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应知的经典教子故事
13128000000012

第12章 松开孩子的手(5)

巴斯卡格利亚在他着名的回忆录《爸爸,我的父亲》中写道:“我们那时吃着各种从国外进口的食物,我们的谈话气氛时常很热烈。我们谈话时的声音总有点大。我们的举止非常得体。”

上中学后,有一天,巴斯卡格利亚在校园里被一帮男孩子们欺负。他们以他来自少数民族而恶言中伤他,甚至还挥拳打他。

由于当众受到欺负,他非常气恼地跑回家中,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哭。后来,爸爸温和地喊他的名字,并让他开门。他才把房间的门打开。年轻的小利奥仍旧伤心地哭个不停,父亲拥抱了他一下说:“告诉我,你到底怎么了。”

“我不想做意大利的后裔,”小利奥愤怒地说出了心里话,“我宁愿是其他任何国家的后裔。”

后来,利奥·巴斯卡格利亚在回忆录中追忆当时的场景说:

爸爸紧紧地抱着我,用坚定而且具有威慑力的语言对我说:“永远不要再让我听到你说的那些话,你应该为自己是意大利的后裔而自豪。你想想吧,美国还不是意大利人发现的,而且由意大利人命名。

意大利人曾经创造了许多优美悦耳的乐章,还有许多精彩绝伦的绘画,建造了许多美丽的桥梁。这难道不是意大利人的骄傲吗?而且你现在更加幸运的是,你又是一位堂堂正正的美国人。”

“可是那些欺负我的人却不知道这些,”我反驳道,“我宁愿自己是其他国家的后裔。”

爸爸大声说道:“不!你和其他人不一样。因为上帝从来都没有打算把我们创造得一模一样,他使我们所有的人都各不相同,以使我们每个人都是我们自己。不要再因存在的差别而惧怕,差异有时也是一件好事。难道你想成为像曾经殴打过你、辱骂过你的那些孩子一样的人吗?你想让其他人遭受痛苦、伤心地哭吗?难道你不因自己有别于这样的人而高兴吗?”

当我冷静下来后,觉得父亲说得很有道理,所以只好一直保持沉默。

“怎么样了?”他执意问道,“你还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吗?还想和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一样吗?”

“不!我改变想法了。”

“好吧!那就擦干眼泪,为你自己自豪吧。你应该知道,你以后并非永远也不再碰到这些人,因为那样的人到处都有。要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感到惋惜,因为他们都是无聊、无追求的人,千万不要畏惧他们。现在你已经长大了,没有任何人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负你了。”

爸爸擦干了我的眼泪,帮我洗了脸,高兴地说:“好了,现在让我们带点黄油和面包,一起到花园里去吃吧。”

当然了,当我和父亲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花园里吃着面包和黄油的时候,他也并没有能够彻底纠正我的偏执态度。但是,在他的话语中,透着某种力量与坚毅,它帮助我认识到:不能容忍甚至歧视他人,这其实是软弱和无知的表现。

罗科·巴斯卡格利亚父亲的做法并不是纵容和怂恿儿子,而是在鼓励帮助儿子,真正分清:包容与软弱的区别,因为包容是忍耐、是处世之道,而软弱是性格、是不可取的。

17、经风雨见世面才能成材

——李嘉诚的教子之道

华人首富李嘉诚是香港地区的商业领袖,他名下有数以亿计的资产,但是这位赫赫有名的香港首富,对两个儿子的培养教育却抓的很紧很早。

在生活上,李嘉诚要求儿子克勤克俭,不求奢华;在事业上要注重名誉,信守诺言。

他还特别告诫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更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通过自己努力工作去获得应有的价值。

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每当李嘉诚召开董事会时,就会专门设置两把小椅子让泽钜和泽楷二人列席会议。

刚开始兄弟俩觉得特别好玩,瞪大眼睛,认真听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有时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吹胡子瞪眼睛,俩小家伙给吓得哇哇直哭。

李嘉诚哈哈大笑说:“别怕,我们争吵是为了工作,这是正常现象,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嘛!”

有一次,李嘉诚主持召开董事会,讨论公司应拿多少利润的问题,李嘉诚说:“原则上公司拿10%的利润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我主张只拿9%的利润。”董事们意见不统一,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因此争论不休。

这时李泽钜站在椅子上说:“爸爸,我反对您的意见,应该拿11%的利润,这样才能多赚钱啊!”弟弟李泽楷也急忙附和:“对,只有傻瓜才拿9%的利润呢!”

“哈哈,”父亲和同事们忍不住大笑起来。

他说:“你们俩不懂,这经商的学问大着呢,不是1+1那么简单,你想拿11%发大财反而发不了,如果只拿9%,却能财源滚滚。”

实践证明李嘉诚的决策是英明的。公司虽然只拿了9%的利润,却使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李泽楷小时候,与哥哥一样入读香港顶级名校圣保罗男女小学。他在学校里不爱抛头露面,最多只在休息时与同学们打乒乓球。

不满14岁时,李泽楷赴北美读大学预备学校。

美国的学生不论出身名门或平民,皆有很强的独立意识。耳濡目染,李泽楷很快习惯了独立生存。

李嘉诚有一次去看儿子,发现李泽楷假日里在网球场帮人捡球赚钱,很是高兴,回港后便对夫人庄月明说道:“泽楷学会勤工俭学了,将来准有出息。”

17岁时,李泽楷进入哥哥就读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专修自己喜欢的电脑工程。这显然不是父亲的意思。泽钜听从父亲的安排,念土木工程系。若从家族事业考虑,泽楷应读商科、法律等适宜管理大型企业的专业,并与泽钜的建筑专业互补相辅。但李嘉诚尊重小儿子的选择,并没有提出自己的异议。

一日,李嘉诚到外国探望读大学的儿子。那天正好下着雨,他远远看见一个年轻人背着大背囊,踏着自行车,在车辆之间左穿右插。李嘉诚心想:“这么危险。”再看清楚一点,原来是儿子李泽楷。

两兄弟到外国读书之初,李嘉诚只买了两辆自行车给他们代步。自那次目睹险境,他才放弃这个磨练儿子的方法。

1987年,21岁的李泽楷大学毕业。此时,李嘉诚在加拿大的事业正轰轰烈烈展开。李泽楷去了加国,却不是像其兄长一样打理家族生意,而是进入一家投资银行从事电脑工作,做了一名靠工薪度日的打工仔。

其实这也不是父亲的安排。

李泽楷获得加拿大国籍,这也许又不是李嘉诚所希望的。从李泽楷的两次选择上,可见他不羁的性格,又可见李嘉诚对儿子的宽容。

1990年,做了4年打工仔的李泽楷,在父亲的建议下回港。李泽楷这次听了父亲的话,也许是他厌倦了异国打工生涯,也许认为父亲的公司里更可“随心所欲”地大展拳脚。

李嘉诚并不以为小儿子的实习期已结束,只安排他到和记黄埔做普通职员,跟随行政总裁马世民学艺。马世民安排他到旗下的公司工作,这与他喜欢的电脑工作基本对口。最初的日子,李泽楷向父亲抱怨薪水太低,还不及加拿大的1/10,是集团内薪水最低的,都抵不上清洁工。

李嘉诚说:“你不是,我才是全集团最低的!”李嘉诚从集团支取的薪金才5000港元。

后来,李泽钜、李泽楷到加拿大发展,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李嘉诚经常打电话问两个儿子有什么困难需要他帮助。兄弟俩总是说:“谢谢爸爸的关心。困难是有的,但是我们自己能够克服解决。”

其实,李嘉诚也就是随便问问而已,并不真的想帮助儿子解决什么困难。

当然兄弟俩对父亲的为人也最清楚不过了,如果你真的求他帮助解决困难,他也不肯帮助,一定要你自己想办法。

父亲“冷酷”得似乎不近人情,但兄弟俩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李泽钜、李泽楷二人在加拿大克服了许多困难,各自把自己的事打理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的后起之秀。

两年后,李嘉诚把两个儿子召回香港,春风得意地说:“你们俩干的很好,可以到长江公司任职了。”

并面授他们一些经验说:“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会有助于你们的事业。”

每当人们称赞兄弟二人时,李泽钜说:“感谢父亲从小对我们的培养教育,他是最好的启蒙教师,尤其在做人和做生意上。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很多可贵的东西。”

人们常说,创业难,守业更难。

创业之不易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守业者,如果不亲身体验一下创业的艰辛和生活的酸甜苦辣,不到社会实践中去经风雨,见世面,而只知道躺在前人撑起的“大树”下,坐享其成,这样的人自然只能变成不思进取,毫无作为的碌碌无为之辈,能不能守住前人的基业都在两可之间,更不用说再把前人的事业发扬光大了。

世间最割舍不了的是亲情。

疼爱子女是人类的天性,但如何疼爱子女、怎样才算是疼爱子女,却大有文章可做。

李嘉诚当初拒绝为李家兄弟提供就业机会,而要他们凭自己的本事去“闯天下”,看似“冷酷无情”,但这种“冷酷无情”却使两个儿子增加了人生阅历,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锻炼。进而为今后的人生之路和处理纷繁复杂的商务活动积累了许多书本上难以学到的宝贵经验,最终使他们成为了出类拔萃的商人。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子女创造好了一切条件,让子女坐享其成。孰不知,这哪里对子女的爱,而是在害他们。试想一下,一个只知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又如何能在竞争如此激励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呢?

还有的父母,一味娇纵自己的子女,子女要什么给什么,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结果使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养成说一不二的骄横之气,时间一长容易变成纨绔子弟,有的甚至还打着父母的旗号,干一些为富不仁的勾当,最终滑向犯罪深渊,得到的是法律的严惩。

“严是爱,松是害”,“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许多家长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但愿人们能从李嘉诚教育孩子的事例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