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争论
1396600000044

第44章 紧张与平静

--战争中的力学定律

本篇第十六章中已经提到,几乎所有的战局,间歇和平静的时间远远多于行动的时间。虽然我们在前一章中又谈到现代战争所具有的崭新的特点,但是,毫无疑问,真正的军事行动总会出现或长或短的间歇。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探讨一下这两种状态的实质。

假如军事行动中出现了间歇,即双方都抱有消极的态度,那么可能会出现平静的局面,最终出现均势。不过,这里指的是普遍意义上的均势,这个均势不只包括军队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它还包括所有的关系与利害。然而,假如双方中有一方重新抱有积极的目的,而且为此采取行动(哪怕只是一些准备活动),那么对方也会采取相应的对策,于是双方之间的局势就会重新紧张起来。只要决战不结束,这种紧张状态就会一直存在,也就是说直到一方放弃自己的积极目的,或者另一方做出退让为止。

在作战双方考虑到各自利益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决战结束之后,就会出现新的运动。

假如这一运动出现必须克服的困难,例如内部阻力,或者出现最新的对抗力量而衰竭下来,那么,不是再一次出现平静,就是产生新的紧张和新的斗争;接着再次出现一个全新的、在多数情况下相反方向的运动。

对实际活动而言,从理论上区分均势、紧张和运动比最初看起来更加重要。

在均势或平静的状态下,也有存在某些活动的可能,不过这些活动仅仅是偶然的原因导致的,并不是可以产生重大变化的目的引起的。也许这些活动是很大的战斗,甚至有主力会战的可能,但是正因为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所以经常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在紧张状态下,决战往往具有更大的效果,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意志在当时能发挥更大的力量,而环境也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在各方面都已经做了准备。这样的决战就像火药在密封状态下爆炸,但是如果在平静状态中发生同样规模的事件,却好像是火药在散放着燃烧。

另外,不说自明,紧张的程度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紧张状态从最紧张到最弱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的程度,而最终的紧张状态几乎与平静状态没有多大区别。

从上面所讲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紧张状态中,一样的措施比在均衡状态中的重要性更大、效果更好;而在最紧张的状态中,其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例如,相比霍赫基尔希会战,瓦尔密炮击更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敌人无力防御被迫放弃的地区驻防,与在敌人为了等待更好的决战时机而暂时退出的地区驻防,应该采取绝然不同的方式。在抗击敌人的战略进攻时,如果阵地不合适,或者在行军中犯了错误,都会导致极其不良的后果。然而在均势状态中,除非这些缺点特别突出,否则不可能促使敌人行动。

如前所述,在过去的许多战争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均势中消耗掉的,或者是在程度较轻、间隔时间较长和作用不明显的紧张中消耗掉的。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产生很大的效果,因为有时它们仅仅只是为了庆祝女皇的诞辰,例如霍赫基尔希会战;有时只是为了获取军人的荣誉而战,例如库涅斯多夫会战;而有时则简单到只是为了让统帅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而战,例如弗赖贝克会战。

在我们看来,一个统帅必须能够清醒地分辨这两种状态,然后对这两种状态对症下药,合理地安排行动。这一点务必做到。可事实是1806年的战争经验不得不让我们认识到,人们离这个要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当时的情况要求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主力决战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中,统帅原本应该把全部力量都用在这个至关重要的主力决策上,可是,他只是提出了一些措施,而付诸实施的也只是一些只能在均势状态中引起小小振动的活动而已。人们只是避重就轻地意识到了造成混乱和浪费精力的措施与意见,偏偏把唯一能够挽救大局的重要措施抛置脑后了。

为了让读者更加明白我们的理论,对理论加以区分也是有必要的,因为无论是进攻与防御的关系,还是实施进攻与防御,这一切都与危机状态密切相关,也就是各种力量在紧张与运动时所处的状态相关;而在均势状态中进行的所有活动,我们只看作是节外生枝的东西,其原因是危机是真正的战争,而均势状态充其量只能是危机的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