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骨科速查手册
13199200000019

第19章 上肢创伤(7)

(七) 中节指骨骨折中节指骨基部骨折,骨折线在指浅屈肌腱附着点的近侧,因受指浅屈肌腱牵拉,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骨折近端向背侧移位。指浅屈肌附着点以远骨折,因受浅肌腱的牵拉,骨折处往往向掌侧成角。

手法复位后屈曲患指固定4~6周,必要时开放复位,用克氏针固定。

(八) 远节指骨骨折远节指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损伤,造成横形或粉碎骨折,较少移位。仅需夹板固定,如为闭合性骨折,甲下血肿,患者有剧痛,可将针端烧红,穿透指甲,使血流出减压即可止痛。指骨基底关节内骨折,破坏关节面,常合并脱位,需开放复位,使骨折端解剖复位,用克氏针固定。

(九) 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伸指肌腱附着于末节指骨的背侧,强力伸指时,在暴力打击下猛然屈曲可引起伸腱断裂,或连同基底小片骨成撕脱性骨折。患指末节下垂,不能伸直,陈旧病例畸形明显,称杵状指。

治疗上,无论肌腱断裂或撕脱骨折,在新鲜病例均将近侧指间关节屈曲60曘,远侧指间关节过伸,使侧腱松弛,消除对骨片的牵拉,外用匙形石膏或金属夹板固定6周。如为远端指间关节脱位或骨片超过关节面的1/3,应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

四、手部关节脱位和韧带损伤

(一) 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拇指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较多,因过伸、侧向或旋转暴力而发生。尺侧副韧带损伤多于桡侧。伤后局部肿胀、疼痛,拇指侧向不稳定、无力,影响握、捏功能,检查有被动侧向异常动度,伴有疼痛。X线平片多为正常、可伴有小片撕脱骨折,被动外展或内收位,可见韧带撕脱的一侧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呈半脱位。

韧带不完全断裂,关节稳定,侧向无异常动度者,用石膏托固定断裂韧带于松弛位3~4周。韧带完全断裂时,断裂的韧带回缩、卷曲,拇内收肌腱膜嵌入回缩的韧带之间,使韧带两端不能接触,石膏固定失败率达50%,故宜早期手术,修复断裂的韧带。陈旧性完全断裂者,则需手术重建侧副韧带。有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的晚期病例,只在必要时行掌指关节融合术。

第2~5指的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较少见,除急性期疼痛外,多无症状。因邻指及手内肌的支持,无关节不稳定,不需手术。陈旧损伤不需处理。

(二) 掌指关节脱位

手指扭伤、手指强力背屈等可引起掌指关节脱位,多见于拇指和示指。

脱位后指骨向背侧移位,掌骨头突向掌侧,形成关节过伸位畸形。示指脱位后常偏向尺侧,指间关节半屈曲。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往往失败,此因拇指脱位时,掌骨头穿破掌侧关节囊,颈部被卡在纵行撕裂的关节囊间,掌板嵌入两关节面之间,有时籽骨或拇长屈肌腱也嵌入其中,复位困难。示指脱位时,掌骨头从掌板近端穿破关节囊,掌板嵌于两关节面之间,掌骨颈两侧夹在屈指肌腱和蚓状肌之间,复位困难。

先试行手法复位,手法不成功应即行手术复位,牵开夹住掌骨颈的组织,还纳掌骨头,半屈曲位固定3周。

(三) 指间关节脱位及侧副韧带损伤

过伸、旋转或侧向暴力可使指间关节脱位及侧副韧带撕裂,韧带断裂常为单侧,局部肿胀、疼痛,屈指活动尚好,完全断裂时有侧向异常动度,脱位后有明显畸形,远段指多向背侧及侧方移位,活动受限。

治疗上,韧带断裂后,可固定患指3周,也有人主张早期手术修复断裂的韧带。指间关节脱位复位较易,复位后固定3周。陈旧性韧带断裂,有关节不稳定和疼痛者,可手术治疗,紧缩或重建韧带。

五、手部肌腱损伤

(一) 肌腱修复的原则及粘连的防治肌腱修复遵循如下原则及措施,必然会提高肌腱修复效果,减少肌腱的粘连。

1.把握好修复时机肌腱损伤后,一般应争取一期修复,修复后效果都较好。但伤后时间超过24小时、污染重甚至已有感染、火器伤、咬伤及肌腱损伤严重有较大缺损者,不宜一期修复。因种种原因未行一期修复,应争取在伤后3周内行延期修复或伤后3周以上行二期修复。

2.注意无创技术在肌腱创伤的清创及修复过程中,应操作细致,动作轻柔,减少对肌腱外膜的损伤,减少对肌腱血液循环的影响,保护好腱系膜、腱纽及腱周组织等肌腱血供来源。保存肌腱内源性愈合能力。

3.选用良好缝合方法和缝合材料良好的缝合方法应是尽量减少对肌腱血供的损害,且缝合牢固可靠。缝接处应尽量平整光滑,尽量减少缝线及线结外露,减少肌腱粗糙面裸露。常用的方法有改良Kessler缝合法、Tsuge套圈缝合法及Bunnell缝合法。缝合材料应选用反应小、抗拉力强的合成纤维单丝,如无创尼龙针线,尽量避免用粗大的丝线。

4.争取同时修复腱鞘。

5.采用防粘连屏障物临床上常采用筋膜、自体静脉、硅胶膜、硅膜管等置于肌腱缝接处外周,对预防粘连有一定作用。

6.局部药物应用临床上有人在修复肌腱周围应用透明质酸钠、二甲基硅油等,也显示有一定预防粘连作用。

7.其他(1)肌腱修复后应置于健康组织中,不可置于瘢痕组织中或贴于骨面。

(2)肌腱表面应有良好的皮肤覆盖,不可在肌腱表面行游离植皮。

(3)肌腱修复后,应在无张力位外固定4周。

(4)肌腱修复后,应注意早期功能练习,这是防止粘连、改善功能的重要措施。

(5)为防止和减少粘连,应重视术后理疗和体疗。

(二) 肌腱缝合法1.Bunnell法肌腱端端缝合此法最常用于手及腕的屈侧,以横端面呈圆形的肌腱为好。用两头带有直针的无损伤缝合线,从近端肌腱断离端1.5cm处开始缝第一针,以后每次同时穿出两针,共3~4次,剪去少许蚊式钳夹处断端,自断端穿出,同时拉紧,再将两针传入远侧腱端做同样缝合后,从肌腱旁穿出拉紧,至肌腱稍显皱褶,以后肌肉收缩才不会使缝合处分离,此法缝合较可靠、不易劈裂,且吻合处粗糙面少,但方法较繁琐,损伤较大。

2.Bunnell拉出钢丝法先制作钢丝抽出线,用34号钢丝30cm 做“8暠字缝合如上,穿第二针时将钢丝抽出线扣在缝肌腱的钢丝上,然后用较大三角针将其穿出皮肤。两肌腱针交叉斜向穿3次,从近侧肌腱端穿出,再由远侧端穿入,最后由旁侧穿出皮肤,钢丝打结固定于垫好橡皮管的纽扣上。3周后肌腱愈合,剪去纽扣将肌腱稳妥拉出。此法吻合处没有张力,不易崩断,但限制了早期活动,影响效果。

3.“双十字暠缝合法此法操作简便迅速,也较可靠。两针缝线在2个直角相交的平面上进行缝合,进针处距断端约0.5cm,适用于多数肌腱断裂。断掌、断指再植时可用此法缝合肌腱,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修复血管、神经等组织。

4.改良Kessler缝合法缝合线自肌腱断端穿入行扣圈缝合,拉拢打结后缝合线埋藏在腱组织内,减少肌腱粘连机会。宜加用9灢0无损伤线简单缝合,腱端接触良好,粗糙面不外露。

5.Kleinert缝合法类似Bunnell缝合法,距肌腱断面0.5~1cm 处横穿一针,再将两针交叉缝合自断面穿出,两断端均缝合后,拉拢打结,并用6灢0或7灢0无损伤线做圆周连续缝合。

6.Nichols法腱缝合用于缝合直径粗细不等的肌腱。先将粗的受纳腱腱端切成“V暠形鱼口状,供接纳细的移植肌腱腱端之用。两腱之间的缝合悉数按Bunnell法,缝合从移植腱开始,终止于受纳腱,线端埋入受纳腱近端。最后缝合鱼口和移植肌腱之间的豁口。

7.编织缝合法适用于粗细不等的肌腱远近两断端的缝合,编织后缝合部位较膨大,肌腱接触面大,缝合可靠。由于远近两断端在缝合时均埋于肌腱内,表面光滑,可减少粘连。其方法是将远侧肌腱反复穿过近侧肌腱远端侧方切口内编织缝合2~3次,最后将远近两腱均埋于腱内缝合。

(三) 肌腱松解术当肌腱不全损伤或损伤修复后严重粘连影响手的活动功能,通过一定时间功能锻炼不能改善时,应考虑行肌腱粘连松解术。松解时机以肌腱修复后3~6个月,肌腱移植后5~8个月为宜。松解前要求各关节被动活动度应正常或基本正常,肌腱表面应有良好皮肤覆盖。如瘢痕严重,术前应以皮瓣修复,术中松解要彻底,要切除腱床瘢痕组织,并注意彻底止血。松解后可于肌腱周围应用透明质酸钠、几丁糖或二甲基硅油等药物。松解后不要外固定,次日即开始进行主被动功能练习,并配合理疗、体疗。

六、手部神经损伤

手部主要由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支配,桡神经只支配部分手背感觉,手部神经损伤,只要条件允许,均应争取一期修复。

1.正中神经正中神经刚出腕管即发出一支大鱼际支,行走短距离后进入大鱼际诸肌,支配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及拇短屈肌浅头。该段神经易受损伤,损伤后拇指失去对掌和外展能力,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应争取一期修复。神经无法修复时,应二期做拇指对掌成形术。其余分支均为感觉支,支配桡侧三个半手指,直接吻合效果好;有较大缺损时做神经移植术,效果亦较好。腕部以上为混合神经,缝合时可应用电刺激方法或参考神经不同平面的运动与感觉纤维分布图谱,分别将两端性质相同的神经束缝合,也可行外膜缝合。

2.尺神经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已分出手背感觉支。腕部损伤后,手背尺侧感觉仍正常,仅掌侧感觉丧失。尺神经的感觉、运动支在腕部已自然分支,手术时须分离出两端的感觉、运动支,分别吻合性质相同的神经束。

手掌区尺神经运动支可能单独损伤,表现为爪形手,手内肌萎缩,手指不能内收外展,而感觉正常。单纯运动支吻合后,效果也较好。少数无法修复的尺神经损伤,可做手内肌成形术,改善手的功能。

3.指神经指神经损伤很常见,大多为锐器伤及挫伤。手掌桡侧有5条感觉神经,系正中神经分支,分布至拇、示、中指及环指的桡侧半,环指尺侧半及小指接受尺神经支配。除手指末节外,均可进行神经缝合。显露时切口要正确,指部切口在手指的两侧正中,掌部切口应与掌纹平行。两侧指神经损伤时,可通过一侧切口同时显露两侧指神经。如神经缺损过大,可考虑利用残指神经转移吻合或行神经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