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
师云:“有。”
云:“几时成佛?”
师云:“待虚空落地。”
云:“虚空几时落地?”
师云:“待柏树子成佛。”
《古尊宿语录》卷十四页一五四
【白话新唱】
问:“柏树有没有佛性呢?”
赵州说:“有。”
问:“既然有佛性,那么何时能成佛?”
赵州说:“等到天空落到地上时。”
又问:“天空何时会落到地上?”
赵州说:“等到柏树成佛时。”
【分析与鉴赏】
表面上看,赵州在玩弄“循环论证”的游戏。
老师说:“小明!你为什么打小华?”
小明说:“因为小华打我。”
老师又问:“小华!你为什么小明?”
小华说:“因为小明打我。”
这样不是纠缠不清了吗?
实际上,在问者的逻辑,柏树子有没有佛性以及柏树子几时成佛是一个连续的问题。
可是在赵州眼中,有佛性与无佛性都无所谓,他爱说有佛性就说有佛性,爱说无佛性就说无佛性,因此,这个问题本身毫无意义。
犹如,一群人认真开研讨会,对论了三天三夜“火星人的饮食习惯与婚姻制度”,结果只是一场虚幻,因为根本没有火星人。
同样的,说佛性有无,都与柏树子的佛性毫不相干,因为谈来谈去都在虚幻的层面打转。
“待虚空落地”,乃是虚幻不实的事。
同样的,“柏树子成佛”,也是虚幻不实的事。
以很严格的尺度来说,绝大多数人说的“佛道无上誓愿成”,其实也在上演一幕虚幻不实的荒谬剧。
如果赵州心血来潮,在另外一个场合,他也许就会改变话锋了:
问:“柏树子几时成佛?”
赵州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问:“学人不会。”
赵州说:“待你做佛时,大地万物一起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