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企业做大做强的88个通用法则
13276700000008

第8章 统筹规划,布大局、干大事(2)

一个真正的商人,应该注重大局,不能光想自己不想别人。生意做完之后,该付得付。亏的是银子,赚的是感情。为人之本,有了信誉,做任何事情都好办。重信誉者就必须言而有信,这也就要求做人说话、办事要谨慎,凡与人约定或答应人家的事必须是可能做到和必须要做到的事,否则不要随便许诺别人。

胡雪岩很善于维护朋友之间的生意往来。一般而言,大多数生意人都比较愿意与生人做生意。这样抬价杀价更易于实行,没有面子上的顾虑。与熟人做生意却要考虑彼此之间的交情。胡雪岩却既能维护好朋友关系,又能把生意做成,其原因很简单,无非是守信用,牺牲自己也不愿克扣别人。感情的事是一方面,生意上的事情又是另一回事。所谓“亲兄弟,明算账”。这样,彼此对生意才有个明白账本,胡雪岩对这种事情可谓看得很清楚,做得也很漂亮。

比如胡雪岩费尽千辛万苦,做成第一笔丝生意之后,与尤五、古应春、郁四、庞二等人之间分“红利”。这笔生意做成了,每个人都花了不少心思,因为生意途中出了问题,庞二的档手朱福年想从中作梗,想搞垮胡雪岩,私下与胡雪岩抢生意。为了拔掉这颗障碍钉,胡雪岩决定用计。而要拔得漂亮,自然少不了各种应酬活动,还把庞二从南浔请到了上海,费了一番心思将朱福年收服。一笔生意终于与洋人做成,结算一下账,赚了十八万两银子。但合伙关系非常复杂,不但开销的地方多,而且打点送礼的地方也一样多。

盘下账来,不仅打算用这笔生意赚到的钱,来还当初开钱庄借下债务的计划落空了,甚至更拉下近万两银子的亏空。但胡雪岩仍然将该分的一笔笔分了下去,即使古应春表示自己的一份可以不必计算在内,但胡雪岩仍然将他应得的一万五千两银子,划到他的名下,他们之间也仍然是可以相互托靠的朋友和伙伴。生意伙伴之间也需要信用做保证,此话真不假,在古应春表示自己的一份可以不要时,胡雪岩说了一段话:“一时慷慨,终必后悔,却又是说不出的苦。朋友相交,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不能善始善终。”

胡雪岩对世事的观察可谓入木三分,将世人的人情世故洞察得淋漓尽致。尤其对朋友之间的交情,必须泾渭分明,生意归生意,感情归感情,才有长久相交的基础,朋友之间如果这种账算不明白,日后必“账缠账”,越缠越难理清。一旦有某些事情成为引子,让朋友之间彼此怨恨起来,这些账就更难算了。朋友做到这份上,还有什么意思呢?彼此之间礼让是情分、义气,不能与具体操作相混淆。

生意成功,伙伴之间分“花红”,该怎么分就怎么分。而这分、付之间胡雪岩获得的效益实在是太大了,这笔生意不仅使合作伙伴及朋友们看到了胡雪岩在生意运作中,显示出来的与众不同的才能,更让朋友们看到了他重朋友情分,可以共患难、共安乐的义气。且不说这桩生意使胡雪岩积累了与洋人打交道的经验,和外商取得了联系,也为他后来驰骋十里洋场和外商做军火生意以及借贷外资等,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这桩生意,他与丝商巨头庞二结成了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蚕丝经营行当中建立了坚固的地位,为他以后有效地联合同业,控制并操纵蚕丝市场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仅仅从这分、付之间显示出来的重朋友情分的义气,使他得到了——如漕帮首领尤五、洋商买办古应春、湖州“户书”郁四等可以真正以死相托的朋友和帮手,其“收益”实在不可以金钱的价值来衡量。可以说,胡雪岩所有的大宗生意,都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做成的。因此,可以说,在这一笔生意上,胡雪岩的“钱财账”是亏了,而“人情账”却是大大地赚了一笔。前者的数目是有限的,后者却能给他带来无尽的机会与钱财。

说到底,处理好钱财账与人情账的关系,也是商场“关系学”中的要义。商事活动中,许多时候确实不能仅仅在金钱上算自己的赚进赔出账,仅仅在自己的赚进赔出账上打“小九九”,也许能凭着精细的算计获得一些进益,但却很难有大的成就,相反,有时在钱财的赚赔上洒脱些、大气些,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胡雪岩不在乎银钱上的赚赔出入,分、付之下获得如此大的效益,让人不能不佩服他的大气和远见卓识。假若他只盯着自己银钱上的进出,一毛不拔或为自己能多留一点而一毛分成几段拔,最终是否会得不偿失呢?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胡雪岩有着“责人宽,律己严”的胸怀,对待钱财和人情的问题,如果他亏了,他会大量地将其化作人情;但如果亏的是对方,他一定会坚持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这也是他讲信用的一个重要体现。这样做法,使得生意伙伴之间在利害关系上产生一种相互约束。

为了能做成这第一笔蚕丝生意,胡雪岩在收买人心、拉拢同业、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上可谓绞尽脑汁、精心筹划。他费尽心机周旋于官府势力、漕帮首领和外商买办之间,而且还必须同时与洋人和自己同一战壕中心术不正者如朱福年之流斗智斗勇,实在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终于做成了他的第一桩销售洋庄的生丝生意,赚了十八万银子。

然而,这也不过是说来好听,因为合伙人太多,开支也太大,与合伙人分了红利,付出各处利息,做了必要的打点之外,不仅分文不剩,原先的债务没能清偿,而且还拉下一万多两银子的亏空,实际上甚至还没有账面上的好看,这笔生意等于是白忙活一场。尽管如此,胡雪岩除了初算账时有过短暂的不快之外,很快也就释然了。而且,他断然决定即使一两银子不赚,也该分的分,该付的付,决不能亏了朋友,答应人的事,必须照办,若失信于人,下次难有成事之可能。信誉是为人之本,有了信誉,做任何事情都好办。重信誉者就必须要言而有信,这也就要求做人说话、办事要谨慎,凡与人约定,或答应别人的事必须做到。

胡雪岩统观大局的远见卓识着实令人钦佩。为了长远打算不惜在最需要钱的时候把所赚利润与同伴共享,宁愿自己吃亏,也不亏待朋友,这份大气充分显示了他的经商才能。

案例二:

本田摩托车的“诞生”之旅

高瞻远瞩是每个经营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将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宗一郎高瞻远瞩、纵观全局破译了许多商机,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在平凡中脱颖而出。

1934年宗一郎放弃正在赢利的汽修业务,转行生产汽车零配件。原因是他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发现:伴随汽修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对零配件的需求应该是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下,做汽车零配件生意应该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1937年,宗一郎成立了制造汽车零配件的公司,并命名为“东海精密机械公司”,简称“东海精机”,成功地制造出了汽车关键零配件——活塞环。同年,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以生产卡车为主,与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第一笔订单就这样签下了。

当时正处于“二战”时期,虽然宗一郎很讨厌战争,但也无法躲避。在战争经济的刺激下,“东海精机”不但没有衰败反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无论在资金还是原料方面丰田都处处制约着“东海精机”,使宗一郎无法大展拳脚,他暗自决定终有一天,他要开辟一片新天地。

二战过后,日本满目疮痍,“东海精机”受形势所累已经不复往日荣光。于是,宗一郎将自己拥有的股份全部卖给了丰田。钱到手后,雄心壮志的宗一郎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可当时社会一片混乱,美国占领军控制着日本几乎所有的物资,倘若贸然出手,失败是最终结果。宗一郎准备搞纺织机器,他盖了座160平方米的房子,并挂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开始着手于织布机的改良。在改良过程中宗一郎陷入了困境,新织布机还没试制出来可卖股份所得资金已所剩无几。他又把眼光放到了汽车上,但汽车与织布机相比耗资更大。这时,他又想到了摩托车,因为摩托车耗资相对小一些。而且他还得到消息,陆军通信设备上的微型发动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所以他廉价收购了通信设备上的发动机,并将其安装到自行车上。这种被称为“吧嗒吧嗒”的机动自行车就这样诞生了,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欢迎。

因为,当时的交通一片混乱,急需要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汽车价钱昂贵买不起,这种机动车自然就成了抢手货。“吧嗒吧嗒”不但城市人喜欢,农村人也很喜欢。因为有了“吧嗒吧嗒”,农村人就有了好的运米、菜的工具,他们可以很轻松的将米和菜从农村运到城里贩卖。所以“吧嗒吧嗒”问世后,所有人蜂拥而至,一抢而空。

本田技研所的工人们加班加点的生产“吧嗒吧嗒”,以每月300辆涨到500辆、700辆,由于宗一郎廉价收购的微型发动机数量有限,不能生产出更多的“吧嗒吧嗒”,因此,宗一郎决定自己生产发动机了。他卖掉父母留给他的家产,筹措资金。经过努力,终于研制出了第一台A型发动机。虽然只是50CC的微型发动机,但也是出于自己之手,宗一郎依然为此而自豪。当然这也是最早的“本田摩托发动机”,也是宗一郎走向摩托车发展道路的第一步。

效仿是人的一种本能,他的成功定会引起众人的效仿,其他商家根据宗一郎的发明仿制出了本田式的“机器脚踏车”。为了在摩托车领域站稳脚跟,本田宗一郎决定推出真正的摩托车。

1948年9月,宗一郎组建了“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自任社长,从此拉开了本田发展的序幕。不断的创新已成为宗一郎创业的基本原则,A型车的推出,宗一郎认为那并不是最完美的,因为它的功率太小。于是他又以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为目标,相继研制出性能更好的B型、C型。他每次推出新产品后,都要为自己设立下一个目标并为之奋斗,为了挑战自己的纪录,一种98CC、2.3匹马力的D型发动机又被他成功地研制出来了。他认为挑战和创新相结合,会产生出不可估量的动力。第一辆新车终于被设计出来了,被命名为“理想号”。这是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一次质的飞跃。宗一郎清楚地明白,一个企业要想蓬勃发展,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一样不能忽略,可自己对管理一窍不通,只适合搞技术,寻找一位管理营销人才是当务之急。于是1949年,管理专家藤泽武夫加盟了本田的事业,使本田的市场逐步扩大,被称为“技术的本田宗一郎”,成为本田公司的第二号人物。

1951年7月15日新型“理想”摩托车试车,当技术专家河岛试车成功后,宗一郎、藤泽、河岛三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尽管当时已下起了倾盆大雨,可是也浇不灭他们心中那团激动的火花。他们的努力换来了一个划时代的产品——摩托车。时过不久,“奔利”、“天使”和“佳普”号又相继被本田带上了路。

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本田公司正在茁壮成长,效益直线上升,市场不断扩大,已经初步具备了大企业的雏形。

宗一郎利用敏锐的目光时刻关注着市场的动向,分析市场状况,关键时刻大胆地调整方向,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今的市场变化越来越快,一味地守旧,而不在管理、营销以及管理方法、经营方式上创新,必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主动权就会落到别人的手里,很可能惨遭被市场淘汰的厄运。

很多想从商的人,总是抱怨市场被一些大商家垄断了,根本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没有实力、资本与大商家竞争,于是,就失去了干事业的信心。其实这种思想就是不成熟的表现,只要你能够多进行市场调查,就能够发现市场始终有一些大商家忽视的空缺,抓住这种空缺就会在夹缝中发展起来,掌握市场主动权,在强大的竞争中成长起来。

明尼唐克是排居在很多大公司之后的小型肥皂制造企业,由于是后起无名小辈,不敢与其他大公司发生正面竞争,因为那样无异于以卵击石。通过仔细思考,公司决定改变经营模式,采取侧面出击、出奇不意的策略,不去踩别人的脚步,而是另辟新径,独出心裁,推陈出新。

1979年该公司推出了一种空前绝后的液体肥皂,这种产品悄然上市后,立即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反响,得到大批用户的认可。这种“软体肥皂”的上市,很快冲击了当时名望高、规模大的乐威、宝洁等知名公司,使他们大为震惊。因为“软体肥皂”的上市抢走了他们生产的块状肥皂市场,明尼唐克公司用智慧赢得了空前的成功。如果明尼唐克公司不肯改变经营模式,在夹缝中寻找机会,指望与那些大型企业硬碰硬,结果只能是死亡,就更不用说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而明尼唐克公司最终所取得的胜利,又说明了一个事实,只有认真分析市场需求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得到发展,在众企业中脱颖而出。

任何一个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有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意识,有勇于超越的魄力,只有这样,才会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竞争也日趋激烈,甘愿窝在别人的羽翼下生存的人,不会有很大的作为,总有一天会被社会所淘汰。因为,他们不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甘愿听从他人的安排,这样的人怎能得到社会、他人的认可呢?

唐装,是春节前后最流行的服装之一,而且有很多服装企业在唐装上收益颇丰,同样也有很多的服装企业面对市场悔之莫及、望洋兴叹,为什么呢?就是没有及时把握商机,抓住市场的空缺,从而失去了掌握主动权的机会。在上海各国元首会上,各国元首每人一件唐装着身时,一些敏锐的商家就发现了商机,立马行动。而有些商家看到后还坐在西装牛仔裤上傻笑呢。待到一些服装企业的唐装上市并卖得热火朝天时,一些错失商机的企业主才如梦方醒,亦步亦趋地仿效。但在春节后,有些聪明的企业就停止了唐装的生产,而那些后来者蜂拥而上,后果可想而知。时机的把握和智商的敏锐性在商业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由此可见一斑。

有时候,市场的空缺不是等待人们去发现的,而是要人们去创造,谁创造了市场的空缺,谁就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而善于抓住市场空缺的人,在商场上往往能将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商战中永远不会失败。

案例一:

做掌舵者,才有权决策

蒙牛刚刚面世不到半年,品牌就打响了,放眼望去,前途一片光明。巨大的市场,宽广的发展空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蒙牛迫不及待的要发展壮大。要壮大就需要建工厂、做市场、打广告,可这些都需要资金,对于刚刚成立半年的蒙牛,资金起着决定性作用。

1999年6月10日,蒙牛为了筹集资金,宣布募股正式开始,也正是这一举动使蒙牛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营业执照,股东由3人变更为10人,企业法定代表人也由白英变更为牛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