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肝癌(贴心大夫丛书)
13926200000007

第7章 肝癌的治疗与护理(1)

得了肝癌应如何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并根据不同病情发展阶段进行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而早期施行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可根据病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化疗、冷冻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等。

什么样的肝癌应该手术治疗

手术疗法治疗主要适应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小肝癌”,或者估计病变局限于一叶或半肝,无严重肝硬变,临床上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肝功能及代偿好,全身情况及心、肺、肾功能正常者可进行手术探查或施行肝切除术。肝切除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肝硬变程度、肿瘤大小和部位以及肝脏代偿功能等而定。癌肿局限于一个肝叶内,可作肝叶切除;已累及一叶或刚及邻近叶者,可伴半肝切除;如已累及半肝,但没有肝硬变者,可考虑作三叶切除。位于肝边缘区的肝癌,亦可根据肝硬变程度选用部分切除或局部切除。

肝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血浆总蛋白在60克/升左右,血浆白蛋白大于30克/升,血清总蛋白与球蛋白之比为3∶1~2∶1,谷丙转氨酶正常(有时可稍高,但不超过正常值1倍以上),凝血酶原时间为正常值50%以上;无肝功能衰竭引起的黄疽、腹水、下肢浮肿。

对第一肝门较小的肝癌压迫胆道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在个别情况下,仍可考虑手术探查,如肿瘤能被切除更好,如一时无法切除,可行姑息性手术,待肿瘤缩小,压迫解除,黄疸消退,再考虑二期切除术。

无其他禁忌证,如严重心、肺、肾和血液系统疾病、未控制的糖尿病等。

肝癌手术的预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诊断技术不断进步,早期肝癌和小肝癌检出率明显提高,加之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的概念的确立,使肝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我国肝癌手术切除率已大为提高,手术死亡率已大为降低,我国肝癌总体疗效显著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肝癌的手术切除率高达80%以上。

(2)手术死亡率低于2%。

(3)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0%~70%。

(4)肝癌直径小于3厘米者,术后5年生存率达82.5%。

(5)根治性切除后,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4.7%。

(6)不能切除的肝癌经综合治疗后,二期切除5年后生存率可达56.1%。

在这里,提醒肝癌患者及其家属,上述的手术治疗效果有相当的医院是达不到的。即使能诊断出肝癌,能完成肝癌切除手术,也未必能达到如此治疗效果。因此,建议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肝癌患者如何进行护理?

(1)精神护理:解除悲观恐惧情绪,给予精神安慰,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并保持身心愉快,安心修养。若晚期癌症伴肝功能失代偿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在护理时应轻柔,在可能的条件下一次完成,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和打扰。

(2)加强饮食调理:应予以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饮食宜多样化、易消化少渣,避免有刺激性及植物纤维素多的食物,以防合并有肝硬化的患者诱发食道和胃底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有肝昏迷先兆者应限制蛋白摄入,有浮肿腹水者应严格控制钠盐及液体入量,进无盐或低盐饮食。

(3)对有腹水者要按时测量腹围、体重,记出入水量。大量腹水可适当穿刺放腹水,一般放水不得超过1000毫升,避免诱发肝昏迷。而且大量蛋白丢失反而加重血浆白蛋白的下降,加剧腹水。

(4)利尿时,应严密观察可能引起的低血钾及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5)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随时注意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有无出血倾向。如发现病人出现嗜睡、表情淡漠、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要高度怀疑肝昏迷,及时报告医师。

(6)加强皮肤护理:有皮肤瘙痒者设法止痒,严禁抓破皮肤而引起感染。卧床患者要定时翻身,每日温水擦洗1次,保持被褥干燥、平整,注意受压部位的皮肤颜色。做好口腔护理,督促病人按时刷牙漱口,清除口臭,对危重病人应注意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与牙齿。

(7)对于疼痛的患者,要根据病情轻重,按时给药。

什么样的肝癌不适合手术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素有“癌王”之称。中国肝癌发病人数居世界首位,每年约23万人死于肝癌。由于肝癌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发病隐匿,其中大多数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其原因主要是癌细胞已发生肝内或远处转移,导致无法切除,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而且多数病人在肝炎和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病,多有肝功能受损,导致手术耐受能力下降。

肝癌的放射治疗

肝癌对放射治疗不甚敏感,且在采用杀伤肝癌细胞的剂量照射肝脏组织时,正常的肝细胞也受到相当的杀伤。但由于定位方法的改进,技术上采用局部或半肝移动照射,疗效可显著提高。目前趋向于用放射治疗合并肝动脉栓塞化疗,再同时结合中药或其他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更好。

肝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1)患者身体情况较好,能耐受放射治疗反应,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仅有轻度异常),无黄疸、腹水、脾大和严重肝硬化,肝癌肿块发展较慢,癌肿又局限,无远处转移者。当然,这类患者首先应考虑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只要不适宜手术治疗者,才宜于进行放射治疗。

(2)肝癌已有肝内播散,但仍局限于肝脏,肝脏仅中等度肿大,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者,亦可试用全肝放疗。

(3)肝癌位于第一肝门区,压迫肝门,已出现腹水、黄疸,可以采取放射治疗以缓解门脉高压症状,可减轻腹水和黄疸。

(4)肝硬化程度不严重,肝功能损害又较轻者,仍可进行放疗。

肝癌放射治疗的禁忌证

(1)凡出现黄疸、腹水、远处有转移癌灶者。

(2)炎症型肝癌病情进展迅速,病势凶险者。

(3)肝癌患者已出现恶液质、卧床不起者。

肝癌放射治疗的疗效

肝癌的放射治疗疗效国内高于国外。

有资料表明,未经放疗的Ⅱ期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90天,1年生存率仅为2%,而经放疗的Ⅱ期肝癌患者,2年生存率提高到34.3%~60%,5年生存率可近10%。

放疗后肝癌缩小率可达72%,肝区疼痛减轻或消失率达60%。

肝癌化学药物治疗

肝癌的单个或多种药物联合全身化疗多无明确疗效,目前多经肝动脉插管灌注给药,在肿瘤区域聚集高浓度药物,可取得一定疗效。近年随着新药的开发和用药方法的改进,肝癌化疗的成效也有所提高。化疗可用于肝癌不宜切除和姑息性切除术后,以及肝动脉插管术后局部灌注。但在以下情况时不宜化疗:①晚期肝癌,肝功能失代偿。②肝癌合并肝癌破裂或消化道出血。③全身情况差,骨髓造血功能低下。④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疗效最肯定的是将化疗药物与栓塞剂合并应用的化疗栓塞。与亲肿瘤载体构成交联物的导向化疗亦在探索之中。

肝癌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学问世迄今为止已逾半个世纪,以其微创、导向、高效等特点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也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尤其在肝癌治疗学中的地位已超过放疗而跃居第二位,在普遍推广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越来越好的临床效果。

肝癌的介入治疗是在X光的引导下,通过股动脉将导管插到肝动脉,甚至更细的肝脏小动脉,将抗癌药物和碘化油注射到肝癌的肿块内,直接对肝癌细胞起杀灭作用,同时可以注入一些栓塞剂,阻断供应肝癌的动脉血流,使肝癌细胞缺血坏死,从而达到类似手术切除的目的。由于肝癌细胞对碘化油具有很强的亲和性能,因此碘化油和抗癌药物可停留在肝癌细胞内很长一段时间,最长可达3个多月,这样抗癌药物可对肝癌细胞起到长久的杀灭作用。而抗癌药物主要停留在肝癌组织内,较少分布到全身其他组织,药物的使用总量又相对较小,因此抗癌药物对全身的影响也较小,也就是说很少产生明显的化疗副作用。

介入介入治疗的操作并不复杂,创伤很小,只象普通的注射那样几乎没有多大的痛苦。

介入插管有X线的引导可以精确地插到肝脏血管,随着医学材料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导管的使用,在超选择的程度和几率上大大提高,一般都能将导管头端直接送到接近癌灶的供血动脉,达到肝段栓塞的目的,疗效明显提高,所以被誉为“化学切除”。

介入治疗主要的临床用途

(1)治疗中晚期肝癌:介入疗法可用于中晚期的肝癌,或因各种原因无法切除的肝癌,或拒绝外科手术治疗者。

(2)原先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通过术前介入治疗,随着肿瘤的缩小,可进行二期肝癌切除术。

(3)治疗早期肝癌:肝癌的介入治疗现在认为并不完全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部分早期病灶小,边界清楚、有相对完整包膜的病例完全可以通过介入治疗达到根治的目的。

(4)诊断早期肝癌:由于碘油在肝癌组织中的沉积,可以通过CT摄片检查癌肿的生长、发展、缩小、消退等情况。由于肝癌细胞对碘化油有特别的亲和力,在普通CT片中不能显示的小于5毫米的微小肝癌病灶也能在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现。因此是发现肝癌的早期小病灶的最佳办法。

(5)术后复发的肝癌。

(6)控制肿瘤出血、疼痛。

(7)肝癌肿块占据肝脏的70%以下,门静脉主干尚未完全阻塞者。

(8)动态观察肝癌肿块的变化,了解治疗效果。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介入疗法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介入疗法在肝癌治疗中疗效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显示出其广阔的前景。

肝癌放射介入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为肝动脉化疗栓塞。对于不能根治切除的肝癌,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即为肝动脉化疗栓塞,主要适用于以右叶为主或多发病灶,及术后复发而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具有以下作用:①阻断肿瘤的血供,使瘤体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有助于手术切除。②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增强抗肿瘤效应,减轻毒副反应。③控制肿瘤所致的出血。④缓解肿瘤所致的顽固性疼痛。⑤刺激机体的免疫效应。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已在临床广泛开展。

经放射介入治疗后,如肿瘤明显缩小,应积极争取及时手术切除,使患者获得根治的机会。手术切除的肿瘤表明化疗栓塞后大部分坏死,但仍可有少量癌细胞存活。对于在肝切除术前是否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目前存在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对于可一期根治性切除的肝癌,可不考虑术前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特别是直径小于5厘米单个结节的肿瘤,宜积极予以及时手术切除。而对于肿瘤较大(一般直径大于8厘米)及多个结节的肝癌,往往包膜已不完整,多有肝内播散及门静脉癌栓存在,一期切除大多为姑息性,常难彻底清除肿瘤,而肝切除的刺激又可改变残癌的细胞周期动力学,使其增殖速度显著增快,加速播散和转移。对于这类肝癌采用非切除的外科治疗(如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术中冷冻或微波治疗)或以肝动脉化疗栓塞为首选的非手术治疗,使肿瘤明显缩小后再行二期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的禁忌证

严重肝功能障碍和肝细胞性黄疸;大量腹水伴少尿;明显肾功能代偿不全;明显凝血机制障碍或出血倾向;重度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肿瘤体积超过全肝70%(若肝功能正常,近来采用少量分次栓塞);广泛转移;终末期患者;门静脉主干癌栓完全阻塞应视肝门侧支循环、肿瘤大小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酌定。

肝动脉介入化疗的常用药物

肝动脉化疗通常为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常用的栓塞剂为碘油和明胶海绵,近年无水乙醇、不锈钢圈、带药微球(囊)、放射性微球等也已应用于临床。应重视超选择至供养肿瘤的靶动脉(肝动脉分支或肝段动脉支),使肿瘤栓塞更彻底而肝功能受损更轻。近年来对栓塞治疗的方法有较大改进和发展。放射介入术后应注意预防胆囊炎、胃粘膜糜烂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疗效

1年生存率为50%~60%,2年生存率为30%,3年生存率20%。一般而言,肝癌小者为单纯结节型,其预后较好。

一般为4~6周重复1次,3~5个疗程后肝癌体积明显缩小,可视病情再行二期手术切除。

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护理

手术后的当日即开始补充液体,连续3~5天,每日补液量为1000~1500毫升,并给予保肝药物

根据病情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制酸药、止血药及止吐药等。

患者穿刺侧的下肢应保持伸直状态,防止穿刺点加压包扎处移动、松动,并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或渗血,发现异常应立即向医务人员反映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家属应经常触摸患者穿刺侧下肢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如发现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提示包扎过紧,应请医生适当减压。

应密切观察尿量、尿的颜色,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发现异常应请医生及时处理。

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点加压包扎至少4~6小时,以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形成。

术后当日可进流质饮食,以后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和正常饮食。饮食应保持清洁、新鲜、富于营养且易于消化和吸收。

肝癌的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没有风险,没有不良反应,医生愿意应用,患者又乐于接受。但生物治疗也有一定的适应证,而不是任何肝癌患者都适用。

生物治疗只适用于手术切除肝癌以后,或经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后的肝癌患者,并且病情得到明显缓解者。生物治疗的目的是用以消灭可能残留在机体内的癌细胞。

对于癌肿较大的晚期肝癌患者,生物治疗并无实际意义。对于甚小的早期肝癌,当然可以采用生物治疗,然而从疗效的可靠性来评估,还是首先考虑手术切除,以免失去了手术时机,后悔晚矣。

肝癌常用的生物治疗药物

1.卡介苗或短小棒状杆菌

卡介苗原用预防结核病,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短小棒状杆菌,主要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吞噬活性加强,都可用为肝癌的辅助治疗。

2.转移因子

转移因子是从健康人的白细胞提取的小分子肽类物质,可将细胞免疫活性转移给接受注射的人,以提高接受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抗肝癌的作用。

3.胸腺肽

胸腺肽自小牛的胸腺提取,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成熟,从而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4.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组机体产生的细胞因子,它通过一系列连续反应而发挥抗肿瘤、调节免疫。保持细胞自身稳定等多种功能。

5.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2具有促进淋巴的增殖及激活淋巴细胞的作用,从而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6.纳克(LAK)细胞和替尔(TIL)细胞

纳克(LAK)细胞和替尔(TIL)细胞是在体外经过细胞因子激活又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它具有选择性杀伤癌细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