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企业做大做强的88个通用法则
13276700000019

第19章 整合资源,企业才能做大做强(5)

李晓华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他意识到,今年在北戴河独领风骚的冷饮机,明年肯定就不那么新鲜了。一些脑子快的人会紧紧跟上来,那时,北戴河同样的冷饮机肯定会大量地出现,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利润就会越来越低。于是,秋天刚刚一到,李晓华就放出风去,要把冷饮机卖了!朋友得知他要将冷饮机就地让出,替他着急:“那简直是印钞票的机器呀?你怎么可以这么傻?”他还是以“原价”把冷饮机卖给了一个当地人。事实又一次印证了李晓华的超前意识。

第二年夏天,这种冷饮机在北戴河海滨挤作一团,竞争相当激烈,冷饮生意非常难做。李晓华懂得随机应变、激流勇退的经商道理,这也是他总能不断赚钱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空缺时果断介入,拼命赚取最大的利润后及时地改变经商方向,做出相应的选择。

几年以后,李晓华用最初的原始积累涉足新的生意。李晓华以敏锐的目光发现,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国家文化政策的相对滞后,并没有及时发现人们这种消费心理的改变,因此更没有给予引导。

李晓华认为,政策虽然滞后,但自己不能落后,如果能创造出一种精神文化生活来弥补人们空虚的业余生活,不仅可以使自己获取丰厚的收入,而且还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肯定会得到政府的支持。

李晓华看到当时虽然有了电影和电视,但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欣赏需要,于是,他买了一台录像机和一个大屏幕投影机,在秦皇岛与人合作放开了录像,效果非常好,场场爆满,门口的票贩子把票炒到10元一张,但仍有人购票观看。由此可见当时的火爆程度。由于生意做得十分顺手,他的过人才智在有意无意中充分展开、延伸……随后几年中,几笔漂亮的买卖使李晓华成为北京个体户中的佼佼者,这时他已经是北京响当当的人物了。

接着,他又东渡日本,并开始了代理“101毛发再生精”的商业生涯。毛发再生精在当时来讲,人们更是闻所未闻,李晓华正是借着这股新鲜劲,当起了“101毛发再生精”的代理商,伴随着“101”的知名度,他也跟着出了名,被日本首相海部俊树称为“中国最优秀、最有智慧的企业家”。

1989年夏天,香港房价大幅度下跌,许多房地产开发商都叫苦连天,为了减低亏损,开发商们都以“跳楼价”出卖楼花。李晓华在香港成立了华达投资集团公司,他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毅然决定大量低价收购楼花。李晓华的决策再一次得到了验证,仅仅半年时间,楼价一路攀升,他又在恰当的时机,将低价收购上来的楼花全部出售出去,完成了“转战香港卖楼花”的第三战役。再一次依靠时间差,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坚定了华达投资集团公司在香港的地位。

李晓华凭借着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在房地产市场上大展身手,获得了亚洲地产界的称赞。虽然已取得了显赫的成就,但李晓华毕竟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他又在东南亚建高速公路……

就这样,他一路上引吭高歌,在法国购买了一辆法拉利跑车。在法国巴黎国际机场上,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潇洒从容的站在一辆红色法拉利旁边,那种自信、刚毅给人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李晓华是第一位购买法拉利豪华跑车的中国人,不仅为法拉利汽车做了广告,也将自己的个性彰显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凭借时间差取得成功的典型人物。

变换思路,积极而为,变化的结果是为了日趋完善。因此,在做决策之前,必须首先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预测,当然这要取决于个人对市场的判断力和观察力。

在商场里,最忌眼光狭隘,死抱一棵摇钱树不放,只满足于现有市场,不去开发其他的市场。别忘了“没有永不干涸的河流”这句名言,一门生意不会永远都那样红火。所以要及时改变方向,让思路跟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多方面发展经营。

综观李晓华成功的每一步不难发现,他之所以能在变幻莫测的商场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及时地进行每一笔交易,原因就在于他能巧妙地利用时间差,打赢了每一场艰巨的商业战争。

6、机遇难得,千万别错过

机遇也是创业资源,错过机遇就等于错过了通向成功的通道。苏格拉底说:“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机遇可遇不可求,把握机会胜于等待机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有些机遇可遇不可求,它们稍纵即逝,能够抓住它们,就会在商业竞争中抢得先机,占领优势,甚至会直接赢得胜利。

所谓“应运而生”、“时势造英雄”,无论“运”,还是“时势”,都不过是“机遇”的另一种符号。成功的人,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在“抬手处”把握住人生的机遇、时代的脉搏。

“机遇”常在,平凡者对之视而不见。因而,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眼光,而又有冒险精神,能勇于直接面对危险的人。曾经风靡世界的日本八佰伴公司,开始时不过是个卖水果蔬菜的小店,然而,和田一夫却大胆扩张,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终于成为大型超级市场连锁店老板,拥有资本236亿日元,3500名从业人员。店铺在日本国内有42家,海外有26家,成为日本商业界的一个奇迹。

而“微软”的成功,更是令世人对比尔·盖茨这位“年轻人”刮目相看。正值40出头的黄金年华,已拥有180亿的资财。想当年,他不过只是个上课不专心,下课搞一些计算机组装的毛头小伙。就是这么一个毛头小伙,却成就了如此庞大的事业,与计算机龙头老大IBM同起同坐。他靠了什么?眼光、冒险、机遇。

到底应如何抓住机遇呢?有两点非常重要:

第一,反向思维。一般人之所以苦苦寻觅,却一无所得,正是因为他受制于习惯思维定势,而机会的栖息之处正是在于“定势”之外。所以,不人云亦云,是把握时机的关键。众人以为不行的事,可能是过分夸大了困难,也可能是不适合他们,却适合你做。趋之若鹜时退避三舍可能得到的更多;大家踯躅不前时或许多跨一步就能够独领风骚。

第二,科学的分析。“经验”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科学逐渐统治着人类的行为。

“机会”的分析,无疑更应划入科学的范畴。看当今世界上一些顶尖级的集团、公司都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搜集、处理、分析市场动态,从中捕捉所有有利于本集团、本公司发展的信息。“经验”的局限,已让人们尝够了“苦头”,而不再敢提对它的信任。所以,对机遇的“把握”,并不是在瞬间完成的,其背后有无比丰富的“内容”。

其实,把握了机遇,并不代表着就能成功。成功与否,还与实力有关。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达尔文的“优胜劣汰”在现代得到了过分的扩张。没有坚实的根基,风雨中你便飘摇了起来,甚至于有功亏一篑之败机,即使面临再好的机遇,也相当于“零”。

总之,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就看你能否不失时机地抓住它;机会又是人为的,勇往直前与老成持重同等重要,就看你是否比别人多点眼光、多点魄力。

案例一:

一次特殊机遇,胜过十次普通机遇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之前,世界上发射过载人飞船的只有前苏联和美国,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升空,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受到了世界各国人的瞩目。它预示着中国尖端科技上升到一个新的领域,是中国进入WTO以来,展示中国综合国力一面有力的旗帜,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升空,不但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也为众商家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是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笔垄断性资源,无论谁抢到了这一机遇,就拥有了获取胜利的最强优势。搭上“神舟”这趟飞船,要比花重金做广告产生的效果好得多,它意味着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将对手远远的甩在身后。用营销的眼光来看,“神舟”五号的升天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中国的、外国的,搭上“神舟”五号就意味着向全世界做了一次广告,人们记住了“神舟”五号也就记住了抓住这一机遇的商家。

蒙牛就是牛,它将这次机遇利用得淋漓尽致。

航天员的选择可谓万里挑一,各方面的条件都必须完全符合规定。因此,一旦航天员候选人员被确定,其各方面要求都随之严格起来,包括饮食。专门为航天员准备的食谱多达8页之多,其待遇不次于一国首脑。

为了搭上这趟飞船,蒙牛受到了严格的考察。无论检查有多严格,蒙牛没有胆怯,因为它坚信自己产品的质量,它认为对得起广大消费者。最后,蒙牛终于在重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被国家认定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

从此以后,人们在记住杨利伟和神五的同时,也记住了航天员专用奶——蒙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机遇,善抓机遇者能成功,蒙牛的经历就是对此最有力的诠释。

案例二:

把握机遇,才有“希望”成功

刘永好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他的成功完全是靠历史提供的机遇和自己的激情拼搏。创业之初,他辞掉公职,变卖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筹集下海经商的本钱资金;第一笔生意被别人骗,他没有走向消极而是奔向新的希望,为了偿还债务他起早贪黑,骑车去40公里以外卖鸡蛋;预测到鹌鹑在市场中即将饱和后,忍痛杀掉鹌鹑,转向其他的致富之路;为了扩大规模,获取更大的成功,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作为研发经费;现在,刘永好又闯入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而且涉及到了高科技领域。刘永好从一个无名小卒到今天具有显著成绩和显赫地位的大企业家,他的奋斗历程中机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刘永好善抓机遇值得人们效仿。当中国农村改革之风吹进千家万户之时,刘永好四兄弟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各自放弃公职选择下海经商。刘永好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改革开放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向农业方面发展经济效益一定很好。于是,和三位哥哥一起把发展重心放在农业上,养鸡,养鹌鹑,做饲料,等等。多年后的亿万资产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用知识解读了国家政策,顺应了大气候,把握了大机遇。

在饲料行业同样获得辉煌成就的刘永好四兄弟,又把眼光瞄向了房地产业,同样是把握机遇之举。目光长远的他们,当时就预见房地产业远大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房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住房支出占人们收入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国家取消福利分房政策的落实及行业与国际逐步接轨,房地产业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并将逐步走上国家经济支柱的产业之列。所以,他义无返顾地投身房地产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业进入了低谷,其中必然孕育着机遇,刘永好意识到了这个机遇的存在,在房地产处于低谷时期,没有人愿意做的时候,他成立了新希望房地产集团,挤进这个行业;而当房地产走红火热时期,大家一致认可的时候,他们却不去做,当然有利也有弊,他们既没有挣钱也没有被套住。他们抓住了从低谷到高潮这一个上升时期的机遇,取得了相当的利益。刘永好表示,他们还要在房地产业继续行走并会随着曲线而攀升。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不规范和暴利时期,他曾到南方考察,考察过后他并没有直接进入房地产行业,而是待房地产日趋规范的时候,一跃而入。原因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人们对吃已经降低了要求,因此与吃相关的产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相反人们对住宅质量的要求会日渐增高,与食品相比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在考察完发达国家及香港特区后,他意识到一个巨大商机的到来,关键是看谁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他还发现,房地产行业地区性品牌企业不多,全国性品牌企业更少。绝大多数土地多年前都被政府垄断着,由政府出资开发运作。但这种形式随着市场化进程会逐步减弱。而外商、民间或者混合所有制投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快速发展,这充分表现出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再有,就是房地产市场多,开发商多;弱,企业实力弱;差,品牌不够亮;乱,管理混乱;散,分散、各自为政的特点,与房地产业向国家经济支柱产业方向发展格格不入。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完善,有品牌、有实力、有经营、有规模、有档次的企业必定形成,同时也会成为区域性的优势企业。

回过头来分析自己的新希望集团,他有信心在房地产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与其他企业相比,新希望集团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它有一定的实力、品牌、信誉、市场运作的经验,有着较为完善的管理方法、良好的社会声誉与政府关系,当然还有一批有能力的贤才。

新希望集团之所以能茁壮成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刘永好具有一双慧眼,能把握住身边的每次机遇,当初刘永好选择进入金融业同样是在分析国内外企业成败的实例后,才做出的决定,他想将企业向多元化发展,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分散风险,扩大集团规模,增强集团竞争实力。而当时政府逐渐放开了金融领域,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进军金融业难得的好机遇。于是,刘永好抓住了这个机会向金融界吹响了冲锋号角,随之在拼搏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刘永好认为企业家首先要富有激情,把握住跨越的每一次机遇,而他自己的成功正说明了这一点。从单一的生产饲料到进军房地产,再到在金融业崭露头角,都充分说明了把握机遇的重要性。因此说,成功与机遇同行,抓住了机遇就等于攀登上了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