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权力玩家赵匡胤
13783800000009

第9章 仁者郭威(2)

徒步经过归纳,发现郭威三年做皇帝期间,主要做了四件事以保障老百姓能过上农夫山泉所描述的幸福生活。

其一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废除牛租。当年朱温攻打淮南,抢来几十万头耕牛,但朱温不是放牛的,于是他想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把这些牛分给老百姓,每年收取一定租金。表面看来是一个公平交易,但是朱温忘掉了一个很严重的事实,那就是,牛是会老死的。

于是多年以后,这些牛死光了,牛租却没有废除,这些养牛人的后代到了后汉都还要为牛的祖先付税。考虑到当时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种地施不上化肥,农民化学家慕容彦超又没有发现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合成尿素的反应方程式——当然他当时可能忙着研究炼铁,以在造假钱这个利润更高的行业有所发展,更何况郭威去年还打得他灰头灰脸,就算研究出了尿素的合成方式也不会告诉周朝——农民在地上忙乎一年,种出来的粮食折现,往往只够作租金交给政府,仔细一盘算,那牛都已经好多年没在这地里耕过了。于是民间怨声载道,有人上书向郭威反映问题,曰:“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郭威一看,言之有理,于是废除牛租,同时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免收其税;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作为自留地(不收土地出让金!),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民间欢腾不已,百姓奔走相告,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其二是大力治理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还利于民。古代的盐业事关国计民生,所以各朝政府都将贩盐业收归国有,由政府垄断经营,好比今天的中石油,你见过私人开设的加油站吗。于是民间贩私盐便成为一本万利的买卖——试想你能开个油罐车给人随便加油收钱——铤而走险贩私盐牟取暴利者屡禁不绝,唐朝著名的造反专家程咬金、王仙芝、黄巢还有明初朱元璋的强劲对手张士诚等都是私盐贩子出身,这些民间经营者不但抢了国企的生意,还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友情提示:具体请参见******故事。

后汉刑法规定,凡走私食盐、酒曲者,不问数量多少一律处死。广顺元年(公元951年),郑州有百姓交税后领走官府配给的盐,经过州城时,被官吏以为是私盐而抓住杀头,其妻遂进京上访。郭威闻知此事,发布诏令曰:犯走私食盐、酒曲罪者,根据数量多少,定刑时应有差别,刑法从“一律处死”改为“盐曲犯五斤以上处死”。如此贩盐成本降低,盐贩子利润也随之骤减只好转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减少,社会治安大为好转。

其三是重拳打击境外反动势力,为大周营造一个和平崛起的大环境。遭受忽悠和失子之痛的刘崇自从正月十五建国之后,一想起郭威就恨得咬牙切齿,时时都惦记着对周朝进行非和平演变,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于是在广顺元年十月,向辽国借兵五万,加上自己的两万北汉军,向周朝的晋州(今山西临汾)发起猛烈进攻,这次面向南方的突击行动,史称“南突”。晋州巡检使王万敢一面指挥周军固守,一面紧急向朝廷求救,郭威遂派王峻出兵御敌。

王峻翻了翻历史书,决定从朱温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朱温不知道牛是会老死的,然而王峻知道马是会饿死的,于是采取坚壁清野之法,坚守着牢固的晋州城池而不出战,任凭城外七万辽汉联军天天攻打。刘崇心想,就算把你困到春暖花开,也要把晋州拿下!

然而公元951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早了一些。

刘崇终于发现城池打来打去还是那么牢,雪后的天气却是越来越冷,最重要的是七万人马一天就要吃掉一座粮山,这么耗下去真不是个办法,时间久了马都要饿死了,于是于年底引兵回国,从此再也不敢打郭威的主意。

北面的事情处理完了,东面的反动势力又开始行动了:刚刚过完当皇帝后第一个春节的郭威在正月又收到一个红包,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造反了——史称“西突”。

因为刚建国的郭威尚没有“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理念,对慕容彦超一直采取怀柔政策,送了很多胡萝卜过去。然慕容彦超见周军正与北汉在晋州僵持不下,觉得机不可失,于是趁机举兵造反,还郭威以棒子。郭威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率兵攻打,到了五月,郭威甚至御驾亲征,于是有了慕容彦超发现假银子刺激不了士兵的战斗力,在衮州城破之后投井自杀的故事。

内忧外患都解决之后,郭威却发现更大的麻烦来了。

那就是大周政权内部的黑恶势力是越来越猖獗了,于是郭威开始着手进行任上第四项工作——扫黑。

科学证明,如果将稍微吹起的气球放入气压较低的真空罐里,气球会膨胀;如果放入的气球吹得比较鼓,它就会爆炸。现在郭威的异姓大哥王峻就是这么一个气球,原先充入的气体就是他在开国过程中立下的功劳和刚刚赶走刘崇汉辽联军的战绩,没有压力的真空罐就是郭威的宽容。

王气球已经膨胀得比较厉害了。

先是屡次要求郭威为自己加薪,置田买地盖大房子,而且搞笑的是在郭威盖了一个同样大小的房子时,问皇帝:国家现在还一穷二白啊,你怎么能这么浪费呢?郭威傻眼了,你家盖房子不要钱啊。

接着是严重干涉郭威的人事任免权,凡是王峻不喜欢的大小官吏都要强行让郭威罢免,有一次甚至强行要求皇帝罢免宰相范质和李谷,正在吃饭的郭威为了听这事,被叨扰得三次吐下嘴里的饭。“郭公吐哺”之后郭威不爽了:“只许王峻买地,不许郭威搭棚”已经很过分了,如今竟要染指人事决定权,那我这皇帝岂不是要下岗?

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比较严重了,偶尔撒泼达不到目的的王峻竟然以罢工相威胁,不来上班了。忍无可忍的郭威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二月间,将王峻软禁起来,后来给予其降级留用、贬为商州司马,以观后效的处分。

不过郭威的麻烦还没有完,第一个王气球刚处理完,另一个王气球也进了真空罐了,他叫王殷。乾佑三年,正是这位兄弟捧着刘承祐的杀人密诏从澶州赶到邺都通报郭威,才演出了一幕修改诏书,群雄激愤的大戏。

建国后王殷以宰相身份坐镇邺都,是名副其实的“河北王”。对比王峻的弄权,王殷在河北经常打着各种旗号捞钱,这郭威都能容忍。然而王殷胆子越来越大,每次朝见郭威的时候,都带着几百个侍卫,病中的郭威经常担惊受怕,万一王殷在朝堂上翻脸,自己可能就玩完了。为了给继承人柴荣留下一个好局面,郭威狠下心来,于广顺三年腊月底,趁王殷再次上朝的时候,伏兵殿中,一举将王殷拿下,流放登州(今山东蓬莱)。但王殷刚出汴梁城,就被郭威发扬送佛到西的慈悲风格,派人在城外找个好地方给砍了,随后诛杀其子。

做完这一切,郭威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发现自己终于是撑不下去了。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情不断恶化,甚至在拜祭太庙时,都要别人扶着,最后只得让皇子晋王柴荣代替自己行礼。回宫后,这位脖颈上刺着一只小雀,因而外号叫做郭雀儿的皇帝,将自己的养子叫到跟前,说出了自己的遗愿清单:

“我若不起此疾,汝即速治山陵,不得久留殿内。陵所务从俭素,应缘山陵役力人匠,并须和雇(市价雇用),不计近远,不得差配(强行役使)百姓。陵寝不须用石柱,费人功,只以砖代之。用瓦棺纸衣。临入陵之时,召近税户三十家为陵户,下事前揭开瓦棺,遍视过陵内,切不得伤他人命。勿修下宫,不要守陵宫人,亦不得用石人石兽,只立一石,镌字云:‘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着瓦棺纸衣葬。’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

柴荣含泪答应,四月,将郭威葬于新郑,陵曰嵩陵,庙号太祖,谥曰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郭威的埋葬之地,后来形成一个村庄,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村名叫做“郭村”,后更名“虢村”。

功业如此,夫复何求?

纳兰行者有《江城子·郭威》词赞曰:

王侯将相宁有种?

一人呼,万人应。

小雀展翅,长空化鲲鹏。

面南背北统六合,

安社稷,都开封。

三载仁政治国策,

民为重,君为轻。

功过休谈,不言人自明。

百姓千家遥祭处,

纸衣墓,瓦椁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