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企业做大做强的88个通用法则
13276700000006

第6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绝不小看自己(5)

玛丽·凯是美国一家化妆品公司的董事长,创业之初,她不断地与自己较着劲,在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下,重新振作起来,继续与竞争对手较劲。虽然她吃过了无数的苦,受了无数的罪,可最后终于成了化妆品行业的“皇后”。

20世纪60年代初期,玛丽·凯已经退休。过于安宁的日子使她突然产生了创业的想法。几经思考,她终于下定了决心,用自己所有的积蓄——5千美元当作资本,创办化妆品公司。

困难与磨难并不会因偏爱某一个创业者而少给他们制造障碍。玛丽·凯的化妆品公司刚刚创建就出现了麻烦。在创建公司后的第一次展销会上,她隆重推出了一系列功效奇特的护肤品,原以为这次活动会引起强烈反响,一举成功。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整个展销会她只卖了1.5美元。残酷的现实冲击着玛丽·凯的信心,沉重的压力使她喘不过气来,她清楚的知道,化妆品公司一旦倒闭,不仅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的积蓄会血本无归,还可能葬送两个儿子的美好前程。因为,两个儿子为了支持她创业,辞掉了原本稳定的工作。

为了改变这一失败的局面,玛丽·凯在心里与自己较上了劲,她不相信自己会失败,也不甘心就这样退出化妆品领域,她要背水一战,走出悲伤、痛苦,甩掉压力。她知道商场就是战场,没有人会同情弱者。她仔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原来在展销过程中,她们只是站在那里等待顾客上门,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如果能变被动为主动,邀请顾客上门,其结果可能会好得多。玛丽擦干眼泪,从第一次失败中站了起来,在抓生产管理的同时,加强了销售队伍的建设……

化妆品这一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充满着竞争,而且竞争非常激烈。玛丽·凯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与自己较劲的同时,又与竞争对手较上了劲,她知道,打击竞争对手最有力的方法就是改善自身产品质量,不断创新,更多的获得消费者。所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玛丽·凯不断完善着旧产品,层出不穷地推出新产品。这一做法,大大地吸引了消费者,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份额。

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在玛丽·凯的带领下渐渐地成长,在成长过程中又获得了一次次的辉煌。20年间,玛丽·凯公司由9名雇员发展为5千多名;由一个家庭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公司,拥有一支20万人的推销队伍,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

玛丽·凯的成功,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具备与自己较劲和与他人较劲的精神,任何人都可能获得成功。

6、韬光养晦,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顾名思义:必须这样做、只能这样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听起来似乎有些残酷,但是现实中,竞争就是残酷的,这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许多事情人们根本无法掌控,事情的发展并不会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困难挫折会一样不少的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特别是在商场上打拼的人,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想摆脱困境,就必须向困难挺进。

心理学上有个“舒适地带”的概念,意思是说,人在生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为自己建立一个舒适地带,一旦“舒适地带”形成了,人便不愿意到这个地带范围之外的地方去,这是人的惰性始然。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始终生活在“舒适地带”还好说,可是,在商场上仍然不愿走出“安乐窝”势必会遭到竞争的侵袭。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必须遵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一自然法则,在商场上,只要稍做停息,哪怕只是一分一秒都可能被淘汰出局。所以说,必须走出“舒适地带”,去开辟更为广阔的天空,承受更大的压力。

当然,开辟新天地并非一件易事,有些时候会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会出现单项选择,换个说法就是有些事情,只能这样做、必须这样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这就是在考验一个人的勇气。大凡能成大事者都具备坚韧的精神,也同样具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案例一:

做成、做快、做好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蒙牛终于牛起来了,从幕后走上了前台,并成了舞台上的主角。

蒙牛创业之初,在各方面都欠缺的前提下,决定兴建第一个自建生产基地,并打算以此带动蒙牛快速发展。于是,蒙牛于1999年4月9日,与和林格尔县签订了合同,6月10日开始破土动工。

1999年之前,和林是著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各项经济指标在********市各旗县区中排名倒数第一。历史上,每年都要接受国家的扶贫资金,最低也要2000万元。为了扭转这一颓势,和林县决定要建立盛乐经济园区。其实,所谓的盛乐经济园区无非就是一个介于市区与和林县之间的荒滩。但正是这个荒滩改变了和林县的历史,也改变了蒙牛的命运。因为,蒙牛在这片荒滩上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和林县的经济,彻底改变了和林贫穷、落后的历史。

蒙牛在盛乐经济园区的位置是“109国道东侧”、“XX号高压线杆往北200米”的低洼处。既然是“低洼处”,就意味着建厂时要将其填平。这一工作可谓任务艰巨,是一个“勒紧裤带干革命”的工程,每走一步都要本着“节衣缩食”的原则。起初,整个工地上只有一台推土机。牛根生是整个工程的总指挥,为了使工程尽快竣工,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牛根生便准时来到工地新建的小屋里,敲着窗棂轻声喊:“云大哥,起吧,该下工地了。”每当傍晚收工时,牛根生都从自己的腰包中掏出50元,塞给工头让他给工人们补身子。牛根生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工地上的工人,大家齐心协力为尽快完工而努力着。

当时,是在没电、没水、没路的条件下进行的。这给工人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但是工人们的劲头却丝毫没有因条件艰苦而消减,反而越干越起劲,路没有就用人工铺,水没有就用罐车拉,电没有就用柴油发电机发电。

工地上,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而牛根生也没闲着,在办公室里“招兵买马”,他亲自将培训3个月的工人组成了一支“青年突击队”,由他直接指挥。“青年突击队”中,有许多外地的员工,对内蒙古寒冷的天气十分不适应,牛根生就用个人的钱给他们每人买了一件羊毛衫。大家十分感动,都想全心全意的为建造基地而努力。

然而,上天并不因工人们积极的工作热情而为他们减少困难。兴建基地过程中,蒙牛被人告发,理由是“毁林建厂”。

事情是这样的:蒙牛建厂的地方,生长着一些长不高的“老头树”。这些树已经长了30多年,可仍然很低,根本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可不将其砍掉又妨碍建厂,所以,蒙牛把这些“老头树”砍掉了。蒙牛的这一行为被人举报了,央视也对此大加宣扬,说蒙牛毁林建厂。经过这一宣扬,有关部门决定插手此事。后来和林县的县长吕慧生站出来说,这一行为与企业无关,是县里允许的,到这里建厂也是我们邀请的,“要判就判我”。他还语重心长的对牛根生说:“你们要快些做,做得快做得好,判我5年3年就可能放出来;但如果你做不好,做不快,判我3年,5年都可能出不来。”

吕慧生的一席话,更加坚定了蒙牛做大做强的决心,他们发誓要把工厂建成一个绿色园林。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蒙牛根本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厂房在艰难的条件下建成了。可是,相继而来的困难是设备问题。建工厂已是“勒紧裤带干革命”了,哪里还有钱进设备啊!当时一台液态奶设备就要花费2500万元,这对当时的蒙牛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这可怎么办呢?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困难背后就是希望。当时,利乐公司看好了蒙牛团队的实际情况,愿意与蒙牛合作,但合作方式比较灵活,他们在北京找了一家租赁公司,然后由这家租赁公司以第二方的身份,把设备转租给蒙牛。这种做法对双方都有好处,为蒙牛解决了设备问题,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如果,蒙牛发展不起来,利乐公司可撤回设备,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当然蒙牛发展好了大家都有利可图。

就这样蒙牛的第一个自建生产基地于1999年底正式建成,并投入生产了。

几年的摸爬滚打证明蒙牛成功了。到2005年止,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了20多个生产基地,成为中国乳业中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企业”。当年“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的状态已变成了“三大亮点”: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真正做到了做成、做快、做好。

案例二:

“脑白金”的“淘金”之路

史玉柱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在创业过程中经历了大起大落,人们对他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怎样,史玉柱的创业精神还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他那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战术也值得人们深思。

史玉柱于1962年出生在安徽怀远。1984年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他,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工作。一向聪颖的他在工作中一再得到领导认可,后来因工作表现出色,安徽统计局认为他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因此将其列入第三梯队并将他送至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进修研究生。一般人看来,史玉柱的前程是一片光明,毕业回来以后被提升为处级干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按照常人的思想意识,史玉柱应该安安稳稳的做官。可是,他的举动却令许多人大跌眼镜。

到了深圳以后,史玉柱的眼界大开,他被深圳“遍地金钱”所吸引,在他眼里深圳到处存在着商机,因此,他暗下决心要下海经商。深大研究生毕业后他向单位领导递上了辞职报告。为此遭到领导、亲人的一致反对,大家一致认为他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一旦放弃了“铁”饭碗,未来将是一片茫然,但史玉柱的决心已定,他下定决心要下海经商,并带着读研究生时开发的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返回了深圳。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

万事开头难,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每个企业家创业时的必经阶段。重返深圳的史玉柱一贫如洗,只能借宿在深大学生宿舍里,买不起电脑编写程序,就用“瞒天过海”的方法冒充深大学生混入学生计算机实验室,被管理人员发现后,他又通过熟人来到配有电脑的学校办公室,别人下班他上班,天天苦干到凌晨。“皇天不负苦心人。”1989年夏,史玉柱终于成功开发出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他凭着这一系统在深圳淘到了第一桶金。随着定单的到来,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的销售额已突破10万元。随后的4个月里,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的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随后他又开发出了许多新系统,并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成功。随着事业的逐渐扩大,史玉柱开始将视线瞄向了房地产和保健品行业,并决定向这两个方向发展,也正是这一决策,彻底改变了史玉柱的命运和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史玉柱的事业做大了,成立自己的公司也是顺理成章的,就这样巨人公司便于1991年正式成立了。1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出台了。1994年初,大厦开始破土动工,计划在3年内完工。此时,史玉柱已凭着自身的魄力和财力当选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人们对他也充满了赞叹之情。

史玉柱是一位敢想敢干的人,在他赚得第一桶金时,就把眼光放在了房地产和保健品上。1995年,他推出12种保健品,由此赚得了丰厚的利润,也因此登上了大陆《福布斯》排行榜的第8位。

好景不长,由于决策失误使他的巨人大厦陷入了重重危机。据当年的媒体报道,1994年底,一位领导到“巨人”视察。该领导考察了巨人大厦的地理位置,对史玉柱说:“这座楼的位置很好,为什么不盖得更高一点?”正是这句话彻底改变了史玉柱的名誉与命运。他不断更改大厦的设计图纸,把18层的大厦增高到70层,资金也由原来的2亿增加到12亿。为了使大厦在指定时间顺利竣工,史玉柱把从保健品中赢得的利润全部聚集到巨人大厦的建筑上,结果不但没有解决大厦的资金周转问题,还影响了保健品的销售额,巨人集团危机四伏。

1997年初,巨人大厦并没有按期完工,购楼花者要求退款,面对种种困难,巨人大厦被迫停工。而此时的巨人集团已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最好的道路只有宣布破产。史玉柱从此便带着“恶名”在“人间蒸发”了。

巨人所欠下的债务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在香港所卖的楼花;第二,在国内卖的楼花;第三,国内法人间的债务,总计金额达到1亿人民币左右。

面对巨大的债务,史玉柱决定另起炉灶,否则他会承担惨重的后果,也会为这次失败付出沉重的代价。面对巨人的倒下,史玉柱没有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

2000年铺天盖地的脑白金广告,向人们验证了一个事实,史玉柱又回来了。带着成功与希望回来了。在这几年中,史玉柱重新成立了一个新公司,凭借着“脑白金”、“黄金搭档”为公司赢得了10亿元,他没有忘记以前的承诺,拿出1亿用来偿还当年巨人集团欠下的债务。很多人将他视作一个诚信企业家的典型加以追捧。

现在,无论怎样评价史玉柱这个人,“史玉柱”这三个字已经成了企业家们的典范,他的敢于拼搏、信守承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值得人们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