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的东边是奔流不息的黄河天堑。留守兵团担负着守盈河防、阻止日军西渡的艰巨任务。防线北自府谷,南至宜川,蜿蜒一千余里。这段黄河当时是陕甘宁边区通向各抗日根据地的唯一通道。河防得不到巩固,不但边区不得安宁,而且势必割断中央、军委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重任在肩,怎样完成好这项任务?也就成了我经常思虑的一个重大问题。
日军将会在哪几种情况下威逼河防、进攻陕北呢?当时我首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和有关领导同志一起研究,认为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日军要进攻大城市西安的时候,可能以一支部队进犯河防,配合行动;二是日军要进攻整个大西北时,可能以一路兵马进攻陕北;三是日军在山西进行“扫荡”,可能侵犯河防,威胁我边区的安全。留守兵团当时只有一万五千多人,既要固守河防,还要清剿土匪,守卫两千多里的边防。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又拥有强大的优势。捍卫千里河防的任务,能担当得起来么?开始,少数同志显得信心有些不足。必须使全体指战员正确认识形势,树立必胜的信心。在兵团干部会议上,我给大家讲有利条件,在干部中统一思想。我说,单靠留守兵团的少数兵力,这么长的防线,当然是难以固守的。但是我们要和整个华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联系起来看,在黄河东岸,无论是晋西北、晋西、还是晋东南的敌后,都有我八路军的主力和部分友军在不断打击敌人,破坏敌人的进攻计划,牵制敌人侵犯河防的行动。我们还有地理上的优势,黄河水深流急,浪涛汹涌,渡口又少,且东岸多土山,西岸多悬岩峭壁,过河只能漕渡,无法架桥。这样的地形条件,显然利于守而不利于攻。日军要想逾越这道天然屏障,也并非易事。加上我们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这是远离本土,孤军深入的日本侵略军所永远不能比拟的。只要我河防部队保持高度警惕,英勇顽强,加上指挥、部署得当,战术运用得法,保卫河防的任务,是完全能担当起来的。
事实也正是这样。1938年春,当日军兵分几路,直逼黄河东岸,并占领了一些渡口时,根据党中央的命令,八路军一二○师集中主力打击了进至晋西北的各路敌军,收复七座县城,歼敌1500余人;同时,驻晋西南的一一五师回师晋西,迅速控制了吕梁山地区,主力转至隰县、大宁一带作战,歼敌2000余人。当时在晋东南一带的一二九师为策应一一五师和一二○师作战,也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和削弱。这些战斗,都有力地牵制了敌人,巩固了黄河防线,保卫了陕甘宁边区,保卫了党中央。即使后来,一二○师、一一五师的主力,开赴冀中和山东等地作战以后,留在河东的八路军部队,继续打击和牵制敌人,对于巩固千里河防,仍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当日军进占黄河东岸的一些据点后,河防紧张起来,留守兵团立即对所属部队下达了抗日总动员令和紧急备战的战斗命令,命令河防部队及一切武装力量,立即动员起来,随时准备战斗。
在兵力部署上,我们以王兆相为团长的警备六团驻神府地区,守备葭县至贺家堡沿河渡口(这个团不久被调归一二○师建制);以文年生为团长、帅荣为政委的警备八团驻米脂,守备大会坪至枣林坪沿河渡口;以阎红彦为团长、杜平为政委的警备三团驻清涧,守备河口至接近枣林坪一带的沿河渡口;以陈先瑞为团长、罗志敏为政委的警备四团驻永坪地区,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守备延水关、高家畔渡口;以白志文为团长、李宗贵为政委的警备五团驻延长,守备凉水岩至清水关沿河渡口。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还成立了两延(延川、延长)、神府(神木、府谷)和五县(绥、米、葭、吴、清)等河防司令部,作为留守兵团派驻当地的代理指挥机构。
兵力部署大体就绪后,河防部队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这主要是:侦察敌情、察看地形、深入进行战斗动员、抓紧战前练兵、紧急构筑防御工事。其中构筑工事一项,任务最为繁重,也至关重要。因为我们打的是防御战,纵有黄河天险,但要抵挡敌人飞机、大炮的轰击,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是要吃大亏的。河防部队以石头、木料、沙土等为材料,选择有利地形,不辞劳累,星夜赶修,很快构筑起一道有相当纵深的坚固防御工事。记得当时驻西安的国民党西北行营和山西阎锡山的第二战区,曾先后派员前来“视察”,都赞扬这些河防工事修得好。后来河防战斗的实践也证明,正是由于重视了防御工事的构筑,才大大减少了河防部队的伤亡。
对于河防战斗,我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提出了要执行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但是,这种凭险固守的战斗,究竟应该怎么打,对于我和同我一样打惯了运动战和游击战的各级指挥员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只能是边打边总结经验。
3月12日,进犯我晋西北兴县的一路日军2000余人,附炮20余门,第二天到达黄河东岸。10多架飞机在我河西阵地上空来回侦察轰炸,接着敌军用大炮对我阵地轰击了约3个小时。随后,大队敌人就开始渡河。我警六团指战员沉着应战,一直等到敌人密集部队拥下河岸时,才突然集中全部机枪,一齐开火。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慌乱逃窜。我事先准备好的一支部队,乘势渡过黄河,袭敌侧背,敌人支持不住,向兴县方向仓皇退去。这一仗,共计击毙日军40余人,伤敌100余人,缴获步枪十多支和不少军用品。我河防部队仅伤亡6人。
同年5月初,河东离石一带的敌人,兵力增到一个旅团,附炮30余门,气势汹汹,企图在我宋家川附近渡河西犯。10日晚,其先头部队已进抵王老婆山,后续部队仍在源源推进。我河防部队由于侦察工作做得较好,准确掌握了敌人的行动,没等敌人到达河边,文年生团长便亲自率领一支部队,东渡黄河,乘敌人立足未稳,夜袭刚进到王老婆山的敌人一个大队。经数小时激战,歼敌200余人,缴获步枪机枪20余支。敌人遭此突然打击,掉头向东退去。
第三次较大的河防战斗,是在1939年的元旦。当时,已经进至我晋西大宁、吉县、永和一带的敌人,兵分三路,每路约千余人,附炮十余门,向河岸推进。一路向马头关,一路向凉水岩,一路向泥金滩,于元旦这天,占领这三个据点以后,立即用大炮、机枪隔河向我猛烈射击。随后又派来十多架飞机,对我阵地进行轰炸扫射,并投掷多枚毒瓦斯弹。我守备部队隐蔽待敌,毫不惊慌,直到敌步兵集结河岸,开始运动船只准备渡河时,才一齐开火射击。敌人也隔河开炮还击。相持了一天,我击毁敌人部分船只,杀伤敌人一部。随后几天,我河东友军和游击队,不断袭击敌人的辎重和增援部队。三处敌军先后退走,我河防机动部队乘机渡河追击,与一部溃逃敌军激战约三小时,然后安然撤回河西。这次战斗共毙敌80余人,缴获步枪10余支、马数十匹。我伤亡排长以下指战员8人,中毒的10多人。
通过几次战斗之后,各部队认真进行了总结,对于河防战斗贯彻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应该采用的战术,取得了一些实际而有效的经验。其中主要是两条:一条叫“半渡而击”,就是说,在敌人未到达我火力地带以前,要善于隐蔽,顶住敌人大炮、飞机的狂轰滥炸;待敌人进入我火网,就应最大限度地发扬自己的火力,大量杀伤敌人。或击敌于岸边上船处,或击敌于航渡中,或击敌于登陆之际。这一条是受我军的武器装备处于劣势这一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不等敌人到达有效射程之内就开火,只能是白白浪费弹药。另一条叫“主动出击”,就是说,不能采用单纯防御的战术,而要选择时机,于战斗前,或于敌人溃逃的时候,派出精悍得力的部队,到河东去袭击敌人,以配合正面的防御部队。这一条要奏效,及时准确地获得情报是个关键。这方面,当时边区自卫军的密切配合是起了很好作用的。他们不时派出小分队,过河去侦察敌情,与河防部队派出的侦察人员一道,形成了一个严密、有效的情报网,使我河防指挥机关基本上做到了耳聪目明,能随时掌握敌人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