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为自己点一盏智慧心灯
14122300000016

第16章 强者从逆境中找回自信

弱者在自卑中迷失自己

有一名中文系的学生,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一位著名的作家点评。可是这位作家正患眼疾,于是学生便将作品读给作家听。

读到最后一个字,学生停顿下来。作家问:“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这一问,煽起了学生无比激情,他立刻灵感喷发,马上回答说:“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

到达一个段落后,作家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

小说一定勾魂摄魄,叫人欲罢不能!学生更兴奋,更激昂,更富于创作激情。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最后,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学生的思绪。

电话找作家有急事。作家匆匆准备出门。

“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学生问。

作家回答:“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该停则止,看来,你还没能把握情节脉络,尤其是,缺少决断。”

看来,决断是当作家的根本,否则绵延逶迤,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学生追悔莫及,自认性格过于受外界左右,作品难以把握,恐不是当作家的料,于是就放弃了写作。

多年以后,这名年轻人遇到另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羞愧地谈及那段往事。谁知这位作家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强盛,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假如能正确运用,你的作品一定脱颖而出。”

大多数人都很相信权威,其实这是个误区,因为权威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在很多时候,正是由于轻信权威而束缚了我们的发展。不要轻易相信权威,要相信的是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突破,才能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一位画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画廊里展出,他别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笔,并附言:“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处,请在画上做上记号。”结果画面上标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过了几日,这位画家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附言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这位画家不受他人的操纵,充满了自信。正像林润翰先生所言,他“自信而不自满,善听意见却不被其所左右,执著却不偏执”。

上面两个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的所作所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不同的心态和两种不同的结果。前者是失败的思维方式,自卑的心态,必然会产生可悲的结果。后者是成功的思维方式,充满自信的心态,必然会产生成功的结果。

前者过高地估计他人,而过低地低估自己,遇事认识不到自己拥有无限的能力和可能性。越是这样,越是跳不出自己的思维模式;越是跳不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又越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不行,就必然要依赖他人,受他人的操纵。如此这样,每失败一次,自信心会受到一次伤害,久而久之,一切就会按照别人的意见行事,一切就会让别人来操纵,可悲的事就会接踵而来。后者因为用正确的观点评价别人和看待自己,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迷失自己,受他人操纵。

画展里的这种情况,我们会在现实生活里常常碰到,同样的事,同样的人,常常会出现不同的待遇,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仔细想想,这也并不奇怪,因为人世间每一个人的眼光各不相同,理解事物的角度也不尽一样。所以遇事要用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要完全相信你听到的看到的一切,也不要因为他人的批评、鄙视而轻视自己,产生自卑感。

爱迪生曾经试用过1200种不同的材料做白炽灯泡的灯丝,都没有成功。有人批评他:“你已经失败了1200次了。”可是爱迪生不这么认为,他充满自信地说:“我的成功就在于发现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如果我们遇事都能这样想,采用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哪里还会有烦恼,哪里还会有自卑感?人的自卑感的存在和产生,并不是由于自己在能力或知识上不如人,而是由于自己有不如人的心态和感觉。为什么会产生不如人的心态和感觉呢?是因为有些人常常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和评价自己,而喜欢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说白了,就是喜欢拿自己与他人相比较,尤其喜欢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的缺点和短处相比较。原本这些不一样的东西,是不能进行比较的,越比较,就越会产生自卑。这些简单、明显的道理,只要你相信它,接受它,你就会遇事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安排自己的生活,由自己去计划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