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八字箴言
13278500000028

第28章 箴言七:“正”字篇——诚信义节,坦荡至尊(5)

“去年,西茜凰的《魅力才子心》出版,她公告各方好友,说超人已向她买了500本留念,希望好友们也帮补一把。

但据闻超人并没有购买,只是她一厢情愿自掏荷包送赠。可见才女是何等的痴情,对她所‘爱’的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超人愿做一切。

西小姐如此露骨泼辣的示爱,超人避退三舍,未有任何反应。故舆论界称,才女单相思没意思,花开终不见果落地。

超人算是虚惊一场。不料,事隔未及一年,一家八卦周刊爆出超人“绯闻”,似言之凿凿,实春秋之笔。超人恼怒,自在情理之中。这番,连一贯对记者友好的小超人,亦示以颜色。

1996年2月1日《新评》写道:

“李超人之子李泽钜,最近荣升了老豆,理应心情甚靓,不过,近期小超人出席海怡半岛商场一间零售集团开幕时,对着老记的态度十分严肃,吓得在场老记不知发生了何事。

“虽然当日小超人勉为其难回答了老记多条问题,但小超人三番五次说了一句话,就是《苹果日报》记者在场,我晤(不)讲。相信与《苹果日报》老板另一份杂志近期对李嘉诚报道有关。据最近一期《×××》封面报道,透露了李嘉诚的多年红颜知己,未知今日小超人对《苹果日报》记者还以颜色,与这篇报道是否有关。

“事实上,近日股市大旺,有关长实及和黄的市场传闻不少。若然小超人不作回应,除了令老记食白果之外,投资者亦会十分失望。”

我们自然不会轻信李嘉诚的所谓“绯闻”,根据以往的经验,颇多流言蜚语,经时间和事实证明,纯属子虚乌有。

做人难,做名人难,做有钱的名人更难——李嘉诚对此,有深刻体会,但是他坚持洁身自好,不管别人怎么说。因为在他心目中,保持清名并不只是一个名誉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人的品格问题,他是不允许自己在品格上有污点的。

李嘉诚箴言:

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得好。

8.名誉至上贵比生命

一个人,尤其是名人,最宝贵的是有一个好名声,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对一个成功的商人来说,名誉比赚钱更重要,良好的声誉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李嘉诚自言:“我喜欢看书,古今中外的都爱看,每每看到深夜两三点钟,看完才去睡觉。有时不敢看钟,因为如果只剩下两三个钟头,心就会很怯。”他有感而发,“在看苏东坡的故事后,就知道什么叫无故受伤害。苏东坡没有野心,但就是给人陷害,他弟弟说得对:‘我哥哥错在出名,错在出高调。’这真是个很无奈的过失。”

李嘉诚为人谦虚谨慎,毫无风头意识,尽可能保持低调,但他又做不了彻底的隐士。他不是一架赚钱机器,有情感、有理想、有信念。他清清白白地赚钱,光明磊落地做人,也善意地希望社会上的人这样。因此,他在公众与记者面前,会自觉不自觉地宣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千万不要以为李嘉诚整天与记者打得火热,香港记者写的有关超人的新闻报道,多是来自记者招待会,或“外围”采访。李嘉诚似乎对远道来的记者要客气些,如欧美记者。内地的深圳市记者夏萍小姐也曾独家专访过李嘉诚,令自谓无孔不入的香港记者汗颜,各报馆如发生地震。

据传,香港记者无一人专访过超人。在香港众多的记者中,林燕妮名气不可谓不大,那时她替《明报周刊》做“数风云人物”访问,极希望专访李嘉诚,但总是遭李嘉诚婉拒。万般无奈之下,林以广告商的身份去长实洽谈业务,才接触到李嘉诚。

林燕妮说:“李嘉诚亦不是绝对不肯接受访问,熟知他性情的长江中人说,老板小风头不肯出,很大的风头又不同。如果是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访问,便当然有希望了。”

李嘉诚绝无歧视香港记者之意,他不便开这个先例,香港有这么多的报刊,这么多记者,李嘉诚什么都不干都应付不过来。不过,超人会在公众场合,很友好地回答众记者的提问。

对记者,李嘉诚的态度是十分友好的。他曾经谈到这么一件事:“我做人的宗旨是对己严刻,善待别人,还有勤奋同时重承诺,也不会伤害他人。有一次,一个我很讨厌的报社的记者在我公司楼下等我,我刚刚上车,同事说他已经等了两小时,他正要离去。我立即叫司机倒车,向记者说可以谈一下,因为我不忍心他站了两个小时,回去没有东西交代。”

李嘉诚是香港曝光率最高的富豪,都以为,他本人与香港市民一样习以为常。他似乎不希望香港《文汇报》全文刊出中央电视台对他的访谈录。一位内位记者特意将这篇访谈录找来看,字字句句闪金光,令人油然生出无限敬意。

前怡和大班西门·凯瑟克对李嘉诚有个结论性的评价:“他这个人特别聪明。

是不是讲给内地观众的话,不宜在香港讲呢?这位记者很快从这个思维套子里跳出来——李嘉诚是凯瑟克在商场上的劲敌,凯瑟克的话如何信得!

再遇到香港同行,这位内地记者说:“李嘉诚最近好像特别忌讳树大招风,你们这些生花妙笔,就不能写超人的丰功伟绩,而偏对个人生活津津乐道,香港好不容易出一个道德完备的商界翘楚。”

同行苦笑道:“你不知香港报业竞争有多激烈,一家报章,一名记者,若拿不出独家新闻,你知道将意味着什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李嘉诚有某些地方目前尚未做到十全十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李嘉诚是一个具有刚毅性格的男子汉,无论外界如何评议他,他一如既往按照他内心所认定的目标去奋斗拼搏,去为人处事。尽管市场总会冒出不利他的传言,却无损他的良好声誉,也正因为如此,证实他的声誉不是炒出来的,而经得住考验。

李嘉诚视名誉为生命,他看重的实际上是清誉,而非荣誉。

比如香港人叫了他10多年超人,但他至今不认可这个称呼,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李嘉诚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父母对他的谆谆教诲。因此,李嘉诚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派谦谦君子之风,被人称为儒商。

李嘉诚很懂得形象的重要性,尤其是形象的一贯性。

香港虽为英国人统治,但实属华人社会。君子作风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因此,假若行为不慎或者不检,都会破坏这一形象,从而带来商业上的损失。

也许,是李嘉诚在言谈中对自己树立太高的标准,暂时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也许,有些人士本身就有“揭短癖”、“臆想症”、“传言欲”,难免吹毛求疵,甚至妄想臆测。

李嘉诚曾说:“因投资关系,我在1967年时,已获得新加坡居留权。”有人则说:“不对,是为了海外居留权,才去新加坡投资的,须知他那时还是个小老板,还不敢奢望跨国集团。”

1967年,正是中国内地****的高潮,别说香港居民感到恐惧,内地的许多干部群众甚至知识分子,谁不感到忧虑或恐惧?就算李嘉诚出于此原因而弄个外国护照,又如何?

清明时节,香港的华人几乎“倾巢”而出,赶往各坟场祭祖。在沙岭坟场,大凡所有的车辆都得停泊在入口处外,然后再冒雨或顶日步行20多分钟到达坟场。

话说1994年清明节,突然有一辆房车直接驶到坟场脚下,下来之人,竟是大名鼎鼎的超人了。倍受爬坡之苦的市民有幸亲睹超人风采,荣幸之余又生愤怒,谁给超人这般特权?皆是香港居民,难道吾辈不是人?

幸得一位记者在场,见群情怨怒,向护场的警官质询,方知缘由。该记者遂写一篇短文,澄清事实,标题却是《超人拜山享特权》,大概是哗众取宠吧。

但文章还算公道。此文说道:“根据边界警区助理指挥官的赵先生表示,只要预先申请通行证,或向住在边境区持有长期通行证的友人,借上一用,贴于车上,便可驶入禁区,普通市民皆可这样做,并不限于富豪。”

“可能是盛名所累,以后富豪出入公众场合,认真当心,以免因享特权惹众怒。”

超人捐赠,百捐百利,有口皆碑。但有一笔捐赠,引起意想不到的非议。

1991年,李嘉诚以个人的名义,向英国保守党捐赠10万英镑作竞选费用。报章披露,引发英国两大政党争议。工党指责保守党接受海外捐款,违反竞选条例。保守党发言人声称捐赠者是英国海外属地的英籍华裔人士。而在保守党内部,亦有不同意见。

消息传到香港,香港英人华人众说纷纭。香港华人富翁,多有向英国捐赠,多是作教育、医疗等用途。李嘉诚对此保持沉默。有人估计,向英国秘密捐赠作政治用途,恐不止李氏一人,但李氏捐赠不慎,故引发争议。

1994年12月,英《金融时报》报道保守党人士证实李嘉诚所捐赠的款项是50万英镑(约折600多万港元)。此时,保守党领袖彭定康出任香港总督已两年有余,事实证明,李嘉诚与彭定康保持了距离,也没从彭督手里捞取到什么商业利益。

这是谁也不可否认的事实,李嘉诚对祖国家园的捐赠,已是巨额数字。这600多万港元,相比后者,至少在数量上实在微不足道。

说起香港富豪的捐赠,各人有各人的做法,世间亦各人有各人的评判。

如不是1991年华东大水灾,香港市民一定不会知道本埠还有个叫何英杰的大富翁。自从李嘉诚倡议市民捐赠赈灾后,一笔1亿港元的破纪录巨款惊得市民目瞪口呆,这位隐者善翁何许人也?忙坏了各报记者,后来才知是一位名叫何英杰的90老翁,早年是上海的烟草商,1949年来港创办香港烟草公司,早已退休隐居。

何翁从1983年起创办良友慈善基金会,透过基金会及其他渠道捐出多笔善款。国际奥比斯眼科飞行医院,曾收到香港一位隐姓慈善家捐赠的大型喷气飞机,飞行医院曾使千万个眼疾患者重见光明,这些感恩戴德者,既不知捐赠者的尊姓大名,更无法目睹这位善翁的真颜。

南丰集团的陈廷华也是个为善不为名的大施主。1970年,还未成巨富的陈氏就成立一间慈善基金会,每年捐款于香港及海外的慈善团体,近10多年还捐赠给内地。无人知道何地的慈善团体得其恩泽,更不知他累计捐出几何,只是估计要以亿计算。基金会的管理人称,陈先生捐钱的条件是姓名不能见报,否则下次就再得不到捐助。

影视大王邵逸夫对内地教育的捐赠,迄今已逾10亿港元,他仅指定作教育用途,用于何地何校,则一概不管。有人深表惋惜,这么多的钱,蛮可以像陈嘉庚、包玉刚、李嘉诚那样,集中创办一所大学,就叫“逸夫艺术学院”该多好。据说有人夸奖六叔(邵逸夫)热心内地教育的高风亮节。邵氏道,我都快90岁的人了,钱再多又带不走,不捐几个出去做什么?

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嘉诚谈及他捐赠的情况:“一个人生活其实很简单,需要的钱不是很多的,最近国内有人问我一共捐出了多少钱,我一向没统计,结果用了三四个星期去查支票本,结果发现总共捐了22亿港元给香港和内地,可能没人信。”

有人说他沾名钓誉,亦或是最终是为其商业利益。对李嘉诚捐赠的了解,大概非梁茜琪莫属,梁是李嘉诚专职负责捐赠事宜的私人秘书,梁茜琪深有感触地说,“李先生不是那种捐出100万、200万,只要有自己的名字就可以的人,他是真心实意去解决这些问题……”对此;笔者亦有同感,听潮汕的人士说,李嘉诚所捐赠修建的各种建筑物,均拒绝以他本人和亲人的名字命名。

香港传媒曾多次爆出四大富翁玩纸牌的新闻。他们是李嘉诚、郑裕彤、周文轩、李兆基,这种纸牌不需耗太多时间精力,颇为日理万机的富豪所喜,每只牌约1万元的下注。

1995年初,香港传媒又爆出李兆基赌球输掉1400万元的新闻。李兆基球技一般,体力欠旺,加之球运不佳,于一周之内,连败四场,1400万元没有了。

粉岭皇家高尔夫球场有“高球四大天王”,他们是:李兆基、李嘉诚、郑裕彤、林建岳。他们与赵世光等几人常来俱乐部玩球,几乎形影不离。该俱乐部如一间贵族院,可转让会籍,炒至1200万元。

会籍昂贵,人们耳熟能详;如此豪赌,却是闻所未闻。一时全港哗然,众议纷纷。李嘉诚又一次受累。

也许是李嘉诚名气太盛,也许是他过多地表白自己艰苦朴素,省钱为国为家乡为他人做善事。他说他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皮鞋穿旧了补了再穿;坐日本大众房车;住20多前的老房子;还把手腕上戴的极廉价的精工牌日本表伸给外国记者看。

豪赌的奇闻,自高尔夫俱乐部不胫而走,闻者蓦然惊怔,有人萌生出被欺骗的感觉;有人半信半疑;也有人不敢相信。

《壹周刊》派员去做密探,写成专题报道刊于3月24日版。现将几段关键性的内容分摘如下:

“李兆基与李嘉诚、郑裕彤和林建岳,在粉岭皇家高尔夫球场被称为‘高球四大天王’,平日经常较量,差不多成了‘死脚’。他们常戏言打一洞输多少,输一杆又输多少,但仅限口头,从没有人见过他们有现金交易。”

“据他们口头提及的注码,通常一洞是数十万至近百万元,一杆是20万起。”

“3个多月前,李兆基、郑裕彤、林建岳及一众好友共8人连战4场,一个多星期内,李兆基输掉杆数及洞数总金额逾1400万,场内不少人因而哗然。”

“几位老红牌执波员(裁判)对李嘉诚极为佩服,事缘李嘉诚甚有自知之明,心知球技体力方面均不及郑裕彤和林建岳。故一概拒绝与他们打大奖金赛事,只是找回他的‘死脚’(死党、铁哥儿)赵世光罢了。”

“……对于赌波(球),郑裕彤过去接受杂志访问也谈过‘赌波(球)是有的,但只限于朋友间。其实说穿了,赌博是假的,今天你处赢家,明天他是输家,到头来还不是打和,没赢输。只是带着赌博性质的球赛,可令自己加倍用心,更进步吧!’”(郑裕彤对赌不忌,他有一句名言:所谓大有大赌,小有小赌,做生意就已有赌博成分。)

文章虚虚实实,使人一下子很难捉摸透他们是真赌假赌?大赌小赌?这帮“扩死脚”赌波(球),那帮“死脚”是否仅仅玩波(球)。也许,该刊“探子”自己也搞不清,也许有某种忌讳。在香港,除官办赛马和民办麻雀馆,其他场合及方式的赌博为非法。

李嘉诚等“高球大王”和“死脚”,一如既往去皇家球场热身,他们并不在乎满城风雨的流言传言。

李嘉诚箴言:

要用真心真意来取得对方的信任。有时可能有人会把一世的积蓄投资在你的公司,所以要有责任心,必须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