,它们不仅有构造功能,也是装饰品,更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象征和体现。

在大门的本板和穿带部位钉上铁钉,可以防止门板松散。为了美观,古人将钉帽打成泡头状。这样,门钉就兼具有装饰功能。从隋唐以来,就有在大门上加上门钉的习惯了。

紫禁城的门钉多是9行、9列,一共81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9是阳数之极,所以,紫禁城的9路门钉,也是在体现这是一个最高等级的处所。值得一提的是,将门钉数量和等级制度联系起来,还是清朝才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