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生平大事年表
(1897—1986)
1897年诞生
4月28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三月二十七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名宜伟,字沧白。
1902年5岁
入雁洋堡钟傲泉私塾读书。
1904年7岁
入雁洋堡古玉泉私塾读书。
1905年8岁
转入雁洋堡怀新学堂读新学。
1908年11岁
就学于丙村镇三堡学堂(五年制高等小学,现为梅县丙村中学)。
1912年15岁
1月从三堡学堂毕业,考入梅县务本中学。
冬为反对官派校长,与部分师生离开务本中学。
1913年16岁
转入梅县东山中学就读。在此期间,接触了一些宣传社会变革的进步书刊。连任两届学生会会长。秋,肄业。
1916年19岁
在与雁洋堡相邻的横山新群小学(今横西小学)任教半年。
冬离乡赴南洋谋生,到达马来西亚的怡堡,寄住堂兄叶宜桐家中。后经亲友介绍,到明德小学当国文教师。
1917年20岁
夏考取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离开马来西亚乘船回到香港,经越南海防、河内,取道滇越铁路抵达云南昆明。入讲武学校12期炮科学习,改名“剑英”。
1918年21岁
在校努力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苦练军事技术本领。树立毕业后返粤追随孙中山,做一个革命军人的志愿。
1919年22岁
12月22日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毕业。
1920年23岁
1月30日被云南督军公署授予陆军炮兵少尉军衔,待军政府补授实官。春,前往福建漳州,投入孙中山领导的“援闽”粤军,任总司令部见习参谋。后任支队见习教官。
春加入中国国民党。
8月参加粤军回粤驱逐桂系军阀之役。
1921年24岁
春父叶钻祥病逝。由汕头返回梅县故里奔丧。治丧后返回广州,在粤军工兵营任职。
10月以大总统随员身份,随孙中山出巡广西,参加北伐的准备工作。
冬在广西桂林担任军官教导团教官,参加孙中山为改造旧军队而进行的整训工作。不久,调任江防舰队护航第二营营长。
1922年25岁
4月率部护航,保卫孙中山大总统由桂林沿西江到达梧州。
4月12日任海军陆战队营长。
6月16日陈炯明叛变。闻陈叛变,立即与陈策率部接应孙中山登上“宝璧”舰,转登“永丰”舰,继而率部跟随孙中山挺进白鹅潭,与叛军英勇作战。
6月下旬至8月初率部继续护卫孙巾山。其间,曾同云南讲武堂同学张国森、蔡公武等10余人,在广州小马店曾家祠秘密集会,通电海内外,声讨陈炯明,坚决拥护孙中山。
8月上旬避居香港。联络谢良牧等继续宣传孙中山革命主张,揭露陈炯明叛变真相。
9月与同学张国森、梁国材等致函邓泽如,请其办理南洋筹款事宜。同时,致函海外各埠同学“劝解义囊,以纾国难”。
10月在香港得知孙中山组建讨贼军的消息,赶赴福州。被委任为东路讨贼军总部参谋,后任第二军第八旅参谋长。
1923年26岁
1月与旅长张民达率第八旅参加孙中山发动的“讨陈”战争。言岭关大捷,名震一时。
6月与张民达一起率第八旅进攻惠州新村叛军,歼敌3000余人。
8月与张民达一起率第八旅增援防守博罗之许崇智部,抗击叛军熊略部进攻,解博罗之围。
1924年27岁
1月20日至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大会的影响下,阅读列宁的著作和反映俄国革命的书籍以及中国共产党组织创办的书刊,了解电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应廖仲恺邀请,参加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
5月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并以二师代表身份继续参加筹办军校工作。
5月5日黄埔军校正式开课。担任敦授部副主任。同时直接教授兵器学课程,是深孚众望的教官之一。
在黄埔执教期间,接触了许多共产党人,受到影响,逐步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一次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未果。
7月应张民达师长请求,返回二帅,率部迎击进犯广州的林虎部叛军,获胜。
夏奉廖仲恺命,到广东香洲(今珠海市)创办粤军第二师独立营,兼任该营营长。配合黄埔军校的教学,培训基层军士。
10月15日与张民达指挥二师参加镇压广州商团叛乱。
1925年28岁
1月至2月与张民达率二师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率领全师官兵英勇奋战,重创陈炯明的精锐部队,攻占潮梅地区。
3月出任梅县县长。
3月30日主持召开梅县各界民众追悼孙中山大会。
4月中旬赴潮州处理张民达的丧事。
4月27日接到香洲独立营发生兵变的消息,立即赶回香洲。抚集余众,收殓烈士,并将叛乱者10余人,由澳门引渡香洲,就地正法。
5月中旬奉命离开香洲,返回二师,率部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作战。
5月26日被正式委任为建国粤军第二师新编团团长。
7月兼两广盐务缉私处代办。
8月为香洲烈士墓园中的赍志亭撰写了碑记。
8月30日代表新编团全体官兵参加廖仲恺的丧礼,并书写挽联。
9月为老同学张国森著《云南讲武学校华侨同学旋粤记》撰写序言。
9月底率新编团参加第二次东征。
10月初率部进占淡水后,奉国民政府令改编为党军第一支队,任支队司令。
10月3日与香洲各界人士一起,为香洲兵变中遇难的烈士举行隆重追悼大会,并作《满江红·香洲烈士》词。
10月13日奉命留守惠州、博罗一带,维持治安。
1926年29岁
1月奉蒋介石电令将党军第一支队改编为国民党第一军第二十师第二团,任团长,率部暂驻东莞一带。旋即升任第二十师副师长。
3月3日为不幸殉难的张民达申请抚恤,书写《请褒恤张故师长》文。
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调任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
9月至10月先后与王柏龄、王俊奉命率部参加攻打南昌之役。
11月攻克南昌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代理师长。
12月率部由南昌移驻吉安。
1927年30岁
4月起草并领衔签发了反蒋通电,并参与策划吉安暴动。随即赴武汉。参加了第二次北伐作战。不久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随部队回师武汉。
在武汉期间,受第四军里的共产党员的影响,进一步接受了进步的思想主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7月上旬经李世安介绍,周恩来同意,中共中央批准,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7月中、下旬与贺龙、叶挺等在江西九江甘棠湖一小划子上秘密开会,通报汪精卫等打算以召贺、叶上庐山开会名义将其扣留的消息,使贺、叶及时率部开往南昌参加南昌起义。
8月初力劝张发奎放弃尾追业已撤离南昌的贺龙、叶挺部队的打算,使起义军减少了被追击的压力,从而得以迅速打开南下广东的道路。不久,兼任被张发奎收编的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团长。
8月中旬率领教导团离开南昌向广东进发。
9月在万安第一次参加教导团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会议。劝阻部分人提出的在万安暴动的意见,主张把教导团带到广州去,在敌人心脏里暴动。
9月底抵达广州,继续担任第四军参谋长。不久与中共广东省委军委负责人黄锦辉取得单线联系,并接受其领导,秘密进行广州暴动准备工作。
10月上旬受党组织委托秘密前往香港,与中共广东省委委员恽代英商讨广州起义问题。
10月中旬说服张发奎、黄琪翔同意把教导团调驻广州。
11月17日下令教导团参加张发奎、黄琪翔以“护党”名义发动的逐桂之战,将桂系军队逐出广州。
11月下旬向张发奎建议守军全力出城迎击反攻广州的桂军,使广州一时成为“空城”,为广州起义创造了极好时机。同时,促成第四军警卫团扩编,推荐中共地下党员梁秉枢、陶剑寒(即陶铸)等人担任警卫团的主要领导职务。
12月初多次当面劝说张发奎勿听信谣言,一再担保教导团不会在广州暴动。同时秘密通知教导团做好准备,防止敌人袭击。
12月11日广州起义比原定计划提前举行。赶到公安局起义总指挥部,被任命为工农红军副总指挥,随即与张太雷、叶挺共同指挥战斗,迅速控制了广州市的大部地区。
同日与叶挺一起向共产国际代表、军事顾问诺伊曼和斯库托夫建议抽出兵力迎击反扑的敌军,并提出起义队伍应转入东江农村地区。未被采纳。
12日在指挥部紧急会议上,与叶挺、聂荣臻等再次建议将起义军拉出去,转向农村,与农军汇合,均遭诺伊曼反对。
同日下午冒着枪林弹雨,往来巡视起义军各阵地,指挥战斗。
同日夜撤离起义总指挥部。
15日化装成铁路工人,从沙面乘省港航班前往香港。
12月下旬出席中共广东省委会议,与聂荣臻、恽代英等人总结起义的经验教训。
1928年31岁
上半年在香港与中共地下党员梁广、柯麟等人保持联系,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秋由香港乘船到达上海。
12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安排,从上海启程赴苏联学习。
1929年32岁
1月抵达莫斯科,入中国劳动者共户主义大学学习,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等同在特别班学习政治理论。在校期间,苦读俄语,学习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取名“尤赫洛夫”,并任中共特别班支部委员。
1930年33岁
秋由莫斯科经海参崴回国,到达上海。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与刘伯承等人翻译了苏联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和政治工作条例等资料。
1931年34岁
1月7日列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
1月下旬至4月初由上海经香港、汕头、闽西到达江西瑞金。被委派负责军委参谋部的工作。
4月17日奉中革军委命令,担任战史编辑委员会总编辑。
本月参加苏区中央局为讨论第二次反“围剿”战略方针而召开的紧急会议。支持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正确意见。
5月至9月协助朱德、毛泽东指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及第三次反“围剿”战役,连战皆捷,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成立,任中革军委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即总参谋长)。
11月底向中革军委提出“建设精干的统帅机关”的建议。研究确定中国工农红军司令部机关的编制体制,建立健全了参谋工作制度。
12月与朱德、王稼祥等研究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宁都起义的具体方案。
1932年35岁
8月上旬根据苏区中央局兴国会议的决定,主持制定了乐安、宜黄战役的详细作战计划。
10月上旬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兼任瑞金卫戍司令员。
11月7日任中央苏区东南战区总指挥兼政委。
12月11日在红军学校炮兵操场主持召开“广州暴动”、“宁都暴动”纪念大会,并讲话。
1933年36岁
2月4日至12日组织红军学校第四期全体学员进行野战军事演习。
2月16日主持红军学校第四期学员毕业典礼。
本月为配合北线主力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组织东南战区各独立师、团及闽西、上杭一带的地方武装,积极开展袭敌扰敌活动,迟滞由闽入赣的国民党军的行动。并以闽西四县的地方武装为基础,扩编成立红十九军,兼任军长。
3月16日向朱德、周恩来发出《东南武装组成之五个纵队及其作战任务》的电报。
本月指挥东南战区第一、二、三纵队进攻清流县城,重创守敌3个团。
本月向中革军委发出《对目前战局及战略意见》。提出目前应紧紧抓住西南反蒋的有利时机,集中全力在北线与敌军决战,以结束四次战役,开展新的战局等意见。
5月8日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兼第一方面军参谋长。
12月4日兼任建宁警备区司令员。
本月兼任闽赣军区司令员。
1934年37岁
1月22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被选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2月3日任中国工农红军副总参谋长。
4月初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福建军区司令员。
4月8日与福建军区政委万永诚共同签发训令,要求军区所属各部队加强行军、宿营时的侦察、警戒工作,不断地进攻并消灭敌人。
春调任中革军委第四局局长。在此期间,抵制“左”倾领导者打击、迫害干部的错误做法,保护了一些干部。
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任第一野战纵队(又称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0月至12月中旬以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身份参与主持总司令部的日常工作,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部队行军作战。
11月在西延山区遭敌机空袭,右腿受伤。
12月18日中革军委决定,军委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任副司令员兼第一局局长,负责部队的行军作战。
1935年38岁
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期间,日夜坚守在总司令部作战值班室,处理军务。
2月28日奉命前往红三军团接替在战斗中牺牲的邓萍任参谋长。协助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作战。
3月上旬参加中革军委为研究成立军事指挥小组问题而召开的军事会议。会后,协助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三军团三渡赤水,在二郎滩四渡赤水,南渡乌江。
5月至6月与彭德怀、杨尚昆率领三军团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后,继续向北急进。
7月21日奉中革军委命,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
8月初主持召开红军总指挥部直属单位会议,传达《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具体部署过草地的思想动员和物资准备工作。
8月上旬到红三十军给干部讲解打敌人骑兵的战术要领,指出占据有利地形和运用密集火力是与敌骑兵战斗的基本手段。
8月18日率领右路军先头部队3个团,从毛儿盖地区出发,经草地向班佑前进。
8月29日至31日与徐向前,陈昌浩指挥红三十军、红四军进行了包座战斗,歼敌1个师约5000人,打开了红军北上通向甘南的大门。
9月9日在巴西获取张国焘发给陈昌浩等命令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的密电,立即送交毛泽东。毛泽东、周恩来等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使党中央于9月10日凌晨迅速率领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脱离险境,先行北上,在紧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9月12日出席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
同日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兼第三纵队司令员,并兼任新设立的编制委员会委员。
9月17日协助毛泽东、彭德怀指挥部队攻克腊子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