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骨科速查手册
13199200000008

第8章 颈椎和颈脊髓损伤(3)

颈椎钩椎关节的钩突骨折并非少见,但从前对该损伤认识不足,常被忽略。该骨折的致伤原因系颈椎受到侧屈暴力所致。颈椎钩椎关节对椎体的稳定有重要作用。当颈椎遭受到侧方屈曲或垂直暴力作用时,一侧钩椎关节受到张应力而分离,而另一侧受到旋转及压应力或旋转撞击作用,并可造成骨折。严重者该侧椎体也可引起压缩骨折。这种不对称的脊柱骨折,常伴有数种附件骨折,如椎弓、关节突关节等,但极少有移位。骨折片如进入椎间孔则产生神经根损伤,但极少合并脊髓损伤。

主诉

患者外伤后颈部疼痛。

临床特点

1.主要表现颈痛,活动受限。

2.次要表现神经根损伤则有相应分布区的症状如上肢放射痛和麻木。

3.误诊分析钩突骨折依据普通颈部X线片诊断多较困难,是该病漏诊的重要原因。对于一个在旋转和(或)侧屈机制下受伤的颈部外伤患者,应当高度注意颈椎钩突情况。一般先行颈椎左右侧屈正位X线检查,若发现一侧椎间隙增宽超过2mm,应及时行CT 扫描,扫描层厚控制在2mm最好,如层厚超过5mm,由于部分容积效应有可能遗漏小的骨折块。

辅助检查

1.首要检查

(1)体格检查:局部压痛,活动受限。神经根损伤的体征。

(2)X线检查:该骨折在X线片上表现隐匿,普通X线片前后位可显示钩突骨折片,并常伴有椎体压缩现象。

(3)CT检查:清楚显示骨折移位情况。

2.次要检查断层X线片可较清楚显示骨折移位情况。

3.检查注意事项(1)有明显屈曲、垂直和旋转暴力作用,必须加以注意。如果已发现椎体脱位或骨折脱位,应注意观察钩突影像学表现。

(2)凡颈椎损伤后有急性神经根性疼痛或神经根支配区功能改变,都应考虑钩突骨折的可能。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视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2.具体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轻度骨折可采用颈托固定;有移位骨折,应用枕颌带牵引复位,并用颈托固定。

(2)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仍表现损伤节段不稳者,可手术切除骨折的钩椎关节,并作椎体间融合术。

3.治疗注意事项(1)对于钩突骨折后骨折块移位、压迫神经根或椎动脉并造成颈椎不稳定者,若采取非手术治疗,将加快颈椎退变,明显提前颈椎病发生的时间。

因此,颈椎钩突骨折合并移位出现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症状者一经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以神经根孔减压和节段植骨融合为主,但是钩突所处地位重要,邻近椎动脉,应注意手术风险,避免损伤椎动脉。

六、单侧关节突关节脱位

单侧关节突关节脱位是较为常见的颈椎损伤,通常是由屈曲和旋转暴力协同作用造成某一侧关节突关节脱位或交锁。这种损伤与屈曲性损伤相似,只是在头顶部撞击地面或重物打击头颈部时,使颈部屈曲并伴一侧旋转。当屈曲和旋转外力同时作用于颈椎时,损伤节段形成向前下方扭曲暴力,以椎间盘偏后中央为轴心,一侧的上位颈椎下关节突向后旋转,而另一侧下关节突向前方滑动,并可超越下位颈椎的上关节突至其前方,形成“交锁暠现象。有时在上下关节突相互撞击时,造成关节突骨折。即使单侧关节突关节交锁同样可造成双侧关节突的关节囊撕裂,前、后纵韧带,椎间盘及其他韧带结构破坏。由于脱位的关节突位于上关节突的前方,颈脊髓损伤形或狭窄,神经根容易遭到损伤。这种脱位被认为是颈椎损伤处于相对“稳定暠状态,但非脱位侧的两个关节突关节面彼此分离。这种不对称性脱位,使椎管在损伤平面发生变形,脊髓损伤时有发生。

主诉

患者外伤后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

1.主要表现颈部局限性疼痛,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表现相应脊髓节段的症状如该神经根分布区域皮肤过敏、疼痛、四肢瘫痪等。

2.次要表现颈部活动受限。

3.误诊分析颈椎单关节脱位损伤,诊断时易与双侧小关节脱位以及半脱位相混淆。应首先询问病史,了解颈椎受伤的机制,问清患者受伤时是否有颈椎的屈曲和旋转,其次注意症状和体征,此类患者颈后局部剧烈疼痛,强迫性头颈倾斜,颏部总是朝向脱位的对侧,伸屈和旋转功能受限。该症的临床表现比双侧关节突交锁轻许多,以合并颈神经根刺激症状为多见,大多脊髓损伤症状较轻。而半脱位是较小的屈曲性暴力造成,颈椎后韧带复合体及关节囊撕裂,伸、屈动力性X 线片示,相邻椎体所形成角大于11曘或椎体移位距离大于3.5mm,CT表现为双侧关节间隙增宽。

辅助检查

1.首要检查

(1)体格检查:强迫性头颈倾斜畸形;颈椎伸屈和旋转功能受限;压痛;四肢瘫痪、下肢瘫痪或部分瘫痪;皮肤感觉减退。

(2)X线检查:X线片特征性表现是诊断的关键。侧位X 线片典型征象为脱位的椎体向前移位的距离为椎体前后径的1/3,最多不超过1/2。在脱位的椎体平面上,丧失了关节突关节的相互关系。前后位片显示脱位颈椎的棘突偏离中央,向小关节脱位的一侧偏移。斜位片可清楚地显示小关节脱位或“交锁暠征象。有时也会发生关节突关节的小骨折片。

2.次要检查(1)CT检查:可显示脱位及关节突关节的小骨折片。

(2)MRI检查:可发现脊髓和软组织有无损伤。可显示脱位及关节突关节的小骨折片。

3.检查注意事项单侧关节突的骨折往往需要CT 扫描才能看到。

颈椎关节突交锁患者一般都有明显的头颈部受伤史,轻者感到颈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或出现肩背部、上肢的麻痛感,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对有头颈部外伤史并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均应常规摄全段颈椎的X线片,不能轻易下颈扭伤等软组织损伤的结论。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尽早复位。早期应以颈托外固定维持患者颈椎的稳定性。对于稳定的脱位,可先行牵引复位,若复位失败或合并骨折颈椎不稳定者则应考虑切开复位。

2.具体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颅骨牵引或枕颌带牵引是最常用的复位方法。牵引时,头颈略呈屈曲位(约20曘),牵引重量为5~6kg,逐渐加大,但至多不超过10kg,以避免或加重脊髓损伤。为便于复位,有时可在脱位侧的肩背部略为垫高,使损伤节段轻度侧屈,将脱位的关节突牵开,然后调整牵引方向,使之复位。复位后,应用1~2kg重量维持牵引3~4周,再以头颈胸石膏固定。如果合并脊髓损伤不使用石膏固定,可持续牵引2~3个月,直至骨折愈合。

(2)手术治疗:牵引复位失败者,可考虑切开复位。

晒后路切口暴露交锁的小关节突,切除嵌入的关节囊和韧带组织,用骨膜剥离器撬拔使之复位;如有困难可将下椎体上关节突阻碍复位部分切除,调整牵引方向通常可复位。

晒前路暴露,切除损伤的椎间盘和上下终板,借助椎体牵开器将其高度恢复,通常可将单侧脱位的关节突复位。然后植入自体骨,应用钢板内固定,保持复位及植骨块的位置。

3.治疗注意事项(1)在整个复位过程中,密切注意全身情况的变化,并每隔30分钟床旁摄片1次,以掌握复位过程,防止增加损伤。

(2)伴有脊髓损伤者,在复位同时施行椎板切除术减压,其范围宜根据压迫情况决定。

七、双侧关节突脱位

颈椎双侧关节突关节脱位是典型的屈曲性损伤,又称颈椎跳跃性脱位,可以发生在颈2至胸1之间的任何节段,但以颈4以下节段最多见。这种损伤多较严重,极易合并脊髓不可逆损伤。多见于高处跌落头颈部撞击地面,或重物直接打击,致枕颈部受到屈曲性暴力作用。有时也可能乘坐高速行驶的车辆骤然刹车,头颈部因惯性作用而猛烈屈曲等暴力形式。当头颈部遭受屈曲暴力作用时,颈椎活动单位的支点位于椎间盘中央颈脊髓损伤于颈椎的小关节突关节面平坦,且与水平面呈45曘交角,骤然屈曲的外力,引起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将关节囊撕裂而向后上方翘起。随着外力的惯性和头颅的重力作用,使已移位的下关节突继续向前滑动移位,整个上位椎体也相随前移。作用力消失后,因颈部肌肉收缩作用呈弹性固定。如果上下关节突关节相互依托,形成顶对顶,即为“栖息暠状态;如果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越过了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形成小关节突关节背靠背的形态,即为所谓“交锁暠状态。

主诉

患者外伤后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

1.主要表现颈部疼痛,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时表现相应的症状如该神经根分布区域皮肤过敏、疼痛、四肢瘫痪等。

2.次要表现呼吸功能障碍,活动受限。

3.误诊分析当椎体脱位超过50%或有牵张力存在时,神经损伤平面常比骨性损伤平面高或有神经损伤平面上升的危险。

辅助检查1.首要检查(1)体格检查:压痛广泛,但以脱位节段的棘突和棘间隙及两侧肌肉最明显;颈部伸展、屈曲和旋转功能丧失;头部呈强迫性固定并略有前倾畸形,颈部周围肌肉痉挛,这种特征在颈部肿胀的条件下不易被发现;椎前后凸畸形,在损伤节段水平,可在颈椎前方(颈内脏鞘之后)触及脱位的椎体突起;合并脊髓损伤时有不同严重程度的瘫痪或伴有相应神经根疼痛。

(2)X 线检查:损伤节段椎体前移的距离,常为椎体前后径的2/5或1/2,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位于下位颈椎上关节突的顶部或前方,两棘突间距离增大。前后位X线片,因多个骨性结构重叠,小关节相互关系显示并不十分清楚,但钩椎关节关系紊乱,其相互平行和对应关系及两椎体边缘相互重叠,经仔细辨认还是能够确定的。

2.次要检查(1)CT检查:可显示脱位及关节突关节的小骨折片。

(2)MRI检查:可发现脊髓和软组织有无损伤;可显示脱位及关节突关节的小骨折片。

3.检查注意事项(1)损伤位置在颈4以上者常合并有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表浅、缓慢或丧失正常节律。因此,损伤早期可因呼吸衰竭死亡。

(2)脱位的椎间隙异常狭窄说明相应椎间盘可能有突出。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脱位复位和固定。

2.具体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

晒急救治疗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出现呼吸功能障碍,需要紧急气管切开或插管,人工呼吸机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并合理给氧。

晒颅骨牵引是急救颈椎损伤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步骤。牵引的目的在于复位和制动,其重量3~4kg起,逐渐加大牵引重量。

(2)手术治疗:适应证为在非手术治疗时,脊髓损伤症状逐渐加重者;骨折脱位经非手术复位失败者;陈旧性骨折脱位伴有不全瘫痪者。根据病情需要手术方式分为后路和前路两种。行复位、减压和(或)融合术。

3.治疗注意事项(1)在整个牵引复位过程中,密切注意全身情况的变化,并每隔30分钟床旁摄片1次,以掌握复位过程,防止增加损伤。

(2)牵引的方向和颈椎置放的位置对复位十分重要。

(3)如合并椎体和关节突关节骨折,则应用前路术式,用牵开器将脱位的上下椎体撑开,并切除损伤的椎体及上下椎间盘椎体终板,可获得复位。

取自体髂骨植入,或再用钢板内固定。

(4)双侧关节交锁非常稳定,完全采用撑开器使之复位会有一定困难。

有时即使在术后透视荧光屏显示椎体位置良好,但后方的关节交锁不一定都显示出良好复位。

八、颈椎后脱位

颈椎后脱位实际上是过伸性损伤的一种类型,常表现为下颈椎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