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1378000000019

第19章 行持篇 (1)

壁观婆罗门

(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景德传灯录》卷三页四十七

婆罗门:印度的僧侣。

【白话新唱】

达摩与梁武帝见过面后,话不投机,他孤身一人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整天都不说半句话语,没有人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他要做什么,知道他的人都说他是“壁观婆罗门”。

【分析与鉴赏】

达摩翩然从印度来到中国,是一个历史上的神秘事件,他的过去无人知道,史籍记载的数据只是一点片断,对中国人来说,达摩是无中生有的,却为中国文化注入一股绝对清新有力的活水。

有时,我不免仰视苍天,怀疑宇宙间确实有超乎人类意志之上的命运之力。

命运注定是涅槃!

达摩忽然出现,人类的共同命运就注定了要拥抱禅,这朵灵性花园中精致超群的奇葩!

当时,一定没有人会料到,这个来自天竺异国的外国和尚,既已不得意于护持佛法最热诚的梁武帝,龟缩到少林寺一堵土墙之前,他的宗教生命还能有什么作为?

自古圣贤皆寂寞。

达摩面壁而坐的孤独身影,将这份寂寞诠释得剧力万钧!

有些人以为,达摩面壁,其实是在苦修。这是凡情之见。达摩未来中国以前,已经是大成就者,他需要的不是修行了,而是要为全人类播下一粒灵性的种子。

达摩在等待一个人,这个人未必可以让这粒灵性种子快速开花结果,枝叶满天下,但是,至少可以将禅传衍下去,直到历史的大时机来到,一夕之间,春风吹起,大地万花齐放。

达摩是位心行高远的播种者,他来到中国时,禅的培育土壤尚是一片冰雪大地,他是善于等待的,也不急于收成,事实上,禅的大放异采,是在他死后一百多年。

先知,岂会在乎“没人知道我”?

神光注定会出现,僧璨、道信、弘忍注定会出现,六祖慧能注定会出现,人人都注定会出现,在永恒的现在,相遇于涅槃大海。

二祖调心

(慧可)大师付嘱已,即于邺都随宜说法。一音演畅,四众归依。如是积三十四载,遂韬光混迹,变易仪相,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

人问之曰:“师是道人,何故如是?”

师曰:“我自调心,何关汝事?”

《景德传灯录》卷三页五十一

【白话新唱】

慧可传法给僧璨后,过了两年,就在邺都说法,非常受欢迎。过了三十四年,他忽然全盘改变生活形态,不再过着大众围绕请法的生活,反而收敛锋芒,与平常的市井小民厮混一气。并改了僧人打扮,换上俗人衣饰,有时到酒馆妓院,有时在屠宰场,有时学人骂三字经等粗言秽语,有时与低贱工作者同事。

人们问他:“师父,你是修行人,怎么会这样?”

慧可说:“我不过在调心,关你们什么事?”

【分析与鉴赏】

一个人出身贫寒,经过多年奋斗,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踞高位,拥财宝,大家会说:“大丈夫当如是也!”

可是,如果一个生活富裕、地位显赫的人,却反而回头去过贫寒低贱的生活,大家会摇头说:“这家伙脑筋有问题!”

有一回,一个人对大师说:“刚才有人端了一盘金元宝在路上走。”

大师说:“干我何事?”

那人又说:“后来他把金元宝端进你家了。”

大师说:“那又干你何事?”

是的,一个人做些什么,干他人何事?

二祖慧可改变生活形态之前,大家会说:“当如是也!”韬光混迹之后,大家会说:“脑筋有问题!”有人还会说:“哎!晚节不保。”

谁会知道,二祖不过是借境炼心,这完全是自家事,哪管别人如何看待?

一颗清净的心,在清净的环境一定清净。可是到了杂乱混浊的环境中,还能清净吗?

在五欲之境锤炼过的心,才是真清净。

二祖的行径,是在他多年修持,悟境娴熟后才走入欲境调心,并非血气不定的人可以仿效的,初机之人,请勿螳臂挡车。

打地和尚

忻州打地和尚,自江西领旨,自晦其名,凡学者致问,唯以棒打地而示之,时谓之打地和尚。

一日,被僧藏却棒,然后问,师但张其口。

僧问门人曰:“如和尚每有人问便打地,意旨如何?”

门人即于灶底取柴一片掷在釜中。

《景德传灯录》卷八页一四二

【白话新唱】

打地和尚得法于江西马祖道一以后,不再谈及过去的名字,仿佛过去的那个人已经死了。如果有人问他佛法,但一律以棒打地来指示,所以大家都叫他打地和尚。

有一天,一个伶俐的僧人故意把他的棒子藏起来,再问他什么是佛法,打地和尚张开了嘴,仿佛要说话,却一字也没说。

那僧人就问打地和尚的徒弟:“为什么和尚每次都以棒打地呢?”

强将手下果然无弱兵,师父不肯说的,弟子也只是从灶底取一片柴丢入锅子里。

【分析与鉴赏】

一个悟道的人,自晦其名,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毕竟我叫什么名字与我了不相干。他不再需要一个名字来标识自我,因为自我消失了。自我消失了,真正的自由才会出现。

打地和尚以打地示人,是一种无言之言,本书已经举出许多种异曲同工的手法,此处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没有杖子的他,却张口无言?

陈健民居士曾在《禅海塔灯》谈到一个值得留意的观点,他认为身心息息相关,当悟境产生时,身体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也就是“气离出入”,顿然停止了呼吸,那一口气既不出也不入。他说:“(打地和尚)见人问西来意,便持杖打地,有人先将杖偷去,再问他,他只有张口而已。此时彼深入悟境,气不行动,只有打地一法,以警醒他人,杖不在手,气又不能行,只有张口而已。”

换句话说,打地和尚的自身,那因为悟境在身而脉停气住的身体,就是法的全体展现,此时何必多言?

陈居士又说:“此种境界,也可证明禅师教人只以证量,不以言语。其他纵出言敦,也属身教之物,非是言教之物。”

注意!禅师即使开口说话,那些话未必要当作言语来理解,仍然是无言之言!

笔者因这则公案,对身心关系有不少启发,希望读者不要等闲视之。

秘魔岩木叉

秘魔岩和尚常持一木叉,每见僧来礼拜,即叉却颈云:“哪个魔魅教汝出家?哪个魔魅教汝行道?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速道!”

学僧鲜有对者。

《景德传灯录》卷十页一八六

【白话新唱】

秘魔岩和尚常常手持一木叉,每次看到有僧人来问他佛法,他就趁僧人礼拜时,一把叉在对方的脖子上,严厉地问道:“是哪个魔魅教你出家?是哪个魔魅教你修行?你说得出来,也要教你死在叉下;你说不出来,也要教你死在叉下!快说!快说!”

来参学的僧人,少有几个人应对得宜。

【分析与鉴赏】

当水果刀把苹果剖成两半,这个苹果再也不能恢复原本的浑然一体了!

当亚当与夏娃吃了象征智慧的苹果,就被逐出象征圆满合一的伊甸园了!

当人们有了分别心,以二分法来看待事物,有大小、前后、长短、高低、贵贱、凡圣、出家在家的比较以后,人们就成为从诸佛心海坠落凡间的俗人。

秘魔岩和尚说:“是哪个魔魅教你出家?是哪个魔魅教你修行?”

那个魔魅,就是人类思维的二分法、分别心。

秘魔岩和尚虽然严厉冷峻,可是他也在锐利的辞锋透露了些许消息:“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这已经是公然作弊,泄露答案了。

后代的禅师曾经替学僧代答,法眼说:“和尚饶命!”法灯说:“就把脖子伸长给他叉死!”玄觉说:“老头子!放下叉子吧,这么累干嘛!”

哈哈!恶人自有恶人治。

另外,有位霍山和尚曾经与秘魔岩和尚交手过。

有一天霍山去拜访秘魔岩,霍山早就知道他的惯伎,一见面,就扑入他的怀里,秘魔岩轻拍霍山的背三下,然后霍山就站直身子说:“师兄啊!我远从一千里外来,现在就回去啦!”

霍山本身已是悟中人,无求于秘魔岩,所以可以依自己的游戏规则来玩,至于有求于他的学僧,是很难转被动为主动的。

贼不打贫儿家

祇林和尚每叱文殊、普贤皆为精魅,手持木剑,自谓降魔。有僧礼拜,便云:“魔来也!魔来也!”以剑乱挥,潜入方丈。如是二十年后,置剑无言。

僧问:“二十年前为什么降魔?”

师曰:“贼不打贫儿家。”

曰:“二十年后为什么不降魔?”

师曰:“贼不打贫儿家。”

《景德传灯录》卷十页一八六

【白话新唱】

祇林和尚常常喝斥说:“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是妖精鬼怪!”手里拿着木剑比画,说这是在降魔。

僧人如果来礼拜他,他就大叫:“魔来了!魔来了!”然后一边乱挥木剑,一边跑进方丈室。

这种突兀的行径持续了二十年,其后,收起木剑不再说这话了。

有僧人问他:“二十年前为什么降魔?”

他说:“贼不偷穷人家。”

“二十年后为什么不降魔?”

他一样说:“贼不偷穷人家。”

【分析与鉴赏】

祇林和尚居然把大智慧的文殊菩萨、大愿行的普贤菩萨臭骂为妖魔鬼怪,又把三宝中的僧宝讥讽为魔。在他之后的临济义玄更口出狂言说:“修行人想要不被人惑,得到真正的智慧,就要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

这种彻底扫除形式、权威、假道德的超逸风格,是属于真理的,不属于宗教信仰的。

宗教信仰使人获得安全感,却也使人欲趋向真理却反而越行越远。

什么叫“贼不打贫儿家”?

贼是一无所有的人;穷人,也是一无所有的人。一无所有的人只会去打劫富有的人,不会去打劫跟他一样一无所有的人。

什么人是一无所有?佛与禅师,没有了执著,没有了自我感,没有了自怜自伤自尊自大的情绪。

什么人是富有的?是你,是我,拥有许多容易被触怒的见解、知识、概念、渴望、主宰欲以及天下第一大的自我。

为什么二十年前降魔?

为什么二十年后不降魔?

对祇林和尚来说,他一样都是一无所有的人。

对众生来说,不管悟与不悟,本质上也都是一无所有的人。

只是前者知道自己一无所有,后者错以为自己富可敌国。

可怜的大富翁!

我是驴子

(普化和尚)非食遇食亦吃,尝暮入临济院吃生菜饭,临济曰:“这汉大似一头驴!”师便作驴鸣,临济乃休。

《景德传灯录》卷十页一八六

非食:即是非食时,在不该吃饭的时候吃饭。佛律制订中午之后就不吃饭了,不然即是非时食。

【白话新唱】

普化和尚在不该吃饭的时候,若有食物也照样吃。有一次,他傍晚时走进临济义玄的道场吃生菜饭,临济见了就说:“这家伙简直就是一头驴子!”

普化和尚就学驴子大叫一声。

临济拿他没办法,就罢手不管了。

【分析与鉴赏】

戒律规定了过午不食,本初的用意是良善的,以免东西吃多了,身体忙着消化食物,意识的清晰度就会降低。可是行之日久,“规定”的束缚,不知不觉也套牢了修行者的心灵,无意中被制约成一种非如此不可的刻板行为。对于已悟的人,无意识的刻板行为比违背非食时戒更加严重百干倍,所以作风向来出入意表的普化和尚,以非食时的行为来凸显心灵盲点的可畏。

临济见他吃生菜饭,出言戏曰:“真像一头驴子!”

在普化眼中,众生皆有佛性,即使是一头驴子也跟佛一样光芒万丈。

所以普化顺他的语气,干脆学驴子叫!“是的,我是一头驴子。一头觉悟的驴子,比浑然痴迷的人类好上一万倍!”

禅剑

(道吾和尚)有时执木剑横在肩上作舞,僧问:“手中剑什么处得来?”师掷于地,僧却置师手中。

师曰:“什么处得来?”僧无对。

师曰:“容汝三日内下取一语。”其僧亦无对。

师自代拈剑肩上作舞云:“恁么始得。”

《景德传灯录》卷十一页二○六

【白话新唱】

关南道吾和尚有时手执木剑横在肩上,随兴舞蹈。僧人问他:“手上的剑从哪里得来?”

道吾不答,只是将剑掷在地上。僧人却又捡起来塞回他的手上。

道吾反问他:“你的剑从哪里得来?”

僧人无言以对。

道吾说:“给你三天时间去参!”

僧人还是无言以对。

道吾兴致极佳,就代僧人回答了,他举剑在肩上跳舞,然后说:“我就是这样得到这把剑的!”

【分析与鉴赏】

在问题中,道吾手上那把剑成为佛性的象征,佛性是怎么得来的?这不是言语所能说的,而且,既已亲见佛性,连“佛性”也要放下,所以道吾毫不犹豫把剑往地上一丢。

关于这一点,《大智度论》说得非常精采:

若不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若人见般若,是亦名被缚。

若人见般若,是则得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得解脱。

前半句的般若是指实相,后半句的般若是落入概念思维的造作与染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