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可以钻的牛角尖
13720500000002

第2章 有趣的创造(2)

“可是当初发明的自行车,只有一个带坐垫和手把的木制车架,另外再加上前后车轮,也是用木头制作的。骑车行走时,人坐在车垫上双手握着手把,然后用左右脚轮流蹬地前行。虽然比人们步行省力、速度也快了,可是骑在车上颠簸振动得相当厉害,令人极不舒适,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点一滴地补短创新,不断采用新技术成果完善后,才有了我们自行车今天的完美!你瞧:我的车身车轮和转向龙头全是用钢材制作的,后来又加上了脚蹬链条机构,采用了橡胶充气轮胎,还配上了专用的坐垫、刹车、行李架和货筐……我的外表又采用电镀和喷漆技术装扮得如此迷人!”

“啊!真是这样的。”向日葵说,“我们自然界的生物,如果不能及时补短创新就会毁灭的!”

“我们人类的文明世界不也是这样吗?”自行车说,“不断地补短才会有更完美的事物,不断地创新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运用这种‘补短创造法’吧!”

外乡来的打井队

西北有个地方河流很少,居民生活和农田浇灌用水,主要靠打井取出来的地下水。

有一年久早不雨,不少水井早已干涸,到处缺水,灾情十分严重。

官府委派一个当地著名的打井专家组织打井。那专家告诉大家说:“我们这里历来有‘打井不过5米’之说,要是打到5米深时还不见水,就不必再打下去了,免得白费力气、耽误了可贵的时间啊!”

许多打井队见井挖到5米深仍未出水,就摇头叹气,不得不另选一个地方重新打井。就这样,他们不知打了多少眼井,能打出水来的井却寥寥无几。

有个外乡来的打井队前来支援抗早,他们一连打了几口井,没有一口不见水的。

原来,他们打井时并不知道当地打井有个“不过5米”的戒律。当他们打井到了5米深的时候,仍在挖井不止;当他们又挖下去两三米时,那些井全都出水了。

消息传开,本乡的打井人又纷纷回过头来在自己原先打的“废井”

里继续下挖,结果也都打出水来了!因为干旱,地下水位下降了,打井必须超过5米才能出水。这是最新的结论。

发明家说:如果对过去的经验不加分析研究,对专家权威的话只信不疑、全盘照办,有时就会被这种框框套住、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让可贵的创造力禁锢起来。真理并不一定全掌握在专家、权威们手中。

当初,莱特兄弟研制飞机时,那些著名的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见解而都持否定态度。如果菜特兄弟对他们的见解深信不疑,那么,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飞机不知要推迟多少年才能上天呢!

自残的金鱼

养鱼人将一条漂亮的大红金鱼放入鱼缸里,鱼缸里的其他金鱼立刻围了过来,盯着它那条美丽而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大尾巴惊叹不已,无不投以羡慕的目光。

大红金鱼也察觉到,这是因为自己的尾巴华丽而与众不同。这时它感到荣耀吗?——一点也没有!反而自责起来:我的尾巴为什么要引人注目?让那么多的眼睛盯着多难受啊!在这里我为什么要特殊而不能做到“入乡随俗”呢?它开始痛恨自己的尾巴,仿佛忘却了疼痛,大口、大口地狂咬起来,直到长短与那里的金鱼尾巴不相上下时才停了下来。

第二天,养鱼人见到大红金鱼的尾巴被咬去了一大截,非常痛惜。

他以为是其他金鱼欺生,随即将大红金鱼捞起放入了另一只鱼缸。

来到一个新的鱼缸,大红金鱼发现那里的金鱼尾巴更短,简直就像普通的鲫鱼,而且从头到尾都是灰不溜秋的色彩。看到自己遍身泛着金红色与金属光泽的色彩,大红金鱼如坐针毡,恨之入骨:我怎么能特殊呢!无论如何应当与它们保持一致才对呀……它又仿佛忘却了疼痛,不停地游来游去,用自己的身体在鱼缸中的太湖石上使劲地摩呀擦呀,摩擦得浑身血迹斑斑,把自己糟蹋得不像样子。

第三天早晨,养鱼人看到这条面目全非、自残得半死不活的大红金鱼,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真令人失望!把你用来喂猫才对!”

旁边的一只猫听了“妙哇,妙哇……”地叫个不停。没有过多久,大红金鱼真的成了猫的点心。

发明家说:害怕标新立异,过分地强求与别人保持一致,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人,当然不会成为猫的点心;但可肯定,在创造世界里,他就像一只被铁链锁住的鹰,永无希望在创造的蓝天展翅翱翔!

老驴回故里

一头老驴自幼离开家乡,客居在外多年,如今它年事已高,愈发思念故乡,常常老泪纵横,产生了叶落归根的念头。

有一天,它终于决定搬迁回到老家去,带着全家老少踏上了回乡之路。

来到它日夜思念的故乡,可是眼前的一切都改变了,变得面目全非。

老驴根据以往的依稀印象,一边走一边唠叨着:

“这里怎么有了一座桥呢?原先的一条渡船,现在怎么不见了?”

“记得这里到处是燕麦,如今怎么变成了一片桑田?”

“刚才见到的那个老态龙钟的独眼驴硬说是我哥哥,它怎么会是我哥哥呢?虽说我哥哥也瞎了一只眼,但它年轻、活泼,完全不是这副面孔啊!”

老驴带着子孙转了一大圈,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里就是它的故乡。

它异常失望,对儿孙们说:“你们都看见了吧?那一座桥,那一片一片的桑田,还有那瞎了一只眼的老驴……这与我童年的印象完全不同,这里怎么可能是我的故乡?绝对不是!我们已经山穷水尽、找不到故乡了,还待在这儿干什么呢?”

于是,老驴又带着儿孙们回到原先客居的地方。

创造学家看完这篇寓言之后说:我们何必来取笑一头老驴呢?其实,“先入之见”这种心理毛病在人们中间普遍存在。他们只习惯用旧眼光固定不变地来看待新事物,而且又不承认眼前已经变化的事实。

这样的人十分固执古怪,很难融会贯通,最终只能到处碰壁。所有立志创新的人必须抛弃这种僵化的思维方式。

一种愚笨的原因

清晨,城门打开之后,一个壮汉扛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要进城去。

到了城门洞前,壮汉却又停了下来,手拿竹竿横着比量,竖着比量,又斜着比量,量来量去就是进不了城门洞,因为那竹竿总是比城门洞长了许多。壮汉累得满身是汗,万般无奈,只好放下手中的竹竿,一屁股坐在地上叹息、发闷气。

就在这时,行人中走出一位长者,关切地问:

“你想带着这根长竿进城吗?”

“是啊,它太长了!除非有把锯子将它截成两段才行,可是……”

壮汉爬起来回答说。

“不用截竿也是可以进城去的呀!”说完长者命人拾起竹竿直对着壮汉的眼睛又说:“现在你用一只眼看看这竹竿是什么形状?”

“只是一个圆形了!”

“它与城门哪个大?”

“当然是城门大了!”

“要是这样拿着它,不就可以进城去了吗?”

壮汉一听恍然大悟,扛起竹竿大步流星地进了城门。可是那些围观的行人却哄然大笑起来,都说壮汉笨得离奇。长者转过身来对大家说:“嘲笑别人愚笨,真是太容易了!可是你们有谁能说出他笨的原因来呢?”

众人面面相觑时,长者取出四根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小木棒对他们说:“你们当中谁能将这四根木棒搭成五个正方形来?”大家一听都觉得非常好奇,争先恐后在平地上七手八脚地比画起来,搭来搭去只能搭出一个正方形,谁也搭不出五个正方形来。

“看来你们与壮汉一样愚笨!而且愚笨的原因也完全相同。”众人依然不解时,长者将四根木棒收在一起,指着端面的“田”字形说:

“这里面不是有五个正方形吗?”接着长者说出了这一愚笨的原因:“有些问题如果只限于平面思考,就永远也不会找到解决的办法,一旦转向立体思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武松打熊

武松在景阳冈打死老虎之后,美名传遍天下。

那时北方有个偏僻村庄,常有恶熊出没,伤人害畜,踩坏庄稼,捣毁房屋,村民损失惨重,叫苦不迭,怨声载道,谁也没有办法制服这只恶熊。听说打虎英雄武松正路过这里,村民们纷纷前来请求武松为民除害。武松觉得义不容辞,当即答应了村民的要求。

虽说武松打过虎,却未见过熊,熊是什么样子也弄不清楚。他心中琢磨:这熊大概也有四条腿,尖尖的嘴与猪相似,黑色的皮毛,力气一定很大……不害事的,只要碰上它,我准能猜出几分来。

武松在村里守了几天,却不见恶熊下山。一天晚上,他喝了一坛村民送来的米酒就独自上山猎熊去了。趁着月光,武松在山林中搜索前进,不久发现有一个黑影在晃动,就快速穿插到黑影跟前,初看那动物似乎像熊。于是他大声喝问道:“你是熊吗?就是那个专干坏事的恶熊?”

那倒真是恶熊,听说武松要来收拾自己,一连几天没敢下山;现在正与武松狭路相逢,本来已预感到自己在劫难逃,但又很快为自己庆幸起来:原来这位打虎英雄竟未见过熊!于是狡猾的恶熊答道:“啊呀!

我的打虎英雄,你怎么连我们野猪都不认识,还能打熊?”

听说是“野猪”,武松不假思索地说:“既然你是野猪,还不快快给我走开,别误了我打熊的正事!”

武松又继续搜索前进。不多时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黑影,武松悄悄走近一看:不错,那动物有四条腿,尖尖的嘴与猪相似,黑色的皮毛,力气一定很大……分明便是那只恶熊了!于是,大声喝道:“还不快快前来受死,你这作恶多端的熊!”

其实,这是一头大野猪。竟有人把自己当做熊,野猪心里觉得好笑:

这不是抬举我了吗?于是嗯嗯地回答:“我就是熊!你能拿我怎样?”

武松二话没说就与野猪搏斗起来。经过数十回合大战,武松终于将那野猪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