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女孩
13743900000012

第12章 黄金般的习惯(1)

经常听人谈论“习惯的力量”。经典隽语里也有这样一句话:“习惯成自然。”所有人都知道,习惯的力量非常强大,有时使我们哀伤,有时又使我们欢笑。

众所周知,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力量同样强大。养成了好习惯,真应该好好庆幸。可是一旦养成坏习惯,就要摆脱它。有一个让人略感欣慰的事实,那就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逐渐地积累而获得,所以完全有时间尽早改变不良习性。

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人们养成的好习惯要远远超过坏习惯。这种结论的前提是:我们当中有许多人性情天生如此,所以非常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做错事,他可能不再犯,也可能不再经常犯,时间不会长到让这个问题演变成一种固定习惯。

做错事之后,应该冷静下来认真反思。应该意识到,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原因导致了这个错误,使我们陷入莫名其妙的不快乐状态。要发挥道德的约束力量,下定决心告诫自己,这样的错误不该再犯。

如能正确行事,情况就截然不同。每一件善事都会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决心,做更多的善事。大多数的错事,是我们不假思索时犯下的,当时我们的良知疏于防范,高尚的自我放松警惕。而当行善积德时,我们头脑清醒,能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完成之后,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种满足感。

亨利·詹姆斯说:“年轻人要是能意识到养成各种各样的习惯有多快该多好啊!当习惯处于可塑状态时,年轻人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说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能被抹杀。”当代的一位哲人告诉我们:“快乐是一种习惯,最好每天都收集一点,否则你绝不会得到它。”

在谈论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时,查尔斯·狄更斯说:“我非常幸运,有许多人付出更多努力,却没有多大收获。要不是准时、勤奋、有规律的习惯,还有下定决心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我绝不会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

当仔细研究“习惯”一词的确切含义时,我们发现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性术语。它在字典中的定义是,行为或条件的一种趋势或倾向,不断重复使之变得简单,自发甚至是无意识的活动。从这个定义中,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的习惯实际上是他的举止、原则和行为模式。经过深思熟虑后,一个人能清楚地意识到真正高雅的奥秘。

真正的高雅

一个人不能遮掩内心的思想,

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揭示他在想什么。

来自内心的善意一定会以文明的行为表现出来,

外表的优雅也一定来自高尚的思想。

行为是自己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的个性。我们通过个性来判断事物。如果个性是坦白的、令人愉悦的,那么我们不会缺少朋友。

思想不可缺少。“我们靠精神而活,肉体不算什么。”斯韦登伯格告诉我们,“人的意志和思想都刻在脑海中,大脑中先有意志和想法,然后传递给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研究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合作,我们发现思想存在于大脑,也来自大脑。”

由于良好的习惯和令人愉悦的行为有助于塑造个性,所以我们应该竭尽全力让生活更加美好。除了父母、老师和其他关心我们的人提出的劝告,我们还应该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增加决心,构建自己的行为准则。

选择一些恰当的名言警句,放在经常可以看见的地方,不失为一种良方妙法。每天起床时看一眼带有名言警句的日历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因为在清晨闪现在脑海中的想法往往会左右一天的行为。下面的警句就是一些有关行为习惯方面的建议,这样的警句数不胜数。

良好的教养是抵御他人不良行为最好的屏障。

——切斯特菲尔德

良好的教养往往展现于平淡无奇之中。

——艾迪生

良好的教养是让谈话的对象轻松自在的一种艺术。谁能使最少的人感觉不自在,谁就是这个团体中最有教养的人。

——斯威夫特

赞美!生活中微小而甜蜜的礼仪,你使人生之路平坦宽阔。

——斯特恩

文明没有成本,却可以购买一切。

——蒙塔古夫人

邪恶的交流会使良好的行为堕落。

——《圣经》

没有任何一种愉悦可比拟站在真理的圣地上。

——培根爵士

与高尚思想为伴的人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西德尼

言语要常带和气,如盐调味。

——《圣经·新约》

仁慈是高贵真正的标志。

——莎士比亚

诚实的劳动才拥有迷人的笑脸。

——德克尔

在上帝的恩赐中,只有拥有劳动和勤奋才是真美。

——色诺芬

获得愉悦的关键是诚实的劳动。带有这种酱汁的菜肴才有美味。

——哈维斯

工作对于心灵的宁静非常重要,如同健康对身体非常重要一样。

——艾夫伯里勋爵

约翰·拉伯克曾经说过:“然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如果老师不仅能行使快乐的职责,而且能从行使职责中获得快乐,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美好。因为快乐是我们的天性,因为自我快乐是对他人快乐最有效的贡献。”

良好的习惯一定不包括造成他人不悦的行为。因此,不顾及别人的心情,随意而为的行为,不是良好的行为。悲不自胜时,让朋友给予同情,无可厚非,而总以悲伤或臆想打扰朋友,则让人不齿。凡事走极端都是荒唐可笑、毫无道理的。也许,按常理,我们总是愿意让他人分担自己的忧伤。另一方面,地球上总有些种族对待这样的事情礼貌到可笑的程度,总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

谈到日本人时,一位英国作家说:“这些人一定被赋予了双倍的礼貌,即使在最悲伤的时候,也会微笑,再微笑,这样客人们就不会为悲伤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与我们那种悲切哭号,披麻戴孝,灵幡舞动,柩车滚滚,唯恐不惹人嫉妒的喧闹场面比起来,不知谁更从心中悲伤啊!

我们知道,在日本的公众场合传授道德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在西方人看来,如果老师连续一小时当着父母或姐妹的面教育你该如何行为举止,连小学生都会感觉非常奇怪。然而在日本,人们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必不可少,也非常有益,而且也正是很多国家所急迫需要的教育方式。就是按这种方式,日本孩子一步步地沿着正确的行为方式前进,他们学会了怎样起立、坐下、鞠躬、挂帽,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和祖国。孩子长大些后,那些带插图的小故事又不断地重复这些课程;然后,日本人再用真实的世界历史和各国伟人的生活经历讲述这些课程。这样,学业结束前,就教授完所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礼仪,如:爱国主义、卫生习惯、行走姿态(尤其对女孩子)、待人接物、饮食习惯、睡眠方式、做客、庆祝、吊唁和言谈。学校课程年复一年地继续,小学四年,中学又四年,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孝敬祖先,维护他人的财产、荣誉和自由,最终能够自律、谦虚、自重,注重仪表,热爱劳动,善待动物,把男人和女人都看成世界的创造者,保持男女之间的礼貌关系。这种教育是长期的,注重的是行为而不是知识,连老一辈最看重的待人接物的细微之处都毫厘不差地传授,真可谓细致入微啊!

如此锱铢必较的行为方式以及过分对习惯细节的关注,注定要引起一些人的反对,培根会说:“有些人的行为,像诗歌,每个音节都反复斟酌。”他提醒我们,“行为就像着装,不必过于直板或整洁,但必须易于行走或运动”。但是,过于关注行为总比被认为邋遢要好得多。

文明社会的人必然非常看重举手投足、修饰外表、出身门第,直至礼节风度。正是这些礼节区分开文明与野蛮,确保有教养的人在不值得培养绅士风度的人群中鹤立鸡群。

诚然,我们靠法律和传统评判邻居,靠礼貌衡量社会和朋友。司空见惯的情况是,一个男孩或女孩赢得人生有利的位置,不是仰仗超人的智力或体力天赋,而是依赖优雅迷人的外表,帮助他们扫清了成功之路的障碍。

不知什么原因,这个社会似乎有一种观点,在举止行为方面我们有权对女孩要求得更高。然而,熟悉“有教养”真正含义的人士并不这么认为。男孩应是彬彬有礼的绅士这个要求,与女孩应是窈窕淑女的要求同样坚决,不可更改。

每个女孩都清楚人们对她的期望。父母、兄弟、姐妹、老师、社会和世界都希望她相貌美丽,性格温柔,举止优雅。缺少了这些品性,她们就不会感到满足。每个女孩都应该尽早学会寻找正确的人生道路,我们应该帮助她们找到窈窕淑女的绝佳品质。所以,现在是提问的绝好时机,我请问你,亲爱的读者:

你打算做什么?

女孩,你打算做什么?

岁月正匆匆逝去,

你希望开始实现人生的目标,

在空气清新和充满活力的晨曦吗?

清晨工作的建设者,

在夜晚会甜蜜地入睡,

他们硕果累累,因为他们看见太阳,

笑意盈盈落在美丽的西边。

女孩,你打算做什么?

时间正不知疲倦地流逝。

你在塑造一颗传递快乐的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