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言情逆世炎凰
1421400000122

第122章 贡试(3)

终于进了龙门。

因为漫长搜检而浮躁的心气,渐渐平静下来,众考生抖擞精神跨进贡院,便见其格局规整肃穆,一条宽阔地青石板通道,正对着全贡院最高的建筑‘明远楼’。这楼便是整个贡院地中心,有三层高,除了一层门窗俱全外,二、三层都只有柱子没有墙,这当然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因为‘明远’二字的意思,便是‘明察远近’,即是说,这座建筑是巡考和监考用地。

考试时,负责考场纪律监临、提调、巡察等官员,都会爬到这座楼上去,居高临下俯瞰,整个考场一览无余。监视考生与考生之间、具体监考的士兵、士兵与考生之间、考场内外是否有串通作弊行为。

锦衣见那明远楼上,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矮屋静无哗,听食叶蚕声,敢忘当年辛苦’;下联是‘文星光有耀,看凌云骥足,相期它日勋名。’看到这副对联,想到指日可待的功名,考生们早把辛苦龌龊忘得一干而尽,恨不得立刻钻到那矮屋中,开始人生的大考。

所谓的矮屋便是号舍,整齐密布于甬道两侧,明远楼四周,一行行一排排,狭小密集,如蜂巢一般。每排号舍编为一个字号,用《千字文》编列,在巷口门楣墙上书写‘某字号’,比如第一排便是‘天字号’。这样编排顺序,显然是为了便于考生尽快找到自己所在的号舍位置。

官方已经对考场进行编号,写明‘某行某号系某处考生某人号舍’,并在号舍外张贴考生姓名,揭榜晓示诸人。

此时榜单前人头攒动,考生们瞪大眼睛找寻自己的位置,待确定之后,表情各异,有人笑逐颜开,手舞足蹈,有人却郁闷的想走人。

早听人说,贡院里号舍可分为四种,每种的舒适程度可谓天壤之别。最好的是老号,便是那些最初建的,高大宽敝,站的起身,转得过腰,且因为靠近明远楼,总在大人们眼皮子底下,是以修缮及时,不会漏雨。

但因为应试的考生越来越多,后来又陆续扩建了号舍,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中饱私囊,偷工减料,私自缩小尺寸,使得号舍檐齐于眉、广不容席,站着直不起腰,躺下脚又露在外面,连转身都不能,在这种考舍里考试,先得耐住腰酸背痛脖子抽筋再说。

但分到这种号舍的考生,面色最多有怏怏之色,还没到捶胸顿足,暗自垂泪的地步,因为与另外两种‘雨号’和‘臭号’相比,这还算差强人意呢。

所谓雨号,便是那些十分破旧,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考舍。要知道试卷是绝对不能被雨水打湿,也不能有所损坏的,否则会被收卷官挑出来,用蓝色笔写一份名单公布出来,这叫‘登蓝榜’也就是说肯定没戏了,肯定会影响考生水平的发挥。

大多数人都备了‘号顶’,便是为了防备不幸中招所用,到时候再打上把雨伞,便还算有救。

至于分到最后一种‘臭号’里的,大多便直接放弃考试资格了。因为臭号便是处于厕所旁边的号舍,此时天气虽然不热,然而上千号人便溺于此,还三日不加清理,那味道恐怕除了楚留香之外,再没有人能忍受得了了。

想想吧,吃睡在一个别人过而屏息的地方,不呕吐昏迷了才怪呢,还考什么试呀。

因为一个地方出来的考生都被打散了分布在考场各处,进了考场后,便与段天霖等人分了手。

锦衣在人头攒动的榜单前,费力找了好久,才见着自己的名字杭州考生叶重,考舍号是‘日字七号’。有道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亏……’那日字七号便是第九行第七号。

一看考舍如此靠前,知道肯定是‘老号’,锦衣一直揪着的心,先松了一半。

为了便于考生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发卷时,贡院:提供了一份座号便览,上面标明各字号号舍所在的方位。

锦衣按照指引,到了第九排,站在甬道往里一看,只见七八十间号舍排成一条向南的长巷,在巷口有栅门,把守的兵丁核对姓名后,才放锦衣进去。

锦衣见巷宽不足五尺,却十分的长,颇似民居中的胡同。

每间号舍外都有一名军丁看守,事实上,阅卷官和监场官,都不直接到考巷中巡场,具体负责监考的,竟是这些目不识丁的军士。这是因为一来没有那么多的监考官,二来也可以防止监考官与考生串通。

实际上,这种一对一监考也确实没什么难度,只要禁止讲问、禁止串座,禁止交换试卷便可以了。

考巷中还配备了数个装满水的大缸,主要作用是用来灭火和供考生饮用。

锦衣往深处一看,在号舍的末尾见到了厕所,便收回目光,找到第七间号舍,果然如袁兴敏所说一般,三面有墙,南面敞开,并没有门,大小很像后世火车上的厕所,可想那小号该是怎样的情形。

锦衣伸手去掀嵌在砖托中的号板,便抹了一手的灰,定睛一看,只见号舍里面密布着蜘蛛落网,地上也积了厚厚一层尘。

方才她进来贡院,见到处干干净净,地上也撒了水,还高兴一阵子,却不料人家只扫了扫街道,个人卫生还得个人搞。

这根本没法考试啊!不得已,只有挽起袖子打来水,把号舍清扫出来再说。

当然不止是她,号巷里的其余考生,也在进行大扫除。

清扫号舍时,锦衣见墙壁上写着不少前辈的留言,诸如某某某于某某年在此考试之类,也有些诸如“扇子有风凉,吉日到考房……头中解元郎。”之类的歪诗,但最让她惊讶地,却是题在极隐蔽处的一行小字……杭州段天涯壬子年试于此。