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今天天气不太好
1378100000012

第12章 至人的陷阱--钟山昙璀

(钟山昙璀)初谒牛头融大师,大师目而奇之,乃告之曰:“色声为无生之鸩毒,受想是至人之坑阱,子知之乎?”师默而审之,大悟玄旨。寻晦迹钟山,多历年所,茅庵瓦缶以终老焉。

《景德传灯录》卷四页六十六

无生:诸法的本质是无生无灭的,谓之无生,象征了最高真理,有时与菩提、涅槃意思相通。

【白话新唱】

钟山昙璀第一次拜见牛头法融,法融看出他是个大有根器的人,可以一语点化,便对他说:“影像、声音等外界的现象会吸引你的注意力,使你看不见诸法无生无灭的本质;感觉、思想是难以察觉的陷阱,使你无法跳脱出来。从超越的观点来看:这能感觉思想的是什么你知道这个道理吗?”

昙璀默默观察这番话,大悟无生的义理,看透受想的真相。以后隐遁于钟山,终生过着最简单的生活。

【分析与鉴赏】

外界现象有炫人耳目的五光十色、各种音乐声响,常常使我们沉迷在表面的现象,不能看透诸法的本质原来是无生无灭。

内在的感受、思想等精神运作,常常使我们忙于运作其中,而忘记反观自己:这其实是真如本心所起的各种精神运作。结果是整天享受主人公的好处,却不认识主人公。东坡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巧妙点出这个状况。

不能认识真如本心,众生活得好似一部全自动的机器人。只有开悟者,才是真正的活人,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怎么一回事,也只有这样,才能将这部机器的功能发挥到尽善尽美。

古代的修行人,往往在悟道后,栖隐山林多年,甚至终其一生不肯出山。那是因为,修行从悟道之后才真正开始,悟境的保任、习气的遣除、神通的开发,越没有人事纷扰越容易进行。太急于入世做那度化众生的事业,往往也是“无生之鸩毒,至人之坑阱”,子知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