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精忠报国
13717500000032

第32章 爱国将领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2001年10月),字汉晴,辽宁海城县人,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国民党的爱国将领,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张学良十八岁进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炮兵。一年后毕业,在张作霖手下任职,并迅速得到提升。1928年6月4日,自皇姑屯事件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继任为东北保安总司令,成为东北最高统治者。1930年4月,中原大战起事,蒋介石派人游说张学良拥蒋讨阎、冯,并人关助战,战败阎、冯,成为功臣,次年在北京成立副总司令行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学良的严令没有抵抗。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张学良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日军很快便侵占了东三省全境。1933年军进攻热河,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在全国人民对蒋介石的声讨中,张学良作为替罪羊,引咎辞职,出走国外。蒋介石为调东北军“围剿”红军,年底召张学良回国,在“围剿”连连的失败和共产党的推动下,张学良决定联共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那一天,时钟刚过夜里十二点,张学良和杨虎城相互交换了各自的准备工作,一切部署就绪,两位将军怀着紧张而兴奋的心情等待着。他们不时地看着表,望着窗外朦胧的夜色渐渐泛白。

突然,电话铃响了,张学良抓起话筒,“报告司令,战斗已结束,但未找到委员长!”

“什么,你们怎么搞的!”张学良一听又气又急。

“估计没跑远,他的被窝还是热的。”

“继续搜查,找不到委员长,我就毙了你。”

张学良挂了电话,烦躁地解开了衣领。“若找到他,我要说服他抗日;若找不到他,我割了自己的头,请虎城拿到南京请罪,决不能因要停止内战而引起内战。”

清晨,张学良终于接到蒋介石被捉住的消息。当天,他们便通电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八项爱国主张。同时致电陕北中国中央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救国大计。

西安沸腾了,全国沸腾了,形势发生了重要的转折。14日,张学良撤销了西北剿匪总司令,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任主任,杨虎城任副主任。17日下午,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组成的中共代表团抵达西安。在中共代表和张学良、杨虎城的共同努力下,挫败了亲日派的阴谋,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六项条件,西安事件得到了和平解决。从此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全国抗战的新局面。

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出现主张杀蒋和放蒋的争执,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都主张释放蒋介石。据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王菊人回忆,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曾找张学良商议释放蒋介石的四项条件:一是蒋介石之“安内攘外政策”必须改变,至少以谈话方式向全国公开声明(当时考虑由南京政府正式发表声明是办不到的);二是改组国民党政府为抗日联合政府,应有行动表现;三是东北军、17路军的驻地和政治地位不变;四是红军问题,由以后组成的抗日联合政府解决。同年12月25日,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并被蒋介石囚禁,对其进行蒋称之的“管束”。大陆战争蒋败,携张到台,直到1959年才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

名师点评

张学良是现代爱国主义者的典范,尽管爱国主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如奉行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沦陷,但瑕不掩瑜,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贡献,如1928年的改旗易帜完成了国家统一。他为东北的建设,为抗日复土的民族解放大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以及那种心地纯洁的爱国主义和举世罕见的牺牲自我精神将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