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敦煌轶事
14158200000049

第49章 半个世纪非等闲

——写在敦煌市农技中心(原农技推广站)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斗转星移,岁月峥嵘。转瞬,敦煌市农技中心(原名敦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从1954年建立至今已五十年了。回忆逝去的岁月,我们新、老站员无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们发现,它走过的历程竟记录着很多知识分子的泪水和经受的磨难。我们发现,它的历程竟凝结着很多农技推广部门的兴衰史。在那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在那对知识分子不信任的时代,每当一次政治运动袭来,农技站作为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就是“资产阶级思想泛滥”的地方。一会儿给这里派来“工作组”,一会儿给这里派来“贫下中农宣传队”,一会儿又往这里进驻“军宣队”。于是正常工作便被搁在一边,昨天你交代资产阶级思想,今天批判我的资产阶级思想,明天又要斗争他的工作错误。在那个年代,农技人员就像小媳妇,总在看婆婆的眼色做事。农技人员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敢说错一句话,不敢做错一件事,不敢走错一步路。那些“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掏炭的,一问才是农技站的”农技人员,似乎永远是异教徒,似乎永远是不可信赖的人。每当一场政治运动的灾难过去之后,每当农民的肚子刚刚吃饱之后,一有个风吹草动,就先从农技站开刀,一会儿“精简机构”,一会儿“拆庙赶神”,一会儿“撤销建制”,一会儿“断奶”,折腾不已。说来惭愧,自1954年建站之后至1978年的24年中,敦煌县农技站竟没有一个农技人员入党。今天,痛心的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1979年,我们迎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技推广工作的春天。

我想,今天敦煌市委、敦煌市人大、敦煌市人民政府、敦煌市政协及敦煌市农业局之所以对这个小小的市农技站建站五十周年庆祝活动给予极大的重视和关注,是因为他们认识和感觉到了市农技站与全市九万农民联系在一起,市农技站与敦煌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联系在一起。他们赞赏市农技推广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在发展节能日光温室、提高棉花产量、防治棉铃虫等方面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敦煌市农技推广中心(其前身为敦煌县农技推广站、敦煌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就像一个人,转瞬竟已50岁了。回顾敦煌农技中心走过的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今天,我们竟发现那是一条漫长的艰难地向人们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历程。我们竟发现敦煌市农技中心所走过的试验、示范、推广的历程,对敦煌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敦煌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是这样深远。

敦煌市农技中心,是敦煌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思想库。如何使农业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如何使农业科学技术尽快被农民接受,是敦煌市农技中心五十年如一日地不懈思考、探索的问题。他们年复一年地去生产队蹲点,实行“三同”,年复一年地培训农民技术员,在全县每个队建立农科小组,在全县每个村建立农科队。他们试行大面积的农业生产产量承包。他们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最贴近农民。年复一年的农业生产徘徊不前,使他们对当时农村的生产体制和分配方式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尽管在当时是那样不合时宜,但他们的思考却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并被后来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所证明。

敦煌市农技中心,是敦煌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智囊团。五十年来,每当敦煌农业发展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敦煌农技中心总是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在努力探索中不断前进。玉米发生稻灰飞虱危害时,他们通过三年的试验研究,提出“灭虫防病”和“选育抗病品种”的办法,使这种毁灭性病害得到根本防治。当棉花发生大面积棉蚜危害时,他们学习总结出“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涂茎施药、保护天敌”的防治措施,使棉蚜危害绝迹。当敦煌棉区发生棉铃虫猖獗危害,使得棉区濒临毁灭时,他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铲埂灭蛹、种玉米诱集带、架设杀虫灯”的措施,当年就使棉铃虫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敦煌市农技中心是敦煌农业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参谋部。每当敦煌农业处于如何发展才能使农民得到最大利益时,每当敦煌市委、敦煌市人民政府进行重大决策时,他们都能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前沿的发展趋势,提出真知灼见,帮助领导做出正确决策。当社会需要尽快解决粮食问题时,他们提出引进高产作物玉米,推广“小麦玉米小带田”,使一亩地变成两亩地,使农民解决了温饱。当社会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时,他们提出了发展推广日光节能温室,丰富了人民的菜篮子。当市场需要扩大棉花生产,而原有灌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形势时,他们提出了试种冬水棉花,解决了棉花面积迅速扩大与灌溉时间拉长不能适时播种的矛盾。

敦煌市农技中心是敦煌农业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先锋队。农业发展要靠科学技术。让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尽快实现国强民富,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根本目的。他们通过试验发展了农业科学技术。他们通过示范给农民做出了榜样。他们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使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了财富,推动了社会进步。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推广粮食生产上的“小麦玉米小带田”、“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双千田、棉花亩产皮棉150斤的高产技术,还是推广日光节能温室,敦煌市农技中心都是先锋队。

最后,我们作为老站员,想告诉新站员几句话:积过去半个世纪的经验,我们认为不脚踏实地,不立于田间、不晒太阳、不摸土块、不勇于实践,是永远不能成为农民欢迎的农学家的,也是永远不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希望你们珍惜今天农业科技发展的大好春天,努力学习,团结奋斗,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创造性地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