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毛泽民同志经上海来到广州的时候,大约是1925年秋天。
在广州,最先见到的是党派来接我们的陈赓同志。陈赓同志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当时是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同志的秘书。那时他年轻有为,举止洒脱,有良好的军人姿态。一交谈,方知他也曾在长郡中学读过书,这使我们倍加亲近。开始,我住在东山,与中共广东省委取得了联系,在其领导下做些工作,当时的省委书记是陈延年同志。过了不长时间,周恩来同志与我谈了话。要我准备去国民革命军中工作。国共合作以后,革命形势发展很快。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1925年冬,广东革命政府将所属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六个军。孙中山、廖仲恺“以俄为师”,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因而迫切需要一批同志去国民革命军中做政治工作。恩来同志介绍我认识了李富春同志,富春同志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的党代表,他听说我是苏联留学回来的,又是湖南人,如获至宝,要我去二军工作。那时在国民革命军中,由于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苏联特别尊敬和崇拜。有了留苏这一身份,工作起来有不少便利条件。不久,即调我去国民革命军中工作,被正式任命为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还授了中将军衔。随即去韶关任职。
二军的前身,是谭延闿的湘军。这支部队是在1923年谭(延闿)赵(恒惕)战争时从湘军内部分化出来,南下广东依附于孙中山的,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谭延闿任军长,鲁涤平任副军长,军、师部有苏联顾问。下辖四、五、六师及教导师。由张辉瓒、谭道源、戴岳和陈嘉佑分任师长。还有一个炮兵团,团长是谢慕韩。谭延闿当时是广东国民政府的主席。那时他还属于国民党左派。由于旧军阀部队受地方主义的影响较深,为了方便工作,我党派往第二军做党代表的李富春同志、四师党代表李六如同志、五师党代表方维夏同志和我均是湖南人。方维夏、李六如同志当时已是湖南久负盛名的革命前辈了,而我则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
我到六师时,六师的师长是戴岳,副师长是朱耀华,我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有一个苏联顾问叫米柳史切维奇,大家都简称他为“米柳史”。下辖三个团:十六团团长黄友鹄,十七团团长廖新甲,十八团团长刘风。还有一个特务连,一个机枪连,直属师部。戴岳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16年曾在天津参加过秘密倒袁活动,具有一定的民主主义思想,在政治上主要是紧跟谭延闿。我初到六师时,他向我表示拥护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支持政治部的工作。他们那时对政治工作并没有多少认识,但感到政治工作可以使士兵积极,博得民众支持,确实帮了他们的忙,所以也是赞同的。在北伐战争期间,我们基本上能相互尊重,协同指挥,合作得是比较好的。但在后期,他逐步看到共产党政治工作的威力,出于戒心和防范,派了他自己的一个秘书到政治部工作,准备取代我们。蒋汪合流后,也就倒向了国民党右派。直到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逃往台湾,他留在大陆。湖南解放后我们在长沙又见了面。20年沧桑,他感慨万千。
我到六师后,即着手建立各级党代表制度,组织政治部。那时我们党内有明确指示,就是共产党员不当军事指挥官,在部队不设党支部,不发展党员。主要任务是做政治工作,宣传国共合作,宣传反帝反封建,改革部队旧的军阀制度,扶助地方工作,团结这支部队,使之不断地革命。所以,公开的共产党员都是做政治工作的。师里设有政治部,除了我兼任政治部主任外,还有一个秘书姓沈,是共产党员。政治部设宣传科、党务科,记得党务科科长姓李。还有一位姓何的科员,是共产党员,北伐期间曾多次留在地方帮助筹建国民党县党部。还有一个宣传队,多由青年学生担任宣传员。团、营、连各级都设有党代表,叫政治指导员,多是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军官。这些同志绝大多数我已叫不出名字了,只记得十八团的团党代表叫谢华。他们代表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的各级组织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但他们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人民是永志不忘的。党当时着重强调的方面,是以团结合作为主。我们下边工作的同志,虽然对党的一些指示(如不当军事指挥员、不设支部、不发展党员)有些不同的想法,但那时年轻,头脑也简单,认为是党的指示,也就不提什么意见。实际上,为了开展工作,师里设有秘密支部,也开会过组织生活,研究一些党内的事情,传达党的指示,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党员实际上也发展了。这些都是秘密的。北伐前,二军各级组织中又补充了大批政治工作人员,不少是我党有计划地派进来的党、团员,成为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那时,在国民革命军中,除了四军的叶挺独立团以外,二军政治工作人员的数量是比较多的。
六师中的官佐,大部分是旧军官学校出身,军阀习气较重,拉帮结派,欺压士兵;士兵中大多数是家庭破产的农民、工人和流氓无产阶级。他们当兵吃粮,雇佣思想严重,又沾染了不少旧军队的恶习。官欺兵,兵扰民,纪律很差,战斗力也较弱。因此,我们到部队后,首先抓了这么几件事:一是宣传三民主义,主要讲解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道理;二是宣传孙中山的遗嘱,以灌输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三是对部队实行民主改造,实行经济民主,不准扣兵饷,不准喝兵血,废除肉刑等封建制度,提高士兵执行纪律的自觉性。师政治部的工作人员和各级政工人员、共产党员,经常深入部队,主要做下级军官和士兵的教育工作,使他们觉悟、进步,成为发展革命力量的基础;对同级官佐主要做团结工作,在团结的基础上给以革命的影响,争取他们。经过教育,大部分下级军官和士兵了解了自身所处的地位,了解了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意义,逐渐懂得了为什么打仗的道理,有了初步的革命要求。特别是在部队废除肉刑、体罚,不打不骂士兵,不吃空额,不喝兵血,成立军需委员会,实行经济公开等民主改革后,士兵们精神焕发,积极性高涨。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都有了改善,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纪律也严格起来。当然,在当时要想对部队实行彻底改造是不可能的。军阀部队很讲帮派、义气,动他一兵一卒都行不通。但进行这些改造,受到士兵的欢迎,上层军官们感到政治工作有威力,能使士兵积极、努力,听从指挥,提高战斗力,起到了他们所起不到的作用。因而也尊重我们的工作,愿意与我们合作,整个部队面貌有了改变。不久,我们就出师北伐了。
北伐军第一期作战计划是出师湖南、湖北,以消灭吴佩孚为目的。准备在两湖取胜后,再向长江中下游发展,消灭孙传芳的部队。尔后视机向长江以北发展,消灭张作霖。具体部署是:以四、七、八军担任湖南战场的正面主攻;二、三军为右翼,策应正面,监视江西的敌人;六军、一军的一、二两师为总预备队。兵力如此配置,并不是没有原因的。由于唐生智的八军在湖南倒戈反吴,考虑到其与二、六军过去因谭赵战争时的旧怨未解,不宜协同。而四、七军则与八军同属保定系,关系较好,且兵力较强,共同担任主攻,易于协同。至于一军的两个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配置为预备队,以保存实力待机行事。因此,在国民革命军内部,从北伐战争之初,就是矛盾重重的。
我们六师和四师于7月7日从韶关出发(五师留守南雄,担任广东方面的警戒任务),沿仁化、城口、汝城、桂东、酃县北进。7月中旬,按照总司令部的命令,集中于茶陵,任务是监视江西,策应醴陵。一路上基本没有什么战事。部队作为正义之师初上征途,士气高昂,纪律也比较好。我们除了行军外,按照军里的宣传大纲,不断对官兵进行政治教育,激励他们认识自己肩负的光荣使命。这支部队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时,全体官兵都加入了国民党,当时叫做以俄为师,实行“军队党化”。因而各级都设国民党党部和党小组,党部有执行委员,党小组有正副组长,强调“注意党的工作”。这实际上多数成为我党做公开政治工作的组织形式。那时,每天早上队前要背诵“总理遗嘱”,每驻军三日要举行党小组会议,每周举行一次“总理纪念周”的周会,主要官长要进行讲演,反复宣传三民主义,以孙中山的遗嘱号召全体官兵勇敢战斗。我那时虽然年轻,但刚从苏联回来,学得许多“新名词”,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啊,“工农兵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啊,“革命胜利后人民当家做主,像苏联那样……”等等,对这支从未有过政治工作的部队来说,可谓闻所未闻。他们听了感到十分新鲜,也十分有道理。革命的政治工作对改造旧军队的作用是很大的。出师以来,部队还特别强调遵守纪律,我们六师还曾以“不怕死、不扰民”制定官兵的臂章,强调革命军是为救民于水火之中而出征的,要求不扰民、真爱民,搞好军民关系。对于严重违纪的就给予坚决的处分。如部队过汝城时,十六团团长黄友鹄私自向地方抽税两三千元,就受到撤职处分。当然,对于一支初经改造的国民革命军来说,是不能以人民军队的标准来衡量的。
北伐军挥师北上,第一次作为革命军汇合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从中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教育。从出师以来,北伐军每天都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的支持。人民相望于道,箪食壶浆以迎,送信带路,倾力相助。特别是在茶陵,给部队教育至深。因为这支部队当年作为湘军时,就曾在此地驻防。那时由于军队纪律不好,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深遭民众痛恨。在湘军离湘赴粤时,已是孤立无援了。而此次作为革命军旧地重返,官兵还是当初的那些官兵,但由于政治工作的作用,纪律严明,扶助农工,受到民众的欢迎和礼遇。官兵们第一次感受到唤起民众的力量,感受到正义之师的光荣,无不感慨万分。连鲁涤平都说:我们此次出发由广东到茶陵,沿途可见这种欢迎,并不是因为我们初到或害怕我们,不得不出来应酬一下,而确是认识我们是真正保护他们,为他们谋利益谋解放的,是很诚恳而出于自愿的。……这是何等荣幸的事。然而,他们所不甚明了的是,这些人民群众出来欢迎、支持、援助北伐军,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各地组织领导和发动群众的结果。
出师以来,政治部的工作也特别活跃。每到一地,便派出宣传队上街贴标语,组织演讲,宣传民众。师政治部与地方联合召开规模较大的军民联欢会,大造革命舆论,向人民群众宣传北伐的意义,宣传组织起来参加革命的道理。还帮助改组当地的国民党党部。成立群众团体,斗争土豪劣绅,扶助工农群众。沿途均留下部分政工人员指导工作,组织民众,有的则参加当地的国民党党部工作。工农运动支援了北伐战争,而北伐战争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对于革命的政治工作,部队中大多数官兵是乐于接受的,但也有一些人说怪话,如说政治工作人员是“卖膏药的”。对此,我们除进行教育外,广大政治工作人员以身作则,战斗中身先士卒,影响广大官兵,逐步改变一些人的看法。总的来说,北伐之初,在六师中,我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
在茶陵休整一段时间后,随着战局的变化,部队便向赣西进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