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企业做大做强的88个通用法则
13276700000039

第39章 质量是金,服务至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决定企业的发展期限,服务质量决定企业的市场范围,因此,质量是金,服务至上的说法一点也不为过。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所在。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已经反反复复重复多遍,但这里仍然值得再次提及,因为,顾客是促使企业间相互竞争的根源所在。开发市场是创业前期的重要的工作,这个时候,顾客、客户不知道你的业务,更不了解你的商业潜质,与你没有业务往来。所以,这一时期,你必须用去大量的精力与资源让客户了解自家产品与企业性质。事实上,影响顾客选择产品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每一位顾客都希望购买质量有保障的产品,如果产品经常出现质量问题,这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会使消费者对生产该产品的企业产生看法,虽然已购买了你的产品,但很可能只是一次性购买,不会再出现二次或多次的购买行为;二是服务质量,现今产品质量虽说是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但企业领导者也不能忽视服务的重要作用,它同样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很大程度上是在选择服务,服务态度好的自然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海尔集团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海尔的售后服务征服了许多消费者,它也是依靠服务质量为企业创下了金字招牌。所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这样消费者自然而然地就会选择你的商品。在此基础上,企业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消费者群。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都已经意识到产品质量与服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服务项目,但是,提高质量、扩充服务项目的同时,还要注意使自家产品或服务适合消费者,换个说法就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千万不要盲目发展,否则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现在,好产品、适销对路的产品,可以帮企业在竞争中立稳脚跟,可以为企业经营者赢得源源不断的利润;高档的服务、适合消费者的服务,可以帮企业获得相对稳定的消费者群,同样可以为企业经营者创造利润。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如果自身产品质量过不去,客户会逐渐疏远企业,如果服务质量也不好,企业的形象在顾客心目中会大打折扣,这样的企业迟早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案例一:

提高产品质量,维护企业信誉

“一净一稠”是蒙牛在产品质量上采取的两项措施。蒙牛主张:一切竞争从设计时开始。企业创办初期,蒙牛在产品设计上,高屋建瓴,以优服务、高品质为宗旨服务于消费者,并以此赢得消费者这张决定企业胜负的选票,也正是因为这一宗旨,使蒙牛战胜了其他竞争对手。

“一净”,顾名思义,强调产品卫生程度,蒙牛认为,只有生产干净卫生的奶才对得起广大消费者,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才能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他们采取了一项足以载入中国乳业发展史的创举:建起了中国第一个奶车桑拿浴车间。简单来说,就是为奶罐车消毒,这种消毒方式可以保证牛奶新鲜卫生,生产出的产品既卫生又新鲜。它的消毒流程是:奶罐车每从奶源基地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经过三次消毒,首先用酸洗一遍,再用碱洗一遍,最后使用开水及蒸气再洗一遍,车里车外,车前车后每个角落里都不能落下。这样一来,就杜绝了陈奶残留物污染新奶的可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虽然使用现代杀菌技术高温杀毒,也能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可是细菌的尸体会滞留在牛奶里,影响牛奶质量。出于对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蒙牛坚持引进国际上的消毒技术,虽然创业初期的蒙牛资金实力不是十分雄厚,建厂已经花费了一部分资金,再建“奶车桑拿浴车间”显然是捉襟见肘。为此,公司内部成员为此事着实争论了一番。许多人持反对的意见,他们算了一笔细账,不算建车间花的钱,每年仅花在洗车上的钱,就多达三四百万,更何况也没有必要将大部分资金投在这上,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乳品厂这样做。牛根生听完反对意见后,断然答道:我们要建的是“百年老店”,而建“百年老店”的大规律,不能看国内,而要看国际。既然国际巨头有这个“奶车桑拿”,那我们蒙牛就不能没有,否则,我们怎么能走到别人的前面?

后来,在众多反对意见下,“奶车桑拿浴车间”建立了起来,而且在蒙牛发展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但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还为公司树立了坚不可摧的信誉,继而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至于“一稠”,蒙牛坚持精益求精的方法,他们采用的是“减法”,添加了“闪蒸”工艺,并在纯牛奶的基础上又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从而使牛奶达到了更纯的效果,牛奶香味更浓。

在“一净一稠”的措施下,不难看出蒙牛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程度,虽然提高了不少成本,降低了一些利润,但却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获得了良好的信誉,为实现“百年老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蒙牛的事例可以看出,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公司声誉的好坏,公司声誉的好坏又关系公司的发展乃至市场空间的扩大。好产品可以抬高企业身价,帮助企业取得成功,反之,只能落得无人理睬的下场。

案例二:

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以最好的质量和最优质的服务真诚对待每一个顾客,用心去思考、用心去研究、用心去对待每一个顾客的需求,这就是王永庆的经商准则。他卖给顾客的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满足顾客需要的服务项目,也一同给予了顾客。早年的王永庆因家境贫寒,读不起书,不得不辍学打工,做小买卖。1932年,王永庆在嘉义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间很小的铺面开了一家米店,当时他仅16岁。那时,嘉义已经有20多家米店,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而且地理位置很不好,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一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很少有人到他的店买米。

那时,周围的大市场都被一些老字号米店占领了,而王永庆的米店规模小、资金少,想做大宗买卖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他也曾想过专门搞零售,但是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经营批发的同时,也做零售,没有人愿意到他这一偏僻的米店买米。为了改变窘况,王永庆背着米袋挨家挨户去卖,但是收效甚微。

经过一番努力后,王永庆意识到要想让米店在市场上立足,把生意做起来,就必须占据一定的优势才行。经过细心观察对比之后,王永庆认为提高米的质量和服务是最有效的方法。

当时的台湾,农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技术很落后。农民把收割后的稻谷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这样,一些沙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就不可避免地掺杂在米里面。消费者做米饭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就是挑拣沙子,浪费了很多时间,对这种现象,买卖双方都已经习以为常。

然而,王永庆却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大米经营的转折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大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这样,王永庆卖的米在质量上就要高出其他米店一个档次,并且深受顾客好评,从此他的米店生意一改往日的冷清局面,渐渐地红火起来。

提高米质见效后,王永庆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又在服务上下了不少功夫。当时,消费者都是自己到米店买米,自己搬运回家。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就非常不方便,当时年轻人整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去买米,大多数情况,买米的任务都是由老年人来承担。王永庆认为这也是扩大生意的有效途径,于是他决定主动送货上门。这一行为再次受到顾客的普遍欢迎。

当时尽管有许多米店,但是却没有送货上门的,王永庆增加这一服务项目实际上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的服务是细致周到的,每次给新顾客送米,他都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家有多少人吃饭,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用户家里。送米的同时他还帮用户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有旧米,还要将旧米倒出,擦干净缸,将新米放到下面,旧米放在上层。如此,陈米就不会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周到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

在送米的过程中,王永庆了解到,当地大多数居民家庭都以打工为生,生活并不富裕。有时货到却收不上款,大家都很尴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永庆采取按时送米,约定到发薪之日再上门收钱的办法,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深受用户的欢迎,而那些接受服务的用户,渐渐地都成了王永庆的忠实客户。他的米店生意,也随之兴隆起来。

王永庆的大米质量上乘、服务诚实守信,让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由于口碑好,王永庆的生意很快壮大起来。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有了扩大规模的资本,自己办起了碾米厂。就这样,王永庆凭借优质、守信的良好品质,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慢慢打开了台湾首富的大门。

经营企业首先是做人,柳传志说:“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当前,许多企业经营者都在想方设法为企业打造品牌形象,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实,许多人都忽视了人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