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品格
14073300000016

第16章 分享让内心的那扇门敞开(2)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又捧起橘子细细观看。很快,她就从上面掰下了最大的一瓣,踮起小脚,把橘子瓣塞进了妈妈的嘴里。然后,又高举着那个橘子,向着坐在不远处的一对老夫妇跑去……

孩子就在母亲的一句话里学会了分享,分享意识在孩子的头脑中萌发了小芽,孩子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分享。类似的情形是不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呢?我们会不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呢?其实,这是对孩子进行分享意识培养的最好的教材。

分享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对物质和金钱等有形的东西的分享,还应包括对思想、情绪情感等精神产品的分享,甚至还有对义务和责任的分担。

在澳大利亚,人在考驾驶执照时要学习一本有关交通法规的书,这本书的第一条是交通部长给初学驾驶的人的一个忠告:“学习交通规则的本质是懂得和别人分享道路。”的确,驾驶时如能懂得分享道路,就可以避免很多交通事故。

还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增倍,分享痛苦,痛苦就会减半。

一个贫困的地区发生了地震,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洪涝灾害;一个青年得了医药费很高的疾病……发生这些事情后,有的人并不富裕,但是还是捐出许多的钱来支援他们。没有人让他们这样做,但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把那些有困难的人的困难当作是自己的困难,共同承担他们的困难和痛苦。这也是一种分享,社会需要这样的分享。我们的孩子也应该学会这样的分享。

【培养方法】

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让孩子学会主动与人分享,又乐于分享,这要经过一个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期间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提供分享的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与人分享的愉悦感受,另外我们还需适时激励,促使孩子产生与人分享的强烈愿望。

曾经有教育专家指出,对孩子而言,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实际上就是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因为如果孩子没有这种分享意识,难免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也就不会与人友好相处,当然就更谈不上未来的团队合作了。所以,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分享意识的培养。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尽早给孩子灌输分享意识

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分享意识。我们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事情也不懂,其实不然,孩子的心里是很明白的。要正面劝说、引导孩子的分享意识,比如当孩子愿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自己的玩具的时候,愿意把自己的零食拿给其他孩子吃的时候,我们就反复表扬他。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会获得赞美的,慢慢地,在以后遇到相同的情形他就会这样做,逐渐地,孩子的分享意识就培养起来了。

所以,我们要注意给孩子提供分享的实践机会,可以给孩子买一些需要多人参与的玩具,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有一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就是不要用批评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有时孩子的自尊心受伤后他会故意与父母对着干,这样做会得不偿失。

2.给孩子营造分享的氛围环境

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还要特别重视分享环境、氛围的营造,让孩子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我们要努力让孩子身边所有的人、物、事件、甚至是和睦的邻里关系,统统构成他的成长环境。当孩子周围的这种环境中充满了分享的意识、行为、情绪以至于氛围,孩子就会有一种分享倾向,这种分享倾向就会自然而然的让孩子的分享意识从心底产生。

在家庭中,在邻里关系里都融入这样一种氛围。比如从家庭的氛围做起,家中的食物全家人一起享用,避免孩子独占食物,这一点我们可以多创设“孔融让梨”的分享氛围,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带给家人的快乐;我们要有意识的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有意义的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分享,慢慢的孩子也学会把自己高兴的或伤心的事讲给家长听,让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心情感觉;父母与长辈,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亲相爱,母亲可以常说一句话:“有孩子和没孩子就是不一样”,这样可以让孩子体会道自己对家庭的重要。当然,也尽量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和学习当中需要朋友,需要邻居,同时也帮助朋友,帮助邻居,可以带孩子与其他家庭外出游玩,体验与别人共同游玩的快乐。

另外,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身作则,注意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这样自然给孩子留下记忆。做了好吃的东西要让孩子分给邻居尝尝,当别人借东西时要毫不吝惜地借给别人这些行为都无形地告诉孩子应该分享,这样就可以逐渐形成分享的意识。注意,有时候孩子的隔代长辈特别是爷爷奶奶喜欢溺爱孩子,这对孩子分享意识的培养十分不利。所以,尽量不要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溺孩子。

在家里也要注意,不要给孩子搞特殊化,要形成一定的“公平”。我们要经常教育孩子,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事实证明,只有孩子学会了与周围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以及邻居之间的交流,就会彼此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使自己融入集体,从而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起良好的分享意识,也就为自己的成长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3.通过外部激励强化分享意识

孩子总喜欢表扬,喜欢鼓励。表扬和鼓励是孩子形成分享意识,养成分享行为的重要手段,它能使孩子积极行为得到强化和巩固。因此,当孩子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孩子就会愉快、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孩子自身的意识。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孩子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4.让孩子多读一些相关故事、书籍

对于孩子来说,故事的吸引力还是相当大的,所以我们可选择优秀的正面人物的作品与孩子分享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教育。

比如,故事《神笔马良》通过故事教育孩子好的东西一起分享,不能占为己有。通过故事中的形象感染孩子,逐渐端正孩子的行为。这些相关故事有助于孩子养成分享的意识。因为孩子会在故事或书籍中得到启示,明辨是非。通过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要比完全的说教效果好的多,孩子会模仿故事、书籍中人物的分享行为。如果故事、书籍与说教配合的话,效果会更好。

5.注意配合学校进行的分享教育

学校可能也正在进行孩子分享教育的话,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

比如,比如孩子的班上准备开展“分享食物”的活动,老师请小朋友每人带一些好吃的食物到学校。许多孩子都带了很多好吃的,但也有几位孩子只带了极少的一点食物,可能是一根香蕉、一块饼干等,根本不够与同伴分享。有这样一个孩子,“独享”意识很浓,自己带的东西一直放在口袋里不肯拿出来。就是这个孩子平时在家都是吃独食,让他分一点给爸爸、妈妈都不肯,有一次爸爸吃了一点他喜欢的饼干,他立刻哭闹打滚,不依不饶。这个孩子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死活不跟其他孩子交换食物、分享食物。假如碰巧,我们的孩子就在这几位孩子之列,怎么办?当然,学校的老师会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我们家长也一定要配合学校。

要让孩子学会分享,首先,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榜样。我们是孩子模仿的重要对象,我们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孩子做好行为示范。要为培养孩子分享意识起表率作用。比如经常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别人,如关心帮助贫病和孤寡老人等。

另外,我们一定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不要把所有好吃好玩的都让给孩子一人享用。这样时间一长,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孩子自然地就会把好吃、好玩的都据为已有。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教子方法,应该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注意把好吃、好玩的与大家分享,让孩子养成有好东西与大家分享的良好习惯。

6.注意把握几个教孩子的细节

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细节内容:

以商量的方式达到分享的目的

比如给孩子认为他正在吃的东西没有必要跟其他人分享时,我们要和蔼的跟孩子商量:奶奶每天都这么辛苦地照顾你,为什么不给奶奶吃呢?或者说,其实,妈妈也很想吃,让妈妈吃一点好吗……我们要以这种商量的口气来正面引导孩子的分享意识。

但要注意一点,不要对孩子进行分享“测试”。有这样一位家长,总喜欢问孩子:“果冻给妈妈一个好不好?”等到孩子真拿给她,她又说:“宝贝乖,妈妈不吃,妈妈逗你玩呢!”。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这不是在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而是在扼杀孩子的分享意识,从而破坏了孩子正常的分享意识建立。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足以证明。

一天,还是这个孩子,爷爷也对孩子说:“果冻给爷爷一个好不好?”孩子以为爷爷跟妈妈一样,不会吃自己的东西,只是逗一下自己而已,于是就大方的递给了爷爷,爷爷说:“宝贝乖!”然后就真的吃了,结果孩子一下子傻眼了,哇哇哭个不停,在地上又滚又闹。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清怎样才是真正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因此,如果我们想通过主动商量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分享意识,就一定要让孩子能从我们的反应中,看到他分享行为的结果——我们感谢他的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给孩子树立帮助别人的意识

可以告诉孩子不要吝啬,要大方慷慨。当同学向你借东西,如果你有多余的,只要他不会把你的东西搞坏了,那你应该毫不犹豫地借给他。这是帮助别人,是助人为乐,这种行为是值得提倡的行为,你这样做的话,妈妈会更喜欢你。??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福须同享,有难必同担”,世界需要热心肠的人。所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帮助别人,从小事做起。别人学习不好,要去帮他学好;别人身体有缺陷,要关心他。让孩子知道,世界一切美好的东西和一些痛苦的事情,都需要有人来分享。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中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孩子有了帮助别人的意识后,就会自然地行动起来,分享行为也就产生了。

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让孩子看到一起学习和分担任务的好处,或者告诉两个孩子,他们可以得到一份好吃的东西,但必须两个人分享。

分享是互利不是失去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使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分离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样,别人也会关心和帮助自己。大家相互关心、爱护、体贴,就会觉得温暖和快乐。

注意掌握分享分寸

我们一定要理解孩子的情感体验,注意掌握一个分享的度,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要勉强孩子什么东西都与人分享,更不要因孩子拒绝分享而惩罚他。因为孩子只有从自己的分享行为里才能感受到自己带给别人的快乐,以及因别人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只有这样,这个分享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行为,孩子才真正建立起健康的分享意识。

不要让孩子有等价交换的意识

要让孩子分享,但不能让孩子功利。比如我们有的家长平时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平时常常听到家长跟孩子这样讲:“你干嘛把巧克力分给他吃,他又不给你吃的。”“你干嘛把小汽车给他玩,他的小汽车从来不给你玩?”等等。这样,我们就让分享走进了一个误区,把分享看成交换,抹杀了分享的本意——分享是为了让别人和我一样快乐,而不是等价交还。这样无形中,传递给孩子一种错误的分享意识——等价交换。

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我们在以上培养孩子分享意识的方法都掌握以后,千万注意,永远不要期望孩子在我们教一次、两次或三次的时候,就转变成一个“又懂事又大方”的小主人。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毕竟孩子的学习需要身心及环境因素的相互配合。就像学习功课一样,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