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大全集
13576200000096

第96章 毅力——搏击风雨的人格盾牌(2)

从不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一块“地”里,一个“窝”上,这正是许多成功者成功的秘诀。被誉为“光纤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在青年时代就曾经三换大学。他最初考取的是浙江大学农业化学系,读了近一年,觉得没兴趣,就主动辍学。第二年再考,被复旦大学生物系录取,然而,他还是不喜欢,就说服家人,硬是掏钱上了一所差学校——私立大同大学电信系。如果他当年不去果断地挪“地”换“窝”,很可能今天就没有这么辉煌的成就,“光纤之父”的美誉也不会属于他。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年轻时从事实验物理研究,但进展得非常不顺利。当时在他工作的艾里逊实验室里流传着一个笑话:“凡是有爆炸(出事故)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杨振宁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思想斗争后,他毅然作出决定,把发展方向转入理论物理研究。从此,他踏上了成为物理学界一代杰出理论大师之路。如果他当年不去理智地另辟新“地”,很可能至今仍默默无闻,与诺贝尔奖则更是无缘了。

人生在世,要想夺取成功的桂冠,当然需要对目标的执著,但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要作出明智的选择,果断及时地放弃不适合自己的方向。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明白作出一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如果一个主攻方向、一个发展目标不再适合自己,仍旧一味固守,一条道走到黑,那就不叫有恒心、有毅力,那叫糊涂、蛮干!与其执著地连续多年把“西红柿”种在某块“地”里,痴心不改,结果连年“欠收”,不如果断地换种思路,换一块地再来种去迎接丰收的喜悦。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理智选择,敢于放弃,人生转弯后,总会有块“地”最终成就你!

为天空立法的人

他是个早产儿,只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7个月。4岁时,他因天花险些丧命,接着又患上了猩红热,眼睛被烧坏。由于视力差,天上的星辰对他只是一些微弱的发光体。然而,成年后他却热爱上了天文学事业,并立下了“为天空立法”的宏愿。他,就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

开普勒1571年12月27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州维尔城,1589年考入杜宾根大学,攻读神学、哲学和数学,后来转向天文学,成为哥白尼学说的坚定拥护者。

1594年,开普勒大学毕业,任格拉茨大学的数学和天文学讲师。1600年,他在丹麦著名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邀请下来到布拉格,当上了布拉赫的助手。

1601年,布拉赫去世,开普勒继承了老师未竟的事业,研究火星。当时,无论是托勒密还是哥白尼,都认为星球是做圆周运动的。起初开普勒也持这种观点,并将布拉赫留下的关于火星的资料用圆周轨道来计算,可计算了几个月却毫无结果。

一天,恩师马斯特林来布拉格看望开普勒,见他的屋子里到处画满了乱七八糟的圆圈,纳闷地问:“朋友,我不知道你这些年到底在干什么?”

“我想弄清行星的轨道。”

“这个问题从托勒密到第谷·布拉赫,不是都毫无疑问了吗?”

“不对,现在的轨道和布拉赫的数据还有8分之差。”

马斯特林失声叫道:“8分,多么小的一点啊。只相当于钟盘上秒针在0.02秒的瞬间走过的一点角度!我的朋友,你面前是浩渺无穷的宇宙啊,难道这点误差也要引起愁思?”

开普勒冷静地说:“我已经查遍布拉赫关于火星的资料。他二十多年如一日的观察数据完全一致——火星轨道与圆周运动有8分之差。感谢上帝给了我这样一位精通的观测者。这8分绝不敢忽视,我决心从这里打开缺口,改革以往所有的体系。”

恩师和亲朋的不理解,并没有动摇开普勒。他不像布拉赫那样决心研究1000颗星星,而是紧紧盯住一颗星星——火星!

经过几年的不懈研究,1605年,开普勒终于发现火星的轨道并不是圆,而是椭圆。这个发现在天文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就是后来被称为“开普勒第二定律”的椭圆定律。之后,他又发现了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在一定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即等面积定律。

一个惊世天机,就这样被开普勒识破。此后十年,他以顽强的毅力和耐心,终于从一大堆计算数字中发现了另一个秘密:行星绕太阳运转时,其运转周期的平方等于它与太阳间平均距离的立方,就是后来的“开普勒第三定律”。这三条定律使得神秘无边的宇宙星空逐渐显得井然有序,并为牛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打下坚实基础。

令人难以想象,他在漫漫书路和茫茫题海中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付出了200%的努力,播撒了无数的汗水与艰辛,终于用那辛勤的耕耘,托起了一片喜庆的丰收!

他在贫病交加中奋战多年,终于实现年轻时立下的宏愿,这个终生病魔缠身的人被誉为“为天空立法的人”、“天体力学奠基人”。他探索到了宇宙秘密。

顽强的毅力致使开普勒孜孜以求,日复一日地复习着,演算着。最后的成功,属于坚持到最后的努力者。

照亮美国的蜡烛

人生的旅途中埋伏着无数的“恶魔”,它们随时会向你扑过来拦住你前进的路,该怎么应对呢?其实,你身上有一件熠熠闪光的法宝可助你降服所有敌人,那就是——毅力。17岁的埃利斯·塔克身体很强壮,浑身充满了力量。镇子上的人都说,他将来准是把干活的好手。镇子挨着矿山,镇上许多人都在矿山上工作。

埃利斯·塔克跟着母亲生活。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死在了矿井下。母亲只能依靠卖饭来养活塔克和自己。

塔克高中毕业后,背着母亲独自去了矿山。他需要一份工作。矿主看了看他,用拳头捶了几下他的胸膛,然后大笑着点头,让他签了合同。

回家的路上,兴奋的塔克想着自己以后能够替母亲承担生活的重担,显得相当快乐。他哼着歌,却忽视了矿山上那接得乱七八糟的高压电线。

一道绚丽的电弧!高温让塔克惨叫一声昏倒在地,所幸的是,他被高压电线弹开,而不是被吸在上面。直到夜幕降临,矿工们才发现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两条腿已经被高温烧得焦煳。

大家急忙把塔克送到了距离镇子最近的医院。经过抢救,虽然塔克保住了生命,但失去了双腿,他一辈子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了。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埃利斯夫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祈祷着这一切都是一场噩梦,让自己早些醒来,可她等来的,却是塔克的委靡不振。

出院之后,他多次企图自杀。这让埃利斯夫人无法继续出去卖饭来维持生计。母子俩过得很惨淡。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埃利斯夫人仍旧坚持每天在花瓶里换上一束野花,想以此来打动儿子,让他坚强地活下去。

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让塔克终生难忘。因为飓风的肆虐,小镇上的电缆被风吹断了。整个小镇都陷入了黑暗之中。埃利斯夫人一边喊着塔克的名字,一边寻找着火柴和蜡烛。

找遍了整个家里,埃利斯夫人只找到了一个约有一厘米高的蜡烛头,她把蜡烛头放在桌子上,然后划亮了火柴。

“哈,看看,我们只剩下这个了,继续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塔克阴阳怪气地说。

埃利斯夫人颤抖着,把那根蜡烛点亮,大步朝儿子走过去,然后,狠狠地给了他一个耳光。

蜡烛柔和的光芒在房间里跳动着,屋子里顿时明亮了不少。埃利斯夫人严厉地说:“塔克,你这个不争气的家伙,你给我看着!就算是再短的蜡烛,也比你有用。它们一样可以发出不逊色于整根蜡烛的光亮。”

捂着火辣辣的脸,塔克安静得像一尊雕像。

塔克很快离开了轮椅,他请求母亲给他做了两个棉垫,绑在了残缺的大腿下面。他挣扎着,用手撑着地慢慢地向前挪动着——他要去矿山,走过那坎坷的满是石头的路。

埃利斯夫人跟在儿子的后面,看他努力地挪动着,碎石把他的双手磨烂,血流在地上。许多人大喊着埃利斯夫人,问她是不是疯了,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埃利斯夫人却微笑着默不作声,眼里噙满泪水。

塔克从家挪动到矿山上,整整用了8个小时。疼痛让他的汗水湿透了衣服,又被风吹干了,然后再次湿透。如果不是听说塔克失去双腿,矿主几乎认不出眼前这个泥人是谁。

在塔克的要求下,矿主终于答应给他一份检查旧矿洞和新打的矿洞的机会。那需要人具备灵敏的鼻子和经验。

没有人相信塔克会干好这份工作,可塔克坚持了下来。

迄今,塔克已经坚持做了23年,并且仍然准备做下去。他不但用自己的努力养活了母亲,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如今,埃利斯夫人已经去世。头发花白的矿主,也想给塔克一个安稳的没有危险的工作。可是,被塔克坚决地拒绝了。

塔克说,他永远记得那个停电的夜晚,母亲的一个耳光和那句话——就算是最短的蜡烛,也一样能够发光!

洛杉矶时报大篇幅地报道了塔克的故事。人们都亲昵地称赞这个曾经有着1.92米身高的中年男人为“照亮美国的蜡烛”。

梦想的翅膀

他今年26岁,很年轻,学法律出身,却对历史充满了兴趣。他是湖北人,5岁时跟爸爸到书店里逛,一本名为《上下五千年》的书吸引住了他,爸爸问他是不是喜欢历史?他茫然地回答:什么是历史啊?

那本书定价56元,而当时爸爸的月薪是30元,但爸爸还是给他买了那本书。在随后的7年里,他把这本书看了11遍,熟稔中国的历代皇帝。由此发端,看历史书竟成了他的业余爱好,让当时痴迷电子游戏和香港录像片的同龄人惊奇不已。上中学的时候他就读了《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这些用文言写的史书连大学里历史系的学生都感到挠头,但他觉得,要想写出生动的文章,必须读那些枯燥的书。因为陈独秀和鲁迅这些名教授深厚的国学根底,就与他们早年的私塾教育不无关系。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痴迷历史的他历史成绩并不好,原因很简单,他的看法和教科书上的不一样。而且他觉得,历史应该是有趣的,不是教科书式的简单的年代、人物、事件、意义的罗列,更不是各种各样不平等条约的累积。因此,写出让人们喜欢阅读的真正的历史,是他的一个梦想,只不过,这个梦想在强大的高考面前,只能是梦想而已!

他是家中的独子,所以,为了父母殷切的目光,他痛苦地准备高考,最后,考上了一所不知名的大学,他觉得在那所大学里,老师没有教会他什么。直到现在,他连那所学校的校名都不愿意提起。他在大学四年,完全是自学,他不谈女朋友,不去网吧玩通宵,自己一个人待在教室里看书,看自己喜欢看的历史书!有时候到深夜了,他抬头一看,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再看外面,寂静的校园里早已是人迹全无。

毕业后,他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并且顺利通过。他成了广州市的一名公务员,参加工作六年后,他仍然保持了大学时的习惯:不抽烟,不喝酒,不交际,下班后就回到家看书。终于,他有了把梦想付诸实施的念头——重写明史!

写史书历来是历史学家的事情,而他,一个小小的公务员居然有了这个念头。他不管别人怎么看,开始动手写自己心中的历史。每天晚上,他要写4~6个小时,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一天要洗几次凉水澡,洗得皮肤都过敏了。但他仍然坚持着。

为了梦想而坚持!

很快,他发在天涯网上的帖子受到了追捧。他的帖子吸引了众多网友,并且拥护者和反对者发生了激烈对抗,导致了三位管理员离职。他转而在新浪和搜狐上开通了博客,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他的博客点击率居然很快达到了300万。他那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章,吸引了小到7岁的儿童大到70岁的大学教授在内的众多“明矾”的追捧。

他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这个到现在仍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的小公务员,依然淡泊名利,他去凤凰卫视录节目时,穿的是洗得领子都卷了的衬衫,普通的一个人,却因为对梦想的执著追求,成为中国最不普通的公务员。

梦想给了他腾飞的翅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写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之所以能飞上九万里的高空,所借的是海上的飓风,而托起当年明月翅膀的风,则是他不甘于平凡生活,对理想执著追求的坚强意志力。每个人都有梦想,所缺的,只是将梦想付诸实施的勇气和毅力。

一位名人曾说过:毅力,是任何人都有的。只不过,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有的人不断地获取,有的人逐渐地失去。

如果说成功就像一串念珠,那么,毅力是那一根串珠子的线,用这根毅力的线串起一颗颗珠子,便收获了完满的结局。你应该珍惜它,保护它,因为,你向往成功,它必不可少。

当失败到来时,抱怨和颓废只会适得其反,令情况更糟。“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孕育出成功。“爬起来,还有50%的成功机会,倒下去,则是100%的失败”。面对失败,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爬起来。只要爬起来,也就有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