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口原理
1396500000041

第41章 理想产量问题 (3)

我们可以总结,垄断者对任何产量oa,都会获得用BP表示的毛收入总额,如果他付出了竞争性租金,就会获得用C表示的净利润,因为BC表示包括租金在内的总成本。当然,P必须是在点A上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价格线,而CA又在A上与转换曲线相切。

我们很容易建立垄断者纯利润的总额是x产量函数的曲线。在过x轴a点的垂直线aA上找出S点,使aS=CP代表产量oa的纯利润总额。对于x的其它任何产量也同样可以作出这样一些点来,连结这些点的曲线ost就是纯利润总额曲线。要注意纯利润总额曲线在理想产量ot上总是零,因为在那个产量上同一条线将会同时和转换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对任意大于ot的产量,其纯利润总额将是负数。也就是说,生产x的厂商会亏损,因为无差异曲线是从下面上来与转换曲线相割,使得同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线会与y轴相割于较低的点;而同转换曲线相切的线会与y轴相割于较高的点。同理,对于小于ot的产量,纯利润总额会是正数。再者,对于零产量,成本和毛收入都是零,总利润也是零。对零与ot之间的产量,净利润总额开始时上升,后来再下降。

垄断性产量(图3-6上的om)是产生最大的总利润的产量,也就是说,ost曲线在这里达到了最大值。由此立刻就可看出,x的垄断性产量显然小于理想产量。因此x的生产如果处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边际私人净产品与边际社会净产品之间的差异也不存在,那么不妨认为经济资源已经较为有效地用于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了。

我们进行的论述一直建立在垄断者付出了全部竞争性租金的假设上,但是该垄断者对他的生产要素有可能并不比别处付得多些,也就是说,并不比在y的生产上付得多些。因而他的支付未必高于社会成本,所以他的净利润一般大于刚才所考虑的数目。因此,对于oa产量的x,他的净利润不是用GP,而是用TP来表示,即不是用as,而是用au来表示。对于产量的每一水平,他的净利润如果用一条线来表示的话,这条线的长度就等于相关价格线同y轴的交点与T点之间的距离,T点就是转换曲线同y轴的连接点。正和我们建立的ost,亦即已付租金后的净利润曲线一样,我们可以建立ouv,一条不付竞争性租金的净利润曲线。后者在原点以外的每一点上都位于前者之上,这两条曲线间的垂直距离一般是从左到右递增。这是由于竞争性租金随同业务的扩大,一般是递增,而肯定不会递减。后一点暗示出曲线ouv要在ost曲线达到最高点后再偏右的某一点上才达到它的最大值,所以在不付租金的情况下垄断性产量趋向于比付完全租金时多。

我们可以指出,在垄断者不付租金的情况下,销售超过理想水平的产量不会为他带来利益。因为在竞争性产量右边的任何点上,转换曲线都比它在理想水平上要低。这就是说,此时在社会上有多于理想产量的x和少于理想产量的y。但是采用通常的假设(比如假定无差异曲线是凹型的),这时的社会对失去一定量的y,要求在x产品数量上有较大的增长,才能保持无差异,也就是说,社会无差异曲线在理想产量上的斜率在绝对值上大于它与再靠右一些的转换曲线相割时的斜率。另外,与转换曲线相切的切线必须位于竞争性均衡点以下,否则该无差异曲线(依据假设向坐标凸出)也要位于那一点以上,也就是说,要位于通过理想产量点的无差异曲线以上。这样,就会得出结论,一条无差异曲线一方面在其它一条之下,一面又在这一条之上,结果就等于说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而我们假设这是不会发生的。因此,由于相应的价格线比与理想产量相关的价格线具有较小的斜率,而且处在较低的位置,这样价格线与y轴相割的点必须低于理想价格线与之相割的点。这就是说,根据以上说明,垄断者生产的任何产量如果大于理想产量,那么即使在不付租金的情况,也必然证明他所获利润较之生产理想产量时为少。

可以设想,虽然垄断者付出了若干租金,但还没有竞争性产业所要付的那么多。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的净利润曲线就会介于上述两条曲线之间的某个位置。如果竞争性产量的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有了相当大的差异,那么社会无差异垄断性产量有可能比竞争性产量更可取。因此回过头来再看图3-4就会明白:均衡的产量组合将取决于价格线(EE′或DD′)的斜率,而这斜率又将取决于x在生产上所具有的外部经济或者外部不经济的性质。其结果是,用转换曲线上的一点所表示的任何产量组合,在这些情况下,理论上是可能的。因此,如果垄断条件下生产x的均衡点是B,又如果规模上的外部不经济产生了用C来表示的竞争性产量,那么就表明竞争性产量会比垄断性产量处于较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同理,如果外部经济达到一定规模以致正好产生用F表示的竞争性产量组合,那就表示这垄断性产量对社会是较好的,在这种情况下x的垄断性产量确实会超过竞争性产量。

当然,以上进行的讨论,我们是假定了规模上的外部经济或者外部不经济并不影响垄断产量。但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某行业中的一个厂商采取竞争性的措施,而忽视他的行动对该行业中其他厂商的影响时,这一生产单位对其他任何生产单位的影响,就相当于一个占有这门工业所有生产单位的垄断者忽视他的行动对自己的影响一样。因此,对于竞争性产业中的一个厂商的外部经济,未必就是垄断者的外部经济。例如,当一个厂商扩大规模将会提高产业中一切厂商的运输效率时,这种扩大如果由一个厂商单独去做可能并不会带来利益,但如果该产业为一个人所独占,那就仍然是有利的。所以说,对一切生产单位有影响的经济影响了一个单位的钱袋。

以上分析的结果,说明了因垄断而造成的某种商品产量不是足够大的情况,只有在其它商品的生产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而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之间不存在差异时,才能严格地适用。如果工业y是被垄断的,或者是在包括外部经济条件下生产,但却生产在理想产量以下的产量,那么这种垄断影响和(或)外部经济影响,就有可能相互抵消掉。还应该注意到,这一结论是根据所有资源的使用水平都是固定的这个假设而得出的。总之,一种比较安全的说法只能是:在经济中有很多的垄断者,同时产业又是在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的情况下,按理想分配资源的结果只是理想中的,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的巧合罢了。

我们已讨论了完全竞争下和纯粹垄断下的均衡性质。我建议省略区分各种垄断的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同时我也要很大地避免讨论寡头垄断的一般问题。我这样做,基本上是因为,在寡头垄断条件下所发生的任何情形,是可以预期的寡头垄断协议的性质,至少有一部分可以决定于寡头垄断者的个人品德、私人财产以及和解条件。如果达成了某种协议,那就表明对他们每个人都是一种满意的妥协。这样一来,对寡头垄断者的情况就不便去作演绎的分析,除非是像诺曼和莫干斯坦所运用的那种片断的或者笼统的分析,但这并不适合我们目前的要求。

但我还想在理想产量产品差别条件、垄断竞争条件下,或对与多样化竞争条件有关的产量,把寡头垄断扼要地再讨论一下。

在这种场合,很难说得上把生产要素配置到不同产业部门中去,因为确切地说,这里只有厂商而没有产业,每一家都在制造与别人不相同的产品。

但是这里还是可以讲一讲个别厂商的经营效率。在这些情况下,可以想象得到,并非厂商不允许获得任何利润,因为不然的话,只要收益还没有完全失去,新的竞争者从事近似替代品的生产是有利的。

现在,在差别产品的场合,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一般都是向右向下倾斜,而在完全竞争时两者都是接近水平线的。无利润均衡状态要求平均成本曲线(图3-7中的CC′)与平均收益曲线(RR′)相切。从图3-7可见,在竞争性均衡产量oc时,成本曲线必定在最低点。作为对照,由于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曲线向下倾斜,因而垄断均衡产量od就必定小于竞争性产量。再者,厂商在垄断竞争下的平均成本将在最低平均成本之上,也就是说,该厂商生产竞争性产量会得到平均成本。所有以上论点都是建立在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凸出的假定之上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在产品差别的条件下,能力过剩将倾向于成为经营规模的特征。不过在解释这一结论时必须慎重。首先,这未必意味着会建造过大的设备而有一部分会被闲置不用。很难想象在长期均衡状态下会有这种特征,因为到了更新机器的时候,会尽可能地建造更为适中的设备。能力过剩的意义不是有某些设备闲置不用,就是设备并不能按最大物质效能来生产。

解释能力过剩的第二个或许是更基本的问题是在决定厂商生产的较大产量是否真正合意中的困难。如果对消费者来说,一些替代品之间如有“真正”的差别,那就可以想象到,要是以削减的另一替代产品量为代价,即使其成本和价格降低了,也没有足够对它们的需求来保证另一种替代品产量。只有当我们能肯定产品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虚幻的且对消费者没有重大意义的时候,只有当厂商通过合并而无须产品标准化就能达到大规模经济的时候,我们才能使判断不出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下结论说,实行产品标准化或者厂商的合并,会以较低的社会成本(也就是说,如果其结果是改用了数量较少而规模较大的设备,那就会使用较少的资源)使大多数消费者都能得到同以前一样的满足。当然,这里所指的不是货物的总产量太少,而是每一厂商生产的货物数量(及其近似替代品)太少了。

我们在第二节开始时陈述过,根据只存在两种商品的假定所进行的图形讨论,可通过用一种集合商品来代表经济中除一种以外的一切商品,而直接应用到有n个商品的经济中去。我现在要试着指明怎样去应用它,同时指出用这种方法进行的讨论所必须受到的某些限制。

在图3-1上,用横坐标测量x商品产量,用纵坐标测量集合商品y的产量,它是用指数方法来代表除x以外的所有其他商品的产量的。我们所采用的指数必须具有以下的特征:即购买Ky1数量产品所用的货币必须恰好是按照y的均衡价格购买y1的K倍。可能有人会反对说,当我们假设在编制指数量前已先知道均衡价格时,存在循环推理。如果我们试图用这种指数工具来解释怎样达到均衡状态,那么这种反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这样假设的目的,只是要叙述不管用什么方法,如一旦达到均衡,它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而已。

我们被迫不得不采用这样的特殊指数来表示y的产量的理由是:没有这种指数,我们就不能建立价格线,因为前面已经讲过,价格线必须是支出不变曲线,而在这里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如果Ky1价值不是购买y1的K倍,相对价格就无法解释。可以附带地注意到,满足上述标准的指数应是组成y商品的总货币价值,它是针对一定水平的y用均衡价格来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