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大全集
13576200000050

第50章 谦虚——进步的阶梯

弹琴的孔子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在谦虚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在30岁时,拜乐工师襄子为师,学习弹琴。

一天,夕阳已经西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孔子依然毕恭毕敬地盘坐着,一遍又一遍地弹奏着同一首曲子,兴致勃勃,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他的老师师襄子对他说:“这首曲子你已经练了足足10天了,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孔子站起身来,认真地说:“我虽然练了这么长的时间,可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弄懂其中的技巧啊!”

几天过后,师襄子看到孔子的指法更加熟练,乐曲也弹奏得更加和谐悦耳,便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可孔子又说:“我虽然掌握了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可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感情!”

又过了些时日,师襄子来到孔子家里听他弹琴。一曲终了,师襄子已经完全被孔子那洋溢着激情的弹奏所吸引,听得出神入味。曲毕,才深深吸了一口气说:“你已经弹奏出了曲子的思想感情,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可是,孔子还是像第一次那样认真地回答说:“我虽然弹得像点样子了,可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啊!”说完,他又像开始学习时那样,一点儿也没有厌倦,毕恭毕敬地盘坐下来,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弹奏起来。

不知又过了多少日子,孔子又邀请师襄子来验听曲子。孔子弹完后,师襄子对他说:“功到自然成,这次你应该知道作曲者是谁了吧?”

孔子眼睛一亮,兴奋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了。此人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两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此曲非文王莫属,不知对否?还请老师指教。”

师襄子脸上浮起了微笑,激动地说:“你说得很对,我的老师讲过,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文王操’。只有像你这样勤学苦练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啊!”

在谦虚的推动下,孔子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最终成就了自己。

孔子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知不满,方能进而学。”谦虚是未来的开始,更是我们进步的动力,只要你谦虚地面对自己的成就,不断以知识充实自我,那你就可以不断进步、趋向完美。

因此,我们在成长中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在谦虚中完善自己。一个人只有能够谦虚,才会觉出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地追求新的知识,取得进步。

谦虚是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谦虚地面对一切,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谦虚使人进步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说“不及奠基人十分之一的贡献”。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安德烈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居里夫人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荡然无存。艾芙·居里说自己的母亲:“她终生拒绝财富,对于荣誉,也漠然视之。她生性严于律己,而且不露锋芒,因此,她始终不可能采取任何一种沽名钓誉的态度,既不表示亲昵,也不假装和蔼,不肯故示端严,也不肯矫饰谦逊。她根本不懂得显声扬名。玛丽·居里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坚定不移的性格,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她的这一切,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

做到有了名望还能保持谦虚,那便不是装腔作势,而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谦虚。这种精神不仅难能可贵,并且是值得世人所学习的榜样。

真正的谦虚来自对自己的正视

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早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以前,已经有许多科学家严肃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比如开普勒就认识到,要维持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必定有一种力在起作用,他认为这种力类似磁力,就像磁石吸铁一样。1659年,惠更斯从研究摆的运动中发现,保持物体沿圆周轨道运动需要一种向心力。胡克等人认为是引力,并且试图推倒引力和距离的关系。

牛顿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在牛顿之前,墨子、培根、达·芬奇等人都研究过光学现象。牛顿发现的折射定律是人们很早就认识的光学定律之一。近代科学兴起的时候,伽利略靠望远镜发现了“新宇宙”,震惊了世界。牛顿以及跟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胡克、惠更斯等人,也像伽利略、笛卡儿等前辈一样,用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对光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是第一大贡献。为了制造望远镜,他自己设计了研磨抛光机,实验各种研磨材料。公元1668年,他制成了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样机,这是第二大贡献。牛顿还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并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线运动路径。他的“微粒说”与后来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在牛顿的全部科学贡献中,数学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数学生涯中的第一项创造性成果就是发现了二项式定理。据牛顿本人回忆,那是在1664年和1665年间的冬天,他在研读沃利斯博士的《无穷算术》时,试图修改求圆面积的级数时发现了这一定理。牛顿研究广泛,他除了在数学、光学、力学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外,还花费大量精力进行了化学实验。他常常六个星期一直停留在实验室,不分昼夜地工作。

如此伟大、如此勤奋的人,却谦虚地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真正的科学家不可能是不谦虚的,因为他做出的事情越多,他就看得越清楚:还有更多的事情没有做。

梅兰芳拜师

京剧大师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从不因为自己是著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做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一个人越谦虚,进步越快,就越能正视自己,看到自己的局限,然后就有机会突破自己的局限。因为自己是有局限的,这个局限要破除,只有正视这个问题,才可以谦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突破自己的局限,在每一次的突破中使自己成长,进步!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要让谦虚伴随着人生中的每一次蜕变。

焦耳求知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打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受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谦虚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谦虚、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谦虚有时是一种心志,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行动,是一种努力的方向。

谦虚的康熙

清朝的康熙帝很小的时候就刻苦读书,每天竟达十余小时之多。至青年时,经、史、子、集便滚瓜烂熟。特别可贵的是,他成年以后,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知道了自然科学的重要,便苦学起自然科学来。据史书《正教奉褒》记载:他亲自召见外国传教士中明白自然科学的徐日升、张诚、白进、安多等人,请他们轮流到内廷养心殿讲学。讲学内容有:量法、测算、天文、历法、物理诸学。就是外出巡视,也邀请张诚等人随行,每天工作空闲的时候,继续为他讲学。

康熙帝虚怀若谷,认真学习,甚至还亲自演算,一丝不苟。西人张诚在给自己国家的报告中也说:“每朝四时至内廷侍上,直到日没时还不准归寓。每日午前二时间及午后二时间,在帝侧讲欧几里得几何学或物理学及天文学等,并历法炮术的实地演习的说明,甚至有时忘记用膳……”

康熙帝还能向国内许多有学问的人请教,使自己的学问更精更深,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更有造诣。他还接受数学家陈厚耀的建议,编纂了一本集当时数学之大成的百科全书《数理精蕴》。

谦虚是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谦虚是一种美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诸葛亮说过“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吕坤说过“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魏徵说过“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申居郧说过“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所以我们说谦虚不是表面上接受人们的意见而仍然不改,也不是盲从或不争论;而根本的目的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与别人的差距,然后从不足和差距中找到原因,最后使自己更进一步。

谦虚的苏东坡

宋代著名大诗人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应该说,苏东坡的雄心壮志无可厚非。但是“天下字”多如牛毛,你能“识遍”吗?“人间书”汗牛充栋,你能“读尽”吗?未免有点儿“狂”啊!

这事被一位老者知道了。一天,他拿来一本小书,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小书一看,有许多字并不认识,这本小书也没见过,不禁十分羞愧。老人取回小书,盯着这副对联看了好一会儿,不禁摇摇头走开了。

苏东坡看在眼里,觉得自己的这副对联确实狂了一点,很不应该,于是拿起笔来,在开头多添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这一改,没有了原先的“狂”气,变成了努力的方向。从此以后,苏东坡变得谦逊起来,孜孜不倦地识字、读书,终于成为一代大诗人、大文豪。仅仅是加了几个字而已吗?不是的,这是一种态度的问题。

倘使你总喜欢充分表现自己,处处争胜,就给他人以压迫感,因而被他人视为“侵犯”,而引起反弹的力量。相反,如果你在人群中经常保持谦让态度,尊重他人的权益,满足他人“自我舒张”的需要,你也就因此而得到周围人们的拥护与爱戴,获得支配他人的力量。我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说得明白:“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他明明是往后退的,结果却站在了前面!

在这个世界上,黄金和钻石并不是最高贵的礼物,最能让一颗心灵感动的,是尊重!尊重每一颗心灵,给一颗心灵尊严,这是每一个人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